怎样在小学加大课内阅读量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j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加大阅读量,是很多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我们学校现在以预习、精读、拓展阅读、读写结合等不同课型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内精读教材,同时拓展“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及其他阅读材料。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在小学如何加大课内阅读量。
  “江山如此多娇”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在精读课上,我选择了教材中的《桂林山水》作为例子,又选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三访雁荡山》进行比较学习,同时给学生推荐了一篇《敦煌莫高窟》,让大家自由阅读。
  《桂林山水》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桂林的秀丽风光,层次清晰,充满诗情画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孩子的综合能力,我确定的学习目标是:继续练习速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反复诵读,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崔峦老师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让他们在陶冶性情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我很赞同这个说法。我先是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虚拟“旅游”,播放改编的《江南谣》歌曲,请一位同学当小主持人念旁白。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观看幻灯片,欣赏与山水相关的诗词。之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很容易就感受到作者饱蘸激情的笔墨,有的学生甚至根据诗词内容画了几张山水简笔画。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学习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和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由写作方法入手,我再延伸丛书中的《三访雁荡山》以及推荐文章《敦煌莫高窟》。教科书是例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运用,其他相关课外书就是拓展,即林州市教研员张贵栓老师所说的“一线串三珠”。本节课把“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当作“线”,把三篇文章有机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水平。这样,课内加大阅读量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分析课文的环节,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如“桂林的山是什么特点?水是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水与别处有什么不同?通过课文你还发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将文章的重点内容化难为易,也能让所有学生都有话说,乐于参与其中。有了设疑,学生自己会多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与同桌、组员之间自由交流。这些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也是“少教多学”的体现。如学习最后一段,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这样的山拥抱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一总结句形象地描绘出桂林山水的秀美,也抒发了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热爱。孩子们用音乐、图画等各种形式来体验这种风光,并讨论起自己游玩过的地方,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整节课中,我以语言美为教学重点,注重讲授景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并拓展了课外内容,举一反三,又反三归一,教得简单、轻松,孩子们学得高效、愉快,保证了课内的阅读量。
  读,让我的语文课堂活跃、丰富了起来,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想象力得到释放。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内大量阅读得以实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功不可没。
其他文献
我刚踏进教室,就被一阵热烈的掌声震住了,不禁脱口而出:"什么情况?""老师,我们为您点赞!"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让我反应不过来。"什么情况?"我又重复了一次。此时,语文课代表刘洁妤站
前几年,我们学校一行四人奔赴江苏溧水县东庐中学“取经”,根据该校的“讲学稿”, 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最终决定以“学案”为突破,实施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我们的学案教学边实施边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受到了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们的认识和思考。  一、具体实践  学案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学案的质量高低,而是否集体备课又决定了学案的质量。为此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中经常要求步进电机能变频启动,介绍了微机的计数器/定时器8253,讨论了采用8253通过硬件中断方式实现步进电机变速控制的使用方法.
2011年12月,我有幸成为李兰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李老师底蕴深厚,热心教育,心里总是装着学生。几年来,我不仅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专业理论知识,也被她独特的个人魅力所感染。在李兰老师的引领下,我们组成了一个温馨而快乐的集体。  一、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研究  2013年,我们围绕教学评一致性这一主题,在中原区和高新区开展了观摩课活动,然后由卢臻老师牵头进行评课。一路走来,我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有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  有效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接下来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相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的特点,而小学生又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创设出适当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苏教版语文第六册《庐山的云雾》一课所在的单元,是一个写景系列的单元。在教学时,我从《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等文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
羽翼丰满后的雏鸟,会走到巢穴边缘扑腾翅膀想往下飞,亲鸟在旁边助阵,它轻轻地一推,雏鸟便会在空中展翅。这样,强壮的幼鸟第一次学飞就能成功。  初出茅庐的我,便是教学中的“雏鸟”,在教学的舞台上,我要展示我飞翔的技能,但我始终不能忘记,那背后的轻轻“一推”,那引我飞翔的“背后力量”。  我的飞翔从加入“特级教师汪智星工作室”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工作室的成员很热情,互帮互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