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79-01
序:每一座校园都是诗,都是画。每一座校园中浓郁的文化气息,都是抹不掉的记忆,让人回味,让人思考。
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和培养。这种教化和培养以往大多都停留在说教和灌输上。在新时期下,学校德育的创新,要从“应付检查”的突击性德育中突围出来,摒弃那些“空头说教”的“言语德育”,应实施“行动德育”。所谓行动德育,就是指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德育行动,使学生沉入生动的道德教育环境,达到道德品质优化及道德行为规范的德育策略体系。“行动德育”提倡在课程中渗透,在活动中教育,在生活中培养,才能凸显其实践性和长效性。实施行动德育,还要依托切实可行的学校德育载体——校园文化建设。
1.依托校园实体文化.营造“行动德育”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师生校园生活的基本场所,学校要通过绿化、美化、净化、知识化,让整个校园成为一本德育书,每幢大楼、每堵墙壁、每条道路、每棵绿树都成为这本书的精彩一页,从而发挥它的育人作用。
1.1 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美好心灵
校园环境文化包括学校建筑物,教学设施的总体布局,环境的美化等物质文化以及板报,宣传橱窗、校训、办学目标、标语、名言警句等。校园环境文化主要通过环境的优化和氛围的营造,通过暗示、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育人目的,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学生进入校园,校园色调、整洁度、文化氛围都强烈地表达学校文化的沉积,并显示学校能倡导的精神和价值观念。身处优良的环境,学生就会有意识或下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言行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协调,就像在五星级宾馆,任何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也不会毫无顾忌地吐痰,环境对人的暗示作用显而易见,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着重要弘扬学校特色,现在许多学校建筑物风格、教学设施布局已基本定型,既使重新规划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可以考虑软环境建设上多做文章、善做文章、巧做文章。办学目标、宗旨、校训、校歌这些可以以物化的形态文化,内容要切实可行,摆放位置要统筹规划,力争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板报、宣传橱窗、走廊文化这些不可以物化而以动态的形态文化,则需要突出学校特点。
1.2 净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教室、实验室、活动室、运动场、教师办公室、走廊等室内场所和教学设施,食堂、厕所、学生宿舍等生活设施经常性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校园内室外环境做到无卫生死角、无涂画、无乱张贴。
教室和包干区坚持每天打扫两次,每周(或节假日前后)进行一次大扫除,要求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学生宿舍每天安排值日生打扫卫生,每周周四大扫除,做到每天有卫生检查,每周有卫生告示,每月有卫生评比。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学生要在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劳动,如在校园内护绿、搞卫生等。使学生在净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卫生意识得到加强,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3 绿化校园环境,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学校要重视“园林学校”的建设,并投入绿化资金,以尽可能的增加绿化面积为原则,努力使校园绿化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草坪和树木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营造出生动活泼的绿色环境。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让学生自觉行动起来,使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2.建立校园制度文化.发挥“行动德育”规范功能
正面引导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教育是倡导,不带有约束性,因此还要制定各种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管理制度应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较强的约束功能。学校应该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教师法》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更加具体的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如《学生一日、一周常规》、《学生文明礼仪要求》、《学生违纪处罚规定》、《文明示范班管理条例》、《“文明班级”竞赛活动评比办法》和三好学生、十佳学生、十佳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条例等等,发给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内化为一种良好的素养,成为一种规范的道德行为。学校还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文明校园创建结合起來,构造校园文化的运行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在寝室管理中,要十分注重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在争创文明寝室的基础上,着力把宿舍建设成学生的“温馨之家”和校园文明窗口。通过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规,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3.形成校园观念文化.发挥“行动德育”源泉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深层是观念文化,如师生的价值观念、师生的思维方式、学校里的风俗习惯等。学校最突出的观念文化有三点,那就是办事情规范化、做决策民主化、求质量优先化。在德育工作方面,学校每学年确定一个德育工作中心,再根据不同年级制定好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决不做到哪里算哪里。如提出“自觉实践公民道德规范,争做遵纪守法模范”的口号,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专题深入,贴近生活,全员参与,整体推进,有效地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
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与研究,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既继承“诚实守信”的优秀传统,又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既向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又重视行为养成的基本训练;既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重视心理品质的培养;既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达到学生心理品德知、情、信、意、能的协调统一。力求把德育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让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形成一种定势,即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具有创新能力和健康身心的人。不管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不管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总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模式对学校德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外可展示出学校的风采,对内可折射出办学的效益。学校应不遗余力地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投“资”建设,从而充分地发挥出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让校园文化在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序:每一座校园都是诗,都是画。每一座校园中浓郁的文化气息,都是抹不掉的记忆,让人回味,让人思考。
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和培养。这种教化和培养以往大多都停留在说教和灌输上。在新时期下,学校德育的创新,要从“应付检查”的突击性德育中突围出来,摒弃那些“空头说教”的“言语德育”,应实施“行动德育”。所谓行动德育,就是指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德育行动,使学生沉入生动的道德教育环境,达到道德品质优化及道德行为规范的德育策略体系。“行动德育”提倡在课程中渗透,在活动中教育,在生活中培养,才能凸显其实践性和长效性。实施行动德育,还要依托切实可行的学校德育载体——校园文化建设。
1.依托校园实体文化.营造“行动德育”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师生校园生活的基本场所,学校要通过绿化、美化、净化、知识化,让整个校园成为一本德育书,每幢大楼、每堵墙壁、每条道路、每棵绿树都成为这本书的精彩一页,从而发挥它的育人作用。
1.1 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美好心灵
校园环境文化包括学校建筑物,教学设施的总体布局,环境的美化等物质文化以及板报,宣传橱窗、校训、办学目标、标语、名言警句等。校园环境文化主要通过环境的优化和氛围的营造,通过暗示、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育人目的,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学生进入校园,校园色调、整洁度、文化氛围都强烈地表达学校文化的沉积,并显示学校能倡导的精神和价值观念。身处优良的环境,学生就会有意识或下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言行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协调,就像在五星级宾馆,任何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也不会毫无顾忌地吐痰,环境对人的暗示作用显而易见,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着重要弘扬学校特色,现在许多学校建筑物风格、教学设施布局已基本定型,既使重新规划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可以考虑软环境建设上多做文章、善做文章、巧做文章。办学目标、宗旨、校训、校歌这些可以以物化的形态文化,内容要切实可行,摆放位置要统筹规划,力争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板报、宣传橱窗、走廊文化这些不可以物化而以动态的形态文化,则需要突出学校特点。
1.2 净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教室、实验室、活动室、运动场、教师办公室、走廊等室内场所和教学设施,食堂、厕所、学生宿舍等生活设施经常性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校园内室外环境做到无卫生死角、无涂画、无乱张贴。
教室和包干区坚持每天打扫两次,每周(或节假日前后)进行一次大扫除,要求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学生宿舍每天安排值日生打扫卫生,每周周四大扫除,做到每天有卫生检查,每周有卫生告示,每月有卫生评比。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学生要在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劳动,如在校园内护绿、搞卫生等。使学生在净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卫生意识得到加强,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3 绿化校园环境,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学校要重视“园林学校”的建设,并投入绿化资金,以尽可能的增加绿化面积为原则,努力使校园绿化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草坪和树木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营造出生动活泼的绿色环境。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让学生自觉行动起来,使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2.建立校园制度文化.发挥“行动德育”规范功能
正面引导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教育是倡导,不带有约束性,因此还要制定各种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管理制度应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较强的约束功能。学校应该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教师法》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更加具体的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如《学生一日、一周常规》、《学生文明礼仪要求》、《学生违纪处罚规定》、《文明示范班管理条例》、《“文明班级”竞赛活动评比办法》和三好学生、十佳学生、十佳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条例等等,发给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内化为一种良好的素养,成为一种规范的道德行为。学校还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文明校园创建结合起來,构造校园文化的运行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在寝室管理中,要十分注重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在争创文明寝室的基础上,着力把宿舍建设成学生的“温馨之家”和校园文明窗口。通过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规,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3.形成校园观念文化.发挥“行动德育”源泉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深层是观念文化,如师生的价值观念、师生的思维方式、学校里的风俗习惯等。学校最突出的观念文化有三点,那就是办事情规范化、做决策民主化、求质量优先化。在德育工作方面,学校每学年确定一个德育工作中心,再根据不同年级制定好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决不做到哪里算哪里。如提出“自觉实践公民道德规范,争做遵纪守法模范”的口号,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专题深入,贴近生活,全员参与,整体推进,有效地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
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与研究,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既继承“诚实守信”的优秀传统,又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既向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又重视行为养成的基本训练;既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重视心理品质的培养;既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达到学生心理品德知、情、信、意、能的协调统一。力求把德育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让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形成一种定势,即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具有创新能力和健康身心的人。不管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不管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总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模式对学校德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外可展示出学校的风采,对内可折射出办学的效益。学校应不遗余力地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投“资”建设,从而充分地发挥出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让校园文化在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