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快乐体育教学在时代发展的挑战中兴起,我们从探讨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出发,对运动技能教学快乐化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生命线,传授运动技术仍然是当今体育教学的主题,而运动技术和快乐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要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只能停留在教学的某一侧面。基于此,我们应坚持运动技能为主导思想的前提下,以学生“学会”、“学练”、“学懂”、“学乐”为目标,改造传统的运动技能的教法和重新认识快乐体育教学方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实现体育教学的本质,揭示体育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体育技能教学;快乐体育教学;体育的本质
一、新教改形势下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的探讨
在以素质教育为标志的新一轮教改浪潮的冲击下,体育教学开始了回归本真,回归教育本体的历程。体育的本质属性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的本质功能应当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功能”和“育人的功能”,体育功能的以人为本,而竞技运动功能往往不是以人自身为目的,而是承载着政治,宗教乃至文化的更多的诉求,从而和人的个体最本质的东西相剥离,这恐怕是体育与竞技运动的本质功能的最大区分。运动技术,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利于人们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和最佳的健身效果。
运动技能教学的核心是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在教学中怎样正确理解运动技术、怎样运用运动技术教学达到育人的目的.。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虽历经百年沧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往往将运动技术界定在竞技运动技术这一高层次理想技术范围内,忽视了与人基本活动有关的基本技术,很容易把学生的体育与运动员的竞技训练相混淆,将学生身心健康这一主题淡化,背离体育教学初衷。从而导致许多人对传统运动技能教学大加挞伐,大有全面否定之势。平心而论,这是我们对运动技术理解的偏差和片面所致,并非运动技能教学本身之过,所以我们应该辨证去看待它,通过“运动技术”的教学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教育和育人的目的是我们体育教学的生命线,也是体育教学永恒的主题。
二、运动技术快乐化的教学功能的探讨
快乐体育虽古犹新,源远流长,而今,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这种“乐于吾心、养乎吾身”的快乐体育观念正以无可比拟的活力,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快乐体育最大的特点是“寓教于乐”,“身心合一”, 突破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范围,将运动项目和运动技术作为一种游戏的手段,着眼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符合“体育为健康的指导思想”,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提高教學质量,造就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现阶段运动技术快乐化的教学往往存在以下误区,首先,快乐体育的理论基础属于消遣文化范畴,属于体育本质功能的派生功能,这样在教学实践中就容易产生休闲娱乐是体育教学本质功能的错觉,从而导致淡化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教学内容简单化和“放羊式”教学再次盛行等现象。
其次,从操作层面上讲,由于快乐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情感因素,往往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气氛的控制。学生天真活泼,思想不够成熟,被调动起来的兴奋情绪,如不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和利用往往会浪费大量学习运动技能的时间,导致实质教学内容和课堂运动负荷减少,很容易使体育课堂陷入本末倒置、主次颠倒的尴尬境地。
三、实施运动技能教学快乐化思考
1.构建“严宽结合”的教学观。
现代教改虽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但我们不应忽视教师的“权威”, 所谓“严”就是从社会赋予教师角色的定位出发,建立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学生从这种威望中油然而生的敬畏之心。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对社会负责、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标志,是产生真正教学效应的条件,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所谓“宽”就是从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角度出发,去感化学生。这种“爱”既源于教师对社会的使命感,又源于教师在从学生交流中自然产生的,或两者兼有。这是教师在教改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主体间指导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增加趣味的动力,使体育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条件。
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完成学生“学会”和“学练”的目标, 而且还要完成学生“学懂”和“学乐”的目标。只有建立严宽结合的教学观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在教学设计上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中心”的转化,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本质回归。
2.坚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导的思想。
运动技术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培养积极情绪体验的基石。我们要重新认识, 对其加以改造和创新,建立适应学生对体育运动需求的教学方法。所以快乐与运动技术并不是相矛盾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很好的掌握运动技术, 让学生每次感到有收获是获得体育乐趣的前提,让学生体会到运动技术的无穷魅力, 是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关键。不能将学生获得的乐趣看作是 “恩赐”或是“调味品”(传统教学中), 更不是对学生的 “迁就”和 “让步”(快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坚持运动技术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体育需求, 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学的快乐学的高兴。
3.快乐体育教学是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补充和修缮。
快乐体育教学以 “寓教于乐”为出发点,“ 身心合一”,更多的体现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关怀, 深受学生的青睐。运动技能教学应 改进运动技术结构,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尽可能弥补单纯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严肃有余而快乐不足的缺陷,在教法选择上, 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 在学生情绪低落时, 可采用游戏、 竞賽等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情绪过于高涨时, 可采用提问、测试等方法, 让学生冷静下来思考问题, 反思动作要领等。在教学评价上, 采用多层次的评价方式, 打破单一评价的局限。可采用教师自上而下(测试、达标等), 学生自下而上(学生自评、 讨论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或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体系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总之, 在确定运动技能为核心的思想下, 借鉴和利用快乐教学模式, 以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 从而有效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4.对教法的选择要有明确的时限, 即 “度”。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素质教学的整体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具体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 来选择适当的教法。这就需要发挥运动技能教学方法和快乐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点,对这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整和、融合, 使两种教法优势互补,从而建构与“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和素质教学观想吻合的最佳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 教法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我们不能无限夸大任何教法, 再好的教法也不能滥用, 它只是我们顺利实施教学, 达到教学目标的条件。 如果一味追求运动技能教学, 就很容易把体育课变成专业训练课; 如果一味追求学生快乐, 就容易把体育课上成娱乐课、 休闲课。这两种结果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因为它们都不附合体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体育教学目标改革新视野.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卫东. 重新理解运动技术. 中国学校体育学, 2005,(2).
[3]毛振明. 论 “传统体育教法”与 “现代体育教法”的关系. 中国学校体育学, 2005,(2).
[4]卢元镇. 体育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陈耀江. 快乐体育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
[6]申向军. 四川农村中学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乐山师院学报, 2004,(10).
[7]陈桂生. 师道实话.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关键词】体育技能教学;快乐体育教学;体育的本质
一、新教改形势下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的探讨
在以素质教育为标志的新一轮教改浪潮的冲击下,体育教学开始了回归本真,回归教育本体的历程。体育的本质属性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的本质功能应当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功能”和“育人的功能”,体育功能的以人为本,而竞技运动功能往往不是以人自身为目的,而是承载着政治,宗教乃至文化的更多的诉求,从而和人的个体最本质的东西相剥离,这恐怕是体育与竞技运动的本质功能的最大区分。运动技术,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利于人们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和最佳的健身效果。
运动技能教学的核心是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在教学中怎样正确理解运动技术、怎样运用运动技术教学达到育人的目的.。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虽历经百年沧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往往将运动技术界定在竞技运动技术这一高层次理想技术范围内,忽视了与人基本活动有关的基本技术,很容易把学生的体育与运动员的竞技训练相混淆,将学生身心健康这一主题淡化,背离体育教学初衷。从而导致许多人对传统运动技能教学大加挞伐,大有全面否定之势。平心而论,这是我们对运动技术理解的偏差和片面所致,并非运动技能教学本身之过,所以我们应该辨证去看待它,通过“运动技术”的教学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教育和育人的目的是我们体育教学的生命线,也是体育教学永恒的主题。
二、运动技术快乐化的教学功能的探讨
快乐体育虽古犹新,源远流长,而今,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这种“乐于吾心、养乎吾身”的快乐体育观念正以无可比拟的活力,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快乐体育最大的特点是“寓教于乐”,“身心合一”, 突破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范围,将运动项目和运动技术作为一种游戏的手段,着眼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符合“体育为健康的指导思想”,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提高教學质量,造就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现阶段运动技术快乐化的教学往往存在以下误区,首先,快乐体育的理论基础属于消遣文化范畴,属于体育本质功能的派生功能,这样在教学实践中就容易产生休闲娱乐是体育教学本质功能的错觉,从而导致淡化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教学内容简单化和“放羊式”教学再次盛行等现象。
其次,从操作层面上讲,由于快乐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情感因素,往往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气氛的控制。学生天真活泼,思想不够成熟,被调动起来的兴奋情绪,如不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和利用往往会浪费大量学习运动技能的时间,导致实质教学内容和课堂运动负荷减少,很容易使体育课堂陷入本末倒置、主次颠倒的尴尬境地。
三、实施运动技能教学快乐化思考
1.构建“严宽结合”的教学观。
现代教改虽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但我们不应忽视教师的“权威”, 所谓“严”就是从社会赋予教师角色的定位出发,建立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学生从这种威望中油然而生的敬畏之心。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对社会负责、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标志,是产生真正教学效应的条件,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所谓“宽”就是从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角度出发,去感化学生。这种“爱”既源于教师对社会的使命感,又源于教师在从学生交流中自然产生的,或两者兼有。这是教师在教改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主体间指导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增加趣味的动力,使体育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条件。
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完成学生“学会”和“学练”的目标, 而且还要完成学生“学懂”和“学乐”的目标。只有建立严宽结合的教学观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在教学设计上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中心”的转化,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本质回归。
2.坚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导的思想。
运动技术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培养积极情绪体验的基石。我们要重新认识, 对其加以改造和创新,建立适应学生对体育运动需求的教学方法。所以快乐与运动技术并不是相矛盾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很好的掌握运动技术, 让学生每次感到有收获是获得体育乐趣的前提,让学生体会到运动技术的无穷魅力, 是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关键。不能将学生获得的乐趣看作是 “恩赐”或是“调味品”(传统教学中), 更不是对学生的 “迁就”和 “让步”(快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坚持运动技术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体育需求, 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学的快乐学的高兴。
3.快乐体育教学是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补充和修缮。
快乐体育教学以 “寓教于乐”为出发点,“ 身心合一”,更多的体现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关怀, 深受学生的青睐。运动技能教学应 改进运动技术结构,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尽可能弥补单纯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严肃有余而快乐不足的缺陷,在教法选择上, 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 在学生情绪低落时, 可采用游戏、 竞賽等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情绪过于高涨时, 可采用提问、测试等方法, 让学生冷静下来思考问题, 反思动作要领等。在教学评价上, 采用多层次的评价方式, 打破单一评价的局限。可采用教师自上而下(测试、达标等), 学生自下而上(学生自评、 讨论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或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体系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总之, 在确定运动技能为核心的思想下, 借鉴和利用快乐教学模式, 以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 从而有效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4.对教法的选择要有明确的时限, 即 “度”。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素质教学的整体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具体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 来选择适当的教法。这就需要发挥运动技能教学方法和快乐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点,对这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整和、融合, 使两种教法优势互补,从而建构与“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和素质教学观想吻合的最佳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 教法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我们不能无限夸大任何教法, 再好的教法也不能滥用, 它只是我们顺利实施教学, 达到教学目标的条件。 如果一味追求运动技能教学, 就很容易把体育课变成专业训练课; 如果一味追求学生快乐, 就容易把体育课上成娱乐课、 休闲课。这两种结果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因为它们都不附合体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体育教学目标改革新视野.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朱卫东. 重新理解运动技术. 中国学校体育学, 2005,(2).
[3]毛振明. 论 “传统体育教法”与 “现代体育教法”的关系. 中国学校体育学, 2005,(2).
[4]卢元镇. 体育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陈耀江. 快乐体育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
[6]申向军. 四川农村中学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乐山师院学报, 2004,(10).
[7]陈桂生. 师道实话.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