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明亮,被誉为台湾新浪潮电影第二代新锐,以新作《郊游》入围第七十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单元,该片也是两岸三地华语片今年唯一挺进竞赛片的作品。
1994年,蔡明亮以《爱情万岁》勇夺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历年数度以执导作品《不散》、《黑眼圈》、《金刚经》及他担任监制、李康生导演电影《帮帮我爱神》入围该影展不同项目。
与侯孝贤、杨德昌一代相比,蔡明亮的电影不再具有乡土、民族、历史与人文的张力,他所关注的生命存在的话题或许更是世界普遍性的。蔡明亮的出现,将台湾电影主题引上了后现代社会的当下现实,他是这个世界里最后一个孤守内心的电影牧童。
用一生诠释孤独:
周璇、异国、独处
蔡明亮对父亲的记忆跟周璇的老歌联系在一起。在马来西亚乡下,蔡明亮父亲经营面摊、养鸡、种胡椒,每当收音机里传来周璇的歌声,平时沉默寡言的汉子就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燃起一根烟,或嚼上一口黄油,呷一大口浓咖啡。
蔡明亮1957年出生,那一年周璇去世,但直到他的少年时代,周璇的老歌仍然是马来西亚华侨社区挥之不去的声音,电台天天都在放,一家比一家声音大,唯恐盖不住邻人的收音机。蔡明亮并不喜欢周璇,时代的本能,让少年也能觉察出周璇那尖细的嗓音已经过时。成年以后,周璇尖细的歌声却不断回到他的记忆里。他甚至庆幸儿时东南亚一带的流行文化不像后来替换得那么快,那是父辈用以纾解乡愁的媒介。
父亲的很多举动也让儿子回味多年。八岁时,蔡明亮被带去拔牙,在医院飞跑,父亲把他捉住,扭送给医生,走出医院,给他买了满满一袋金鱼。家里养的鸡闹鸡瘟,全家人天天吃瘟鸡,坐月子的母亲也不例外。父亲一步一步走向鸡窝,抓起一只鸡,在脖子处一拧,把它掼在地上,又去抓另一只。
父亲杀鸡的动作,给少年蔡明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对他来说,其中隐藏着生命的大秘密。那是善是恶?是身不由己还是主动选择?杀鸡的人是否跟鸡同样命运?
成了电影导演之后,蔡明亮经常被兄妹告诫:不要把《爱情万岁》带回家,《河流》和《洞》连提都不要提。2011年春节,出家的妹妹郑重地对他说:哥,你能不能听我一句劝,不要再拍那么黑暗的电影了。蔡明亮想了想说,我拍的不是黑暗,而是黑暗的角落。
“黑暗的角落存在于人的内心,脆弱、纠结的欲望、复杂的人性……人的品质好不好全在内心黑暗的部分,你愿不愿意正视它,接受它。”蔡明亮说。他相信,城市跟人一样,一个城市善良与否是被它最黑暗的角落决定的。“我天生爱看黑暗的东西,也自然觉得应该给别人看到。”
父母生了7个小孩,排行老三的蔡明亮从三岁起就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两个老人家喜欢看广东大戏和电影,每次都是外公把蔡明亮背到剧院,散场再把他背回来。睡觉,爷孙两个必定手拉着手。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蔡明亮的作业都是由外公做的,父亲看他成绩烂得不行,五年级把他接回家。
回到父母兄妹身边的蔡明亮好像到了“异国”,每天花大量时间幻想跟外公一起隐居,“像连续剧一样有各种各样的细节,还掉眼泪。”因为是转校生,在学校里同学排斥,被取了“青脸鸟”的绰号,意思是脸很臭,不爱理人,慢慢地,除了一个姓沈的同学,全班人都不跟他讲话,蔡明亮反而有更多的时间体会独处的快乐。
“我在拍电影的时候,特别喜欢拍人独处。慢慢越来越可以走到人的内在,人最不敢面对的东西。”蔡明亮说。
因为孤单,也因为向往,高中一毕业他就离开了马来西亚,前往台湾。1977年,蔡明亮进入台北中国文化学院就读影剧系。在校时开始尝试写舞台剧。1981年,蔡明亮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飞碟狂想》,随后又编导第一部舞台剧《快餐炸酱面》以及《黑暗里打不开的一扇门》和《房间里的衣柜》。
接下来十年,蔡明亮当过老师,也在电视台工作过。1984年他曾参与电影《小逃犯》和《策马入林》的剧本编写,两部电影分别获得第二十一和二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充满反射台湾市井之态的《小逃犯》更让蔡明亮获得了在曼谷举行的第二十九届亚太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
我、你、她——蔡氏电影的三个符号
李康生、陆奕静、杨贵媚,蔡明亮电影中永不褪色的三个演员,是蔡明亮为自己设定的我、你、她。
蔡明亮经常从李康生的身上看到自己的父亲。在《只有你——我的沙漠》中,李康生时而演自己,时而演蔡明亮的父亲。为此,他剃了光头,扎上白布围裙,在舞台正中的巨大面板上倾倒一袋面粉,同时听周璇的老歌。
“很多人说我和小康是一对,这太把人看低了,人的情感是很复杂的,不一定有某种关系,它就是命运的安排。”提到李康生,蔡明亮的话滔滔不绝,甚至主动把话锋转到和李康生的关系上。
《青少年哪吒》入围东京影展,颁奖人是张国荣,张国荣私下提醒蔡明亮:你以后应该多用陈昭荣,少用李康生。《洞》到韩国釜山,热情的观众对蔡明亮说:李康生我们已经看腻了,你现在完全有能力换刘德华。蔡明亮回答:刘德华是你的偶像,李康生是我的偶像。
某种程度上,把蔡明亮从一个剧情片导演变成一个“闷片”导演的人就是李康生。在认识李康生之前,蔡明亮作为编剧写过《不了情》,作为导演拍过《小市民的天空》,都有不俗的收视率。
1990年代,青少年犯罪现象在台湾日益严重,蔡明亮应邀拍摄以青少年犯罪为题材的单元剧《小孩》。他要寻找一个看上去不像会勒索别人的少年犯,几经辗转找到了正在西门町打电子游戏的李康生。
“他很自然,在镜头前也不害怕。”试过镜,蔡明亮对李康生很满意,可是三天之后就后悔了。“小康你自然一点,不要像机器人一样,你转头的时候可不可以眨一下眼睛。”蔡明亮忍不住对镜头前的李康生说。“可是,导演,我本来就是这样啊。”李康生慢吞吞地回答。
那天收工之后,蔡明亮一直琢磨李康生的话。“我们有时候会被训练到以为一种节奏是有力量的,以为一种造型是比较帅的。”思索之后,蔡明亮决定顺着李康生的节奏走,不只顺着他,也顺着所有的演员。去找他们平常的样子、平常的节奏。蔡氏独有的镜头美学就此发轫。 一部、两部、三部以李康生为主角的电影拍下来,反对的声音来了。蔡明亮完全不为所动。
陆奕静在蔡明亮电影里的经典镜头是吃东西,而且通常是她本人并不爱吃的东西,鸡爪子、膨化食品、甜腻的奶油蛋糕。
在《只有你——我的死海》里也一样,陆奕静吃东西的动作大概持续了七八分钟,一大块一大块地往嘴里填。蔡明亮告诉她:我知道你不爱吃,而且你吃下去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是对的。那场戏演完,观众席里的蔡明亮流下眼泪,“我看到了她的抗拒,可是她还要吃。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蔡明亮说。
杨贵媚第一次拍蔡明亮的戏是《爱情万岁》,她扮演一个房地产中介,在此之前她刚拍过李安的《饮食男女》,感受到好莱坞式的正规作业方式。蔡明亮的电影不讲故事,没有剧本,跟着感觉走,为了节省胶片,开拍之前要试很久的戏,一直逼到演员情绪的死角,他才出其不意地抓他们的状态。杨贵媚几乎与蔡明亮翻脸,可是当她在电影节上第一次看到成片时,嚎啕大哭,觉得表达了她想说而说不出的东西。有一场戏是她和陈昭荣在床上做爱,床下藏着李康生,杨贵媚完全不记得现场有李康生在,自己看到那一幕颇为吃惊。
最后一个孤守内心的电影牧童
蔡氏影像充斥着生活在破败角落的孤独者,寂寞无助的边缘人,要讨观众喜欢,不易。更要命的是那纹丝不动的长镜头,看得人昏昏欲睡。《是梦》中,马来西亚演员蔡宝珠在戏院里边啃梨边看电影,不时地还要勾引后面的情人,那个梨足足吃了七分钟。而在《爱情万岁》中,杨贵媚端坐于公园长凳,周围到处是小石头和烂泥,萎顿的花草东倒西歪,一片狼藉。杨贵媚哭声震天,历时十余分钟而未有中断,镜头却自始至终保持死一般的沉静。
蔡明亮想用如此长镜头捕捉贴近真实的感觉,以看似静止的画面表现另一种意义的流动性。这固然是艺术家个性化追求,只是对观众耐心考验十足。因此,他的作品赞扬与贬斥永远同样高涨。
有人戏称,在法国人眼里,台湾的天空永远是灰暗的,台湾只有一个导演蔡明亮,一个演员李康生。小康是蔡氏影像的符号。
蔡明亮之前,杨德昌、侯孝贤以关注台湾历史与现实及其充满张力的关系而屹立影坛。蔡明亮的出现,猛然间将台湾电影主题引上了后现代社会的当下现实,他是这个世界里最后一个孤守内心的电影牧童,以影像讲述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遭逢、碰撞、亲近、或远离。
1994年,蔡明亮以《爱情万岁》勇夺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历年数度以执导作品《不散》、《黑眼圈》、《金刚经》及他担任监制、李康生导演电影《帮帮我爱神》入围该影展不同项目。
与侯孝贤、杨德昌一代相比,蔡明亮的电影不再具有乡土、民族、历史与人文的张力,他所关注的生命存在的话题或许更是世界普遍性的。蔡明亮的出现,将台湾电影主题引上了后现代社会的当下现实,他是这个世界里最后一个孤守内心的电影牧童。
用一生诠释孤独:
周璇、异国、独处
蔡明亮对父亲的记忆跟周璇的老歌联系在一起。在马来西亚乡下,蔡明亮父亲经营面摊、养鸡、种胡椒,每当收音机里传来周璇的歌声,平时沉默寡言的汉子就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燃起一根烟,或嚼上一口黄油,呷一大口浓咖啡。
蔡明亮1957年出生,那一年周璇去世,但直到他的少年时代,周璇的老歌仍然是马来西亚华侨社区挥之不去的声音,电台天天都在放,一家比一家声音大,唯恐盖不住邻人的收音机。蔡明亮并不喜欢周璇,时代的本能,让少年也能觉察出周璇那尖细的嗓音已经过时。成年以后,周璇尖细的歌声却不断回到他的记忆里。他甚至庆幸儿时东南亚一带的流行文化不像后来替换得那么快,那是父辈用以纾解乡愁的媒介。
父亲的很多举动也让儿子回味多年。八岁时,蔡明亮被带去拔牙,在医院飞跑,父亲把他捉住,扭送给医生,走出医院,给他买了满满一袋金鱼。家里养的鸡闹鸡瘟,全家人天天吃瘟鸡,坐月子的母亲也不例外。父亲一步一步走向鸡窝,抓起一只鸡,在脖子处一拧,把它掼在地上,又去抓另一只。
父亲杀鸡的动作,给少年蔡明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对他来说,其中隐藏着生命的大秘密。那是善是恶?是身不由己还是主动选择?杀鸡的人是否跟鸡同样命运?
成了电影导演之后,蔡明亮经常被兄妹告诫:不要把《爱情万岁》带回家,《河流》和《洞》连提都不要提。2011年春节,出家的妹妹郑重地对他说:哥,你能不能听我一句劝,不要再拍那么黑暗的电影了。蔡明亮想了想说,我拍的不是黑暗,而是黑暗的角落。
“黑暗的角落存在于人的内心,脆弱、纠结的欲望、复杂的人性……人的品质好不好全在内心黑暗的部分,你愿不愿意正视它,接受它。”蔡明亮说。他相信,城市跟人一样,一个城市善良与否是被它最黑暗的角落决定的。“我天生爱看黑暗的东西,也自然觉得应该给别人看到。”
父母生了7个小孩,排行老三的蔡明亮从三岁起就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两个老人家喜欢看广东大戏和电影,每次都是外公把蔡明亮背到剧院,散场再把他背回来。睡觉,爷孙两个必定手拉着手。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蔡明亮的作业都是由外公做的,父亲看他成绩烂得不行,五年级把他接回家。
回到父母兄妹身边的蔡明亮好像到了“异国”,每天花大量时间幻想跟外公一起隐居,“像连续剧一样有各种各样的细节,还掉眼泪。”因为是转校生,在学校里同学排斥,被取了“青脸鸟”的绰号,意思是脸很臭,不爱理人,慢慢地,除了一个姓沈的同学,全班人都不跟他讲话,蔡明亮反而有更多的时间体会独处的快乐。
“我在拍电影的时候,特别喜欢拍人独处。慢慢越来越可以走到人的内在,人最不敢面对的东西。”蔡明亮说。
因为孤单,也因为向往,高中一毕业他就离开了马来西亚,前往台湾。1977年,蔡明亮进入台北中国文化学院就读影剧系。在校时开始尝试写舞台剧。1981年,蔡明亮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飞碟狂想》,随后又编导第一部舞台剧《快餐炸酱面》以及《黑暗里打不开的一扇门》和《房间里的衣柜》。
接下来十年,蔡明亮当过老师,也在电视台工作过。1984年他曾参与电影《小逃犯》和《策马入林》的剧本编写,两部电影分别获得第二十一和二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充满反射台湾市井之态的《小逃犯》更让蔡明亮获得了在曼谷举行的第二十九届亚太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
我、你、她——蔡氏电影的三个符号
李康生、陆奕静、杨贵媚,蔡明亮电影中永不褪色的三个演员,是蔡明亮为自己设定的我、你、她。
蔡明亮经常从李康生的身上看到自己的父亲。在《只有你——我的沙漠》中,李康生时而演自己,时而演蔡明亮的父亲。为此,他剃了光头,扎上白布围裙,在舞台正中的巨大面板上倾倒一袋面粉,同时听周璇的老歌。
“很多人说我和小康是一对,这太把人看低了,人的情感是很复杂的,不一定有某种关系,它就是命运的安排。”提到李康生,蔡明亮的话滔滔不绝,甚至主动把话锋转到和李康生的关系上。
《青少年哪吒》入围东京影展,颁奖人是张国荣,张国荣私下提醒蔡明亮:你以后应该多用陈昭荣,少用李康生。《洞》到韩国釜山,热情的观众对蔡明亮说:李康生我们已经看腻了,你现在完全有能力换刘德华。蔡明亮回答:刘德华是你的偶像,李康生是我的偶像。
某种程度上,把蔡明亮从一个剧情片导演变成一个“闷片”导演的人就是李康生。在认识李康生之前,蔡明亮作为编剧写过《不了情》,作为导演拍过《小市民的天空》,都有不俗的收视率。
1990年代,青少年犯罪现象在台湾日益严重,蔡明亮应邀拍摄以青少年犯罪为题材的单元剧《小孩》。他要寻找一个看上去不像会勒索别人的少年犯,几经辗转找到了正在西门町打电子游戏的李康生。
“他很自然,在镜头前也不害怕。”试过镜,蔡明亮对李康生很满意,可是三天之后就后悔了。“小康你自然一点,不要像机器人一样,你转头的时候可不可以眨一下眼睛。”蔡明亮忍不住对镜头前的李康生说。“可是,导演,我本来就是这样啊。”李康生慢吞吞地回答。
那天收工之后,蔡明亮一直琢磨李康生的话。“我们有时候会被训练到以为一种节奏是有力量的,以为一种造型是比较帅的。”思索之后,蔡明亮决定顺着李康生的节奏走,不只顺着他,也顺着所有的演员。去找他们平常的样子、平常的节奏。蔡氏独有的镜头美学就此发轫。 一部、两部、三部以李康生为主角的电影拍下来,反对的声音来了。蔡明亮完全不为所动。
陆奕静在蔡明亮电影里的经典镜头是吃东西,而且通常是她本人并不爱吃的东西,鸡爪子、膨化食品、甜腻的奶油蛋糕。
在《只有你——我的死海》里也一样,陆奕静吃东西的动作大概持续了七八分钟,一大块一大块地往嘴里填。蔡明亮告诉她:我知道你不爱吃,而且你吃下去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是对的。那场戏演完,观众席里的蔡明亮流下眼泪,“我看到了她的抗拒,可是她还要吃。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蔡明亮说。
杨贵媚第一次拍蔡明亮的戏是《爱情万岁》,她扮演一个房地产中介,在此之前她刚拍过李安的《饮食男女》,感受到好莱坞式的正规作业方式。蔡明亮的电影不讲故事,没有剧本,跟着感觉走,为了节省胶片,开拍之前要试很久的戏,一直逼到演员情绪的死角,他才出其不意地抓他们的状态。杨贵媚几乎与蔡明亮翻脸,可是当她在电影节上第一次看到成片时,嚎啕大哭,觉得表达了她想说而说不出的东西。有一场戏是她和陈昭荣在床上做爱,床下藏着李康生,杨贵媚完全不记得现场有李康生在,自己看到那一幕颇为吃惊。
最后一个孤守内心的电影牧童
蔡氏影像充斥着生活在破败角落的孤独者,寂寞无助的边缘人,要讨观众喜欢,不易。更要命的是那纹丝不动的长镜头,看得人昏昏欲睡。《是梦》中,马来西亚演员蔡宝珠在戏院里边啃梨边看电影,不时地还要勾引后面的情人,那个梨足足吃了七分钟。而在《爱情万岁》中,杨贵媚端坐于公园长凳,周围到处是小石头和烂泥,萎顿的花草东倒西歪,一片狼藉。杨贵媚哭声震天,历时十余分钟而未有中断,镜头却自始至终保持死一般的沉静。
蔡明亮想用如此长镜头捕捉贴近真实的感觉,以看似静止的画面表现另一种意义的流动性。这固然是艺术家个性化追求,只是对观众耐心考验十足。因此,他的作品赞扬与贬斥永远同样高涨。
有人戏称,在法国人眼里,台湾的天空永远是灰暗的,台湾只有一个导演蔡明亮,一个演员李康生。小康是蔡氏影像的符号。
蔡明亮之前,杨德昌、侯孝贤以关注台湾历史与现实及其充满张力的关系而屹立影坛。蔡明亮的出现,猛然间将台湾电影主题引上了后现代社会的当下现实,他是这个世界里最后一个孤守内心的电影牧童,以影像讲述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遭逢、碰撞、亲近、或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