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正在从以知识为中心的封闭的课程模式,向以资源为中心的开放的课程整合模式转变。信息技术从课堂演示、信息交流和个别辅助的工具,成为信息加工、研发的工具。如何把教育信息技术和整个教学过程融合起来,促进教育目标和内容全方位的整合,是我们探求的目标。最近,iPad上的教学电子书以其新颖的形式、丰富的视听体验、良好的互动效果引起人们的注意。首次将教学电子书引入小学科学教学,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表明:每一种信息传播形式(文字、静态图片、动画、音效等)有自己的特性,它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异。教育者要研究这些信息传播形式的特性,根据教育目标、内容和环境等要素,选择适当的信息传播形式,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学电子书是近年来出现的数字出版物的一种。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静态图片、动画、视频、音效等多种信息传播形式整合,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出现的顺序、强度、时长等,把教学内容集合为一个多媒体作品,讲述一个专题的内容。
1 教学电子书中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作用
1.1 教学电子书中的静态图片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印象深刻
图片有凝练性,可以展现用语言难以表达的人物形象、事物的现象和物体的结构,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物用视觉形象组合在一起。图片适于学生将几张图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思考图片的异同。在教学电子书中,图片包括历史人物的照片、地图、示意图等,学生根据图片认识科学家的形象,明了航海者行进的路线,通过示意图了解科学家的理论。而图片没有表现出来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想象进行填补,把静态的图片想象成为动态的过程。在教学电子书中使用图片,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避免一些科学性错误的出现。
如将亚里士多德“地心说”理论做成动画片段,动态地表现地球、太阳、行星运行速度、轨迹和方向,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地心说”理论,而用图片来表现就减少了错误的可能性。
1.2 教学电子书中的音效起引导学生视觉、加深学生听觉记忆的作用
电影从默片时代进入有声时代后,为人们带来巨大的视听享受和情感体验。同样,教学电子书中的音效使它的表现力得到极大的增强。电子书中历史人物的语音,用音色、音高、节奏体现人物的情绪,为学生增加立体的体验人物情感的机会。音效可以烘托气氛,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环境,让教学电子书的故事性更强。动画中的音效配合图像的运动,让学生关注事物发展的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记忆。
1.3 教学电子书中的动画模拟事物发生、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可以达到穿越时空的效果
在教学电子书中,一些事物的变化过程需要用动画制作出效果。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如果用静态的图片体现这个过程,就十分困难;而用日升月落的动画体现昼夜的交替,就显得生动而直观。又如体现海岸上的人们看到海船从远方航行归来的情景,用动画可以体现船的桅杆被岸上的人们逐渐看到的过程,真实感更强,而用静态的图片就需要好几张图片才能表现出来。
静态的图片可以通过镜头的推、拉等手法改变为有动画效果的画面,起到突出静态图片的局部,增强变化的感觉,提高学生关注度的效果。这样制作动画有利于突出重点,阐明原理,也有降低教学电子书制作成本的效果。
2 在教学电子书中,教育者让学生接受立体化感官体验,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作用得到控制
在设计教学电子书时,教育者把脚本内容分开为图片、音效、文字和动画等几个部分,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育者控制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强度、时间,设置不同的热区,使学生多通道地获取信息,把视听觉信息直观化,给学生综合的、生动的、立体化的感官体验。
2.1 听觉信息与视觉信息同时出现,可以加深学生印象
语言传达通过语音、文字或符号表现,它有阶段性的特点,人物的话说完了,传达过程即告结束。语言传达有抽象性,需要图片的视觉信息对它加以补充。呈现图片时,可以为图片设置热区提供音效,学生点击图片音效即刻出现,这样可以给学生的思维提供表象的支持,引领他们的注意,控制他们关注的内容,成为他们视觉思维的伴随。
2.2 视觉信息的设计可以有图片也有动画,为不同的历史人物和卡通形象设计不同的内容,让历史人物和卡通形象各自发挥作用
科学家的形象可以用人物照片和音效叠加的方式呈现,在点击科学家照片时,可以出现音效,让科学家的照片“说话”。有些评价科学家历史作用的话语,用文字表现就比较枯燥。教学电子书适时用动画形象为学生提出问题,从始至终用动画形象串联所有的情节,为教学内容作出总结的话语,这样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以维持学生的兴趣。
2.3 教学电子书可以在图面上设计成人物的话语,和图面呈现的文字不同
教学电子书页面呈现的文字用来阐述科学家的理论,是书面语言。而学生点击科学家画像,让科学家自己说的话是口语,通俗易懂。文字和人物话语不简单重复,互相印证,这样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 教学电子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主动,更具开放性
教学电子书是教育者设计的信息流,教育者和学生之间是双向的交流。这种双向的交流有下面一些特点。
3.1 动画、音效播放的可重复性
学生使用教学电子书时,可以点击图片热区让人物重复地讲话,也可以重复播放动画。这样比动画片的时过境迁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可以重复播放自己喜爱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延长学生的反映时间。
3.2 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教学电子书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掌控本页图像、声音、动画出现的顺序,掌握学习的节奏。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的内容。 3.3 互动是教育者可控制的交流
在一个页面上,学生可以随意点击各个图片、动画和文字等区域。但从整体来说,教育者按年代设计教学内容出现的顺序。教学电子书最后设计时间轴,对所呈现的知识做了总结,让学生对科技发展史有所了解,学生自己点击任意一个热区,都可以给出相应的信息。
4 教学电子书应当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教学电子书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基本视觉规律和认知特征。为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电子书设计成同一页面上只有一个动态区域,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重点知识更加醒目。
5 教学电子书制作脚本的编写
教学电子书是为教学设计的,编写制作脚本时,首先要明确使用者的年龄。文字、动画的风格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脚本内容要锁定教学目标,在写好最初文字的脚本后,找出已有的图片、动画、视频、语音、音效等资源,把内容加以组织,在制作时注意统一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风格,用文字串联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动画形象,用动画形象串联脚本。避免视听信息有太多的交叉重复,即:语音中不要过多地重复页面文字的内容,文字不要描述学生可以在图片、动画中观察到的内容。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制作人员沟通,避免制作出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内容。
教学电子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具象的学习资源,以多通道的传播方式,为学生适时地提供图像、音效,提供适当时长的动画,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地设计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出现的顺序,把各种传媒手段综合运用,各种信息传播形式交错出现,为学生提供视听觉综合体验,为学生的个别学习、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学电子书发挥了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优势,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多通道地获取信息,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体验。
参考文献
[1]Ware C.设计中的视觉思维[M].陈媛嫄,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1-125.
[2]杜士英.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4-28,96-99,193-210.
[3]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71.
[4]蔡铁权,姜旭英.新编科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8-189.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表明:每一种信息传播形式(文字、静态图片、动画、音效等)有自己的特性,它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异。教育者要研究这些信息传播形式的特性,根据教育目标、内容和环境等要素,选择适当的信息传播形式,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学电子书是近年来出现的数字出版物的一种。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静态图片、动画、视频、音效等多种信息传播形式整合,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出现的顺序、强度、时长等,把教学内容集合为一个多媒体作品,讲述一个专题的内容。
1 教学电子书中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作用
1.1 教学电子书中的静态图片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印象深刻
图片有凝练性,可以展现用语言难以表达的人物形象、事物的现象和物体的结构,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物用视觉形象组合在一起。图片适于学生将几张图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思考图片的异同。在教学电子书中,图片包括历史人物的照片、地图、示意图等,学生根据图片认识科学家的形象,明了航海者行进的路线,通过示意图了解科学家的理论。而图片没有表现出来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想象进行填补,把静态的图片想象成为动态的过程。在教学电子书中使用图片,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避免一些科学性错误的出现。
如将亚里士多德“地心说”理论做成动画片段,动态地表现地球、太阳、行星运行速度、轨迹和方向,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地心说”理论,而用图片来表现就减少了错误的可能性。
1.2 教学电子书中的音效起引导学生视觉、加深学生听觉记忆的作用
电影从默片时代进入有声时代后,为人们带来巨大的视听享受和情感体验。同样,教学电子书中的音效使它的表现力得到极大的增强。电子书中历史人物的语音,用音色、音高、节奏体现人物的情绪,为学生增加立体的体验人物情感的机会。音效可以烘托气氛,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环境,让教学电子书的故事性更强。动画中的音效配合图像的运动,让学生关注事物发展的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记忆。
1.3 教学电子书中的动画模拟事物发生、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可以达到穿越时空的效果
在教学电子书中,一些事物的变化过程需要用动画制作出效果。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如果用静态的图片体现这个过程,就十分困难;而用日升月落的动画体现昼夜的交替,就显得生动而直观。又如体现海岸上的人们看到海船从远方航行归来的情景,用动画可以体现船的桅杆被岸上的人们逐渐看到的过程,真实感更强,而用静态的图片就需要好几张图片才能表现出来。
静态的图片可以通过镜头的推、拉等手法改变为有动画效果的画面,起到突出静态图片的局部,增强变化的感觉,提高学生关注度的效果。这样制作动画有利于突出重点,阐明原理,也有降低教学电子书制作成本的效果。
2 在教学电子书中,教育者让学生接受立体化感官体验,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作用得到控制
在设计教学电子书时,教育者把脚本内容分开为图片、音效、文字和动画等几个部分,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育者控制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强度、时间,设置不同的热区,使学生多通道地获取信息,把视听觉信息直观化,给学生综合的、生动的、立体化的感官体验。
2.1 听觉信息与视觉信息同时出现,可以加深学生印象
语言传达通过语音、文字或符号表现,它有阶段性的特点,人物的话说完了,传达过程即告结束。语言传达有抽象性,需要图片的视觉信息对它加以补充。呈现图片时,可以为图片设置热区提供音效,学生点击图片音效即刻出现,这样可以给学生的思维提供表象的支持,引领他们的注意,控制他们关注的内容,成为他们视觉思维的伴随。
2.2 视觉信息的设计可以有图片也有动画,为不同的历史人物和卡通形象设计不同的内容,让历史人物和卡通形象各自发挥作用
科学家的形象可以用人物照片和音效叠加的方式呈现,在点击科学家照片时,可以出现音效,让科学家的照片“说话”。有些评价科学家历史作用的话语,用文字表现就比较枯燥。教学电子书适时用动画形象为学生提出问题,从始至终用动画形象串联所有的情节,为教学内容作出总结的话语,这样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以维持学生的兴趣。
2.3 教学电子书可以在图面上设计成人物的话语,和图面呈现的文字不同
教学电子书页面呈现的文字用来阐述科学家的理论,是书面语言。而学生点击科学家画像,让科学家自己说的话是口语,通俗易懂。文字和人物话语不简单重复,互相印证,这样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 教学电子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主动,更具开放性
教学电子书是教育者设计的信息流,教育者和学生之间是双向的交流。这种双向的交流有下面一些特点。
3.1 动画、音效播放的可重复性
学生使用教学电子书时,可以点击图片热区让人物重复地讲话,也可以重复播放动画。这样比动画片的时过境迁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可以重复播放自己喜爱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延长学生的反映时间。
3.2 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教学电子书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掌控本页图像、声音、动画出现的顺序,掌握学习的节奏。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的内容。 3.3 互动是教育者可控制的交流
在一个页面上,学生可以随意点击各个图片、动画和文字等区域。但从整体来说,教育者按年代设计教学内容出现的顺序。教学电子书最后设计时间轴,对所呈现的知识做了总结,让学生对科技发展史有所了解,学生自己点击任意一个热区,都可以给出相应的信息。
4 教学电子书应当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教学电子书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基本视觉规律和认知特征。为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电子书设计成同一页面上只有一个动态区域,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重点知识更加醒目。
5 教学电子书制作脚本的编写
教学电子书是为教学设计的,编写制作脚本时,首先要明确使用者的年龄。文字、动画的风格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脚本内容要锁定教学目标,在写好最初文字的脚本后,找出已有的图片、动画、视频、语音、音效等资源,把内容加以组织,在制作时注意统一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风格,用文字串联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动画形象,用动画形象串联脚本。避免视听信息有太多的交叉重复,即:语音中不要过多地重复页面文字的内容,文字不要描述学生可以在图片、动画中观察到的内容。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制作人员沟通,避免制作出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内容。
教学电子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具象的学习资源,以多通道的传播方式,为学生适时地提供图像、音效,提供适当时长的动画,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地设计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出现的顺序,把各种传媒手段综合运用,各种信息传播形式交错出现,为学生提供视听觉综合体验,为学生的个别学习、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学电子书发挥了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优势,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多通道地获取信息,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体验。
参考文献
[1]Ware C.设计中的视觉思维[M].陈媛嫄,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1-125.
[2]杜士英.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4-28,96-99,193-210.
[3]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71.
[4]蔡铁权,姜旭英.新编科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