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欧债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贸易和股市方面带来了最直接的影响,由于欧债危机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它的影响将一直持续下去,中国应该及时采取对策,把风险降到最小。中国应改变重视纸币储备而轻视实物储备的现状,中国的外贸企业以及中国的制度环境都应该做一些改变,而在中国人口红利已不复存在,资源匮乏以及房地产低迷的现状下,我们应该学习欧洲国家,在创新研发方面加大投入,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在危机下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关键词:欧债危机;外汇储备多元化;研发投入;创新能力
一、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中国影响最直接的在贸易方面,欧债危机恶化,导致欧洲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失业率大幅度上升,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减少了欧盟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欧元下跌导致中国出口企业损失惨重,由于中国对欧出口基本上以欧元结算,欧元贬值,意味着企业的出口收入打折,由于欧洲饱受危机困扰,很多欧洲企业拖欠或者赖掉贷款,给中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不确定性风险。欧债危机也在多个方面给中国股市带来风险,首先是估值风险,欧债危机引发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资产的风险重估,从而使得市场估值降低。其次是流动性风险,如果避险资金推升美元指数形成趋势性反弹,则中国的热钱流入情况可能出现变化,一方面是短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预期逐渐转淡,另一方面是出于跟风避险,如果现在开始热钱减少流入或转而流出,A股市场的流动性将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再次是情绪风险,次贷危机尚未徹底远去,主权债务又暴露出风险,难免会让全球市场心有余悸。
二、中国应对欧债危机的对策
由于欧债危机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它的影响将一直持续下去,中国应该及时采取对策,以尽可能地把风险降到最小。
1.中国对策之外汇储备
中国要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应该改变重视纸币储备而轻视实物储备的现状。所谓多元化,无非是把中国占比高达70%的美元资产转变成其他资产,比如欧元资产,在欧债危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隐患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在美元从2001年进入贬值周期的时候,中国持续不断地增持美元债卷,仅因为美元贬值造成的损失,就以千亿美元计,令人心痛不已。在外汇储备配置中,中国应该减少欧元资产的配置,同时及时将到期的欧洲主权债卷变现,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改变轻视实物储备而重视货币储备的缺陷,加强对稀有资源的储备,同时实行藏汇于民的政策。中国也可以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去购买发展所需的机器设备、技术等。欧债危机中,一些优秀的制造企业或者具有专有领先技术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陷于困境之中,为中国廉价收购提供了良机。
2.中国对策之外贸
对于中国的外贸企业,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些努力。对欧加工、出口订单,尽可能用美元或人民币签订。对于出口业务可以选择提前结汇、收取预付款的办法来规避风险;对于进口业务,则尽可能延期买汇,拖延付款买汇时间。对于中长期,则可以锁定汇率。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攀升,2005年以后,外贸依存度连续超过60%,作为一个大国,明显高于美国、日本和印度20%—30%的水平,这表明我国经济运行风险在不断增加。2001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比例不断下降,外贸依存度上升,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性,这种状况是无法继续维持的,中国应该推动经济发展战略转型,逐步过渡到以居民消费需求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的格局从需求方面加大了对外需的依赖,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推动出口持续高增长,客观上推动了外贸依耐性的攀升,对外经济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运行的风险增加。
3.中国对策之投资
在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全球资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充满担忧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及时加强制度建设,给国内外的投资者带来安全性、归宿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外流,还能留住本国正在或即将外流的资金,并吸引新的资金到来,除了这些,中国还必须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大幅消减政府投资。帕金指出,政府预算赤字将会减少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挤出私人投资,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埋下种种隐患。第二,加大福利投入,低福利导致民众缺少安全感,这事制约中国消费、导致内需低迷的一个根本原因。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中国才能拉动内需,提高抗风险能力,这是政府必须正视且必须尽快解决的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
三、欧债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反思
1.中国反思之经济增长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靠什么来维持经济的增长?从劳动力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复存在。从资源角度来看,透支、浪费、贱卖、滥采滥伐等一系列做法,导致中国的资源量迅速减少,很多资源处于短缺状态。从投资角度来看,中国常年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国人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压力,这种状况已经制约了人们的购买力,更重要的是,房地产这些年来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被国务院定为“重要支柱产业”,高房价已经远远超过民众的承受力,加之人口红利也在快速下降,房屋销量的下降是必然的,而且,房地产业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经济良性运行的时候,它是推动力,经济衰退的时候,它又往往扮演着落井下石、引爆危机的角色。这些告诉我们,中国的告诉增长阶段已经成为记忆,中国必须正视现实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加以解决。
2.中国反思之创新投入
欧洲这些国家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大的。2007年,瑞典和芬兰两国的研发强度分别为3.75%和3.37%,丹麦为2.72%,德国为2.63%。中国要解决老龄化、资源短缺等问题,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总之,我国当下的目标是加大研发投入并且在国内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从而可以对受过相关教育的劳动力加以生产利用的情况下,高科技教育投资才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直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时寒冰.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 闫小娜.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如何形成的 [N].经济学消息报.2005(4)
[3] 陈璐,邓可维.中国新增外汇储备更趋多元化 [J].新世纪.2011(7)
[4] 迈克尔·帕金.宏观经济学(第八版) [M].人民邮电出版社
关键词:欧债危机;外汇储备多元化;研发投入;创新能力
一、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中国影响最直接的在贸易方面,欧债危机恶化,导致欧洲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失业率大幅度上升,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减少了欧盟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欧元下跌导致中国出口企业损失惨重,由于中国对欧出口基本上以欧元结算,欧元贬值,意味着企业的出口收入打折,由于欧洲饱受危机困扰,很多欧洲企业拖欠或者赖掉贷款,给中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不确定性风险。欧债危机也在多个方面给中国股市带来风险,首先是估值风险,欧债危机引发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资产的风险重估,从而使得市场估值降低。其次是流动性风险,如果避险资金推升美元指数形成趋势性反弹,则中国的热钱流入情况可能出现变化,一方面是短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预期逐渐转淡,另一方面是出于跟风避险,如果现在开始热钱减少流入或转而流出,A股市场的流动性将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再次是情绪风险,次贷危机尚未徹底远去,主权债务又暴露出风险,难免会让全球市场心有余悸。
二、中国应对欧债危机的对策
由于欧债危机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它的影响将一直持续下去,中国应该及时采取对策,以尽可能地把风险降到最小。
1.中国对策之外汇储备
中国要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应该改变重视纸币储备而轻视实物储备的现状。所谓多元化,无非是把中国占比高达70%的美元资产转变成其他资产,比如欧元资产,在欧债危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隐患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在美元从2001年进入贬值周期的时候,中国持续不断地增持美元债卷,仅因为美元贬值造成的损失,就以千亿美元计,令人心痛不已。在外汇储备配置中,中国应该减少欧元资产的配置,同时及时将到期的欧洲主权债卷变现,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改变轻视实物储备而重视货币储备的缺陷,加强对稀有资源的储备,同时实行藏汇于民的政策。中国也可以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去购买发展所需的机器设备、技术等。欧债危机中,一些优秀的制造企业或者具有专有领先技术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陷于困境之中,为中国廉价收购提供了良机。
2.中国对策之外贸
对于中国的外贸企业,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些努力。对欧加工、出口订单,尽可能用美元或人民币签订。对于出口业务可以选择提前结汇、收取预付款的办法来规避风险;对于进口业务,则尽可能延期买汇,拖延付款买汇时间。对于中长期,则可以锁定汇率。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攀升,2005年以后,外贸依存度连续超过60%,作为一个大国,明显高于美国、日本和印度20%—30%的水平,这表明我国经济运行风险在不断增加。2001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比例不断下降,外贸依存度上升,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性,这种状况是无法继续维持的,中国应该推动经济发展战略转型,逐步过渡到以居民消费需求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的格局从需求方面加大了对外需的依赖,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推动出口持续高增长,客观上推动了外贸依耐性的攀升,对外经济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运行的风险增加。
3.中国对策之投资
在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全球资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充满担忧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及时加强制度建设,给国内外的投资者带来安全性、归宿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外流,还能留住本国正在或即将外流的资金,并吸引新的资金到来,除了这些,中国还必须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大幅消减政府投资。帕金指出,政府预算赤字将会减少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挤出私人投资,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埋下种种隐患。第二,加大福利投入,低福利导致民众缺少安全感,这事制约中国消费、导致内需低迷的一个根本原因。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中国才能拉动内需,提高抗风险能力,这是政府必须正视且必须尽快解决的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
三、欧债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反思
1.中国反思之经济增长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靠什么来维持经济的增长?从劳动力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复存在。从资源角度来看,透支、浪费、贱卖、滥采滥伐等一系列做法,导致中国的资源量迅速减少,很多资源处于短缺状态。从投资角度来看,中国常年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国人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压力,这种状况已经制约了人们的购买力,更重要的是,房地产这些年来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被国务院定为“重要支柱产业”,高房价已经远远超过民众的承受力,加之人口红利也在快速下降,房屋销量的下降是必然的,而且,房地产业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经济良性运行的时候,它是推动力,经济衰退的时候,它又往往扮演着落井下石、引爆危机的角色。这些告诉我们,中国的告诉增长阶段已经成为记忆,中国必须正视现实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加以解决。
2.中国反思之创新投入
欧洲这些国家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大的。2007年,瑞典和芬兰两国的研发强度分别为3.75%和3.37%,丹麦为2.72%,德国为2.63%。中国要解决老龄化、资源短缺等问题,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总之,我国当下的目标是加大研发投入并且在国内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从而可以对受过相关教育的劳动力加以生产利用的情况下,高科技教育投资才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直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时寒冰.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 闫小娜.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如何形成的 [N].经济学消息报.2005(4)
[3] 陈璐,邓可维.中国新增外汇储备更趋多元化 [J].新世纪.2011(7)
[4] 迈克尔·帕金.宏观经济学(第八版) [M].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