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从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初中生的朗读水平普遍较低,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探讨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朗读时间充足,但指导不到位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尤其是我校“121高效课堂模式”的推进,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多,指导也不到位。比如,在初一语文课上,教师会安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都埋头读课文,课堂看起来也热热闹闹的。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学生自读、小组读,最后快下课的时候,教师才开始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时间紧张,学生只能课后再读了。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的指导不到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朗读,会使学生形成不正确的朗读习惯。
2、朗读的形式多样,但流于表面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会出现这样的请看,一个学生读了另外一个学生接着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一个学生读了全班读,一节课下来,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也落实了课改的要求,但是一些学生并没有真正投入其中,而是为了应付老师,机械地朗读。比如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篇文章花过多的时间进行多样化的朗读,学生的朗读热情很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朗读的效果却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争着读课文,如果缺少老师的指导,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文章体现的内涵,也就很难读出文中人物应有的语气的。
3、朗读评价及时,但针对性不足
新课标下,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朗读评价的重要性,会给予朗读者适当的评价。但是很多教师经常用你真不错、你真棒等鼓励学生,使用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有一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使用抽象性的朗读语言,这种语言针对性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动力。有些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会忙于其他事情,忽视学生的朗读情况,就不可能会对学生的朗读作出针对性、价值性的评价了。
二、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1、朗读与指导相结合
在初中语文课上,只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朗读时间是不行的,还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如果教师不进行适当的指导,给再多的时间也没有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要朗读的技巧,朗读时声音的抑扬顿挫,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把握文章思想情感,从生活实际出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投入到文章学习中去,以便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朗读与训练相结合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初中各年级的朗读训练要求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初中阶段都要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己朗读后,教师再给以适当的指导,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经常性地变换朗读方式,启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范读:如果学生读得不到位或者需要进行激情朗读时,教师可以进行范读指导。范读是初一年级学生进行朗读的最直接的方法。初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时会出现把握不住语速、语气、语调、情感等现象,所以,教师采用范读是非常合适的。领读:初中生喜欢得到表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领读,这样,教师也可以留出充足的时间去发现、纠正学生朗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角色朗读:如果课文对话多、富有情趣,就适合分角色朗读。
3、朗读与思考相结合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融入了作者深挚的感情,要想朗读好,就必须把握住课文的感情基调。朗读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需要学生边读边思考,只有思考,学生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如学习《水调歌头》时,教师可以先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八月中秋月圆时美丽的夜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師可以问学生,在月圆之际,如果你身在异乡,你想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授课后,还可以学习唱歌曲《明月几时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4、朗读与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朗读评价的时候要因人而异,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并且评价时要注意用语。如你读出了文中体现的感情,要是再加上表情会更好等。在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学生互评形式,让学生朗读后,其他的学生可以当小老师对其评价,这样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可以采取生读师评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不足,给以适当的鼓励与点拨,同时还要提出更好的要求。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一个学生读完一段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价,有学生站起来就说:“她读时声音挺大,但是没有感情。”那教师就可以说问“你能不能带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学生很乐意的接受了,他读后再让其他学生点评,有学生说:“他读得很好,很富有感情,还带有动作,非常好。”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其他学生模仿刚学生的语气来读,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新课改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课堂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交给了学生,学生的思维、合作能力得到了飞跃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依然应该重视朗读教学,不能让学生忽略朗读的作用,一味的当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朗读时间充足,但指导不到位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尤其是我校“121高效课堂模式”的推进,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多,指导也不到位。比如,在初一语文课上,教师会安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都埋头读课文,课堂看起来也热热闹闹的。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学生自读、小组读,最后快下课的时候,教师才开始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时间紧张,学生只能课后再读了。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的指导不到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朗读,会使学生形成不正确的朗读习惯。
2、朗读的形式多样,但流于表面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会出现这样的请看,一个学生读了另外一个学生接着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一个学生读了全班读,一节课下来,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也落实了课改的要求,但是一些学生并没有真正投入其中,而是为了应付老师,机械地朗读。比如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篇文章花过多的时间进行多样化的朗读,学生的朗读热情很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朗读的效果却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争着读课文,如果缺少老师的指导,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文章体现的内涵,也就很难读出文中人物应有的语气的。
3、朗读评价及时,但针对性不足
新课标下,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朗读评价的重要性,会给予朗读者适当的评价。但是很多教师经常用你真不错、你真棒等鼓励学生,使用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有一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使用抽象性的朗读语言,这种语言针对性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动力。有些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会忙于其他事情,忽视学生的朗读情况,就不可能会对学生的朗读作出针对性、价值性的评价了。
二、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1、朗读与指导相结合
在初中语文课上,只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朗读时间是不行的,还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如果教师不进行适当的指导,给再多的时间也没有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要朗读的技巧,朗读时声音的抑扬顿挫,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把握文章思想情感,从生活实际出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投入到文章学习中去,以便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朗读与训练相结合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初中各年级的朗读训练要求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初中阶段都要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己朗读后,教师再给以适当的指导,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经常性地变换朗读方式,启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范读:如果学生读得不到位或者需要进行激情朗读时,教师可以进行范读指导。范读是初一年级学生进行朗读的最直接的方法。初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时会出现把握不住语速、语气、语调、情感等现象,所以,教师采用范读是非常合适的。领读:初中生喜欢得到表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领读,这样,教师也可以留出充足的时间去发现、纠正学生朗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角色朗读:如果课文对话多、富有情趣,就适合分角色朗读。
3、朗读与思考相结合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融入了作者深挚的感情,要想朗读好,就必须把握住课文的感情基调。朗读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需要学生边读边思考,只有思考,学生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如学习《水调歌头》时,教师可以先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八月中秋月圆时美丽的夜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師可以问学生,在月圆之际,如果你身在异乡,你想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授课后,还可以学习唱歌曲《明月几时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4、朗读与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朗读评价的时候要因人而异,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并且评价时要注意用语。如你读出了文中体现的感情,要是再加上表情会更好等。在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学生互评形式,让学生朗读后,其他的学生可以当小老师对其评价,这样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可以采取生读师评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不足,给以适当的鼓励与点拨,同时还要提出更好的要求。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一个学生读完一段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价,有学生站起来就说:“她读时声音挺大,但是没有感情。”那教师就可以说问“你能不能带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学生很乐意的接受了,他读后再让其他学生点评,有学生说:“他读得很好,很富有感情,还带有动作,非常好。”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其他学生模仿刚学生的语气来读,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新课改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课堂的主体越来越多的交给了学生,学生的思维、合作能力得到了飞跃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依然应该重视朗读教学,不能让学生忽略朗读的作用,一味的当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