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忆江南
在许多年前的那个初夏,在“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偏僻一隅,在现代背景上凸现的一个古香古色的小镇,谢辞、翁蓊、华力这三个人物,从不同的方位与地域,蓦然相逢在这个座标点上。就像一部设计精巧的戏曲,兀地到了高潮处,他们身不由己地成了此中的主要角色,然后演绎出别有意味的种种情状。在他们短暂的驻停之后,风流云散,而内心深处常回响着古人的一句咏叹:能不忆江南!
眼下谢辞已经相当衰老了,那细若游丝的呼吸,随时都有可能嘎然而止。而翁蓊与华力,也已从中年跨入了壮岁的行列,他们揖别后,再没有过任何联系,“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当然也从不向人说起那一段往事,只在隐秘的记忆链环上,还系着关于那一个时空的标签。
也许,这三个人对宋词都有过或深或浅的痴迷,那遥远的江南古镇,以及与他们有关的事序和情景,被浓缩成一个一个缱绻的词牌,永远地散发着古典的芬芳。
水调歌头
谢辞教授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在远高大学校园千里之外的一条南方古老的河上,重新遇见他的学生翁蓊。这是一九九零年初夏的一个下午。
微斜的太阳悬在河的上空,阳光肆无忌惮地倾泻在河面上,奔腾的波浪如同出炉的铁水,金光四射,两岸青山金碧辉煌,氲氤着一派富贵气象。这时谢辞正在游船的座舱里读着一本宋代人写的笔记小说,阳光和波光晃动在发黄的纸页上,把墨黑的字淹没成很模糊的一片,他只好放下书本,离开座位,从舱中从容地走出来,停留在舱门口。阳光泼了他一身,他感觉到他满头银丝在温热中逐渐伸直,发出清亮的细碎的声响。站在船头栏杆边的一个身材修长的少妇悠闲地回转身来,紫红的裙摆划出很漂亮的弧线。他们的目光猛地相撞,撞得很重,分明有一种弯曲的感觉,然后迅速绷直,奇异地衔接起来,颤颤的。这种衔接,穿越了七年的岁月,使谢辞想起校园中的那个活泼的美丽的少女。他差点要喊出“翁蓊”这个名字。但翁蓊的目光渐渐变冷变硬,有如烧得通红的金属浇上了一瓢冷水,“叭”地一声断裂了。翁蓊飞快地转过身去,去看很远很远的水面上的一叶渔舟,谢辞只好缩回座舱里去。
谢辞重新坐下,思索这次和学生的相遇,深感人生何处不相逢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并且具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象征和暗示意味。作为一个古典文学教授,又专攻宋词,此时很容易沉入北宋词人晏殊《踏莎行》的境界中去,那些凄恻艳美的句子令他将逝去的时光与眼前的情景混淆起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一九九零年初夏的这个下午,谢辞坐在驰往老王镇的游船上,突然发现他的这次出行是如此的神奇和荒诞。在此后的日子里,他渐渐地发现这个短短的过程,其实是他一生思维格局和行为规则的缩影,他的灵魂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拷问。拷问他的除了翁蓊,还有另外一个小伙子华力。不过这一刻,谢辞和华力,华力和翁蓊之间还没有产生任何联系。
几天前的一个上午,当谢辞走出第三教学大楼的梯形教室时,澎湃的掌声一直追随着他走到炽烈的阳光下。他知道许多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钦羡的目光,正萦系在他的一头银丝上。虽说年近花甲,他的身板却是直直的,脚步很有弹性,特别是这一头银丝,不是花白,不是略点清霜,而且从里到外的纯白,有如一座雪峰,他自矜老得很美丽,是一种成熟的男人的美丽。对于许多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无异于是一种极有力度的诱惑。他走到了阳光下,深红色的衬衣使周围漫开一片暖色,是略染轻红的暖色,这使他立即回到刚才讲述《词学》的境界中去。诗偏重言志,“温柔敦厚,诗教也”,“发乎情,止乎礼义”,而词则不然了,成长于茶楼酒肆、歌台舞榭,极少礼义教化的基因,大胆地表现男女之情,故以婉约为正宗。正如这略染轻红的暖色,而不是金光灿烂的太阳。于是,文人有了两种心态,有了两副笔墨,以诗来言志,以词来写情写爱写性。陆放翁有“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也有“红酥手,黄藤酒”的词章。谢辞得意地笑了,然后回转身,向目送他的学生们挥了挥手,便朝不远处荷塘边的柳林中走去。这成了他几十年的习惯,下课后到柳林中坐一坐,看看日影,听听鸟鸣,那个空蔼蔼的家不必急着回去。
当他坐下来,点着一支香烟,惬意地吸了一口后,有轻盈的脚步响到面前,是一个长得很纯净的女孩子。谢辞抬眼看时,说了一声:“你姓翁吧?”“不。我不姓翁,我们班都没有姓翁的,给您——您看看就明白了。”说完像小鹿一样跑了。谢辞的手里捏住一张练习纸。他摇了摇头,他把她当成翁蓊了。他把练习纸上密密麻麻的字看完后,突然兴奋起来,南方的楚地西南角,有一个宋代遗落的山中古镇叫老王镇,恢复了昔日面貌,民风民俗一如宋时,成为一个旅游胜地。末了说你不要问我叫什么,我想邀你暑假一起去玩,若同意,今晚八时在此处见面。谢辞苦笑了一下,然后把练习纸撕碎了。当晚八时的约会他自然没有去,但他记住了“老王镇”这个地名,久在书斋,又不看报看新闻联播,外面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他不甚明了。但他决定去老王镇一趟,或许对于他的宋词研究可以找到一些鲜活的素材,正好下星期没有课。于是乘火车南下,到了楚地的省会,再换乘向西南方向的车次,在古山溪站下车,找到船码头,登上了一艘游船。一直到此刻,他才发现出行这个事件原本具有的目的性已被他省略,由他衍生出另一个目的,即希望在宋代久远的氛围中,领略宋词形成的生活底蕴。但他的目的性同样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谢辞的目光穿过开着的舱门,抚着站在栏杆边背朝着他的翁蓊。这个姿势使他想起七年前的一个夏日的黄昏,翁蓊站在校园小清湖的栏杆边,单薄的身子衬着一大片湖水,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但她自始至终没有把“面”转向她。七年后的翁蓊已是一个风韵很浓的少妇,胳膊、腰肢和臀部都呈现出一种圆润的线条,再不是单薄的一片了。“谢老师,我明天就走了。我不后悔。你的活法太尴尬,师母就称不上是一个女人,那是一个工具!”翁蓊的声音又冷又湿,然后,背对着他走了。谢辞在小清湖畔几乎坐了整整一晚。
渡江云
翁蓊听到列车员喊古山溪站快到了的时候,她刚刚嗑完一大把奶油瓜子,小茶几上堆着转折分明的瓜子壳,每一个都优雅地掰开成两片,但底部却是相连的,如同许多只张开翅膀的小鸟,在作短暂停留后的起飞准备。她为自己能如此娴熟地嗑瓜子而感动。同座的陌生人都很羡慕地看着她,并带着些许惶惑。她淡淡一笑。她这几年的光阴被锁在一栋豪华而幽静的小楼里,嗑瓜子成为她生活的必需,使她感受到连续不断的脆响在唇齿间的真实存在。小楼悠长的白昼和夜晚,她常常想起曾就读过的大学校园,家境的贫寒致使嗑包五毛钱的瓜子也成为一种少有的奢侈,少女所有的心思都埋在古香古色的书籍中,这使她在同学中鹤立鸡群。列车哐哐当当响过一阵后,终于停在古山溪站,她从行李架上取下一只真皮旅行包,再从座位上拎起一只鼓鼓的鳄鱼皮坤包,随着人流向车厢门口走去。她要来老王镇,已经策划了不少日子,临到动身却又懒懒的了,其实她住在这条铁道线旁边的一个城市,要来并不难,只是没有心情。昨夜在那栋小楼里,突然做了一个梦,梦里的老王镇氲氤着一片轻红,宋朝的楼台亭阁金碧辉煌,市井间的人皆着古装,有车舆轿马间或驰过,分明听得有人唤她的名字,极熟谙极亲切,反身寻时却又不见。渐渐地有了灯火,浓浓密密,层层叠叠,使她想起辛弃疾的句子: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她猜测到呼唤她的人定在“灯火阑栅处”了。果然在一截古街的尾端,见到了那个人,有点像她的久已不见的先生吴智,又有点像教过她《词学》的谢辞教授,再仔细一看,分明是一个陌生人。陌生人很年轻很文秀,朝她招招手,她就毫不犹豫地过去了。他们走进了一处驿馆,走进了一个房间。门自动地关上,陌生人突然抱起了她。她挣扎起来,一边挣扎却奇异地有了潮润的感觉,开始渴望有一种尖硬的物件来冲撞她。就在这时候她醒了,翻到了床下,光滑的地板透着微凉。她开始呜呜地哭泣,眼泪扑簌簌落在地板上,天花板上的顶灯从不同的角度射出柔和的光亮,泪珠子浑圆而美丽,让她怜爱。她手指蘸着泪珠子,在地板上写下“老王镇”三个字。
她随着人流走到了车厢门口,她踏住了下车的第一级铁梯,另一只脚正好悬在半空,准备往下移,在她的视域里突然出现一头纯如霜雪的白发,然后看见了那个笔直的背影,以及十分熟悉的步履。七年前从教室里走出来的时候,她经常跟在这一头银发和这一个笔直的背影后面,充满由衷的崇拜和向往。又怎知,一字相思,不到嘴边?她记得有一次,居然紧随着走进了一座小院落,三五棵梧桐,一院清秋,竹篱边几株黄菊,正吐着苦寒的清香。她有了一种归家的意绪,设想该先给他沏一杯花茶,再下厨做饭,把夕光收拢在灶火上,忽然听得一声高喊,“老谢,学生来了,也不招呼一声?”翁蓊看见一个很粗壮的女人横在一座平房前,眉很粗,眼很小,长方形的脸。她知道这是王进,德育教授,学生们很厌恶她,那也是学问?!谢辞愣了一下,回转身来,看见了翁蓊,他说:“她来拿一本书,小蓊,来吧。”在此后的这个短暂的过程中,王进一直跟在谢辞的身边,看着他取下《艺蘅馆词选》递给翁蓊,看着他说:“这是梁启超的女公子梁令娴所编的历代词选,是个很不错的选本。”看着翁蓊走出书房,走出小院子。走出院子后,翁蓊的泪水流了下来。这个师母,自始至终就没叫她坐,就没为她沏茶,也不问谢辞是不是累了,是不是饿了。她想:王进根本就不是个女人,倒像是一个拿摩媪(女监工)!听说,王进去年死了。这一连串的联想,不过是一瞬间,翁蓊奇怪的是怎么会在这里碰到谢辞。她怨恨他,甚至觉得七年前所发生的一切,几乎给她今后的生活抹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至今为止她什么也没有得到,当然是指爱情。毕业后她回到南方的这座城市,教中学,后来认识了由教师下海的吴智,蜜月度完,吴智忙着跑他的生意,赚了很多钱,买了一栋小楼给她,叫她退了职,当老干部一样地养着。吴智却一年到头难得见几次,唯一的正常的联系是每月准时寄到的汇款单,五千元,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而寂寞和难耐却与日增长,翻画报,看电视,嗑瓜子——只有嗑瓜子使她感到是一种自主自为的行动。嗑开的瓜子壳,使她产生豆蔻年华的冲动,想起西方现代派画家的含意晦暗的作品,想起古人所创造的“破瓜”之类词语的新奇。嗑瓜子成了她自怜自虐的情结。她见到谢辞,曾产生立即返回的想法,但又有了一种报复的欲望:我为什么不可以自由自在地玩呢,老王镇又不是他的!
翁蓊不紧不慢地跟在一大群人后面,走向船码头。她看见那一头白发闪进了游船的座舱,然后缓缓上船,寄存好旅行包,手挽着小坤包站到了船头的栏杆边。一九九零年初夏的这个下午,在旁人看来,平静得一如往常,而潜在的波翻浪激,只有当事人心里明白。
当翁蓊再一次见到站在舱门口的谢辞,感觉到谢辞即将冲口而出呼唤她的名字。她迅速地回转了身子。但谢辞的脸相使她误认七年前的时光并没有流逝,那张微胖的带点红润的脸相一如从前,略有变化的是添了些女人气,与电影中的太监相去不远。这当然是家庭里长期性别倒错,以及后来的螺夫生活所致。他已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男人了。她想到这里,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快意。她手抓着坤包的带子,轻轻地晃动着坤包,坤包在空中划着圆弧,速度越来越快,成为一个灰白的光环。突然,翁蓊—声惊呼:“我的包!”但见一道光影疾速地从手上飞出,落在船头的左前方,浮在水面上。那里面有她旅游的全部费用和身份证。她急得直跺脚。
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走过来,说:“别急,我去捞!”翁蓊点点头。
于是,小伙子迅速脱掉衬衣和外长裤,再脱掉背心。他有很健壮的身体,线条很有韧性,胸脯上有几小撮绒黑的毛。在翁蓊的所有经验里,她不知道男人的胸毛竟是骠悍的象征。他说:“你们叫船停一下,我还要上来哩。”说完站到船沿,往上一纵,身子在空中翻转,头朝下,径直朝水中射去。这个姿势从此保留在翁蓊的记忆里,她渴望有朝一日能亲近这样的身体。此后发生的环节不必赘述,小伙子捞到坤包,船停了,船上放下舷梯,他湿淋淋地爬上来。然后,摇了摇身子,水珠子便四散飞开,其中有一滴溅到了翁蓊的口里。她久久地含着,一种异常的感觉油然而生。
小伙子跳水捞包的这个极优美的姿势,其意义并不在“助人为乐”的表层,而在于他从此一刻起,真正地参与到原本属于翁蓊和谢辞的时空之中,并与翁蓊和谢辞的“过去”发生回应的效果。在以后老王镇发生的故事里,他成为此中的一个角色。
这个小伙子叫华力。
探芳信
华力拎着衣服去了船尾的船员室。关上了门,他才发觉这个空间过于窄小,又短又窄的床,小巧的桌子和椅子,头部几乎碰到船顶,他莫名其妙地感到呼吸急促起来。他脱下湿淋淋的短裤,剩下赤裸的一条,很得意地自我欣赏了一番。这种欣赏习惯似乎已养成多年,在中医学院读书时,踢过了足球,钻到浴室去洗澡,凉凉的水流自头部冲下,他会很自然地为这个健壮的躯体而由衷地高兴。想到将来要去当一个中医,就觉得有些滑稽.中医是这个样子么?应该像父亲那样文弱、清瘦,指头长长的,指甲也是长长的,那样的形象才与那薄薄的处方笺和瘦伶伶的毛笔相称。但他并不后悔,自小生长在楚地一座称誉为中国三大药都之一的古城湘潭,到处是药行药号药店,以及许多挂着紫檀木横匾的医寓,大街小巷飘袅的浓浓淡淡的药香,一直浸润到他的体魄深处,他渴望像父亲一样树帜于杏林,悬壶济世。“华郎中,丑死了,快关掉灯。”他忽然听到了一种声音自很遥远的地方传来,带着很明显的鄙夷与不屑。分明是那个档案员的声音。他的妻子叫纪岚。他觉得顿时索然无味,赶快穿好了衣服。仿佛已极度疲劳,他腻腻地坐在那张小巧的椅子上,椅子吱吱地响得很痛苦。他至今已想不起怎么和纪岚相识,怎么恋爱,怎么结婚。所有的过程都成为一片空白,而目的倒是很明确,他们入了洞房上了那张婚床。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恋爱过于的平淡,过于的带有某种外力的撮合性。九年前他从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一所规模很大的中医院,又分到了中医院最好的部门社会治疗科。所谓社会治疗科并不面向社会,只是专给副地师级以上干部诊病,这当然是有人打了招呼。打招呼的是父亲的老朋友、市人大主任纪伟然,在若干年前,父亲曾治过他的顽症,使他怡然自得地活到现在。社会治疗科非常清闲,一周只有两天坐堂值班,其余时间则上门去问诊。那时纪伟然刚刚离休,级别还在,他点名让华力负责他还很健康的身体的护理。时间是星期天。纪岚那时刚读完电大,在档案局当档案员。华力来的时候,她都在场。华力却并没有怎么注意她,因为她长得太一般化。但她对他却兴趣盎然,问东问西的。纪伟然总是在看过病后说:“小华,辛苦了,在这吃午饭,我就去买菜,你们聊聊。”聊什么?华力觉得时间太悠长,坐在那里局促不安。纪岚倒是口若悬河,谈她的什么档案工作,谈她在国外工作的舅舅,经常出访欧洲美洲,经常有美元和港币寄来,美元和港币又升值多少。华力想,幸而她的母亲不在世,如果在,恐怕比她的女儿还要多嘴多舌。他说:“小纪,你的谈话真让我无地自容。我们家世代为医,清清淡淡过日子,就知道开处方。啊,我该走了,还有几个同学等着聊天呢。再见!”他把木木的纪岚撂在房里,急速地走了。这就是他们的所谓恋爱过程。后来,纪伟然和父亲同时找华力谈话,希望他和纪岚成为一对。纪伟然说我和你父亲称得上是生死之交,我的一条命是他救的,我把女儿交给你,我放心。父亲也说你纪伯伯一直对你很关心,你的上大学和分配工作他都费了心思;纪岚也不错,挺好的。他至今不明白他当时居然很感动,红着脸应允了这桩婚事,并没有发现此中潜藏的某种危机。直到闹洞房的人都去了,夜已深沉,他为新娘解去层层包裹,然后自己再变成赤条条时,纪岚惊呼起来:“快熄灯,丑死了。”以后他才意识到纪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她不愿在灯光下来做这件事,因为面对面时,使她产生了一种自惭形秽的自卑心理,那又短又粗的身子和平庸的五官会在灯光的映照下,让华力产生奠名其妙的反差感,而平添自矜。这种自矜,在刚才跳水捞包时又一次得到下意识地显露,华力从周围人和失去坤包的少妇眼中得到被欣赏的快意。他在漆黑中蹿到了床上,开始了一切过来人都熟悉的程序。纪岚说:“你身上有一股药味,很难闻。慢,让我在床上洒些香水。”仿佛奔腾的激流被拦腰斩断,华力跌落在一旁,很疲沓的感觉袭遍全身。待纪岚把一切安排好,这种理性的安排如同整理她的档案,然后主动地来帮助华力恢复已经冷却的情绪。这个过程完成得非常艰难,尽管纪岚气喘吁吁,华力依旧是十分冷静地操作,直至完成。完成之后,他并无什么快感,他闻到了从身上散发出来的药香,越来越浓,漫满了一屋子。这时候船员室的门敲响了。
打开门,站在面前的是刚才失落坤包的少妇,他愣住了。
“老王镇快到了。”
“是吗?”
“你叫什么,真得要好好谢谢你。”
“华力。你呢?”
“翁蓊。你一个人?”
“是的。大概你也是孤家寡人?”
“为什么?”
“假若你有同伴,恰恰又是你的恋人或者先生,就轮不到我纵身一跳了。”
翁蓊开心地笑起来。
“华力,我们作个伴吧。”
“好的。”
“来,跟我到船头去。”
于是,他们并排朝船头走去。
翁蓊很奇怪她会如此信赖一个陌生的男子,她渴望在此时此地有一个漂亮的男伴与她同行,至于他有什么背景皆与她无关。她知道有一双眼睛正在盯着他们,她不在乎。
他们站在船头的栏杆边,看着船头前翻起的雪白的浪花,看着渐渐濡红的夕照,泼红了半条河,染红了河岸上的柳丝。
“翁蓊,你看,那里就是老王镇,依稀可以看见许多楼阁。”
“你来过?”
“没有。”
他们彼此望了一眼,便再不作声了。
华力的目光又转向那河岸上被夕照染得猩红如血的柳丝,成团成块,稠酽得化也化不开,很是惊心触目,便脱口而出:“最销魂,一片斜阳恋柳。”
翁蓊说:“这是南宋词人周密《探芳信》中的句子。怎么,你也喜欢词?”
华力说:“学中医的倒是很看重古典文学,我个人则更喜欢词,词比诗自由,不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没有礼教、理学的迂腐。”
翁蓊的心怦怦地跳起来,脸热热的。她又想起了那座清影孑立的小楼,想起王沂孙《醉蓬莱》中的句子: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不过她引的不是芳樽,而是嗑的瓜子。
游船长鸣了一声汽笛,缓缓减速,老王镇终于到了。
相见欢
晚霞最后的一抹飘在老王镇后面的一座山尖上,如炭火的余烬奄奄一息。游船靠拢码头,长长的木跳板,架在船与岸之间,游人开始缓缓上岸。翁蓊的真皮旅行包已由华力提在手里,他的肩上只有一个牛仔包。他问翁蓊:“这跳板很窄,你怕吗?”翁蓊说,“怕。”这时候他们已走到跳板边了。华力伸出空着的手,翁蓊立即很顺从地把手伸给他,让他牵着,一步一步地在跳板上移动。华力先是很轻很轻握着那只小巧而又柔软的手,感觉到这只手惊喜和羞涩的微颤。渐渐地他稍稍用力,同时,腾出大拇指在上面摩挲,好像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话.翁蓊为懂得这种“语言”而满面赤红,这使她想到在大学校园时的某个夜晚,从教室晚自习出来,走到小清湖的一片小松林旁。那天无星无月,路灯也坏了。她想穿过小松林,从一条捷径走回她的宿舍。那时她视力下降得很厉害,眼前只是模糊一片。当然,她现在的视力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一年前在一家大医院由俄罗斯来的大夫做了手术,眼镜从此摘除。那时她还没有去配眼镜,有一只手牵住了她,她心头一颤,她知道他是谁,他牵住她走进黝黑的小松林,空气里弥满浓郁的松脂芬芳,虫的鸣叫响在他们的四周。她想起了安徒生童话中的意境。她微闭着眼,任他牵引着有如走在一条很长很长的时间隧道里,她希望这个过程无休无止,哪怕走到海角天涯,可惜小松林中的小径很快走完,不远处闪着一盏路灯,他触电似地松开了手。
她的身子一仰,立即无所依靠。这一刻使她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始终将无所依靠和孤立无援。他说,“你的宿舍快到了,好好休息。”对,那只是宿舍,而不是家,她差一点要流出泪来。她此刻也作好了准备,在走完这窄窄的木跳板后,华力也会疾速地松开手。木跳板走完了,华力依旧握着她的手,沿着陡立的石级往上攀。这个河岸的坡很高,长条麻石显得很古旧,如一段古旧的时光,引他们走向半山腰的老王镇,走向一个久已消逝的时代。从高处的一个飞檐下挑出一个橙黄色的灯笼,上写一个隶书的“宋”字。
“华力,你累吗?”
“不累。真的不累。来的时候我看过一些关于老王镇的资料,上到坡顶,就是梯市。什么叫梯市?就是因为过去依山势修街建屋,市井像梯子一样忽上忽下,不平坦。在宋代,虽说是个镇子,但是驻着军队戍防,又离上级衙门所在的城市太远,故成为一个与县衙平级的行政机构。这几年恢复了从前的模样,有衙门、驿馆、戏台、茶楼、酒肆、庙寺,所有部门的人皆着宋服。”
翁蓊用心地听着,像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
“那么,你来这里做什么?”
华力笑了笑:“逃避现实。你呢?”
“逃避孤独。”
翁蓊本想轻松地笑一笑,但笑不起来。
“我饿了。”
“那我们先找一家店子吃东西,好不好?”
“我走不动了。”
“那就先坐下歇一歇。”
“不。叫出租车。”
华力笑了:“别任性。这是宋代,那时候还没有出租车,真傻!”
翁蓊尖叫起来:“你怎么说我傻!我不走了。”
华力装着无可奈何的样子,说:“那么我一个人先走,好不好?你就留在这里等出租车。”
“不。你和我一起等。”
华力放下包,说,“我的大小姐,天晚了,该回家了。”
在他们歇息的这个空隙,一头白发从他们身边闪过去了。
翁蓊说,“那么,你带我回家吧。”
华力重新把两个包拎上和背上,牵着翁蓊,朝梯市走去。他的心里洋溢着欢乐。
华力很多日子没有回家的喜洋洋的情绪了。他弄不明白纪岚的那种优越感从何而来,一个人大主任的女儿,仿佛就有了什么贵族血统,真是荒唐。其实纪伟然不过是一个北方农村的穷孩子,顶着一脑袋的高梁花,后来南下,就穿上了军装,好容易才当了个地师级干部。后来又有了几块外币,一开口就是你爹给了我们孩子什么?我真不明白怎么会嫁给你?一个郎中,有什么可以得意的,一身的药味。华力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他挖苦她爹连一份文件都念不清楚,挖苦她连一个正经的大学也没考上,读的是什么党政专修班,挖苦她又短又粗的身子其实是应该去插田的。……这种争吵旷日持久,“八年抗战”就这么过来了。即使在风平浪静的短暂时日,他们因各自的需要做那种亘古有之的事时,也是极潦草的。没有序曲也没有尾声,高潮部分的内容也极为可笑,纪岚的扭动和呻吟,使华力感到这个所谓“贵族”的自甘沦落,与她平日谈到档案工作的严肃判若两人,具有一种很强烈的反讽意味。接着是纪岚闭着眼睛噬咬他的肩和胸,咬得很深很重。在一种生疼中,华力有了一泻而快的欲望。他体会到这种噬咬的内在意念,是对他健壮的体魄的仇视和憎恨,以及强烈的占有欲的具体实施,但绝对不是毁灭。他觉得他的青春和生命,在被纪岚一口一口地吞噬,却又无可奈何。岳父和父亲的交谊与宽慰,使他不便启齿。
当他们走完高高的坡岸来到梯市,已是满镇灯火了。古香古色的灯笼悬挂在各家店铺门口,不过里面燃的不是蜡烛,而是电灯。店家都穿着宋时的服饰,忙得十分儒雅。不知从哪处楼阁传来琵琶声,如玉珠跳盘,密密匝匝地溅在夜色里,似乎是一支很古老的曲子。
他们走进了一座叫“楚山春”的酒楼。
鹊桥仙
当华力和翁蓊走进“楚山春”酒楼时,谢辞正站在不远处的一团树影后,他看着他们手牵手地走了进去,心尖猛地有了一种疼痛的感觉。在这一刻他还不明白这两个年轻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联系,是昔日的同学?是恋人?是夫妻?他很快予以否定。他开始检查在船上所见到的每个细节,想起当翁蓊的坤包落在河里,她那孤立无援的焦急神情,证明在那个时空小伙子与她还是陌路之人。当小伙子跳入河里去捞那个坤包,他和她才发生了一种旁人难以觉察的联系。以后,翁蓊去船尾,再以后他们一起回到船头,故事早已切入题旨的边缘,到了手牵手过木跳板时则已有很明显的主题倾向。谢辞唏嘘了一声:“现在的年轻人啦。”他狠狠地盯了那座酒楼一眼,然后去找小吃店,去买旅游图,去寻住宿处。
在一家小吃店,谢辞一边吃着一碗甜腻的小汤圆,一边看着展开在桌上的旅游图,那些标在图上的衙门、书院、歌楼、酒肆、庙宇,使他淡忘了刚才的一切,而沉入一个久远的王朝中去,这些地方他是不可不看的。住处呢,他选中了北宋街的朱子巷,那里有一个叫杏花馆的驿馆,同时又一分为二,甲馆为男舍,乙馆为女舍,隔巷相对而立。至于带着结婚证来旅游的男子,则可去南宋街的桃花馆。这种布局使他高兴。他知道那一对年轻人只好劳燕分飞,而绝对不能有更多的奢望了。
他住进了杏花馆甲馆三楼临巷的一间房子。当他走进去时,书案上亮着一盏高柄铜座的珠灯,墙角的几凳上搁着一盆金边吊兰,叶片纷披着垂下盆口,墙上挂着仿制的文与可的竹子画轴,书架上搁着一些仿印的宋版书。他为此而激动不已。他放下行李,准备去卫生间洗个澡,推开门,见到的是白色的大浴缸、抽水马桶,以及搁在案板上的旅行牙刷和小拇指粗的牙膏袋,一时愣住了,仿佛走错了时空,便慌忙退了出来,顺手带关了门。他决定暂不去做那些与现实有太多关系的事,尽管桌上的珠灯只有古典的外表,而实际上用的仍然是电。他让自己从一九九零年的初夏溯向千年以前的古老岁月,这在大学的校园,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谢辞在房子里来回踱步,一会儿扳开书案上的砚盖,捏捏插在竹质笔筒里的羊毫小楷笔,一会儿又站在画轴前品赏文与可的竹子,终于有了倦意。到底年岁不饶人,转瞬就快一个花甲了,他惬意地躺到那张雕花床上去,从这边滚到那边,细篾织就的凉席非常舒服地吻着肌肤,然后脸侧向外面,凝视着那盏珠灯。
这盏珠灯并没有让他真正地走进遥远的王朝,而是走进了一九五八年大学校园一间小小的楼房,正是他和王进的新婚之日。他从琉璃厂购回的珠灯正搁在他的书案上,里面燃着一支红烛。那一片红晕使他想起许多古人的名句: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记开帘送酒,隔水悬灯,款语梅边。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王进说:“这劳什子明天就不要用了。”“为什么?”“我是系办公室的干事,又是党员。你也注意一点,别让人联想到你的地主出身。”他一骨碌爬起来,把珠灯吹熄了,一顺手扔到屋角,玻璃罩子很痛苦很清脆地碎成无数薄片。王进打了个哈欠,说:“睡吧,我很累。”新婚之夜他们的冷静,导致了未来无数个夜晚的缺少生气和激情。王进对这件事真的视为可有可无,这促成了她后来成为一个德育教授的不可遏止的动力,所有的神圣感打破了白昼和黑夜的划分,而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从这一点上来说,她是很忠诚和言行一致的。而谢辞的这一生,笼罩在一种被训导被教诫被监管的阴影之中,即使在王进因子宫癌手术许多年后,终于旧病复发而命归黄泉,那个空空的宅院依然飘动着她的影子。这个德育教授的精神竟然不死,充满了勃勃生机。
王进的子宫癌是结婚一年后发现的,大夫们采取的措施是摘除那个可以繁衍生命和获得人生乐趣的圆巢。她对守候在旁边的谢辞说:“从此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搞好工作。”谢辞当时就有给地一个耳光的强烈欲望,但系里的几个教师和领导在场,使他按捺下一腔怒火。在若干年后,翁蓊有一次对他说师母根本就不是一个女人,只是一个工具,你太痛苦了的时候,他很惊诧于她的发现。她说她是听一个女教师说的。他说翁蓊你还小,你不懂。翁蓊摇摇头,眼泪溅湿了睫毛。
如果说先前的夜晚谢辞只是缺少激情,但毕竟这件事还有一种存在的价值,而在王进手术之后,他所有的感受是空空荡荡,是无所凭依,是不可到达的茫然。久久不能安睡的是谢辞,他下床去看那些永远也看不完的书,常常灯光亮到凌晨三四点,待把自己折磨得精疲力尽,再上床去睡。这种境遇使谢辞的治学兴趣转向词学的研究,从南唐五代的词,直搜寻到清代和近代的词,以婉约为正宗的词风,以男欢女爱为主要歌吟的题材,给谢辞的心灵带来很大的抚慰,使他郁结的情绪能够找到疏导的渠道。在无人处,他低吟某些性意味极浓的句子,“倚郎和袖抚香肌”、“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便能感受到肌体中火的集结与奔涌,并从中悟出诗与词的区别,文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压抑,因而在学术界引起关注。对此不以为然,并不时予以讥讽的是王进,她认为谢辞所开的《词学》课,与她的德育课恰成两个极端,破坏着她讲课的气氛,增加了德育教学的难度。谢辞说你可以向系里反映,禁止上《词学》这门课。王进厌烦地回击说我有信心,不必要动用行政手段,但你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别成为一个现代的柳永。王进放机枪似地吐出一串话后,然后问谢辞拿了工资没有,让我去存起来。
“华力——华力——”
“翁蓊,我住这里,真好。我们窗口对窗口。”
谢辞漫无边际的思路被切断了,他听出了是翁蓊和那个小伙子的声音,小伙子原来叫华力。这么说,他们分别住进了甲馆和乙馆,而且窗对窗,声音是从二楼传上来的。他跳下床,蹑手蹑脚来到窗子边,往斜下望去。翁蓊正站在对面三楼的窗前,刚刚洗浴罢,一头又黑又长的秀长纷披在肩上,穿着水红色的露出胸前一大块的短袖内衣,眼睛水汪汪的。不用说他楼下的窗前定是站着华力了。外面好大的月光,巷道里淌着一条银色的河水。
“华力,你看,这一巷的月光,好像一条银河。”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现在都夏天了哩。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哈哈。哪里有梅花?哪里有郴江、郴山?更不切了。翁蓊,明天到哪去?”
“去楚天书院好不好?”
“好的。翁蓊,别关窗子,让我们呆一阵,好吗?”
“好。”
两个再不作声了。
很远的地方传来打更的锣声和梆声。
谢辞退回来,坐到床上,莫名其妙地惆怅起来。他决定明天也去楚天书院。
那两个年轻人这么傻傻地互相望着,要望到什么时候呢?
更漏子
梆声和锣声在古镇各处回响,三更了。这里的计时方法古老得让人心醉,给人的感受不是几个更次,而是很漫长的一段光阴在这里重演。华力和翁蓊伏在窗台上,傻傻地对视,彼此的眸子里流出很动人的东西,同时也有一种灼灼的渴望在心里发酵,为咫尺天涯和可望不可及抱憾不已。他们的相识实在过于短暂,但各自都觉得等待已久,彼此心心相印胜似多年的耳鬓厮磨,“一见钟情”或许是最准确的表述。在一九九零年初夏的这个深夜,他们都有很古典的情怀很古典的幽怨,油然念及《西厢》中的许多细节,可惜没有一个热情的红娘。
翁蓊知道谢辞就住在华力的上面,是在办住宿手续时从登记簿上看清了他的房间号码后,以此而决定了他们所住的位置,这个细节华力当然不可能知晓。她和华力隔巷笑谈,是有意要让谢辞耳闻目睹,而提出明天去楚天书院更是为了引起谢辞的业已淡忘的一段记忆。其实,谢辞一直很完整地保存了这段记忆,时时产生痛不欲生的感觉。在她和华力的对视中,谢辞窗口的灯怯怯地熄灭了,她相信他不可能安然入睡。
三更时的古镇,沉溺在很雅致很轻灵的宁静里,月光凝然不动,带植物气息的凉风漫无边际地浸漫,一切的声音都视为多余。
华力突然从书案的抽屉里,寻出几张八行信笺纸,用毛笔写了几个宇,揉成一团,扔过窗来。这个动作使翁蓊赞赏不已,此时不便说话,亏他想出这个好办法来。从地上拾起纸团,展开来,写的是很漂亮的行书: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这是吴文英《祝英台近》中的句子。华力隔巷朝她点点头,再指指书案和笔,自然是让她也依法炮制。翁蓊兴奋起来,寻出笺纸,歪歪斜斜写道:奈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是黄孝迈《湖春夜月》中的名句,脸便羞红,迟疑了一阵,还是丢了过去。
他们像两个顽童,做着不知疲倦的游戏,而绝无人知。在以后的岁月里,各自都完好的保存着对方的手迹,不时翻阅,恍若隔世,那种借古人词语,浇胸中块垒的方式,非一般流行的歌曲可比。
“最怜春梦弱,楚台远,空负雨期云约。”(华力写)
“秉烛相看,叹俊游零落,满襟依黯。”(翁蓊写)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华力写)
“袖口春寒,心比秋莲苦。”(翁蓊写)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宇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华力写)
“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翁蓊写)
华力收到翁蓊的这个纸团时,一时目瞪口呆,“都成消歇”四个字震慑住了他,便有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这种预感神奇地传导给了翁蓊,她不知道为什么写了张炎《长亭怨》中的这么几句,眼前便觉一片灰暗,她想再重写几句,脑子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便另写了一个条子:明早九时我们去楚天书院,祝你睡个好觉。扔过纸团子后,朝华力挥挥手,关住了窗子。山地初夏,竟无一点燥热,满屋子清凉。随即,她把灯也灭了。
翁蓊觉得非常非常疲惫,脑子却又清醒得可怕。她知道“楚天书院”几个字,不仅使谢辞难以入梦,同时也开始噬咬她的每一根神经。不过那不是“楚天书院”,是大学附近的“德仁书院”,建于清代康熙时。她和谢辞并没有去,只是口头约定去看看。在七年前一个初秋的上午,她去那座院子喊谢辞。王进去市里一家宾馆参加大学德育座谈会去了,会期三天,吃住都包了。她走进那座院子时顺手把院门关上了。谢辞很激动地把她带进了书房。他们仿佛有了默契,都没提约好去德仁书院的事,都开始等待什么。他给她冲了一杯咖啡,又说她的衣服穿得少了些,秋凉了,小心感冒。她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谢辞慌忙递条小手帕给她,她不伸手去接,只把脸递过来!他就轻轻地给她揩脸上的泪。揩着揩着他停住了手,他看见翁蓊的眼神痴痴的,使他想起“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句子。“翁蓊,你怎么啦?”“我喜欢你。”“我已经老了。”“不,你老得很潇洒。”“是吗?”他叹了口气,坐到翁蓊的身边。小院子寂寞无人声,书房的窗帘拉得严严的,桌上亮着一盏台灯,一如夜晚。翁蓊突然倒在他的怀里。她在此刻,除了激情之外,还有一种神圣感,她要挽救谢辞。在短暂的慌乱之后,谢辞如一个顽劣的孩子,开始了他久已生疏的一切,青春的气息漫满了一屋子。他们相拥着走进了卧室。严格地说是谢辞的卧室,他和王进早就隔室而居,互不打扰。在这张多年来没有女人气息的床上,谢辞重新得到启示,变得急不可待,但他所有的努力似乎锐不可挡而终究一触而溃。在这一刻,翁蓊领悟了他全部的生活形态,她由同情而生发出更大的耐心,羞赧尽去,变为一种救死扶伤的圣洁。这个过程使谢辞沉溺于对自己不幸婚姻的回忆之中,同时将曾产生过的重建家庭的新鲜念头猛地扼死,他已不能称作男人。他突然翻滚到一边哭泣起来。翁蓊赤裸地拥着谢辞,说我们可以慢慢来,你可以慢慢地来恢复。谢辞摇着头说,我已经没有信心恢复,我病得太重,请你原谅。他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跑到客厅里去了。当翁蓊走出卧室的时候,谢辞已经正襟危坐,他问翁蓊毕业论文准备得怎样了。翁蓊可怜地望着他,然后默默地走了出去。这种挽救意识曾持续到她和吴智结婚的时候,但吴智并不需要这种挽救,他疯狂的主动性势不可挡,他翻动她如翻动一本没有封皮的书,搓揉着每一个章节,然后迅速地找到那个高潮部分,令她猝不及防。她完完全全地任他主宰,而失去所有的想法。她这才明白男人并不全部靠爱来助燃,没有爱同样可以做这件古老的事。她之所以嫁给他是因为渴望结婚,以消除在大学时所造成的伤痕。她在欲死欲仙之后,总有一种屈辱感。而不久则是吴智对她的冷落,优裕的生活竟与冷落相伴,一月一张汇款单和冷不丁打来的电话,是对这种冷落的补偿。
五更的时候,她终于睡成一团混沌。
好事近
谢辞带着两眼血丝,赶早来到楚天书院,游人很稀少。这时翁蓊和华力还在睡梦之中。他却是一夜未眠,那一个上午所发生的一切,使他感到羞惭,他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的丑陋、无能,以及对于为人师表的自责和唾弃。倘若他们去了德仁书院,翁蓊和他的生活将会是另外一副模样。或许,翁蓊留校了,作为—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然后带职在本校修完硕士生的课程,成为一个很好的教师。或许,他真的可以走出那个家庭,和王进分手,再和翁蓊结合。但那个上午他明白了自己无可救药,他不能误了翁蓊的青春。而此后王进暗暗地施行的对翁蓊的报复,他直到王进死前才明白。他明白得太迟,翁蓊早已离开校园,走进了一栋寂寞的小楼,他有一种向翁蓊解释清楚的欲望,看得出她并不幸福,不幸福的女人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会走向放任自流。他站在楚天书院门口时,平添庄严的责任感,他应该挽救她。仅仅是挽救么?他又茫然了。
楚天书院是一座古典式的园林建筑,占地不是很大,但环境却很幽雅,它背靠甫屏山,四周有山泉萦绕,林木葱郁,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拱楼式的院门上悬一块大匾,写着“楚天书院”几个颜体大字,对联是: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智仁独得之天。谢辞顿时肃然起敬,在朱熹的文集中他读到过这个联语,实在是很切题的。进得院门,穿过麻石通道,迎面便是礼圣殿,里面自然供奉着孔子了。殿边的石碑上刻着《楚天书院院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他景仰之余,竟不好意思进去,便绕过礼圣殿,来到集贤堂。这里是教师给学生授课的地方。遥想当年定是一个理学硕儒,在此纵横古今,讲什么治国齐家平天下以及修身、处事、接物的奥义,令听者茅塞顿开而心志归一。谢辞在学生的座位上坐了一阵,再踱到讲台前,准备坐到那个“教席”的位子上去。那个瞬间,他把这里当成大学的教室了,今天该讲《词学》的第几章了呢?就在这时,有仆役装束的人走过来说:“你不能坐这里,有渎师教。”谢辞慌慌地离开讲台,为自己的冒失深以为耻。他慌慌地走出集贤堂,又去看了看图籍馆,以及学生的宿舍。宿舍里空空的,他急切地喊“翁蓊”的名字,他在一个傍晚去给翁蓊送一本资料集,已经约定的翁蓊却不在,他有些惆怅。后来才知道,是王进找翁蓊谈话去了。他离开宿舍,在这座书院里各处闲逛起来。初夏的阳光带着些许清凉,到处是古樟古楠,还有不少桃树李树,盈满一院的碧绿。他踱到书院的后花园,竟发现有一个碧池,荷盖高擎,上面有晶莹的露珠滚动,荷苞如箭,尖顶点一抹猩红,煞是好看。他在池边的一个小亭子里坐下来,点着一支烟。翁蓊怎么还不来呢?也许可以找一个机会和她解释一下,将王进临死前给他讲的话复述一遍。一个个烟圈在空中飘浮着,久久不散。在一丛深树丛里,传来黄鹂的吟唱。他微微闭上了眼睛。
王进在两年前垂危的那个深夜,是在自己的家里。她已自知不行,便决意再不花公家的钱,停止了一切治疗,而躺到家中的床上卧以待毙。谢辞很责任地坐在旁边,读着一本宋词的选集。王进从昏迷中醒过来,喊了一声“老谢”,然后说我快不行了,有些话我得向你说清楚。她气喘吁吁地清醒地述说起来。所有的叙述都令谢辞惊诧,他居然从无觉察。
就在翁蓊和谢辞发生那件事的上午,王进在市里参加的会议也提早结束了,吃过午饭,她就赶回了学校。先去教研室,然后再回到家里。这时候谢辞刚刚夹着讲义,走上了讲台,开始了他的《词学》课,讲的是柳永的词创作与性心理探微。王进走进家门,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敏锐地嗅出一个年轻的女性遗留在空气中的味道,她开始四处搜寻,如一头猎狗。这种搜寻不带有任何惊慌和痛苦,而是充满了兴奋。在沙发上她发现了一根长长的秀发,很柔软很黑亮,然后掐下自己的头发在台灯下作了精细的比较。她的头发颜色浅得多,且粗硬而枯涩,立即意识到自己的衰老。她把那根秀发装进一个信封内,在上面写着“客厅!沙发上”一行字。她看了看墙上谢辞的“一周记事”,前天的上午和下午他接待台湾的访问学者,晚上是小型的欢迎会,昨天上午有课,下午是校出版社的选题讨论和审定。只有今天上午是闲着的。她很自然地联想到这根秀发的主人只可能是翁蓊,很偶然的几次在家里都碰到这个长得很纯情的小女孩。她开始搜寻谢辞的卧室,在床上她同样发现了几根秀发,并嗅到很浓烈的女性的汗味。两处秀发质地完全一样。她又用另一个信封装好,再写上字:“谢辞卧室的床上!”
“王进,对于一个将死的人我不想隐瞒什么,我们确实没有做什么!”
“我知道,你们不是不想做,是你不能做!”
谢辞的身子晃了晃,如遭电击。
王进笑了一笑,笑得很残忍。
王进并没有找谢辞兴师问罪。而是在那个傍晚把翁蓊约到校园一个偏僻的地方,去履行一个德育教授的神圣义务。谢辞去找翁蓊时,她们之间的谈话正好开始。
“翁蓊,你上午去我家了。”
“没有哇,我上课哩。”
“你没有去上课,我问了你们的班长。”
翁蓊无言以对,面对王进,她确实太稚嫩了。
“我很尊重你的感情。但你要知道,谢辞已经五十好几了,你还是个孩子。他还有个家。他能离开我吗?也许他想,但组织上和舆论上不会让一个德育教授失去丈夫,否则,学校曾引以为骄傲的开创性的学科将面临一种尴尬。而且,我也知道,谢辞在这方面已不健全了,他只能这样生活下去,这对大家都有好处,你总不希望你所尊敬的谢辞身败名裂吧?”
“不,王老师。我们真的什么也没有做。”
“但你们想做是吗?只要你告诉我,我保证不伤害你们。”
翁蓊开始愤怒起来,说:“你知道?还要问什么!”
“因为谢辞已经告诉了我。我想核实一下情况。你还是个孩子,他不配你。”
翁蓊伤心到了极点,她没想到谢辞会把这一切告诉王进。她猛一起身,跑了。
“我什么时候对你说过这些,王进,你太自私了。”谢辞几乎要吼起来。
“我承认我自私。但你就不自私吗?你要明白‘长幼有序’的道理,我不能让我所创立的德育课毁于一旦,我的丈夫不能是个登徒子。”
“后来,你表面上没有公开这件事,却向系党支部作了汇报,在留校学生的名单中悄无声息地除去了翁蓊这个名字,把她发配回了原籍?”
“一点不错,作为一个女人,我对不起你。但你要面对这种‘存在’,若是在很早的时候你离开这个家庭,或许有救。但后来不行了,包括社会和你自己的地位、身体都不允许了。在我死了之后恐怕也是如此,你好自为之。谢辞,谢谢你和我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
当燃短的香烟灼痛手指,顿使他从生痛的往昔回到生痛的现实,一抬头他看见翁蓊和华力正从那个月亮形的园门里走了进来。他们手挽着手,谈笑风生地东张西望。他们找到一个座位,是荷池对面的一条石凳子。谢辞看见他们紧紧相偎,翁蓊突然主动地吻了华力一下,华力一愣,然后两个人的嘴唇粘在一块了。他的嘴上感觉到一种记忆中的甜润,舌子也就动了起来,谢辞深感自己的荒唐。他应该找一个机会和翁蓊谈一谈。
就在谢辞要走过去和翁蓊打个招呼时,翁蓊挽着华力正朝他走过来。谢辞重又坐下,意识到翁蓊是来找他的。但他知道翁蓊领着华力一起来,带有一种示威的性质,也就是说并不想听他的什么解释。他的所谓“挽救”,一开始就受到了冷遇。
“这不是谢老师吗?”翁蓊的惊叫有点装模作样。
谢辞慌忙站起来,点点头。
“王老师还好吗?”
“她已经过世了。翁蓊,这位是你的先生?”谢辞飞快地转过了话题。
“不是。先生没在,这是我新结识的朋友华力。”
“哦,幸会。”
“华力,这是大名鼎鼎的谢辞教授,他的《词学》在国内独领风骚!什么情呀爱呀性呀,发人深省。”
谢辞一块脸火烫火烫,嗫嚅着说不出什么来。
“华力,将来你们家的孩子考大学,一定要考到谢老师的名下去。”
华力说:“那当然,那当然。”
谢辞明白翁蓊说的“你们家的孩子”这句话的意义,这在告诉谢辞他们就这么着了。这使谢辞痛心疾首,却不得不脸色从容,把它当作平常的话语。
翁蓊说:“谢老师,我们到那边玩去了,再见!”
说完,挽着华力款款地走了。
谢辞目送着他们走远,狠狠地说:“轻率!”
当他再一次经过集贤堂时,猛想起朱熹的关于“修身”方面的一段训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因而竟有一把老泪溅湿在眼眶。
蝶恋花
翁蓊和华力走出楚天书院时,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仿佛终于摆脱了什么,逃避了什么。书院里那些沉重的殿宇、楹柱、石碑、案几,给他们很森严的感觉,使他们的亲昵和谈笑受到威慑,许多的古训在脑海里浮现,便生出自谴自责。
他们决定到野柿岭去,离书院不过二里地,是一个野味很足的去处。他们的选择也许是为了稀释书院留在心上的暗影,但翁蓊却更多的是在讥讽过谢辞后,企图获得在那里没有得到的东西。
华力突然想起刚才的一幕,问:“那个老先生,在大学教过你?”
“嗯。”
“你好像并不尊重他。不,简直是仇恨。”
“也许是吧.”
“我想,你们之间定是有什么故事的。”
“你想听吗?”翁蓊有了向他倾吐一切的欲望。
“不想听。但我看得出他有很重的病。”
“是吗?”
“他阴虚阳虚,好像不是一个正常人。”
翁蓊的脸蓦地红了。
“因而,这个故事我可以大体猜出它的轮廓。”
翁蓊局促不安了。
“其实,我们都不怎么正常。我们都在寻找,也许,一辈子也找不到。”
翁蓊说:“别说了。我们不是相识在老王镇了吗?”
华力猛地捧住她的险,好好地吻了一下。
这时,有两个古装的马伕,牵着两匹小个子山地马走过来,问他们要不要骑马去野柿岭,十元一位。
华力高兴起来,抢着付了款,对翁蓊说:“上吧,双马并行,可以想见古人风范。”
翁蓊笑了,由华力扶着骑到马上。
山路平整、洁净,蹄声得得地响起来,马伕们在前面牵着马。太阳暖暖地把两个人影叠合在一起,并缓缓地向前移动。他们都看见了这个叠影,都有些激动,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联想引起的激动。他们忽然相互打量,眸子里流出热热的渴望,又兀地羞怯地转过脸去了。
年老的马伕回过头来,对他们笑了笑:“你们小俩口,好福气。”
翁蓊说:“谢谢。”
“你们在这里还要玩几天吧?”
“是的。”华力说。
“那么,你们应该重新举行婚礼,地地道道的红轿高马,鼓乐喧天,拜天地,揭头盖。这是新开的旅游项目,花费也不多的。”年轻的马伕抢着说。
“有这个项目吗?!华力,你看呢?”
华力点点头。
在一九九零年的初夏,他们都有一种重新举行婚礼的愿望。不,应该是第一次举行婚礼。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旅游的项目,而是人生之必需。希望在一个古典的洞房和古典的仪式中,重新获得对爱情理想的确定。其实这毕竟是一个游戏,它所有的内容是空洞的,它的模拟性原本就是虚妄的。当然,此刻他们并没有想得这么多,他们只为这个形式而喜悦。若干年后,再回味这一切时,感觉到的是很深重的痛苦。
他们到了野柿岭的山下。
华力告诉马伕,下午四点到这里来接他们,给他们付双倍的脚资。马伕千恩万谢地走了。
四周寂无人声,但清脆的鸟啼却不时响起,使山更幽然。
华力牵着翁蓊沿着一条婉蜓的山径,朝山上走去。野柿岭果然名不虚传,密密匝匝的野柿树淹没了他们的头顶,枝杈上挂着金黄的鸽蛋大小的柿子,一串一串,鲜亮撩人。华力在前面开着路,让枝条抽打着他的胸脯,如一艘船切开碧绿的波浪。
翁蓊说:“我要吃柿子。”
“好。我给你摘。”
华力小心地摘下一串柿子,递给翁蓊。翁蓊掰开柿子皮,贪婪地吃稠粘的柿肉,一边吃一边惊叫起来:“又酸又涩,好吃。来,你也吃一个。”
翁蓊把一个掰了皮的柿子塞到华力的口里,华力闷闷地笑起来。
“你笑什么?”
华力嚼完了柿子,说:“这应该是女人的专利,酸涩如醋。”
“你坏!你坏!”翁蓊用小拳头捶打华力的胸口。
华力突然抓住了她的手,使劲一拉,翁蓊便拥在他的怀里了。树棵子哗哗啦啦一阵乱动,传出折断时的脆响,他们便倒在一块软软的枝叶上。
这个过程充满韵味,使他们感到新鲜,他们都平等地肆无忌惮地展示自己的激情和魅力。各自的背景都一齐省略,他们只有“现在”这个时态。相互的逗引和互相的征服交替进行,序曲和尾声都完整如新。他们都有了死过去又活过来的感受,直到精疲力尽,并排躺着看飘着白云的阳光耀眼的天空。
翁蓊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翁蓊,你后悔了?”
“不!我太高兴了。”
“我也是。”
“华力,你说这是爱吗?”
华力茫然地说:“我不知道。”
翁蓊翻过身,说,“何必知道呢。反正我们都很高兴。”
“翁蓊,我们结婚吧,我骑着马,带着红轿子来接你。”
“好,我们一起拜天地,我们……”
“我们好好地呆在一起。”
“我们要邀请宾客,谢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翁蓊痴痴地说。
永遇乐
谢辞再一次和翁蓊、华力相聚,是三天后的一个晚上,在古镇繁华街市的芙蓉楼上。这座重檐画窗的歌楼,灯火辉煌,令谢辞想起宋词中所描绘的情景,而忘却了现实的光阴。三天里,他决意再不为一些闲事平添烦恼,一心走进他经营多年的学术氛围。他细细地考察了几处庙宇、楼阁、酒肆,还专门去了衙门,每个细部都作了笔记。他今晚到芙蓉楼来,想领略一下歌者的风姿,听一听配了曲子的词到底会呈现怎样一种韵味。古人说的“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肌,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但到底没有亲见。他坐在偏角的一个座位上,心却忐忑然,看看四周皆是陌生的面孔,但此中不会有像他这种身份的人,“狎冶”二字猛地出现在脑海里。遥想宋代虽礼法森严,不也有一些文人红楼听曲么?便又有些安然了。
就在他的心情慢慢松弛下来时,华力和翁蓊走上楼来。翁蓊眼风一扫,便拴住了那一头银发,她说:“巧了,谢老师也在。我们坐到他那里去。”
华力高兴地应允着,便和翁蓊来到谢辞的面前。
当华力和谢辞打招呼时,谢辞好像被人抓住了什么把柄,一时惊慌无语。
翁蓊说:“您也来啦。这对您将来讲《词学》一定有帮助。”
“是的,是的。请坐,请坐。”
华力挨着谢辞坐下,翁蓊坐在华力一侧,好久,三个人都没有说话。
翁蓊向一个侍者招招手,侍者彬彬有礼地走过来。“各位客官,要点什么?”
翁蓊说:“三杯龙井茶。一碟瓜子,一碟花生,一碟红枣,一碟甜姜。”
“好咧。请稍候。”
翁蓊从鳄鱼皮坤包里抽出一张百元大钞,说“剩下的给你当小费。”
侍者说:“谢小姐清赏。”
谢辞始终静坐着,微闭着眼。他发现眼前的这个翁蓊已不是从前的那个人,身上的清纯荡然无存,她把甩一张大钞当作很有意味的动作了,倒是身边的这个华力可爱得多。
侍者把所有的东西摆在长几案上,一躬身走了。
华力说:“谢老师,请随便用些。”
“谢谢。”
着各色衣裙、鬓发上插着珠花的年轻女子,手拿笙、笛、箫、琵琶、檀板等乐器在台前就坐,听众好一阵骚动。谢辞细细打量,差一点说出“绝色”二字来。不一会,又有一个着水红裙衫、眉清目秀的女子站到乐班跟前,这自然是唱曲的歌伎了。她向台下的听众道过“万福”,报出的曲目是柳永的《雨霖铃》。接着凄美的音乐响起来了,着水红裙衫的女子微启朱唇,星眼流情。谢辞凝神谛听,忘却眼前的一切,归回那个久远的年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掌声一片,有人喝起彩来。谢辞没有鼓掌也没有喝彩,他沉醉在这个凄美的曲牌中不能自拔。在几年后的一篇名曰《宋词的演唱环境》论文中,他在大量的资料考证之后,真实地写了一段在芙蓉楼听曲的感受。翁蓊的眼睛湿湿的,她为千古如常的人际别离而感动。她和谢辞在校园的最后一次见面,又浮现在眼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恰似是她别后生活的写照。
此后,不断地有绝色女子上台下台,唱周邦彦的《瑞龙吟》,唱李清照的《声声慢》,唱陆游的《钗头凤》,唱姜白石的《扬州慢》,唱吴文英的《忆旧游》……整个芙蓉楼都变得酥软、娇娜、缠绵、凄婉起来。谢辞想,此时此地任他是刚肠厉胆,也会要淹没在这儿女情怀之中。他偶一侧瞥,看见翁蓊把身子靠着华力,华力正抓住她的一只手在摩挲,他又慌忙目视前方。
“谢老师,”翁蓊轻声说,“明天,我们结婚,请你来闹洞房。”
谢辞一愣:“结婚?”
华力说:“是一个旅游项目,请你来助兴。翁蓊就认识你一个人,其余的宾客都由旅游公司安排。”
翁蓊喃喃地说:“不是的。是真的结婚,请光临。”
谢辞说:“好吧。”
又听了一阵,谢辞站起来,说有点疲倦,先回去休息了。
翁蓊的头拱在华力的怀里,如醉如痴。
烛影摇红
一九九零初夏的这个傍晚,原本可以很畅快地进入一个古典时空的谢辞,却顽强地伫立在现实之中,决不肯屈从于华力和翁蓊的调遣。
昨夜从芙蓉楼回到甲馆时,所有在楼中获得的宋代的余风流韵一扫而空,他为他们所称的“结婚”而愤懑,尽管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但这个游戏所呈现的意味让他坐立不安。翁蓊走到这个地步,他自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此中有不少的误会。她的强烈的报复意识,以及对痛苦的婚姻生活的反叛,促使了她与华力的一见如故。他们外表的亲昵和毫无顾忌,推想到有更深入的接触。如果说,他和翁蓊的过去还有“情爱”可言,只是因为“性”的无能而毁于一旦,那么,翁蓊和华力则只有后者而独缺前者,这似乎是现代人一种更为严重的性的迷失。他和王进当然是全无,空空蔼蔼,不死不活就这么过来了。但似乎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希望能有一个法子给他们以警示。而且他已成竹在胸,不妨作一次最后的努力。
谢辞站在三楼的窗前,看着喜气洋洋的迎亲队伍,在晚霞烘染得到处轻红一片中,身着艳丽古装的翁蓊顶着红头盖上了花轿,看着身穿大红官服头戴乌纱帽的华力骑到一匹白马上。鼓乐班子在前面开路,一个个忘情地吹打,唢呐高亢地吹着《贺新郎》的古曲,花轿后是抬着礼盒的仆从。古香古色的迎亲队伍涌出朱子巷,上了北宋街,去古镇逡巡一番后,重将回到甲馆来。甲馆中有一处庭院早已张灯结彩,布置出一个古典的洞房。由旅游公司安排来的宾客(不少是自愿参与的游人)皆着古装,聚在厅堂里等着祝贺新人。他今天上午收到了正式的请帖,大红的,很宽大的一片,同时还送进来一套宋时的儒装。他让它冷落在桌上,他决不穿,他不会傻乎乎地进入那个古典的充满诱惑的氛围。他要为朱子巷一哭。
但当华灯初上,迎亲的队伍在鞭炮声中重新返回甲馆时,谢辞又急冲冲去了那座庭院,但他没有进入厅堂,他站在门外的一棵大桂树后,偷偷地打量厅堂里外的一切。他目睹在疯狂的鼓乐声中,顶着红头盖的翁蓊由两个伴娘搀扶着,娇柔无力地走在铺着一层布袋的廊道上。古俗谓之“传代”,因“代”、“袋”同音。裙下露出一双小巧的红缎鞋,在灯影里令谢辞心跳不已。华力引着翁蓊走进了喧闹的喜气横溢的厅堂。那里红烛高烧,“喜”字高悬。随后的一切仪式皆如古籍中所言,礼官司仪,拜堂,揭盖头,喝合卺酒,然后新人进入洞房,众宾客一拥而入,欢声四起。谢辞在院中的一处树影中找到一个石凳子,坐下来吸烟,吸得又狠又急。而此刻华力正四处张望,企图看见谢辞这个唯一的他们熟悉的面孔。
宾客陆陆续续退出来,厅堂里渐渐归于宁静。一个形式毕竟是很潦草地结束了。新房的门掩上了。谢辞仿佛听见木闩插上的声音,他焦燥地在庭院里踱来踱去。终于走出庭院,去找一个可以打电话的地方。
洞房里只剩下坐在绣床边的华力和翁蓊,龙凤高烛在书案上燃烧,红红的蜡油汩汩流下来,他们的目光都染着红晕,彼此对望,都有一种新生的感觉。
“翁蓊,谢老师没有来。”
“不。他会来,只是你没有看到。”
他们又开始痴痴地对望。奇妙的时空倒错和虚假的逼真情境,使他们为这个古典的仪式深深感动。华力依稀记得他出身微贱,此后发奋读书,终于金榜题名,得以衣锦还乡缔结秦晋之好。而翁蓊觉得郎君俊美而才高八斗,以致终身有托了。他们都有了一种渴望,希望吹熄龙凤高烛,落下红罗帐。但厅堂里不时有仆妇的脚步声响起,时间还早,初更还没有打哩。
华力说,“时间过得好慢。我都等不及了。”
“我也是。”翁蓊笑了笑,笑得很娇媚。她把柔软的身子靠过来,华力喜滋滋地拥住了她。
华力说:“有一首无名氏写的《少年游》,写的就是今夜的情景,你记不记得?”
“不记得,你给我念念。”翁蓊娇嗔地用头发擦着华力的脖颈。
“好,我给你念。‘歌喉佳宴设,鸳帐炉香时。合卺杯深,少年相睹欢情切。罗带盘金缕,好把同心结。终取山河,誓为夫妇欢悦。’”
翁蓊眯着眼睛听得身子微微摇晃,说:“将来,我要给你生个胖小子。”
“好的。要多生几个。”
“我会的。”
翁蓊缓缓地把身子倒在床上,把穿着红缎鞋的脚伸到华力的膝上。
华力急速地给她脱下鞋子,把脚用手握着,轻轻地抚摸。
“今天走累了吧,脚疼不疼?”
“真无聊,一双脚有什么可看的!”
华力一惊,转脸看着翁蓊,她正闭着眼,一张脸红红的,艳若桃花。她什么也没有说,分明是纪岚的声音。她挺不喜欢华力这一套,她把脚缩回去,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的手下意识地停了下来,感到一种羞辱。
“我要嘛,我要……”翁蓊喃喃地说。
华力的思路又回到老王镇这个古典的洞房里来。他开始给她脱下粉红色的袜子,为那双很白很嫩的脚而激动。他不明白他怎么会有这种癖好。
红烛的光渐暗,有烛花爆裂的声音脆响。
不远处的梆鼓敲击着一个初更的静夜。
华力的眼中闪出异样的光彩。
就在这时候,门敲响了。
“谁?”华力愤怒地喊道。
翁蓊蓦地坐起采,惊叫:“我们花了钱的,他们敲什么门?”
敲门的声音执拗地响着。
华力只好跑去开门。打开门,几个干部模样的人走了进来。
“你们的项目结束了,对不起。”
“不是要到明天早上吗?”翁蓊问。
“那是对于持有结婚证前来旅游的夫妻。”
“我们没带结婚证。”
“不,你们只是普通的游客。”
就这样华力和翁蓊从那个久远的年代走出来,如同做了一个美梦。现实的严酷性,使他们又回到自己的角色上来,他们只是两个普通的游客,即将要得到的一切,顷刻间化为乌有。
他们不知道是谢辞的一个电话,结束了他们关于这一场游戏的全部幻想。
仆妇们进来整理房间,以迎接另一场游戏的开始,当然是在明天或后天的傍晚。
等到他们回到各自的房中,桌子上的一张白色帖子,使他们目瞪口呆。意思是谢辞先生明日升堂审理案情,他们应邀作为“被告”,请莅临。帖子是旅游公司派人送来的。这是老王镇的规矩,人人都有参与的义务。
他们相对站在各自的窗前,神情很复杂。
翁蓊忽然对着谢辞那个漆黑的窗口,恨恨地说:“谢老师,我们会来助兴的。”
说完,关上了自己的窗子。
她愤怒地脱下那身新娘的装束,扔在地板上,用脚狠狠地踹了几下。这就是付了一千元的一场游戏,如此简单又如此草率。她和华力正办手续时,古装的小姐很现代地问“你们有结婚证吗?”翁蓊说“忘记带了”,“那不要紧,交款吧。”她笑得很隐晦很通情达理。为此,翁蓊和华力充满了感激之情。当今世界这样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大概是因为不幸福的家庭太多了。此刻,她的脑海里还回荡着响亮的敲门声,这种声音有一种象征的意义,在以后的日子会不时地响起,使她重温霎然一惊的感受。
青玉案
谢辞的升堂审案,是在第二天上午太阳升起来后开始的。
在隆隆宏响的鼓声中,谢辞穿着七品县令的官服,摇摇摆摆地走到大堂前的长条形案前,威严地扫了一眼堂下。衙役们两旁侍立,撑着红漆板子,口里一齐发出森严的“啊——啊——”的怪声,使人毛骨悚然。谢辞知道头顶上的匾额上写的是“明镜高悬”四个大字。身边的刀笔吏很职业化地提醒他该敲击惊堂木了。谢辞似乎没有听见,他还沉浸在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体验中。他为这个旅游项目的奇思妙想钦佩不已。它可以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满足。羡慕官势官格的,可以一展威严;让压抑多时的自卑心理在顷刻间得到淡化;有冤情的可以喊冤,以求得到公正的处置,感戴青天大老爷的山海恩情;卑鄙小人可以沐猴以冠;失位的尊者可以重温旧梦……。谢辞属于哪一种呢,他说不清。但当翁蓊和华力被传进大堂,在一声断唱“跪下”的威逼下,不得不双双跪在方砖地上时,翁蓊心想一个性无能者最能在这种场合倾泻他的心理能量。但此刻谢辞看着清晰的方砖地,听着衙役的怪声,平添一种治国医世的神圣感。这种神圣感与他在芙蓉楼听曲并不矛盾,亦如他在大学校园所呈现的两种心态的和谐相处。
谢辞猛一拍惊堂木,拼力喊道:“把被告翁蓊、华力带进来!”
整个大堂静如坟场。大堂外观者杂沓而来,皆屏息不敢出声。
翁蓊和华力被带到堂下,双双跪下。
原告呢?原告是谁?那个位子上空无—人。当然是找不到原告这个演员。这种原告空缺的情节,在以后华力终于悟出了此中的内涵,其实原告的抽象性正表明他的无处不在,人们在自己怀着卑鄙念头的同时又希望世风纯然清明。
翁蓊抬起头来望着穿着官服戴着乌纱帽的谢辞,觉得他外强中干。华力也好奇地抬起头来,为这个新颖的游戏而兴趣倍增,但随着审理案情的进展,他真的发现自己有了某种犯罪感。
谢辞说:“你们可知罪么?”
翁蓊说,“不知!”
谢辞一拍惊堂木:“大胆!人家都把状子送来了。念!”
刀笔吏捋捋鼠须,抑扬顿挫地念起来。以往的状子都是几句背得烂熟的话,而今日这个状子却是出自谢辞的手笔,写得实在是精彩。以后这份资料就留在旅游公司了,作为这个旅游项目的必用“道具”。“查人犯华力、翁蓊,各有家室,擅自私逃,苟且于山林,不轨于古镇。书院调笑,令圣贤变色,有渎程、朱之学;郊野狎游,开颓风先河,顿失人伦之序。更有甚者,摒媒妁之言,弃父母之命,戏定终身,伪行大礼,伤殒风化,天怨人怒,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吾侪痛心疾首耳。”
大堂外响起一片喝彩声。
这个游戏的结尾本应该非常简单,“犯人”认罪,画押,然后县官退堂。但这个游戏过于认真,已有了形式之外的旁人不知的内容,此中的人物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于是这个过程便延长了。
翁蓊忽然喊起“冤枉”来,衙役们又发出奇怪的“啊——啊”的声音。
谢辞喝道:“你有何冤?难道状告不实?”
“状中所写,并无虚词。但这个事件的发展,要追溯到七年之前,当时我正在大学读书。”
谢辞的脸顿时变色,连连拍响惊堂木,想制止翁蓊说下去。但刀笔吏和衙役们为这个场景更加真实化而欣喜,这不是最好的旅游广告么?
谢辞厉声喝道:“与本案无关的事一概不谈,你们认罪吧。”
华力说:“认罪。”
“不!”翁蓊说,“往昔可以不谈。但你到芙蓉楼听曲,可也是有伤风化?!”
“荒唐!荒唐!”谢辞的脸憋得通红。
“这岂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虚伪!”
谢辞蓦然站起,吼道:“咆哮公堂,无视官长,拉下去,各打四十板!”
观者欢呼起来。华力突然感到悲哀,他想倘若他的父亲和岳父在人群中,也定会大声欢呼的。这个时代的悲剧性,就如此真实地存在,令人不寒而栗。
翁蓊和华力被按倒在地,不过噼叭的板子响得虽很恐怖,却并不落在他们的臀部,而是板子与板子相互拍击,声音却是真实可信的。在板子声中,他们受到了威慑和震撼。这个所谓的游戏竟会产生这样强烈的效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他们开始后悔,后悔不该来助这个兴。生活中的许多游戏,往往具有很严肃的含义,只是人们不可预知。
谢辞高喊一声“退堂”,这个旅游项目终于走向结束。
谢辞、刀笔吏和衙役退到后堂去了。他们去更换衣服,走出角色,回到一九九零年初夏的现实中来。
大堂上就剩下了翁蓊和华力,他们感到非常疲惫,感到苍凉。彼此相望,羞愧地低下头来。他们没有说什么,什么也不想说,甚至觉得有了一种很深重的陌生感。
华力挣扎着爬起来,双腿麻木,跪得太久了。他伸手拉起翁蓊,翁蓊身子好久都没有站直,他准备去扶她,她摆了摆手。
他们并排走出了衙门。
看热闹的人群中,兀地走出一个高个子青年,穿着很昂贵的衬衣,戴着一副很漂亮的眼镜。翁蓊惊愕地喊道:“吴智,你怎么来了?”
华力局促不安起来。他猜想吴智是翁蓊的先生。
“我打电话到家里,电话里你的录音说你到老王镇来了。我这几天没事,就乘飞机到了相邻的外省城市,再雇了一辆奔驰车赶到这里。一路问到这个衙门,正好看见你们在玩这个游戏。这位是谁?你新结识的朋友?”吴智很不屑地看了华力一眼。
“不……不。来这里的游客都可以参加的。”
“是吗?”
翁蓊的眼神黯淡下来,同时还有点惊慌。
华力望了望她,说:“再见!”径直往前面走去。
翁蓊伤心地望着渐行渐远的华力,心里说:一切都完了。
吴智大声说:“依依不舍么。他养得你起吗?每月五千元的开销,还有你爹你娘的生活补助费。哼,走吧。今天,我们就赶回去。”
像一个被押解的犯人,吴智紧紧跟在翁蓊后面,走向杏花馆,去取她的行李。
如梦令
翁蓊离开了老王镇,在吴智的监督中,她不可能来向华力告别。华力只是从微开一缝的窗子里,看见翁蓊在清点行李,不时讨好地和吴智说着什么。吴智在悠闲地抽着烟,态度很冷漠。当她一手提起那只真皮旅行包,一手挽着那只坤包将要动身时,吴智抢先走出了房门,他居然不去帮着提包。华力觉得翁蓊很可怜。翁蓊将要走出房门了,她突然把坤包甩了甩,那意思是说“再见”,她一定知道对面的窗子后站着华力。
就这样翁蓊走了。他们之间所有的现实联系从此消泯。因为这几天他们没有互问家道互问地址,也没有山盟海誓。他们既不是恋人,也不是情人,更不是夫妻,只是在老王镇和一九九零年的初夏这个时空的交叉点上蓦然相逢。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但是,却有不可排斥的痛苦。在回到自己那个生活圈子后,华力逐渐地明白,那种古典式的婚姻理想在现实中早已不可寻觅。老王镇的那个游戏正是尘世生活的对照。尽管繁华的城市有越来越多的舞厅、卡拉OK厅、桑拿浴、情人室……但性的迷失却并没有减轻。
谢辞走时,作古正经地来和华力道别。他显得惘然若失,脸色很不好。他送给华力一本书,荒诞的竟是王进所写的《论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的新秩序》。这当然不是他有意带来的,而是夹在他带来的一叠书中间。他想送自己所写的《词学总论》,又觉得不妥当,就送了王进的这本,年轻人看看也许有些好处。
华力接过书,表示谢意。然后说:“谢老师,我是个中医,恕我直言,你有很重的病。”
谢辞坦然地说:“是的,不过,没法子治了。”
华力理解地点点头。
谢辞终于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
“再见!”华力说。
“是的,我该走了。”
谢辞缓缓地走了。阳光下他的影子很单薄,仿佛一阵风就可以把它吹走。
华力在老王镇又住了几日,他重新去了楚天书院、野柿岭、芙蓉楼、“楚山春”,以及他和翁蓊的“洞房”,他清醒地站在一九九零年的初夏,以一种旁观者的眼光,苛刻地审定这座古老的镇子,发现了此中令人警醒的荒诞意味,几乎想大哭一场。
他告别了老王镇,他想这辈子是不会再来了!
他又闻到了从身上飘散出来的浓重的药味……
在许多年前的那个初夏,在“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偏僻一隅,在现代背景上凸现的一个古香古色的小镇,谢辞、翁蓊、华力这三个人物,从不同的方位与地域,蓦然相逢在这个座标点上。就像一部设计精巧的戏曲,兀地到了高潮处,他们身不由己地成了此中的主要角色,然后演绎出别有意味的种种情状。在他们短暂的驻停之后,风流云散,而内心深处常回响着古人的一句咏叹:能不忆江南!
眼下谢辞已经相当衰老了,那细若游丝的呼吸,随时都有可能嘎然而止。而翁蓊与华力,也已从中年跨入了壮岁的行列,他们揖别后,再没有过任何联系,“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当然也从不向人说起那一段往事,只在隐秘的记忆链环上,还系着关于那一个时空的标签。
也许,这三个人对宋词都有过或深或浅的痴迷,那遥远的江南古镇,以及与他们有关的事序和情景,被浓缩成一个一个缱绻的词牌,永远地散发着古典的芬芳。
水调歌头
谢辞教授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在远高大学校园千里之外的一条南方古老的河上,重新遇见他的学生翁蓊。这是一九九零年初夏的一个下午。
微斜的太阳悬在河的上空,阳光肆无忌惮地倾泻在河面上,奔腾的波浪如同出炉的铁水,金光四射,两岸青山金碧辉煌,氲氤着一派富贵气象。这时谢辞正在游船的座舱里读着一本宋代人写的笔记小说,阳光和波光晃动在发黄的纸页上,把墨黑的字淹没成很模糊的一片,他只好放下书本,离开座位,从舱中从容地走出来,停留在舱门口。阳光泼了他一身,他感觉到他满头银丝在温热中逐渐伸直,发出清亮的细碎的声响。站在船头栏杆边的一个身材修长的少妇悠闲地回转身来,紫红的裙摆划出很漂亮的弧线。他们的目光猛地相撞,撞得很重,分明有一种弯曲的感觉,然后迅速绷直,奇异地衔接起来,颤颤的。这种衔接,穿越了七年的岁月,使谢辞想起校园中的那个活泼的美丽的少女。他差点要喊出“翁蓊”这个名字。但翁蓊的目光渐渐变冷变硬,有如烧得通红的金属浇上了一瓢冷水,“叭”地一声断裂了。翁蓊飞快地转过身去,去看很远很远的水面上的一叶渔舟,谢辞只好缩回座舱里去。
谢辞重新坐下,思索这次和学生的相遇,深感人生何处不相逢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并且具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象征和暗示意味。作为一个古典文学教授,又专攻宋词,此时很容易沉入北宋词人晏殊《踏莎行》的境界中去,那些凄恻艳美的句子令他将逝去的时光与眼前的情景混淆起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一九九零年初夏的这个下午,谢辞坐在驰往老王镇的游船上,突然发现他的这次出行是如此的神奇和荒诞。在此后的日子里,他渐渐地发现这个短短的过程,其实是他一生思维格局和行为规则的缩影,他的灵魂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拷问。拷问他的除了翁蓊,还有另外一个小伙子华力。不过这一刻,谢辞和华力,华力和翁蓊之间还没有产生任何联系。
几天前的一个上午,当谢辞走出第三教学大楼的梯形教室时,澎湃的掌声一直追随着他走到炽烈的阳光下。他知道许多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钦羡的目光,正萦系在他的一头银丝上。虽说年近花甲,他的身板却是直直的,脚步很有弹性,特别是这一头银丝,不是花白,不是略点清霜,而且从里到外的纯白,有如一座雪峰,他自矜老得很美丽,是一种成熟的男人的美丽。对于许多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无异于是一种极有力度的诱惑。他走到了阳光下,深红色的衬衣使周围漫开一片暖色,是略染轻红的暖色,这使他立即回到刚才讲述《词学》的境界中去。诗偏重言志,“温柔敦厚,诗教也”,“发乎情,止乎礼义”,而词则不然了,成长于茶楼酒肆、歌台舞榭,极少礼义教化的基因,大胆地表现男女之情,故以婉约为正宗。正如这略染轻红的暖色,而不是金光灿烂的太阳。于是,文人有了两种心态,有了两副笔墨,以诗来言志,以词来写情写爱写性。陆放翁有“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也有“红酥手,黄藤酒”的词章。谢辞得意地笑了,然后回转身,向目送他的学生们挥了挥手,便朝不远处荷塘边的柳林中走去。这成了他几十年的习惯,下课后到柳林中坐一坐,看看日影,听听鸟鸣,那个空蔼蔼的家不必急着回去。
当他坐下来,点着一支香烟,惬意地吸了一口后,有轻盈的脚步响到面前,是一个长得很纯净的女孩子。谢辞抬眼看时,说了一声:“你姓翁吧?”“不。我不姓翁,我们班都没有姓翁的,给您——您看看就明白了。”说完像小鹿一样跑了。谢辞的手里捏住一张练习纸。他摇了摇头,他把她当成翁蓊了。他把练习纸上密密麻麻的字看完后,突然兴奋起来,南方的楚地西南角,有一个宋代遗落的山中古镇叫老王镇,恢复了昔日面貌,民风民俗一如宋时,成为一个旅游胜地。末了说你不要问我叫什么,我想邀你暑假一起去玩,若同意,今晚八时在此处见面。谢辞苦笑了一下,然后把练习纸撕碎了。当晚八时的约会他自然没有去,但他记住了“老王镇”这个地名,久在书斋,又不看报看新闻联播,外面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他不甚明了。但他决定去老王镇一趟,或许对于他的宋词研究可以找到一些鲜活的素材,正好下星期没有课。于是乘火车南下,到了楚地的省会,再换乘向西南方向的车次,在古山溪站下车,找到船码头,登上了一艘游船。一直到此刻,他才发现出行这个事件原本具有的目的性已被他省略,由他衍生出另一个目的,即希望在宋代久远的氛围中,领略宋词形成的生活底蕴。但他的目的性同样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谢辞的目光穿过开着的舱门,抚着站在栏杆边背朝着他的翁蓊。这个姿势使他想起七年前的一个夏日的黄昏,翁蓊站在校园小清湖的栏杆边,单薄的身子衬着一大片湖水,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但她自始至终没有把“面”转向她。七年后的翁蓊已是一个风韵很浓的少妇,胳膊、腰肢和臀部都呈现出一种圆润的线条,再不是单薄的一片了。“谢老师,我明天就走了。我不后悔。你的活法太尴尬,师母就称不上是一个女人,那是一个工具!”翁蓊的声音又冷又湿,然后,背对着他走了。谢辞在小清湖畔几乎坐了整整一晚。
渡江云
翁蓊听到列车员喊古山溪站快到了的时候,她刚刚嗑完一大把奶油瓜子,小茶几上堆着转折分明的瓜子壳,每一个都优雅地掰开成两片,但底部却是相连的,如同许多只张开翅膀的小鸟,在作短暂停留后的起飞准备。她为自己能如此娴熟地嗑瓜子而感动。同座的陌生人都很羡慕地看着她,并带着些许惶惑。她淡淡一笑。她这几年的光阴被锁在一栋豪华而幽静的小楼里,嗑瓜子成为她生活的必需,使她感受到连续不断的脆响在唇齿间的真实存在。小楼悠长的白昼和夜晚,她常常想起曾就读过的大学校园,家境的贫寒致使嗑包五毛钱的瓜子也成为一种少有的奢侈,少女所有的心思都埋在古香古色的书籍中,这使她在同学中鹤立鸡群。列车哐哐当当响过一阵后,终于停在古山溪站,她从行李架上取下一只真皮旅行包,再从座位上拎起一只鼓鼓的鳄鱼皮坤包,随着人流向车厢门口走去。她要来老王镇,已经策划了不少日子,临到动身却又懒懒的了,其实她住在这条铁道线旁边的一个城市,要来并不难,只是没有心情。昨夜在那栋小楼里,突然做了一个梦,梦里的老王镇氲氤着一片轻红,宋朝的楼台亭阁金碧辉煌,市井间的人皆着古装,有车舆轿马间或驰过,分明听得有人唤她的名字,极熟谙极亲切,反身寻时却又不见。渐渐地有了灯火,浓浓密密,层层叠叠,使她想起辛弃疾的句子: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她猜测到呼唤她的人定在“灯火阑栅处”了。果然在一截古街的尾端,见到了那个人,有点像她的久已不见的先生吴智,又有点像教过她《词学》的谢辞教授,再仔细一看,分明是一个陌生人。陌生人很年轻很文秀,朝她招招手,她就毫不犹豫地过去了。他们走进了一处驿馆,走进了一个房间。门自动地关上,陌生人突然抱起了她。她挣扎起来,一边挣扎却奇异地有了潮润的感觉,开始渴望有一种尖硬的物件来冲撞她。就在这时候她醒了,翻到了床下,光滑的地板透着微凉。她开始呜呜地哭泣,眼泪扑簌簌落在地板上,天花板上的顶灯从不同的角度射出柔和的光亮,泪珠子浑圆而美丽,让她怜爱。她手指蘸着泪珠子,在地板上写下“老王镇”三个字。
她随着人流走到了车厢门口,她踏住了下车的第一级铁梯,另一只脚正好悬在半空,准备往下移,在她的视域里突然出现一头纯如霜雪的白发,然后看见了那个笔直的背影,以及十分熟悉的步履。七年前从教室里走出来的时候,她经常跟在这一头银发和这一个笔直的背影后面,充满由衷的崇拜和向往。又怎知,一字相思,不到嘴边?她记得有一次,居然紧随着走进了一座小院落,三五棵梧桐,一院清秋,竹篱边几株黄菊,正吐着苦寒的清香。她有了一种归家的意绪,设想该先给他沏一杯花茶,再下厨做饭,把夕光收拢在灶火上,忽然听得一声高喊,“老谢,学生来了,也不招呼一声?”翁蓊看见一个很粗壮的女人横在一座平房前,眉很粗,眼很小,长方形的脸。她知道这是王进,德育教授,学生们很厌恶她,那也是学问?!谢辞愣了一下,回转身来,看见了翁蓊,他说:“她来拿一本书,小蓊,来吧。”在此后的这个短暂的过程中,王进一直跟在谢辞的身边,看着他取下《艺蘅馆词选》递给翁蓊,看着他说:“这是梁启超的女公子梁令娴所编的历代词选,是个很不错的选本。”看着翁蓊走出书房,走出小院子。走出院子后,翁蓊的泪水流了下来。这个师母,自始至终就没叫她坐,就没为她沏茶,也不问谢辞是不是累了,是不是饿了。她想:王进根本就不是个女人,倒像是一个拿摩媪(女监工)!听说,王进去年死了。这一连串的联想,不过是一瞬间,翁蓊奇怪的是怎么会在这里碰到谢辞。她怨恨他,甚至觉得七年前所发生的一切,几乎给她今后的生活抹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至今为止她什么也没有得到,当然是指爱情。毕业后她回到南方的这座城市,教中学,后来认识了由教师下海的吴智,蜜月度完,吴智忙着跑他的生意,赚了很多钱,买了一栋小楼给她,叫她退了职,当老干部一样地养着。吴智却一年到头难得见几次,唯一的正常的联系是每月准时寄到的汇款单,五千元,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而寂寞和难耐却与日增长,翻画报,看电视,嗑瓜子——只有嗑瓜子使她感到是一种自主自为的行动。嗑开的瓜子壳,使她产生豆蔻年华的冲动,想起西方现代派画家的含意晦暗的作品,想起古人所创造的“破瓜”之类词语的新奇。嗑瓜子成了她自怜自虐的情结。她见到谢辞,曾产生立即返回的想法,但又有了一种报复的欲望:我为什么不可以自由自在地玩呢,老王镇又不是他的!
翁蓊不紧不慢地跟在一大群人后面,走向船码头。她看见那一头白发闪进了游船的座舱,然后缓缓上船,寄存好旅行包,手挽着小坤包站到了船头的栏杆边。一九九零年初夏的这个下午,在旁人看来,平静得一如往常,而潜在的波翻浪激,只有当事人心里明白。
当翁蓊再一次见到站在舱门口的谢辞,感觉到谢辞即将冲口而出呼唤她的名字。她迅速地回转了身子。但谢辞的脸相使她误认七年前的时光并没有流逝,那张微胖的带点红润的脸相一如从前,略有变化的是添了些女人气,与电影中的太监相去不远。这当然是家庭里长期性别倒错,以及后来的螺夫生活所致。他已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男人了。她想到这里,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快意。她手抓着坤包的带子,轻轻地晃动着坤包,坤包在空中划着圆弧,速度越来越快,成为一个灰白的光环。突然,翁蓊—声惊呼:“我的包!”但见一道光影疾速地从手上飞出,落在船头的左前方,浮在水面上。那里面有她旅游的全部费用和身份证。她急得直跺脚。
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走过来,说:“别急,我去捞!”翁蓊点点头。
于是,小伙子迅速脱掉衬衣和外长裤,再脱掉背心。他有很健壮的身体,线条很有韧性,胸脯上有几小撮绒黑的毛。在翁蓊的所有经验里,她不知道男人的胸毛竟是骠悍的象征。他说:“你们叫船停一下,我还要上来哩。”说完站到船沿,往上一纵,身子在空中翻转,头朝下,径直朝水中射去。这个姿势从此保留在翁蓊的记忆里,她渴望有朝一日能亲近这样的身体。此后发生的环节不必赘述,小伙子捞到坤包,船停了,船上放下舷梯,他湿淋淋地爬上来。然后,摇了摇身子,水珠子便四散飞开,其中有一滴溅到了翁蓊的口里。她久久地含着,一种异常的感觉油然而生。
小伙子跳水捞包的这个极优美的姿势,其意义并不在“助人为乐”的表层,而在于他从此一刻起,真正地参与到原本属于翁蓊和谢辞的时空之中,并与翁蓊和谢辞的“过去”发生回应的效果。在以后老王镇发生的故事里,他成为此中的一个角色。
这个小伙子叫华力。
探芳信
华力拎着衣服去了船尾的船员室。关上了门,他才发觉这个空间过于窄小,又短又窄的床,小巧的桌子和椅子,头部几乎碰到船顶,他莫名其妙地感到呼吸急促起来。他脱下湿淋淋的短裤,剩下赤裸的一条,很得意地自我欣赏了一番。这种欣赏习惯似乎已养成多年,在中医学院读书时,踢过了足球,钻到浴室去洗澡,凉凉的水流自头部冲下,他会很自然地为这个健壮的躯体而由衷地高兴。想到将来要去当一个中医,就觉得有些滑稽.中医是这个样子么?应该像父亲那样文弱、清瘦,指头长长的,指甲也是长长的,那样的形象才与那薄薄的处方笺和瘦伶伶的毛笔相称。但他并不后悔,自小生长在楚地一座称誉为中国三大药都之一的古城湘潭,到处是药行药号药店,以及许多挂着紫檀木横匾的医寓,大街小巷飘袅的浓浓淡淡的药香,一直浸润到他的体魄深处,他渴望像父亲一样树帜于杏林,悬壶济世。“华郎中,丑死了,快关掉灯。”他忽然听到了一种声音自很遥远的地方传来,带着很明显的鄙夷与不屑。分明是那个档案员的声音。他的妻子叫纪岚。他觉得顿时索然无味,赶快穿好了衣服。仿佛已极度疲劳,他腻腻地坐在那张小巧的椅子上,椅子吱吱地响得很痛苦。他至今已想不起怎么和纪岚相识,怎么恋爱,怎么结婚。所有的过程都成为一片空白,而目的倒是很明确,他们入了洞房上了那张婚床。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恋爱过于的平淡,过于的带有某种外力的撮合性。九年前他从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一所规模很大的中医院,又分到了中医院最好的部门社会治疗科。所谓社会治疗科并不面向社会,只是专给副地师级以上干部诊病,这当然是有人打了招呼。打招呼的是父亲的老朋友、市人大主任纪伟然,在若干年前,父亲曾治过他的顽症,使他怡然自得地活到现在。社会治疗科非常清闲,一周只有两天坐堂值班,其余时间则上门去问诊。那时纪伟然刚刚离休,级别还在,他点名让华力负责他还很健康的身体的护理。时间是星期天。纪岚那时刚读完电大,在档案局当档案员。华力来的时候,她都在场。华力却并没有怎么注意她,因为她长得太一般化。但她对他却兴趣盎然,问东问西的。纪伟然总是在看过病后说:“小华,辛苦了,在这吃午饭,我就去买菜,你们聊聊。”聊什么?华力觉得时间太悠长,坐在那里局促不安。纪岚倒是口若悬河,谈她的什么档案工作,谈她在国外工作的舅舅,经常出访欧洲美洲,经常有美元和港币寄来,美元和港币又升值多少。华力想,幸而她的母亲不在世,如果在,恐怕比她的女儿还要多嘴多舌。他说:“小纪,你的谈话真让我无地自容。我们家世代为医,清清淡淡过日子,就知道开处方。啊,我该走了,还有几个同学等着聊天呢。再见!”他把木木的纪岚撂在房里,急速地走了。这就是他们的所谓恋爱过程。后来,纪伟然和父亲同时找华力谈话,希望他和纪岚成为一对。纪伟然说我和你父亲称得上是生死之交,我的一条命是他救的,我把女儿交给你,我放心。父亲也说你纪伯伯一直对你很关心,你的上大学和分配工作他都费了心思;纪岚也不错,挺好的。他至今不明白他当时居然很感动,红着脸应允了这桩婚事,并没有发现此中潜藏的某种危机。直到闹洞房的人都去了,夜已深沉,他为新娘解去层层包裹,然后自己再变成赤条条时,纪岚惊呼起来:“快熄灯,丑死了。”以后他才意识到纪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她不愿在灯光下来做这件事,因为面对面时,使她产生了一种自惭形秽的自卑心理,那又短又粗的身子和平庸的五官会在灯光的映照下,让华力产生奠名其妙的反差感,而平添自矜。这种自矜,在刚才跳水捞包时又一次得到下意识地显露,华力从周围人和失去坤包的少妇眼中得到被欣赏的快意。他在漆黑中蹿到了床上,开始了一切过来人都熟悉的程序。纪岚说:“你身上有一股药味,很难闻。慢,让我在床上洒些香水。”仿佛奔腾的激流被拦腰斩断,华力跌落在一旁,很疲沓的感觉袭遍全身。待纪岚把一切安排好,这种理性的安排如同整理她的档案,然后主动地来帮助华力恢复已经冷却的情绪。这个过程完成得非常艰难,尽管纪岚气喘吁吁,华力依旧是十分冷静地操作,直至完成。完成之后,他并无什么快感,他闻到了从身上散发出来的药香,越来越浓,漫满了一屋子。这时候船员室的门敲响了。
打开门,站在面前的是刚才失落坤包的少妇,他愣住了。
“老王镇快到了。”
“是吗?”
“你叫什么,真得要好好谢谢你。”
“华力。你呢?”
“翁蓊。你一个人?”
“是的。大概你也是孤家寡人?”
“为什么?”
“假若你有同伴,恰恰又是你的恋人或者先生,就轮不到我纵身一跳了。”
翁蓊开心地笑起来。
“华力,我们作个伴吧。”
“好的。”
“来,跟我到船头去。”
于是,他们并排朝船头走去。
翁蓊很奇怪她会如此信赖一个陌生的男子,她渴望在此时此地有一个漂亮的男伴与她同行,至于他有什么背景皆与她无关。她知道有一双眼睛正在盯着他们,她不在乎。
他们站在船头的栏杆边,看着船头前翻起的雪白的浪花,看着渐渐濡红的夕照,泼红了半条河,染红了河岸上的柳丝。
“翁蓊,你看,那里就是老王镇,依稀可以看见许多楼阁。”
“你来过?”
“没有。”
他们彼此望了一眼,便再不作声了。
华力的目光又转向那河岸上被夕照染得猩红如血的柳丝,成团成块,稠酽得化也化不开,很是惊心触目,便脱口而出:“最销魂,一片斜阳恋柳。”
翁蓊说:“这是南宋词人周密《探芳信》中的句子。怎么,你也喜欢词?”
华力说:“学中医的倒是很看重古典文学,我个人则更喜欢词,词比诗自由,不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没有礼教、理学的迂腐。”
翁蓊的心怦怦地跳起来,脸热热的。她又想起了那座清影孑立的小楼,想起王沂孙《醉蓬莱》中的句子: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不过她引的不是芳樽,而是嗑的瓜子。
游船长鸣了一声汽笛,缓缓减速,老王镇终于到了。
相见欢
晚霞最后的一抹飘在老王镇后面的一座山尖上,如炭火的余烬奄奄一息。游船靠拢码头,长长的木跳板,架在船与岸之间,游人开始缓缓上岸。翁蓊的真皮旅行包已由华力提在手里,他的肩上只有一个牛仔包。他问翁蓊:“这跳板很窄,你怕吗?”翁蓊说,“怕。”这时候他们已走到跳板边了。华力伸出空着的手,翁蓊立即很顺从地把手伸给他,让他牵着,一步一步地在跳板上移动。华力先是很轻很轻握着那只小巧而又柔软的手,感觉到这只手惊喜和羞涩的微颤。渐渐地他稍稍用力,同时,腾出大拇指在上面摩挲,好像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话.翁蓊为懂得这种“语言”而满面赤红,这使她想到在大学校园时的某个夜晚,从教室晚自习出来,走到小清湖的一片小松林旁。那天无星无月,路灯也坏了。她想穿过小松林,从一条捷径走回她的宿舍。那时她视力下降得很厉害,眼前只是模糊一片。当然,她现在的视力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一年前在一家大医院由俄罗斯来的大夫做了手术,眼镜从此摘除。那时她还没有去配眼镜,有一只手牵住了她,她心头一颤,她知道他是谁,他牵住她走进黝黑的小松林,空气里弥满浓郁的松脂芬芳,虫的鸣叫响在他们的四周。她想起了安徒生童话中的意境。她微闭着眼,任他牵引着有如走在一条很长很长的时间隧道里,她希望这个过程无休无止,哪怕走到海角天涯,可惜小松林中的小径很快走完,不远处闪着一盏路灯,他触电似地松开了手。
她的身子一仰,立即无所依靠。这一刻使她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始终将无所依靠和孤立无援。他说,“你的宿舍快到了,好好休息。”对,那只是宿舍,而不是家,她差一点要流出泪来。她此刻也作好了准备,在走完这窄窄的木跳板后,华力也会疾速地松开手。木跳板走完了,华力依旧握着她的手,沿着陡立的石级往上攀。这个河岸的坡很高,长条麻石显得很古旧,如一段古旧的时光,引他们走向半山腰的老王镇,走向一个久已消逝的时代。从高处的一个飞檐下挑出一个橙黄色的灯笼,上写一个隶书的“宋”字。
“华力,你累吗?”
“不累。真的不累。来的时候我看过一些关于老王镇的资料,上到坡顶,就是梯市。什么叫梯市?就是因为过去依山势修街建屋,市井像梯子一样忽上忽下,不平坦。在宋代,虽说是个镇子,但是驻着军队戍防,又离上级衙门所在的城市太远,故成为一个与县衙平级的行政机构。这几年恢复了从前的模样,有衙门、驿馆、戏台、茶楼、酒肆、庙寺,所有部门的人皆着宋服。”
翁蓊用心地听着,像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
“那么,你来这里做什么?”
华力笑了笑:“逃避现实。你呢?”
“逃避孤独。”
翁蓊本想轻松地笑一笑,但笑不起来。
“我饿了。”
“那我们先找一家店子吃东西,好不好?”
“我走不动了。”
“那就先坐下歇一歇。”
“不。叫出租车。”
华力笑了:“别任性。这是宋代,那时候还没有出租车,真傻!”
翁蓊尖叫起来:“你怎么说我傻!我不走了。”
华力装着无可奈何的样子,说:“那么我一个人先走,好不好?你就留在这里等出租车。”
“不。你和我一起等。”
华力放下包,说,“我的大小姐,天晚了,该回家了。”
在他们歇息的这个空隙,一头白发从他们身边闪过去了。
翁蓊说,“那么,你带我回家吧。”
华力重新把两个包拎上和背上,牵着翁蓊,朝梯市走去。他的心里洋溢着欢乐。
华力很多日子没有回家的喜洋洋的情绪了。他弄不明白纪岚的那种优越感从何而来,一个人大主任的女儿,仿佛就有了什么贵族血统,真是荒唐。其实纪伟然不过是一个北方农村的穷孩子,顶着一脑袋的高梁花,后来南下,就穿上了军装,好容易才当了个地师级干部。后来又有了几块外币,一开口就是你爹给了我们孩子什么?我真不明白怎么会嫁给你?一个郎中,有什么可以得意的,一身的药味。华力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他挖苦她爹连一份文件都念不清楚,挖苦她连一个正经的大学也没考上,读的是什么党政专修班,挖苦她又短又粗的身子其实是应该去插田的。……这种争吵旷日持久,“八年抗战”就这么过来了。即使在风平浪静的短暂时日,他们因各自的需要做那种亘古有之的事时,也是极潦草的。没有序曲也没有尾声,高潮部分的内容也极为可笑,纪岚的扭动和呻吟,使华力感到这个所谓“贵族”的自甘沦落,与她平日谈到档案工作的严肃判若两人,具有一种很强烈的反讽意味。接着是纪岚闭着眼睛噬咬他的肩和胸,咬得很深很重。在一种生疼中,华力有了一泻而快的欲望。他体会到这种噬咬的内在意念,是对他健壮的体魄的仇视和憎恨,以及强烈的占有欲的具体实施,但绝对不是毁灭。他觉得他的青春和生命,在被纪岚一口一口地吞噬,却又无可奈何。岳父和父亲的交谊与宽慰,使他不便启齿。
当他们走完高高的坡岸来到梯市,已是满镇灯火了。古香古色的灯笼悬挂在各家店铺门口,不过里面燃的不是蜡烛,而是电灯。店家都穿着宋时的服饰,忙得十分儒雅。不知从哪处楼阁传来琵琶声,如玉珠跳盘,密密匝匝地溅在夜色里,似乎是一支很古老的曲子。
他们走进了一座叫“楚山春”的酒楼。
鹊桥仙
当华力和翁蓊走进“楚山春”酒楼时,谢辞正站在不远处的一团树影后,他看着他们手牵手地走了进去,心尖猛地有了一种疼痛的感觉。在这一刻他还不明白这两个年轻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联系,是昔日的同学?是恋人?是夫妻?他很快予以否定。他开始检查在船上所见到的每个细节,想起当翁蓊的坤包落在河里,她那孤立无援的焦急神情,证明在那个时空小伙子与她还是陌路之人。当小伙子跳入河里去捞那个坤包,他和她才发生了一种旁人难以觉察的联系。以后,翁蓊去船尾,再以后他们一起回到船头,故事早已切入题旨的边缘,到了手牵手过木跳板时则已有很明显的主题倾向。谢辞唏嘘了一声:“现在的年轻人啦。”他狠狠地盯了那座酒楼一眼,然后去找小吃店,去买旅游图,去寻住宿处。
在一家小吃店,谢辞一边吃着一碗甜腻的小汤圆,一边看着展开在桌上的旅游图,那些标在图上的衙门、书院、歌楼、酒肆、庙宇,使他淡忘了刚才的一切,而沉入一个久远的王朝中去,这些地方他是不可不看的。住处呢,他选中了北宋街的朱子巷,那里有一个叫杏花馆的驿馆,同时又一分为二,甲馆为男舍,乙馆为女舍,隔巷相对而立。至于带着结婚证来旅游的男子,则可去南宋街的桃花馆。这种布局使他高兴。他知道那一对年轻人只好劳燕分飞,而绝对不能有更多的奢望了。
他住进了杏花馆甲馆三楼临巷的一间房子。当他走进去时,书案上亮着一盏高柄铜座的珠灯,墙角的几凳上搁着一盆金边吊兰,叶片纷披着垂下盆口,墙上挂着仿制的文与可的竹子画轴,书架上搁着一些仿印的宋版书。他为此而激动不已。他放下行李,准备去卫生间洗个澡,推开门,见到的是白色的大浴缸、抽水马桶,以及搁在案板上的旅行牙刷和小拇指粗的牙膏袋,一时愣住了,仿佛走错了时空,便慌忙退了出来,顺手带关了门。他决定暂不去做那些与现实有太多关系的事,尽管桌上的珠灯只有古典的外表,而实际上用的仍然是电。他让自己从一九九零年的初夏溯向千年以前的古老岁月,这在大学的校园,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谢辞在房子里来回踱步,一会儿扳开书案上的砚盖,捏捏插在竹质笔筒里的羊毫小楷笔,一会儿又站在画轴前品赏文与可的竹子,终于有了倦意。到底年岁不饶人,转瞬就快一个花甲了,他惬意地躺到那张雕花床上去,从这边滚到那边,细篾织就的凉席非常舒服地吻着肌肤,然后脸侧向外面,凝视着那盏珠灯。
这盏珠灯并没有让他真正地走进遥远的王朝,而是走进了一九五八年大学校园一间小小的楼房,正是他和王进的新婚之日。他从琉璃厂购回的珠灯正搁在他的书案上,里面燃着一支红烛。那一片红晕使他想起许多古人的名句: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记开帘送酒,隔水悬灯,款语梅边。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王进说:“这劳什子明天就不要用了。”“为什么?”“我是系办公室的干事,又是党员。你也注意一点,别让人联想到你的地主出身。”他一骨碌爬起来,把珠灯吹熄了,一顺手扔到屋角,玻璃罩子很痛苦很清脆地碎成无数薄片。王进打了个哈欠,说:“睡吧,我很累。”新婚之夜他们的冷静,导致了未来无数个夜晚的缺少生气和激情。王进对这件事真的视为可有可无,这促成了她后来成为一个德育教授的不可遏止的动力,所有的神圣感打破了白昼和黑夜的划分,而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从这一点上来说,她是很忠诚和言行一致的。而谢辞的这一生,笼罩在一种被训导被教诫被监管的阴影之中,即使在王进因子宫癌手术许多年后,终于旧病复发而命归黄泉,那个空空的宅院依然飘动着她的影子。这个德育教授的精神竟然不死,充满了勃勃生机。
王进的子宫癌是结婚一年后发现的,大夫们采取的措施是摘除那个可以繁衍生命和获得人生乐趣的圆巢。她对守候在旁边的谢辞说:“从此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搞好工作。”谢辞当时就有给地一个耳光的强烈欲望,但系里的几个教师和领导在场,使他按捺下一腔怒火。在若干年后,翁蓊有一次对他说师母根本就不是一个女人,只是一个工具,你太痛苦了的时候,他很惊诧于她的发现。她说她是听一个女教师说的。他说翁蓊你还小,你不懂。翁蓊摇摇头,眼泪溅湿了睫毛。
如果说先前的夜晚谢辞只是缺少激情,但毕竟这件事还有一种存在的价值,而在王进手术之后,他所有的感受是空空荡荡,是无所凭依,是不可到达的茫然。久久不能安睡的是谢辞,他下床去看那些永远也看不完的书,常常灯光亮到凌晨三四点,待把自己折磨得精疲力尽,再上床去睡。这种境遇使谢辞的治学兴趣转向词学的研究,从南唐五代的词,直搜寻到清代和近代的词,以婉约为正宗的词风,以男欢女爱为主要歌吟的题材,给谢辞的心灵带来很大的抚慰,使他郁结的情绪能够找到疏导的渠道。在无人处,他低吟某些性意味极浓的句子,“倚郎和袖抚香肌”、“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便能感受到肌体中火的集结与奔涌,并从中悟出诗与词的区别,文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压抑,因而在学术界引起关注。对此不以为然,并不时予以讥讽的是王进,她认为谢辞所开的《词学》课,与她的德育课恰成两个极端,破坏着她讲课的气氛,增加了德育教学的难度。谢辞说你可以向系里反映,禁止上《词学》这门课。王进厌烦地回击说我有信心,不必要动用行政手段,但你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别成为一个现代的柳永。王进放机枪似地吐出一串话后,然后问谢辞拿了工资没有,让我去存起来。
“华力——华力——”
“翁蓊,我住这里,真好。我们窗口对窗口。”
谢辞漫无边际的思路被切断了,他听出了是翁蓊和那个小伙子的声音,小伙子原来叫华力。这么说,他们分别住进了甲馆和乙馆,而且窗对窗,声音是从二楼传上来的。他跳下床,蹑手蹑脚来到窗子边,往斜下望去。翁蓊正站在对面三楼的窗前,刚刚洗浴罢,一头又黑又长的秀长纷披在肩上,穿着水红色的露出胸前一大块的短袖内衣,眼睛水汪汪的。不用说他楼下的窗前定是站着华力了。外面好大的月光,巷道里淌着一条银色的河水。
“华力,你看,这一巷的月光,好像一条银河。”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现在都夏天了哩。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哈哈。哪里有梅花?哪里有郴江、郴山?更不切了。翁蓊,明天到哪去?”
“去楚天书院好不好?”
“好的。翁蓊,别关窗子,让我们呆一阵,好吗?”
“好。”
两个再不作声了。
很远的地方传来打更的锣声和梆声。
谢辞退回来,坐到床上,莫名其妙地惆怅起来。他决定明天也去楚天书院。
那两个年轻人这么傻傻地互相望着,要望到什么时候呢?
更漏子
梆声和锣声在古镇各处回响,三更了。这里的计时方法古老得让人心醉,给人的感受不是几个更次,而是很漫长的一段光阴在这里重演。华力和翁蓊伏在窗台上,傻傻地对视,彼此的眸子里流出很动人的东西,同时也有一种灼灼的渴望在心里发酵,为咫尺天涯和可望不可及抱憾不已。他们的相识实在过于短暂,但各自都觉得等待已久,彼此心心相印胜似多年的耳鬓厮磨,“一见钟情”或许是最准确的表述。在一九九零年初夏的这个深夜,他们都有很古典的情怀很古典的幽怨,油然念及《西厢》中的许多细节,可惜没有一个热情的红娘。
翁蓊知道谢辞就住在华力的上面,是在办住宿手续时从登记簿上看清了他的房间号码后,以此而决定了他们所住的位置,这个细节华力当然不可能知晓。她和华力隔巷笑谈,是有意要让谢辞耳闻目睹,而提出明天去楚天书院更是为了引起谢辞的业已淡忘的一段记忆。其实,谢辞一直很完整地保存了这段记忆,时时产生痛不欲生的感觉。在她和华力的对视中,谢辞窗口的灯怯怯地熄灭了,她相信他不可能安然入睡。
三更时的古镇,沉溺在很雅致很轻灵的宁静里,月光凝然不动,带植物气息的凉风漫无边际地浸漫,一切的声音都视为多余。
华力突然从书案的抽屉里,寻出几张八行信笺纸,用毛笔写了几个宇,揉成一团,扔过窗来。这个动作使翁蓊赞赏不已,此时不便说话,亏他想出这个好办法来。从地上拾起纸团,展开来,写的是很漂亮的行书: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这是吴文英《祝英台近》中的句子。华力隔巷朝她点点头,再指指书案和笔,自然是让她也依法炮制。翁蓊兴奋起来,寻出笺纸,歪歪斜斜写道:奈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是黄孝迈《湖春夜月》中的名句,脸便羞红,迟疑了一阵,还是丢了过去。
他们像两个顽童,做着不知疲倦的游戏,而绝无人知。在以后的岁月里,各自都完好的保存着对方的手迹,不时翻阅,恍若隔世,那种借古人词语,浇胸中块垒的方式,非一般流行的歌曲可比。
“最怜春梦弱,楚台远,空负雨期云约。”(华力写)
“秉烛相看,叹俊游零落,满襟依黯。”(翁蓊写)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华力写)
“袖口春寒,心比秋莲苦。”(翁蓊写)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宇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华力写)
“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翁蓊写)
华力收到翁蓊的这个纸团时,一时目瞪口呆,“都成消歇”四个字震慑住了他,便有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这种预感神奇地传导给了翁蓊,她不知道为什么写了张炎《长亭怨》中的这么几句,眼前便觉一片灰暗,她想再重写几句,脑子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便另写了一个条子:明早九时我们去楚天书院,祝你睡个好觉。扔过纸团子后,朝华力挥挥手,关住了窗子。山地初夏,竟无一点燥热,满屋子清凉。随即,她把灯也灭了。
翁蓊觉得非常非常疲惫,脑子却又清醒得可怕。她知道“楚天书院”几个字,不仅使谢辞难以入梦,同时也开始噬咬她的每一根神经。不过那不是“楚天书院”,是大学附近的“德仁书院”,建于清代康熙时。她和谢辞并没有去,只是口头约定去看看。在七年前一个初秋的上午,她去那座院子喊谢辞。王进去市里一家宾馆参加大学德育座谈会去了,会期三天,吃住都包了。她走进那座院子时顺手把院门关上了。谢辞很激动地把她带进了书房。他们仿佛有了默契,都没提约好去德仁书院的事,都开始等待什么。他给她冲了一杯咖啡,又说她的衣服穿得少了些,秋凉了,小心感冒。她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谢辞慌忙递条小手帕给她,她不伸手去接,只把脸递过来!他就轻轻地给她揩脸上的泪。揩着揩着他停住了手,他看见翁蓊的眼神痴痴的,使他想起“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句子。“翁蓊,你怎么啦?”“我喜欢你。”“我已经老了。”“不,你老得很潇洒。”“是吗?”他叹了口气,坐到翁蓊的身边。小院子寂寞无人声,书房的窗帘拉得严严的,桌上亮着一盏台灯,一如夜晚。翁蓊突然倒在他的怀里。她在此刻,除了激情之外,还有一种神圣感,她要挽救谢辞。在短暂的慌乱之后,谢辞如一个顽劣的孩子,开始了他久已生疏的一切,青春的气息漫满了一屋子。他们相拥着走进了卧室。严格地说是谢辞的卧室,他和王进早就隔室而居,互不打扰。在这张多年来没有女人气息的床上,谢辞重新得到启示,变得急不可待,但他所有的努力似乎锐不可挡而终究一触而溃。在这一刻,翁蓊领悟了他全部的生活形态,她由同情而生发出更大的耐心,羞赧尽去,变为一种救死扶伤的圣洁。这个过程使谢辞沉溺于对自己不幸婚姻的回忆之中,同时将曾产生过的重建家庭的新鲜念头猛地扼死,他已不能称作男人。他突然翻滚到一边哭泣起来。翁蓊赤裸地拥着谢辞,说我们可以慢慢来,你可以慢慢地来恢复。谢辞摇着头说,我已经没有信心恢复,我病得太重,请你原谅。他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跑到客厅里去了。当翁蓊走出卧室的时候,谢辞已经正襟危坐,他问翁蓊毕业论文准备得怎样了。翁蓊可怜地望着他,然后默默地走了出去。这种挽救意识曾持续到她和吴智结婚的时候,但吴智并不需要这种挽救,他疯狂的主动性势不可挡,他翻动她如翻动一本没有封皮的书,搓揉着每一个章节,然后迅速地找到那个高潮部分,令她猝不及防。她完完全全地任他主宰,而失去所有的想法。她这才明白男人并不全部靠爱来助燃,没有爱同样可以做这件古老的事。她之所以嫁给他是因为渴望结婚,以消除在大学时所造成的伤痕。她在欲死欲仙之后,总有一种屈辱感。而不久则是吴智对她的冷落,优裕的生活竟与冷落相伴,一月一张汇款单和冷不丁打来的电话,是对这种冷落的补偿。
五更的时候,她终于睡成一团混沌。
好事近
谢辞带着两眼血丝,赶早来到楚天书院,游人很稀少。这时翁蓊和华力还在睡梦之中。他却是一夜未眠,那一个上午所发生的一切,使他感到羞惭,他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的丑陋、无能,以及对于为人师表的自责和唾弃。倘若他们去了德仁书院,翁蓊和他的生活将会是另外一副模样。或许,翁蓊留校了,作为—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然后带职在本校修完硕士生的课程,成为一个很好的教师。或许,他真的可以走出那个家庭,和王进分手,再和翁蓊结合。但那个上午他明白了自己无可救药,他不能误了翁蓊的青春。而此后王进暗暗地施行的对翁蓊的报复,他直到王进死前才明白。他明白得太迟,翁蓊早已离开校园,走进了一栋寂寞的小楼,他有一种向翁蓊解释清楚的欲望,看得出她并不幸福,不幸福的女人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会走向放任自流。他站在楚天书院门口时,平添庄严的责任感,他应该挽救她。仅仅是挽救么?他又茫然了。
楚天书院是一座古典式的园林建筑,占地不是很大,但环境却很幽雅,它背靠甫屏山,四周有山泉萦绕,林木葱郁,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拱楼式的院门上悬一块大匾,写着“楚天书院”几个颜体大字,对联是: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智仁独得之天。谢辞顿时肃然起敬,在朱熹的文集中他读到过这个联语,实在是很切题的。进得院门,穿过麻石通道,迎面便是礼圣殿,里面自然供奉着孔子了。殿边的石碑上刻着《楚天书院院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他景仰之余,竟不好意思进去,便绕过礼圣殿,来到集贤堂。这里是教师给学生授课的地方。遥想当年定是一个理学硕儒,在此纵横古今,讲什么治国齐家平天下以及修身、处事、接物的奥义,令听者茅塞顿开而心志归一。谢辞在学生的座位上坐了一阵,再踱到讲台前,准备坐到那个“教席”的位子上去。那个瞬间,他把这里当成大学的教室了,今天该讲《词学》的第几章了呢?就在这时,有仆役装束的人走过来说:“你不能坐这里,有渎师教。”谢辞慌慌地离开讲台,为自己的冒失深以为耻。他慌慌地走出集贤堂,又去看了看图籍馆,以及学生的宿舍。宿舍里空空的,他急切地喊“翁蓊”的名字,他在一个傍晚去给翁蓊送一本资料集,已经约定的翁蓊却不在,他有些惆怅。后来才知道,是王进找翁蓊谈话去了。他离开宿舍,在这座书院里各处闲逛起来。初夏的阳光带着些许清凉,到处是古樟古楠,还有不少桃树李树,盈满一院的碧绿。他踱到书院的后花园,竟发现有一个碧池,荷盖高擎,上面有晶莹的露珠滚动,荷苞如箭,尖顶点一抹猩红,煞是好看。他在池边的一个小亭子里坐下来,点着一支烟。翁蓊怎么还不来呢?也许可以找一个机会和她解释一下,将王进临死前给他讲的话复述一遍。一个个烟圈在空中飘浮着,久久不散。在一丛深树丛里,传来黄鹂的吟唱。他微微闭上了眼睛。
王进在两年前垂危的那个深夜,是在自己的家里。她已自知不行,便决意再不花公家的钱,停止了一切治疗,而躺到家中的床上卧以待毙。谢辞很责任地坐在旁边,读着一本宋词的选集。王进从昏迷中醒过来,喊了一声“老谢”,然后说我快不行了,有些话我得向你说清楚。她气喘吁吁地清醒地述说起来。所有的叙述都令谢辞惊诧,他居然从无觉察。
就在翁蓊和谢辞发生那件事的上午,王进在市里参加的会议也提早结束了,吃过午饭,她就赶回了学校。先去教研室,然后再回到家里。这时候谢辞刚刚夹着讲义,走上了讲台,开始了他的《词学》课,讲的是柳永的词创作与性心理探微。王进走进家门,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敏锐地嗅出一个年轻的女性遗留在空气中的味道,她开始四处搜寻,如一头猎狗。这种搜寻不带有任何惊慌和痛苦,而是充满了兴奋。在沙发上她发现了一根长长的秀发,很柔软很黑亮,然后掐下自己的头发在台灯下作了精细的比较。她的头发颜色浅得多,且粗硬而枯涩,立即意识到自己的衰老。她把那根秀发装进一个信封内,在上面写着“客厅!沙发上”一行字。她看了看墙上谢辞的“一周记事”,前天的上午和下午他接待台湾的访问学者,晚上是小型的欢迎会,昨天上午有课,下午是校出版社的选题讨论和审定。只有今天上午是闲着的。她很自然地联想到这根秀发的主人只可能是翁蓊,很偶然的几次在家里都碰到这个长得很纯情的小女孩。她开始搜寻谢辞的卧室,在床上她同样发现了几根秀发,并嗅到很浓烈的女性的汗味。两处秀发质地完全一样。她又用另一个信封装好,再写上字:“谢辞卧室的床上!”
“王进,对于一个将死的人我不想隐瞒什么,我们确实没有做什么!”
“我知道,你们不是不想做,是你不能做!”
谢辞的身子晃了晃,如遭电击。
王进笑了一笑,笑得很残忍。
王进并没有找谢辞兴师问罪。而是在那个傍晚把翁蓊约到校园一个偏僻的地方,去履行一个德育教授的神圣义务。谢辞去找翁蓊时,她们之间的谈话正好开始。
“翁蓊,你上午去我家了。”
“没有哇,我上课哩。”
“你没有去上课,我问了你们的班长。”
翁蓊无言以对,面对王进,她确实太稚嫩了。
“我很尊重你的感情。但你要知道,谢辞已经五十好几了,你还是个孩子。他还有个家。他能离开我吗?也许他想,但组织上和舆论上不会让一个德育教授失去丈夫,否则,学校曾引以为骄傲的开创性的学科将面临一种尴尬。而且,我也知道,谢辞在这方面已不健全了,他只能这样生活下去,这对大家都有好处,你总不希望你所尊敬的谢辞身败名裂吧?”
“不,王老师。我们真的什么也没有做。”
“但你们想做是吗?只要你告诉我,我保证不伤害你们。”
翁蓊开始愤怒起来,说:“你知道?还要问什么!”
“因为谢辞已经告诉了我。我想核实一下情况。你还是个孩子,他不配你。”
翁蓊伤心到了极点,她没想到谢辞会把这一切告诉王进。她猛一起身,跑了。
“我什么时候对你说过这些,王进,你太自私了。”谢辞几乎要吼起来。
“我承认我自私。但你就不自私吗?你要明白‘长幼有序’的道理,我不能让我所创立的德育课毁于一旦,我的丈夫不能是个登徒子。”
“后来,你表面上没有公开这件事,却向系党支部作了汇报,在留校学生的名单中悄无声息地除去了翁蓊这个名字,把她发配回了原籍?”
“一点不错,作为一个女人,我对不起你。但你要面对这种‘存在’,若是在很早的时候你离开这个家庭,或许有救。但后来不行了,包括社会和你自己的地位、身体都不允许了。在我死了之后恐怕也是如此,你好自为之。谢辞,谢谢你和我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
当燃短的香烟灼痛手指,顿使他从生痛的往昔回到生痛的现实,一抬头他看见翁蓊和华力正从那个月亮形的园门里走了进来。他们手挽着手,谈笑风生地东张西望。他们找到一个座位,是荷池对面的一条石凳子。谢辞看见他们紧紧相偎,翁蓊突然主动地吻了华力一下,华力一愣,然后两个人的嘴唇粘在一块了。他的嘴上感觉到一种记忆中的甜润,舌子也就动了起来,谢辞深感自己的荒唐。他应该找一个机会和翁蓊谈一谈。
就在谢辞要走过去和翁蓊打个招呼时,翁蓊挽着华力正朝他走过来。谢辞重又坐下,意识到翁蓊是来找他的。但他知道翁蓊领着华力一起来,带有一种示威的性质,也就是说并不想听他的什么解释。他的所谓“挽救”,一开始就受到了冷遇。
“这不是谢老师吗?”翁蓊的惊叫有点装模作样。
谢辞慌忙站起来,点点头。
“王老师还好吗?”
“她已经过世了。翁蓊,这位是你的先生?”谢辞飞快地转过了话题。
“不是。先生没在,这是我新结识的朋友华力。”
“哦,幸会。”
“华力,这是大名鼎鼎的谢辞教授,他的《词学》在国内独领风骚!什么情呀爱呀性呀,发人深省。”
谢辞一块脸火烫火烫,嗫嚅着说不出什么来。
“华力,将来你们家的孩子考大学,一定要考到谢老师的名下去。”
华力说:“那当然,那当然。”
谢辞明白翁蓊说的“你们家的孩子”这句话的意义,这在告诉谢辞他们就这么着了。这使谢辞痛心疾首,却不得不脸色从容,把它当作平常的话语。
翁蓊说:“谢老师,我们到那边玩去了,再见!”
说完,挽着华力款款地走了。
谢辞目送着他们走远,狠狠地说:“轻率!”
当他再一次经过集贤堂时,猛想起朱熹的关于“修身”方面的一段训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因而竟有一把老泪溅湿在眼眶。
蝶恋花
翁蓊和华力走出楚天书院时,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仿佛终于摆脱了什么,逃避了什么。书院里那些沉重的殿宇、楹柱、石碑、案几,给他们很森严的感觉,使他们的亲昵和谈笑受到威慑,许多的古训在脑海里浮现,便生出自谴自责。
他们决定到野柿岭去,离书院不过二里地,是一个野味很足的去处。他们的选择也许是为了稀释书院留在心上的暗影,但翁蓊却更多的是在讥讽过谢辞后,企图获得在那里没有得到的东西。
华力突然想起刚才的一幕,问:“那个老先生,在大学教过你?”
“嗯。”
“你好像并不尊重他。不,简直是仇恨。”
“也许是吧.”
“我想,你们之间定是有什么故事的。”
“你想听吗?”翁蓊有了向他倾吐一切的欲望。
“不想听。但我看得出他有很重的病。”
“是吗?”
“他阴虚阳虚,好像不是一个正常人。”
翁蓊的脸蓦地红了。
“因而,这个故事我可以大体猜出它的轮廓。”
翁蓊局促不安了。
“其实,我们都不怎么正常。我们都在寻找,也许,一辈子也找不到。”
翁蓊说:“别说了。我们不是相识在老王镇了吗?”
华力猛地捧住她的险,好好地吻了一下。
这时,有两个古装的马伕,牵着两匹小个子山地马走过来,问他们要不要骑马去野柿岭,十元一位。
华力高兴起来,抢着付了款,对翁蓊说:“上吧,双马并行,可以想见古人风范。”
翁蓊笑了,由华力扶着骑到马上。
山路平整、洁净,蹄声得得地响起来,马伕们在前面牵着马。太阳暖暖地把两个人影叠合在一起,并缓缓地向前移动。他们都看见了这个叠影,都有些激动,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联想引起的激动。他们忽然相互打量,眸子里流出热热的渴望,又兀地羞怯地转过脸去了。
年老的马伕回过头来,对他们笑了笑:“你们小俩口,好福气。”
翁蓊说:“谢谢。”
“你们在这里还要玩几天吧?”
“是的。”华力说。
“那么,你们应该重新举行婚礼,地地道道的红轿高马,鼓乐喧天,拜天地,揭头盖。这是新开的旅游项目,花费也不多的。”年轻的马伕抢着说。
“有这个项目吗?!华力,你看呢?”
华力点点头。
在一九九零年的初夏,他们都有一种重新举行婚礼的愿望。不,应该是第一次举行婚礼。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旅游的项目,而是人生之必需。希望在一个古典的洞房和古典的仪式中,重新获得对爱情理想的确定。其实这毕竟是一个游戏,它所有的内容是空洞的,它的模拟性原本就是虚妄的。当然,此刻他们并没有想得这么多,他们只为这个形式而喜悦。若干年后,再回味这一切时,感觉到的是很深重的痛苦。
他们到了野柿岭的山下。
华力告诉马伕,下午四点到这里来接他们,给他们付双倍的脚资。马伕千恩万谢地走了。
四周寂无人声,但清脆的鸟啼却不时响起,使山更幽然。
华力牵着翁蓊沿着一条婉蜓的山径,朝山上走去。野柿岭果然名不虚传,密密匝匝的野柿树淹没了他们的头顶,枝杈上挂着金黄的鸽蛋大小的柿子,一串一串,鲜亮撩人。华力在前面开着路,让枝条抽打着他的胸脯,如一艘船切开碧绿的波浪。
翁蓊说:“我要吃柿子。”
“好。我给你摘。”
华力小心地摘下一串柿子,递给翁蓊。翁蓊掰开柿子皮,贪婪地吃稠粘的柿肉,一边吃一边惊叫起来:“又酸又涩,好吃。来,你也吃一个。”
翁蓊把一个掰了皮的柿子塞到华力的口里,华力闷闷地笑起来。
“你笑什么?”
华力嚼完了柿子,说:“这应该是女人的专利,酸涩如醋。”
“你坏!你坏!”翁蓊用小拳头捶打华力的胸口。
华力突然抓住了她的手,使劲一拉,翁蓊便拥在他的怀里了。树棵子哗哗啦啦一阵乱动,传出折断时的脆响,他们便倒在一块软软的枝叶上。
这个过程充满韵味,使他们感到新鲜,他们都平等地肆无忌惮地展示自己的激情和魅力。各自的背景都一齐省略,他们只有“现在”这个时态。相互的逗引和互相的征服交替进行,序曲和尾声都完整如新。他们都有了死过去又活过来的感受,直到精疲力尽,并排躺着看飘着白云的阳光耀眼的天空。
翁蓊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翁蓊,你后悔了?”
“不!我太高兴了。”
“我也是。”
“华力,你说这是爱吗?”
华力茫然地说:“我不知道。”
翁蓊翻过身,说,“何必知道呢。反正我们都很高兴。”
“翁蓊,我们结婚吧,我骑着马,带着红轿子来接你。”
“好,我们一起拜天地,我们……”
“我们好好地呆在一起。”
“我们要邀请宾客,谢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翁蓊痴痴地说。
永遇乐
谢辞再一次和翁蓊、华力相聚,是三天后的一个晚上,在古镇繁华街市的芙蓉楼上。这座重檐画窗的歌楼,灯火辉煌,令谢辞想起宋词中所描绘的情景,而忘却了现实的光阴。三天里,他决意再不为一些闲事平添烦恼,一心走进他经营多年的学术氛围。他细细地考察了几处庙宇、楼阁、酒肆,还专门去了衙门,每个细部都作了笔记。他今晚到芙蓉楼来,想领略一下歌者的风姿,听一听配了曲子的词到底会呈现怎样一种韵味。古人说的“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肌,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但到底没有亲见。他坐在偏角的一个座位上,心却忐忑然,看看四周皆是陌生的面孔,但此中不会有像他这种身份的人,“狎冶”二字猛地出现在脑海里。遥想宋代虽礼法森严,不也有一些文人红楼听曲么?便又有些安然了。
就在他的心情慢慢松弛下来时,华力和翁蓊走上楼来。翁蓊眼风一扫,便拴住了那一头银发,她说:“巧了,谢老师也在。我们坐到他那里去。”
华力高兴地应允着,便和翁蓊来到谢辞的面前。
当华力和谢辞打招呼时,谢辞好像被人抓住了什么把柄,一时惊慌无语。
翁蓊说:“您也来啦。这对您将来讲《词学》一定有帮助。”
“是的,是的。请坐,请坐。”
华力挨着谢辞坐下,翁蓊坐在华力一侧,好久,三个人都没有说话。
翁蓊向一个侍者招招手,侍者彬彬有礼地走过来。“各位客官,要点什么?”
翁蓊说:“三杯龙井茶。一碟瓜子,一碟花生,一碟红枣,一碟甜姜。”
“好咧。请稍候。”
翁蓊从鳄鱼皮坤包里抽出一张百元大钞,说“剩下的给你当小费。”
侍者说:“谢小姐清赏。”
谢辞始终静坐着,微闭着眼。他发现眼前的这个翁蓊已不是从前的那个人,身上的清纯荡然无存,她把甩一张大钞当作很有意味的动作了,倒是身边的这个华力可爱得多。
侍者把所有的东西摆在长几案上,一躬身走了。
华力说:“谢老师,请随便用些。”
“谢谢。”
着各色衣裙、鬓发上插着珠花的年轻女子,手拿笙、笛、箫、琵琶、檀板等乐器在台前就坐,听众好一阵骚动。谢辞细细打量,差一点说出“绝色”二字来。不一会,又有一个着水红裙衫、眉清目秀的女子站到乐班跟前,这自然是唱曲的歌伎了。她向台下的听众道过“万福”,报出的曲目是柳永的《雨霖铃》。接着凄美的音乐响起来了,着水红裙衫的女子微启朱唇,星眼流情。谢辞凝神谛听,忘却眼前的一切,归回那个久远的年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掌声一片,有人喝起彩来。谢辞没有鼓掌也没有喝彩,他沉醉在这个凄美的曲牌中不能自拔。在几年后的一篇名曰《宋词的演唱环境》论文中,他在大量的资料考证之后,真实地写了一段在芙蓉楼听曲的感受。翁蓊的眼睛湿湿的,她为千古如常的人际别离而感动。她和谢辞在校园的最后一次见面,又浮现在眼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恰似是她别后生活的写照。
此后,不断地有绝色女子上台下台,唱周邦彦的《瑞龙吟》,唱李清照的《声声慢》,唱陆游的《钗头凤》,唱姜白石的《扬州慢》,唱吴文英的《忆旧游》……整个芙蓉楼都变得酥软、娇娜、缠绵、凄婉起来。谢辞想,此时此地任他是刚肠厉胆,也会要淹没在这儿女情怀之中。他偶一侧瞥,看见翁蓊把身子靠着华力,华力正抓住她的一只手在摩挲,他又慌忙目视前方。
“谢老师,”翁蓊轻声说,“明天,我们结婚,请你来闹洞房。”
谢辞一愣:“结婚?”
华力说:“是一个旅游项目,请你来助兴。翁蓊就认识你一个人,其余的宾客都由旅游公司安排。”
翁蓊喃喃地说:“不是的。是真的结婚,请光临。”
谢辞说:“好吧。”
又听了一阵,谢辞站起来,说有点疲倦,先回去休息了。
翁蓊的头拱在华力的怀里,如醉如痴。
烛影摇红
一九九零初夏的这个傍晚,原本可以很畅快地进入一个古典时空的谢辞,却顽强地伫立在现实之中,决不肯屈从于华力和翁蓊的调遣。
昨夜从芙蓉楼回到甲馆时,所有在楼中获得的宋代的余风流韵一扫而空,他为他们所称的“结婚”而愤懑,尽管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但这个游戏所呈现的意味让他坐立不安。翁蓊走到这个地步,他自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此中有不少的误会。她的强烈的报复意识,以及对痛苦的婚姻生活的反叛,促使了她与华力的一见如故。他们外表的亲昵和毫无顾忌,推想到有更深入的接触。如果说,他和翁蓊的过去还有“情爱”可言,只是因为“性”的无能而毁于一旦,那么,翁蓊和华力则只有后者而独缺前者,这似乎是现代人一种更为严重的性的迷失。他和王进当然是全无,空空蔼蔼,不死不活就这么过来了。但似乎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希望能有一个法子给他们以警示。而且他已成竹在胸,不妨作一次最后的努力。
谢辞站在三楼的窗前,看着喜气洋洋的迎亲队伍,在晚霞烘染得到处轻红一片中,身着艳丽古装的翁蓊顶着红头盖上了花轿,看着身穿大红官服头戴乌纱帽的华力骑到一匹白马上。鼓乐班子在前面开路,一个个忘情地吹打,唢呐高亢地吹着《贺新郎》的古曲,花轿后是抬着礼盒的仆从。古香古色的迎亲队伍涌出朱子巷,上了北宋街,去古镇逡巡一番后,重将回到甲馆来。甲馆中有一处庭院早已张灯结彩,布置出一个古典的洞房。由旅游公司安排来的宾客(不少是自愿参与的游人)皆着古装,聚在厅堂里等着祝贺新人。他今天上午收到了正式的请帖,大红的,很宽大的一片,同时还送进来一套宋时的儒装。他让它冷落在桌上,他决不穿,他不会傻乎乎地进入那个古典的充满诱惑的氛围。他要为朱子巷一哭。
但当华灯初上,迎亲的队伍在鞭炮声中重新返回甲馆时,谢辞又急冲冲去了那座庭院,但他没有进入厅堂,他站在门外的一棵大桂树后,偷偷地打量厅堂里外的一切。他目睹在疯狂的鼓乐声中,顶着红头盖的翁蓊由两个伴娘搀扶着,娇柔无力地走在铺着一层布袋的廊道上。古俗谓之“传代”,因“代”、“袋”同音。裙下露出一双小巧的红缎鞋,在灯影里令谢辞心跳不已。华力引着翁蓊走进了喧闹的喜气横溢的厅堂。那里红烛高烧,“喜”字高悬。随后的一切仪式皆如古籍中所言,礼官司仪,拜堂,揭盖头,喝合卺酒,然后新人进入洞房,众宾客一拥而入,欢声四起。谢辞在院中的一处树影中找到一个石凳子,坐下来吸烟,吸得又狠又急。而此刻华力正四处张望,企图看见谢辞这个唯一的他们熟悉的面孔。
宾客陆陆续续退出来,厅堂里渐渐归于宁静。一个形式毕竟是很潦草地结束了。新房的门掩上了。谢辞仿佛听见木闩插上的声音,他焦燥地在庭院里踱来踱去。终于走出庭院,去找一个可以打电话的地方。
洞房里只剩下坐在绣床边的华力和翁蓊,龙凤高烛在书案上燃烧,红红的蜡油汩汩流下来,他们的目光都染着红晕,彼此对望,都有一种新生的感觉。
“翁蓊,谢老师没有来。”
“不。他会来,只是你没有看到。”
他们又开始痴痴地对望。奇妙的时空倒错和虚假的逼真情境,使他们为这个古典的仪式深深感动。华力依稀记得他出身微贱,此后发奋读书,终于金榜题名,得以衣锦还乡缔结秦晋之好。而翁蓊觉得郎君俊美而才高八斗,以致终身有托了。他们都有了一种渴望,希望吹熄龙凤高烛,落下红罗帐。但厅堂里不时有仆妇的脚步声响起,时间还早,初更还没有打哩。
华力说,“时间过得好慢。我都等不及了。”
“我也是。”翁蓊笑了笑,笑得很娇媚。她把柔软的身子靠过来,华力喜滋滋地拥住了她。
华力说:“有一首无名氏写的《少年游》,写的就是今夜的情景,你记不记得?”
“不记得,你给我念念。”翁蓊娇嗔地用头发擦着华力的脖颈。
“好,我给你念。‘歌喉佳宴设,鸳帐炉香时。合卺杯深,少年相睹欢情切。罗带盘金缕,好把同心结。终取山河,誓为夫妇欢悦。’”
翁蓊眯着眼睛听得身子微微摇晃,说:“将来,我要给你生个胖小子。”
“好的。要多生几个。”
“我会的。”
翁蓊缓缓地把身子倒在床上,把穿着红缎鞋的脚伸到华力的膝上。
华力急速地给她脱下鞋子,把脚用手握着,轻轻地抚摸。
“今天走累了吧,脚疼不疼?”
“真无聊,一双脚有什么可看的!”
华力一惊,转脸看着翁蓊,她正闭着眼,一张脸红红的,艳若桃花。她什么也没有说,分明是纪岚的声音。她挺不喜欢华力这一套,她把脚缩回去,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的手下意识地停了下来,感到一种羞辱。
“我要嘛,我要……”翁蓊喃喃地说。
华力的思路又回到老王镇这个古典的洞房里来。他开始给她脱下粉红色的袜子,为那双很白很嫩的脚而激动。他不明白他怎么会有这种癖好。
红烛的光渐暗,有烛花爆裂的声音脆响。
不远处的梆鼓敲击着一个初更的静夜。
华力的眼中闪出异样的光彩。
就在这时候,门敲响了。
“谁?”华力愤怒地喊道。
翁蓊蓦地坐起采,惊叫:“我们花了钱的,他们敲什么门?”
敲门的声音执拗地响着。
华力只好跑去开门。打开门,几个干部模样的人走了进来。
“你们的项目结束了,对不起。”
“不是要到明天早上吗?”翁蓊问。
“那是对于持有结婚证前来旅游的夫妻。”
“我们没带结婚证。”
“不,你们只是普通的游客。”
就这样华力和翁蓊从那个久远的年代走出来,如同做了一个美梦。现实的严酷性,使他们又回到自己的角色上来,他们只是两个普通的游客,即将要得到的一切,顷刻间化为乌有。
他们不知道是谢辞的一个电话,结束了他们关于这一场游戏的全部幻想。
仆妇们进来整理房间,以迎接另一场游戏的开始,当然是在明天或后天的傍晚。
等到他们回到各自的房中,桌子上的一张白色帖子,使他们目瞪口呆。意思是谢辞先生明日升堂审理案情,他们应邀作为“被告”,请莅临。帖子是旅游公司派人送来的。这是老王镇的规矩,人人都有参与的义务。
他们相对站在各自的窗前,神情很复杂。
翁蓊忽然对着谢辞那个漆黑的窗口,恨恨地说:“谢老师,我们会来助兴的。”
说完,关上了自己的窗子。
她愤怒地脱下那身新娘的装束,扔在地板上,用脚狠狠地踹了几下。这就是付了一千元的一场游戏,如此简单又如此草率。她和华力正办手续时,古装的小姐很现代地问“你们有结婚证吗?”翁蓊说“忘记带了”,“那不要紧,交款吧。”她笑得很隐晦很通情达理。为此,翁蓊和华力充满了感激之情。当今世界这样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大概是因为不幸福的家庭太多了。此刻,她的脑海里还回荡着响亮的敲门声,这种声音有一种象征的意义,在以后的日子会不时地响起,使她重温霎然一惊的感受。
青玉案
谢辞的升堂审案,是在第二天上午太阳升起来后开始的。
在隆隆宏响的鼓声中,谢辞穿着七品县令的官服,摇摇摆摆地走到大堂前的长条形案前,威严地扫了一眼堂下。衙役们两旁侍立,撑着红漆板子,口里一齐发出森严的“啊——啊——”的怪声,使人毛骨悚然。谢辞知道头顶上的匾额上写的是“明镜高悬”四个大字。身边的刀笔吏很职业化地提醒他该敲击惊堂木了。谢辞似乎没有听见,他还沉浸在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体验中。他为这个旅游项目的奇思妙想钦佩不已。它可以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满足。羡慕官势官格的,可以一展威严;让压抑多时的自卑心理在顷刻间得到淡化;有冤情的可以喊冤,以求得到公正的处置,感戴青天大老爷的山海恩情;卑鄙小人可以沐猴以冠;失位的尊者可以重温旧梦……。谢辞属于哪一种呢,他说不清。但当翁蓊和华力被传进大堂,在一声断唱“跪下”的威逼下,不得不双双跪在方砖地上时,翁蓊心想一个性无能者最能在这种场合倾泻他的心理能量。但此刻谢辞看着清晰的方砖地,听着衙役的怪声,平添一种治国医世的神圣感。这种神圣感与他在芙蓉楼听曲并不矛盾,亦如他在大学校园所呈现的两种心态的和谐相处。
谢辞猛一拍惊堂木,拼力喊道:“把被告翁蓊、华力带进来!”
整个大堂静如坟场。大堂外观者杂沓而来,皆屏息不敢出声。
翁蓊和华力被带到堂下,双双跪下。
原告呢?原告是谁?那个位子上空无—人。当然是找不到原告这个演员。这种原告空缺的情节,在以后华力终于悟出了此中的内涵,其实原告的抽象性正表明他的无处不在,人们在自己怀着卑鄙念头的同时又希望世风纯然清明。
翁蓊抬起头来望着穿着官服戴着乌纱帽的谢辞,觉得他外强中干。华力也好奇地抬起头来,为这个新颖的游戏而兴趣倍增,但随着审理案情的进展,他真的发现自己有了某种犯罪感。
谢辞说:“你们可知罪么?”
翁蓊说,“不知!”
谢辞一拍惊堂木:“大胆!人家都把状子送来了。念!”
刀笔吏捋捋鼠须,抑扬顿挫地念起来。以往的状子都是几句背得烂熟的话,而今日这个状子却是出自谢辞的手笔,写得实在是精彩。以后这份资料就留在旅游公司了,作为这个旅游项目的必用“道具”。“查人犯华力、翁蓊,各有家室,擅自私逃,苟且于山林,不轨于古镇。书院调笑,令圣贤变色,有渎程、朱之学;郊野狎游,开颓风先河,顿失人伦之序。更有甚者,摒媒妁之言,弃父母之命,戏定终身,伪行大礼,伤殒风化,天怨人怒,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吾侪痛心疾首耳。”
大堂外响起一片喝彩声。
这个游戏的结尾本应该非常简单,“犯人”认罪,画押,然后县官退堂。但这个游戏过于认真,已有了形式之外的旁人不知的内容,此中的人物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于是这个过程便延长了。
翁蓊忽然喊起“冤枉”来,衙役们又发出奇怪的“啊——啊”的声音。
谢辞喝道:“你有何冤?难道状告不实?”
“状中所写,并无虚词。但这个事件的发展,要追溯到七年之前,当时我正在大学读书。”
谢辞的脸顿时变色,连连拍响惊堂木,想制止翁蓊说下去。但刀笔吏和衙役们为这个场景更加真实化而欣喜,这不是最好的旅游广告么?
谢辞厉声喝道:“与本案无关的事一概不谈,你们认罪吧。”
华力说:“认罪。”
“不!”翁蓊说,“往昔可以不谈。但你到芙蓉楼听曲,可也是有伤风化?!”
“荒唐!荒唐!”谢辞的脸憋得通红。
“这岂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虚伪!”
谢辞蓦然站起,吼道:“咆哮公堂,无视官长,拉下去,各打四十板!”
观者欢呼起来。华力突然感到悲哀,他想倘若他的父亲和岳父在人群中,也定会大声欢呼的。这个时代的悲剧性,就如此真实地存在,令人不寒而栗。
翁蓊和华力被按倒在地,不过噼叭的板子响得虽很恐怖,却并不落在他们的臀部,而是板子与板子相互拍击,声音却是真实可信的。在板子声中,他们受到了威慑和震撼。这个所谓的游戏竟会产生这样强烈的效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他们开始后悔,后悔不该来助这个兴。生活中的许多游戏,往往具有很严肃的含义,只是人们不可预知。
谢辞高喊一声“退堂”,这个旅游项目终于走向结束。
谢辞、刀笔吏和衙役退到后堂去了。他们去更换衣服,走出角色,回到一九九零年初夏的现实中来。
大堂上就剩下了翁蓊和华力,他们感到非常疲惫,感到苍凉。彼此相望,羞愧地低下头来。他们没有说什么,什么也不想说,甚至觉得有了一种很深重的陌生感。
华力挣扎着爬起来,双腿麻木,跪得太久了。他伸手拉起翁蓊,翁蓊身子好久都没有站直,他准备去扶她,她摆了摆手。
他们并排走出了衙门。
看热闹的人群中,兀地走出一个高个子青年,穿着很昂贵的衬衣,戴着一副很漂亮的眼镜。翁蓊惊愕地喊道:“吴智,你怎么来了?”
华力局促不安起来。他猜想吴智是翁蓊的先生。
“我打电话到家里,电话里你的录音说你到老王镇来了。我这几天没事,就乘飞机到了相邻的外省城市,再雇了一辆奔驰车赶到这里。一路问到这个衙门,正好看见你们在玩这个游戏。这位是谁?你新结识的朋友?”吴智很不屑地看了华力一眼。
“不……不。来这里的游客都可以参加的。”
“是吗?”
翁蓊的眼神黯淡下来,同时还有点惊慌。
华力望了望她,说:“再见!”径直往前面走去。
翁蓊伤心地望着渐行渐远的华力,心里说:一切都完了。
吴智大声说:“依依不舍么。他养得你起吗?每月五千元的开销,还有你爹你娘的生活补助费。哼,走吧。今天,我们就赶回去。”
像一个被押解的犯人,吴智紧紧跟在翁蓊后面,走向杏花馆,去取她的行李。
如梦令
翁蓊离开了老王镇,在吴智的监督中,她不可能来向华力告别。华力只是从微开一缝的窗子里,看见翁蓊在清点行李,不时讨好地和吴智说着什么。吴智在悠闲地抽着烟,态度很冷漠。当她一手提起那只真皮旅行包,一手挽着那只坤包将要动身时,吴智抢先走出了房门,他居然不去帮着提包。华力觉得翁蓊很可怜。翁蓊将要走出房门了,她突然把坤包甩了甩,那意思是说“再见”,她一定知道对面的窗子后站着华力。
就这样翁蓊走了。他们之间所有的现实联系从此消泯。因为这几天他们没有互问家道互问地址,也没有山盟海誓。他们既不是恋人,也不是情人,更不是夫妻,只是在老王镇和一九九零年的初夏这个时空的交叉点上蓦然相逢。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但是,却有不可排斥的痛苦。在回到自己那个生活圈子后,华力逐渐地明白,那种古典式的婚姻理想在现实中早已不可寻觅。老王镇的那个游戏正是尘世生活的对照。尽管繁华的城市有越来越多的舞厅、卡拉OK厅、桑拿浴、情人室……但性的迷失却并没有减轻。
谢辞走时,作古正经地来和华力道别。他显得惘然若失,脸色很不好。他送给华力一本书,荒诞的竟是王进所写的《论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的新秩序》。这当然不是他有意带来的,而是夹在他带来的一叠书中间。他想送自己所写的《词学总论》,又觉得不妥当,就送了王进的这本,年轻人看看也许有些好处。
华力接过书,表示谢意。然后说:“谢老师,我是个中医,恕我直言,你有很重的病。”
谢辞坦然地说:“是的,不过,没法子治了。”
华力理解地点点头。
谢辞终于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
“再见!”华力说。
“是的,我该走了。”
谢辞缓缓地走了。阳光下他的影子很单薄,仿佛一阵风就可以把它吹走。
华力在老王镇又住了几日,他重新去了楚天书院、野柿岭、芙蓉楼、“楚山春”,以及他和翁蓊的“洞房”,他清醒地站在一九九零年的初夏,以一种旁观者的眼光,苛刻地审定这座古老的镇子,发现了此中令人警醒的荒诞意味,几乎想大哭一场。
他告别了老王镇,他想这辈子是不会再来了!
他又闻到了从身上飘散出来的浓重的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