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花环高高挂起,从此无所畏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易卜生戏剧作品《建筑大师》在导演林兆华的再创作下,在中国上演了十年之久。作品中的三位女性希尔达、艾琳和开雅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处境在舞台上熠熠闪光。开雅作为第一个出场的女性,表现出大师索尔尼斯无所追求的现状。大师的妻子艾琳近乎偏执的性格暗示着过去的巨大伤痛。热烈如火的年轻人希尔达不仅是剧情的有力推动者,也象征着索尔尼斯的建筑理想。
  关键词:建筑大师;话剧;女性
  作者简介:蒋茵芃(1993-),女,汉族,江苏省盐城市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文艺学硕士在读。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2
  《建筑大师》是易卜生晚年最后一部戏剧作品,2006年,导演林兆华将这部作品搬上了中国话剧舞台,虽然演出的场次并不多,但好评如潮。它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晚年的建筑大师索尔尼斯在无聊的生活中,被年轻时期的崇拜者——青年女子希尔达“闯入”之后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主要有三位女性,按出场顺序分别是索尔尼斯的女秘書开雅,妻子艾琳,以及索尔尼斯的崇拜者、年轻女子希尔达。她们或热烈如火或冷若冰霜,以她们自己的视角反映出了索尔尼斯这位建筑大师的生命轨迹。
  一.开雅:暧昧而无追求的现在
  开雅作为出场的第一位女性,扭动着腰肢从舞台一侧走出来。索尔尼斯问她为何取下了眼镜,她用撒娇的语气说:“戴着眼镜,不好看。”这第一句台词就表明了她与上司索尔尼斯之间暧昧不明的关系。其实开雅的另一个身份索尔尼斯的徒弟瑞格纳的未婚妻。瑞格纳并没有建筑的天分,索尔尼斯也一直不愿出于同情给出违心的评价。可以说瑞格纳一直是在索尔尼斯的工作室里郁郁不得志地工作着。开雅这样的女下属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处于灰色地带的职员。有一定能力,但主要还是依靠裙带关系留在某个职位。
  开雅作为这部戏的配角,并没有特别多的戏份。她偶尔出场与索尔尼斯进行一些暧昧的对话,主要是突出索尔尼斯这位曾经的“建筑大师”如今无所追求的状态。从其他的情节中我们可以知道索尔尼斯之所以被称为“建筑大师”,是因为很多年前他擅长建筑具有高高尖顶的塔楼的教堂。而现在的建筑大师,从一开场就半躺在自己的躺椅上,与女秘书有一搭没一搭地调情。头发蓬乱半躺着的索尔尼斯给观众很大的冲击,以及会引发观众的好奇——所谓建筑大师,怎么是现在这样一种颓废的形象呢?工作室里是没有天赋的徒弟以及暧昧不清的女秘书,丝毫看不到能称得上“大师”的追求。开雅与索尔尼斯之间见不得光的情感,不仅体现在每一次对话时间之短,也体现在最后大师登上高处又坠落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在幕前,只有开雅是躲在幕布后面露出半个身子,小心翼翼探着头去看。开雅这个角色虽然戏份很少,但却与瑞格纳等人共同表现了索尔尼斯目前的生活和思想状况。暗色调的衣服包裹着她极力摇曳的身姿,既是现实生活的颓废,又代表着索尔尼斯心中其实隐藏着一些激情。他们在工作室里悄悄说着离不开对方,然而事实上索尔尼斯离不开的,也许只是让他过分安定的现状。
  二.艾琳:陪伴与禁锢
  艾琳作为索尔尼斯的妻子,是这么多年来见证了发生在索尔尼斯身上的一切的人。舞台上的艾琳同样穿着暗色调的衣服。言谈举止冷静克制,以至于这过分的冷静让观众感受到她对所有人的疏远。她时刻裹紧披肩,双手拉着披肩交叉放在胸前,除了身体冷,更表现着内心的严寒。她每时每刻都裹紧的披肩连同梳得一丝不苟的发型意味着礼貌的克制。多年前的大火烧毁了艾琳与索尔尼斯的家,他们的孩子也在大火中丧命。这样巨大的变故隐藏在如今平静得可怕的日常生活中,艾琳与索尔尼斯彼此默契地对往事不再提起,却又时刻压在两人的心头无法抹去。艾琳每天面无表情地打扫房间,零碎地抱怨,却又尽力做好了一个女主人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热情。
  艾琳与索尔尼斯互相陪伴,却又互相禁锢。他们无法忘记过去的灾祸,无法走出阴影,却又为了能正常地生活下去极力克制自己的情感。殊不知,在克制了表达悲伤的同时,也克制了表达积极、热情、欢乐的能力。即便是希尔达这样一个热烈如火的客人的到来,也完全无法点燃艾琳的激情。她在接待希尔达的时候,用即为平静的语调说:“你能来到这里,我真是太高兴了。”在观众听来是很讽刺的。她为希尔达收拾屋子、准备日用品,虽然没有丝毫不快,但是确实也并没有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愉快。心直口快的希尔达也直接表现了疑惑。
  索尔尼斯虽然同样有痛苦的回忆,甚至对他的建筑事业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但他 在平时的生活中并不会把自己完全封闭。与艾琳的互动就可以看出来,索尔尼斯虽然离自己的建筑理想远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时时沉浸在痛苦中。但是艾琳则不同。艾琳时刻抱紧的双臂、毫不放松的面部表情,以及完全合乎规矩的全部言行举止,都体现出她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控制。哪怕是在非常激动的时候,想要与索尔尼斯争吵,却在争吵即将开始的那一瞬间呼出一口气,继续打开吸尘器去打扫房间。
  因为经历了过分的伤痛而变得冷漠、克制、毫无热情,这是对艾琳全部的总结。这一角色本身有一定厚度,但在整场戏中的表现比较单一。分析艾琳这一形象的时候,也会因为角色表现的单面性而难以进行更深的挖掘。她的爱、她的追求,都仿佛不存在。艾琳与索尔尼斯过去的生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现在,她是索尔尼斯的现实。
  三.希尔达:闯入的热情
  希尔达作为“闯入者”,不仅在与索尔尼斯的交谈中勾勒出过去事情的清晰轮廓,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被讲述的还有十年前索尔尼斯在希尔达的家乡建造了教堂,他在竣工的时候亲手将花环挂到了塔楼高高尖顶的风向标上。也正是这一举动让年轻的希尔达跳跃着对大师高呼万岁;以及在那之后索尔尼斯对希尔达的许诺。所有这些过去的事情推动着当下的发展,从而拉开了时间的纵深感。
  索尔尼斯在十年前一次酒足饭饱之后,在与十三岁的希尔达单独相处时,或许是被希尔达的活泼与不知收敛的年轻张扬打动,亲吻了她,并许诺在十年后会送给她一个王国,让她做他的公主。十年之后的索尔尼斯并没有如约像山精一样带走希尔达,所以希尔达主动来到了索尔尼斯的家。索尔尼斯自然是忘了十年前随口许下的诺言,但这个诺言却是希尔达十年来一直盼望着实现的。希尔达说出了十年前教堂竣工那天几乎所有发生的事情,索尔尼斯似乎是有了些许记忆,他记起了人群中欢呼雀跃的希尔达。   索尔尼斯的忘却,不仅是因为年岁渐长而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遗忘,也意味着十年间发生的一切消磨了他继续追逐建筑理想的激情;同时,希尔达的出现、希尔达对过去事情的不断提示,不仅是在向索尔尼斯索要承诺的兑现,更是意味着对索尔尼斯过去的理想和热情的回忆,以及不断激发他身上渐渐消失的“山精”气质。这真的我很有共鸣的一点。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平凡琐碎的,即便曾经有着非凡的理想,如果生活的环境实在太压抑,真的是会消磨热情的。这个时候,所谓“年轻人”的闯入,就显得至关重要。“年轻人”并不是仅指年龄小的人,而是指拥有年轻的思想,拥有原初最热烈的激情的人;甚至可以不指人,仅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是闪现的灵感。至于“山精”,比起“山间的怪兽”这样的解释,更像是柏拉图所谓“神灵凭附”。诗人或是建筑大师在创作时灵感迸发而进入一种迷狂状态,在无意识中创造出杰作;索尔尼斯在迷狂状态中敢想敢做、充满热情。
  但同时,希尔达并仅仅是一个纯洁天使的形象,她的身上也有执着的欲望。表面来看,就是她远离家乡,一个人过来找索尔尼斯,要求兑现“王国”的承诺。更深层来看,她作为建筑理想的化身,她的每一次行动,都可以看作索尔尼斯内心建筑理想的涌动。
  在希尔达连续不断的问题中,剧情步步推进,索尔尼斯渐渐看到了生活的迷雾背后自己曾经的建筑理想。长期以来并没有人与他交流这些,索尔尼斯非常激动,希尔达的出现几乎是灰色天空中的一道闪电,照见了他渐渐被琐碎生活包裹住的理想的光芒。索尔尼斯问:“希尔达,你是怎么成为你的?”希尔达说:“你是怎么把我塑造成我的?”这句台词特别引人关注,因为表演者将这句话的每个字都说得掷地有声,并且特别强调了“塑造”二字。我无法形容当时的震撼,只是这句台词被说出来的时候,感受到一种牵引。对“塑造”一词的强调,让人联想到福柯的观点,他认为人出生于先在的语言环境中,所以并不是作者在塑造作品,而是整个语言环境本身在塑造作者,从而得出了语言是通过作者进行自我显现这样的结论。我们通常认为某事物是不受外力影响形成其本身的形态,正如索尔尼斯认为希尔达生来热切如火、充满了对建造教堂塔楼等最能展示大师才华的建筑的激情;殊不知,其身处的环境是先于事物本身存在的,这就是福柯所认为的内心是先于语言存在的,也就是说十三岁的希尔达在之后的十年中都生长在索尔尼斯带来的环境中,她所有的盼望,都是索尔尼斯十年前的言行举止所“塑造”而成的。
  索尔尼斯这样问希尔达,惊讶于她的想法像极了他内心深处涌动的激情,也惊讶于她远胜于现在的他的勇气;希尔达这样回答,是因为十年前的索尔尼斯已经将他巅峰时期的追求留在了年少的希尔达心里,她成长于建筑大师的追求与诺言中,二十三岁的希尔达已是经过了索尔尼斯十年的“塑造”。
  最后的场景让人反思追求理想的意义。索尔尼斯太太和贺达尔医生等人在索尔尼斯攀登天梯的时候不断呼喊着希望他能快些安全地下来,象征着年轻、理想与激情的希尔达一直欢呼着希望他能成功登顶。最后大师从高处摔落,索尔尼斯太太在本就伤痕累累的心上又刻下了不会弥合的伤,索尔尼斯的工作室也不会因为并无天赋的瑞格纳而传承下去。所有这些证明了索尔尼斯压抑已久的热情突然迸发的同时是带有盲目的。但是,理想不就是这样吗?瞻前顾后从来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有所坚守必然有所放弃,理想主义的斗争最终都是为了将自我内心的敌人打败。从这一意义上看,索尔尼斯在沉寂了十年之后,用最后的行动为“建筑大师”的称号做了最好的诠释。
  开雅、艾琳和希尔达三位女性在《建筑大师》中不仅构成了故事情节,也各有象征意义。开雅作为第一个出场的女性,表现出大师索尔尼斯无所追求的现状。大师的妻子艾琳近乎偏执的性格暗示着过去的巨大伤痛。热烈如火的年轻人希尔达不仅是剧情的有力推动者,也象征着索尔尼斯的建筑理想。这三位女性与索尔尼斯一起构成了戏剧结构中紧凑的情节,导演林兆华、表演者濮存昕、陶虹等也赋予了角色更加鲜活有力的特色,使得舞臺上的这出戏剧好评不断,上演十年不衰。
  参考文献:
  [1]【英】马丁·艾思林:《戏剧剖析》,罗婉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2]【德】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戏剧小工具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捷】约瑟夫·斯沃博达:《论舞台艺术》,《戏剧艺术》,2003(02).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看过一本小说,忘了什么名字,大概就是讲一个传说,如果死掉的人,没有被发现死掉,自己也不会知道,还能被爱人看到,还会在人类的空间生活下去。其他情节我都忘了,只有这个传说我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是这个故事造成了我性格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一件会难过的事,我会自动屏蔽,假装没有发生过,它们是不被我拆开的快递,不被我点开的信息,不被见到的人,扔在某个角落里,我想着说不定哪天它自然就消失
摘 要:我们知道“材料决定工艺,工艺决定设计”的道理,所以我们从考察乒乓球的包装市场为开端,做简单的市场调研,了解这种物品的特性,为乒乓球量身定做包装。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这种球类制作的本身就是实惠的,所以相匹配的包装也是廉价的,大部分是缺少设计感的简易包装。  关键词:包装;材料;结构  作者简介:李昕馨(198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80几岁的老汉已经登顶珠峰创造了世界纪录,“零基础”也可以在20 几小时内完成一次“One Touch”式的5000 米登顶,很多爱好者都登上勃朗峰——这几个故事并不是在鼓吹登山很简单。在一个个真实的攀登故事里,相信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为什么去登山?因为山在哪里……”这是再熟悉不过的一句台词,但说出此话的英国大咖马洛里在几十年前是怎样的心境却不是几句话可以解读,或者任何门外汉都可以听懂的。如果
摘 要:阐释学是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与翻译有许多共通之处,伽达默尔提出的“偏见”和“视阈融合”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两大概念,也是译者主体性的有利佐证,即译者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自身的视阈与原作者视阈达到融合。本文尝试以阐释学视角分析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并以许渊冲唐诗英译为例,探讨不同历史维度下的译者与原作者的视阈融合过程。  关键词:阐释学;视阈融合;译者主体性;唐诗英译 
这里有阳光,有衣着朴素的种田老人  有在老人眼眸里一寸寸长高的蔬菜,和  蔬菜上闪烁的  露珠  这里有被汗水打湿的黎明  晨曦的白和两鬓的白,交汇相映  这里有收获,块儿八角里的零碎里  喜悦比一溪流水欢快  有黄昏里的守候,路灯下  一聲声问候,质朴里透着  亲切  慈祥,和蔼,坚韧,执着  是的,这里什么都有  唯独没有对生活的抱怨,和忧郁的  眼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我生活十五载的老屋  今天迎来它新的主人  過了知天命的年龄  心里总是难舍难分  依然是那样宽敞明亮  依然是那样宜居舒适  我曾经的安乐窝我的天堂  喜怒哀乐再也没有你分享  别了,我的老屋  这些年你为我遮风挡雨  我却未能和你相伴终生  生活中有些分离  总是出乎你的预计
那年  泪 像秋天的叶  飘落在脚下  一片一片  记录忧郁的时光  那年  静好的风景  盼望你回头的一眸  或许 你我未曾相识  悄悄地隐藏  那一份  我難言的忧伤  暮色苍茫  凄楚的背影  练习一个人的狂欢
摘 要:《伊豆的舞女》于1926年发表,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描述一名高中生独自在伊豆旅行时邂逅舞女的故事。本稿参考敬语的功能理论和日本文化的内外意识,以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为中心,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内”与“外”的关系,并探究了“内”与“外”的关系转化。结果表明,日本人与人交往时存在内外关系,其形式体现在敬语使用方面。同时随着条件的变化内外关系也会发生转化的。  关键词:“内”与“外”;《伊豆的舞女
摘 要:意识哲学一直是西方文学与西方哲学的思想主流。与这种灵肉二元思维范式不同,身体哲学欲打破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建立从身体出发、强调灵肉一体的新的理论观念。本文通过对惠特曼诗歌及王阳明“心学”思想包蕴的身体之维进行阐释分析,试图在中西文学之比较视域中探究身体哲学思想的渊源,以期在理论上对其思想本质和价值意义进行梳理和定位,希冀为现代人建立一个重新理解世界和生活、实现生命和谐与完整的新坐标。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