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语用。正如叶圣陶所说:“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语用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而语用能力的核心又是语言交际,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荣维东先生在《基于语用观的语文能力评价》中也强调:“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中灵活得体地运用语言,并科学或艺术地达成交际意图”是以语用学为学理依据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之一。笔者认为,“微点·亮点”作文教学恰是回归语用本位进行作文教学实践的一个范例。
“微点·亮点”作文针对初中段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其基本教学模式是:选点、析点、点亮、作文、评改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自然、社会、人生、文化)中选择“微素材”(“微点”),设置作文情境,点拨学生评析微点,提炼立意,并选用一定的作文技巧完成作文,提升语文表达的能力。与此对应,学生作文的過程,就是写作者用自己的文字风格表达对老师所设作文情境的认知、理解、体悟,并寄予个人的情感、思想,从而获得情意的愉悦感或思辨的体验感,并呈现为作文作品的动态过程。
从这个角度讲,“微点·亮点”作文教学的实践实质,就是指导学生用书面语言完成与自然、社会、自我和他人进行情意和思想的交际。这个过程是一个语用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作文教与学的创生过程:这个过程正体现了语文“学以致用”的本质特点,也体现了回归语用本位进行作文教学的理念。
1.指导提炼环节回归语用本位
在“微点·亮点”作文教学模式中(以下简称“该模式”),“选点”“析点”和“点亮”等三个连贯的教学实践环节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语用情景写作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写作者、生活微点和写作活动等三个基本要素,可以用“‘微点·亮点’作文教学写作情景活动模型”来描述:每一个“微点·亮点”作文教学课例,都是一个语用写作情景活动;生活微点素材是写作客体,学生是写作主体,写作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语用情景: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对情景客体进行观察、思考、比较、评析,找到其中的写作角度和立意,发掘作文价值或写作“真意”,完成对素材的审美提炼:学生根据审美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作文技巧,如表达方式、描写方法、表现方法、叙述人称、章法结构等,对文字进行形式美的包装,使完成的作文作品达到文质彬彬的效果。
在这个写作活动中,语用是核心要义,学生运用文字呈现生活情景,完成对这一情景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完成复杂语境中与生活和自我的对话与交流,提升自己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2.评改评价环节回归语用本位
在该模式中,“评改”和“反思”环节是作文评改与评价的实践过程,笔者用“‘微点·亮点’作文语用评改活动模型”来描述:该过程包括学生自我、同伴、老师和作品等四个基本要素,包含三个依次顺接并彼此关联的过程:教师导改、学生自改和同伴互改。其中,“老师导改”旨在给学生指导评改方法,提供修改范例,解决得法于课堂的问题,是作文评改的起点,也是作文语用评改实践的起点;“学生自改”重在让写作者与文本对话,在文字的润饰和打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层次,提升语用交际和语篇交际能力,是作文评改的深层思维过程,也是作文语用评改实践的重点;“同伴互改”重在交流借鉴,是读者与文本的第一次对话,也是读者与写作者双重身份合一的情景下,写作主体、读者角色与文本间展开的批判性对话,这个过程完成了读者批评、读者修改、读者提升和作者提升,是作文评改的互动过程,也是作文语用实践的创新点。
正如荣维东先生在《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作文批改》中指出的:“作文批改是一项高于文字表面意义的积极教学语用交际活动和语篇交际能力。”该模式在评改评价环节完成了多要素参与的语篇交际活动,在教学实践上真正做到了突出语用本位。
1.“微点·亮点”作文教学让学生走进生活这个作文源泉,从生活中汲取养料,通过选材立意的方法,提升作文思维的品质和能力,这是作文题材策略回归语用本位。
2.让学生在写作中打磨作文技法,使写作有章可循,在“带着镣铐跳舞”的磨砺中,实现从“有法可依”的作文技术高度到“文无定法”的作文艺术境地,这是写作方法策略回归语用本位。
3.作文评价以“作文内容与写作主题是否做到一致,语言表现形式与写作意图是否达成一致”为标准,引导学生实践“作文是生活的必需”这一语用观点,让学生在“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实践中,回归“独抒性灵”的语用价值和“学以致用”的语文本质,这是作文目的回归语用本位。
从上述层面上讲,“微点·亮点”作文教学实践和“真语文”教学的核心要义相吻合:“以语言为核心,以语用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真正体现了作文教学回归语用本位的理念,具有很强的语用实践性。
一、作文教学的理念回归语用本位
“微点·亮点”作文针对初中段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其基本教学模式是:选点、析点、点亮、作文、评改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自然、社会、人生、文化)中选择“微素材”(“微点”),设置作文情境,点拨学生评析微点,提炼立意,并选用一定的作文技巧完成作文,提升语文表达的能力。与此对应,学生作文的過程,就是写作者用自己的文字风格表达对老师所设作文情境的认知、理解、体悟,并寄予个人的情感、思想,从而获得情意的愉悦感或思辨的体验感,并呈现为作文作品的动态过程。
从这个角度讲,“微点·亮点”作文教学的实践实质,就是指导学生用书面语言完成与自然、社会、自我和他人进行情意和思想的交际。这个过程是一个语用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作文教与学的创生过程:这个过程正体现了语文“学以致用”的本质特点,也体现了回归语用本位进行作文教学的理念。
二、教学实践的环节回归语用本位
1.指导提炼环节回归语用本位
在“微点·亮点”作文教学模式中(以下简称“该模式”),“选点”“析点”和“点亮”等三个连贯的教学实践环节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语用情景写作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写作者、生活微点和写作活动等三个基本要素,可以用“‘微点·亮点’作文教学写作情景活动模型”来描述:每一个“微点·亮点”作文教学课例,都是一个语用写作情景活动;生活微点素材是写作客体,学生是写作主体,写作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语用情景: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对情景客体进行观察、思考、比较、评析,找到其中的写作角度和立意,发掘作文价值或写作“真意”,完成对素材的审美提炼:学生根据审美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作文技巧,如表达方式、描写方法、表现方法、叙述人称、章法结构等,对文字进行形式美的包装,使完成的作文作品达到文质彬彬的效果。
在这个写作活动中,语用是核心要义,学生运用文字呈现生活情景,完成对这一情景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完成复杂语境中与生活和自我的对话与交流,提升自己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2.评改评价环节回归语用本位
在该模式中,“评改”和“反思”环节是作文评改与评价的实践过程,笔者用“‘微点·亮点’作文语用评改活动模型”来描述:该过程包括学生自我、同伴、老师和作品等四个基本要素,包含三个依次顺接并彼此关联的过程:教师导改、学生自改和同伴互改。其中,“老师导改”旨在给学生指导评改方法,提供修改范例,解决得法于课堂的问题,是作文评改的起点,也是作文语用评改实践的起点;“学生自改”重在让写作者与文本对话,在文字的润饰和打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层次,提升语用交际和语篇交际能力,是作文评改的深层思维过程,也是作文语用评改实践的重点;“同伴互改”重在交流借鉴,是读者与文本的第一次对话,也是读者与写作者双重身份合一的情景下,写作主体、读者角色与文本间展开的批判性对话,这个过程完成了读者批评、读者修改、读者提升和作者提升,是作文评改的互动过程,也是作文语用实践的创新点。
正如荣维东先生在《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作文批改》中指出的:“作文批改是一项高于文字表面意义的积极教学语用交际活动和语篇交际能力。”该模式在评改评价环节完成了多要素参与的语篇交际活动,在教学实践上真正做到了突出语用本位。
三、作文教学的策略和目的回归语用本位
1.“微点·亮点”作文教学让学生走进生活这个作文源泉,从生活中汲取养料,通过选材立意的方法,提升作文思维的品质和能力,这是作文题材策略回归语用本位。
2.让学生在写作中打磨作文技法,使写作有章可循,在“带着镣铐跳舞”的磨砺中,实现从“有法可依”的作文技术高度到“文无定法”的作文艺术境地,这是写作方法策略回归语用本位。
3.作文评价以“作文内容与写作主题是否做到一致,语言表现形式与写作意图是否达成一致”为标准,引导学生实践“作文是生活的必需”这一语用观点,让学生在“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实践中,回归“独抒性灵”的语用价值和“学以致用”的语文本质,这是作文目的回归语用本位。
从上述层面上讲,“微点·亮点”作文教学实践和“真语文”教学的核心要义相吻合:“以语言为核心,以语用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真正体现了作文教学回归语用本位的理念,具有很强的语用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