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丈写作如何“煽情”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记叙文的写作,文通句顺、事件清晰已经不再是写作的终极目标。高中记叙文写作相对于初中而言,要有更深层次的追求。记叙文是一种记叙事件、描绘人物的文体,其最大的特点是要能以真情动真心。记叙文的写作要能“煽情”,真正地用真情打动读者。当然,这种“煽情”不是要违背客观真实,而是强调一种艺术的感染力。本文简要谈谈在记叙文写作中如何“煽情”。
  一、挖掘素材的价值点
  在写作中,我们要善于挖掘身边素材中的感动点、价值点,将写作的视野从单纯的自我拓展到身边的人或事、社会上的人或事;要将写作的内涵由事件本身延伸到事件的本质或本源;要将事件的外在表象过渡到事件的内在精神或情感。
  如考场佳作《别无选择》一文中,作者挑选的是很普通的“亲情”类素材,写爷爷去世后,奶奶所表现出的种种,以此来说明,人的逝去是别无选择的,但爱却可以平淡、永恒地存在。这就在对比中呈现了素材的特质,也是作者挖掘出的素材中的价值点。请看文章片段:
  又是一个除夕,没有了爷爷,似乎焰火也不再炫目。大家没有兴致再去忙,年夜饭是在饭店吃的,桌上六个人六双筷子,沉默的奶奶突然尖声叫服务生添一双筷子。全家人都没有说话,看着奶奶,大家都知道,那一双是给爷爷的。当服务生要添椅子时,奶奶却忙说:“不用,老头子说了,跟我挤一张就够了。”大家都沉默着,只有奶奶说:“孩子们都孝顺,老头子最爱吃的菜都点了,快吃吧。”我再也忍不住了,心里的那道防线决堤了,奶奶却笑着,眼里晶莹一片。
  这个片段的事件其实很简单,但作者借助奶奶的几句话就很好地将素材中的价值点挖掘出来,突出了奶奶对爷爷离开的不舍、不习惯、无法割断情感上的交流等,成功地煽動起“我”的情感,当然也包括我们读者。
  二、提炼写作的“煽情”点
  找准了素材的价值点,还要在具体写作中善于提炼出“煽情”点。提炼写作的“煽情”点,就是要将素材中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用细节化描写的方法凸显出来,让读者深深为之动容。写作中“煽情”点的选择,也很有讲究,应该是整个素材中最具震撼的、最具细节表现力、最有情感生发空间的地方。如《别无选择》一文中虽然写的也是“煽情”中比较常见的亲人重病或去世等事件,但其并没有将“煽情”点放在事件本身,而是放在人物的情感上,借助细节描绘和文学语言来“煽情”的:
  可是,世事无常,不好的事总会在你快乐的时候到来,在你温热的心上浇上冰块,将心冻结到冰河时代。爷爷病了,病得很严重。最终,爷爷躺在洁白的床上,白色的布盖到了他的脸上,留下浅浅的印,但深深地刻到了我的心里。奶奶坐在椅子上,没有哭,没有泪,似乎很平静。但我知道奶奶的心很冷,泪已被冻在心里,再也流不出泪的爱多么让人心酸。
  对爷爷去世后奶奶的情感刻画,作者采用了极具“煽情”的笔法,很好地将“煽情”点提炼出来。在整个文章中,自然是爷爷去世那一刻的素材是最能触动人心的,文中作者用“在温热的心上浇上冰块,将心冻结到冰河时代”这一艺术性的说法来加以暗示,手法夸张却极具艺术感染力。最后写到奶奶的反应,“没有哭,没有泪,似乎很平静”,这是欲扬先抑,“泪已被冻在心里,再也流不出泪的爱多么让人心酸”,才是作者真正的“煽情”点所在。
  三、抓住情感的进发点
  如何实现作者情感与读者情感的同频共振?这就需要抓住情感的进发点,将这种情感用或直白或含蓄的方式喷发出来、渲染开来,在情感的进发方式上下功夫、做文章。往往我们可以借助环境描写来渲染情绪,自然流露情感;也可以借助内心独白来宣泄隋感,直接表达心意。抓住情感的进发点,就是要适当抒发情感,以自己的真情来打动读者。如《别无选择》一文是这样写的:
  那是一个拥有无限暖阳的冬日午后,天很蓝,蓝得让人没有哀伤。初春的温度已回升了,爷爷的墓旁冒出了些许小野花,积雪还有剩余,空气那么清新。我站在墓旁,看不见所有的东西,只有那一丛突兀的红衬着残存的纯白。
  奶奶坐在黑色的墓旁,那么静,那么淡然。有时候,我真想对奶奶说:“你哭吧!奶奶你哭吧!也许哭出来,心会轻些。”但我也怕,我怕这些话将奶奶那最后一点坚强打碎。毕竟,我知道,这层保护自己的坚强像冰片一样伤不起。可是别无选择,人随风逝,就像这初春飘飞的柳絮,如雪花般落在奶奶的发丝中,但是却难以拂去,爷爷,多希望你是雪花中的一片,落到奶奶的眼中,让她哭出来吧!
  文章中,作者以奶奶为爷爷扫墓,作为情感进发的点。首先是环境描写,渲染了情感进发前的凝重。接着不写奶奶情感的迸发,而是写自己情感的进发,自己渴望奶奶情感得以宣泄的心理,这样的方式比直接写奶奶如何伤心要高明许多,这是情感进发方式。最后,作者用心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细节,作为情感进发的触发点,就是借助眼前的柳絮,加以想象,渴望爷爷“是雪花中的一片,落到奶奶的眼中,让她哭出来”就是化抽象为形象的方式,这如雪花般的柳絮既是眼前触动情感进发的媒介,更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化。
  当然,在记叙文写作中,“煽情”并非目的,情感的真实表现才是最重要的。记叙文的生命是真情实感,如果为了“煽情”去编造则就落了下乘。记叙文写作要学会“煽情”,不是鼓励编造,而是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感动的心灵,以“情”作为着力点,去真正地展示内心真情、抒发人生感动。
其他文献
老舍《想北平》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历经岁月沉淀,魅力依旧。笔者认为老舍先生不仅是将北平当做一座城来描写,更是当做一个家来思念,甚至是当做自己的母亲来深爱。  一、一座平和的城  北平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一块圣地,它作为首都,历经数朝,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国际交流中心,是可以和欧洲的“四大历史都城”比肩的历史文化名城,但作者却并未高山仰止地仰望,而是带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地平视。在课文的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歌语言是一种浑然自成的语境,鉴赏诗歌是一种独具风味的审美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既是教学的重点,同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目前宁夏地区所用的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从必修一到必修五,诗歌篇目虽然几乎每本教材中都有涉及,但缺乏对诗歌整体解读的完整模块编排,这也成了学生在诗歌学习上的最大障碍:学习过的诗歌过少,学生缺乏对诗歌整体的认知,难以进入诗歌独特的意境,难以将诗歌与审美教育
糖,是个好东西,老少都喜欢,而且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成分。它经吸收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给人体提供能量。我觉得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糖”,既是孩子们喜欢的,更是教学所必需的。  语文教学中教师适时加“糖”,可以助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语文课本里编排了一个“诚信”主题的单元,其中一篇课文是《守信》,講的是宋庆龄小时候为了等朋友到家里来玩而放弃了去向往已久的伯父家,但最后朋友并没有来,她在
人教版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单元选了韦庄的《菩萨蛮(其二)》,这篇小词读起来非常简单,对于学生而言,在内容的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展现这首小词的特色,让学生能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笔者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加入一点独特的思路,以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到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的真正精髓。  一、探究词眼出奥妙,意象分析赏江南  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和学生先用几分钟的时间将这首
先生作品,历来是中学语文中的“脊梁”,这里所说的先生,自然是指鲁迅先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为数不多的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学习的散文,记述了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生活到三味书屋枯燥乏味但却影响深远的读书生活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历来解读的角度各异,结果也不尽相同。这种多元性体现了文本解读的多重视角。但对于教学来说,有一个视角却不可忽视,那就是学生视角。基于学
能否做到“信”“达”“雅”,是严复提出的三个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标准,后又用于古汉语的翻译。综观历年高考现代文表述题的评分规定及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为,这也应该是考生回答现代文表述题时,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注意的原则要求。  一、信  “信”,原是要求译文能准确客观地表达原作原文的意思。现代文的考查,本就是就文设题,它要求的也是就文答题,即客观真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情感等,这是准确答题的前提,是首
在解读《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们过去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往往把“卫道士”“走狗”“爪牙”等词加诸其身,借以完成诸如“批判”“讽刺”“揭露”的任务。这种从小说的外部出发来进行社会学式的图解的方法,为我们理解小说提供了一种方式,但并不妨碍我们从审美一定意义上也是审丑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篇小说,尤其是别里科夫这个人。  这里所说的审美(审丑)是指审视人的情感,考察其情感的表里、强弱、热冷、有无等,探索
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深谙阅读服务于写作之理。然而,如何建立起阅读与理解分析甚或写作之间的关联呢?常见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做摘抄,写周记。但由机械的“抄”而升华为语文写作素养的提升却仍有一段遥远的距离,“抄”或“写”得法了,方能由“抄人”脱胎换骨蜕变为“超人”。因此,我常鼓励学生要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完成周记任务,实现由“抄人”向“超人”的跨越,具體方法如下。一、摘抄  1.好词造句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作文写作的四个要求为:丰富、新颖、有文采、深刻。“深刻”这一要求对议论文写作尤其重要。要求学生首先要对事物有深刻的思考、有独到的见解,然后对事物能够深入剖析,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深度挖掘其隐含的社会价值及意义。但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比较肤浅,总是围绕论点表面打转,缺少思辨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的议论文变得更加有深度。  一、思辨的重要性 
中职学生虽然经过多年古典诗词的学习,但积累不多,理解和鉴赏水平有待提升。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思想,我运用项目教学法,将文本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加强其职业素养,培养其语文学习的兴趣,凸显语文的实用性。  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心灵的歌吟”,收录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些优秀诗篇。这是蕴含丰富旅游资源的一个单元:南唐二陵、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