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毫无疑问,对于学生来说,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但在实践中,大家更强调作业的工具目的。作业为取得高分的有利武器,把考高分视为作业的唯一目的,忽视了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不仅在作业的数量上存在问题,在质量上也有不少弊端。如只考察学生认知领域的发展,不考察情感领域,心智技能领域、操行领域的发展等等,难以培养学生在今后踏入社会后所需要的品质。
【关键词】数学 ; 作业 ; 精练 ;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35-01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
一、作业内容精练化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敌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是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成灾,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益低,作业质量差数量多,缺乏典型性。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的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减少不必要的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
传统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繁琐的教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來决定要不要布置作业,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一套。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要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
三、作业布置层次化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
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满足能力。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性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1.满足差异型作业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和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
2.长期探究型作业
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不应是一个被动汲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地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方法创新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些长期作业,让学生养成规律性作业的习惯。
3.应用研究型作业
恩格斯曾指出: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可知数学是深深地扎根于客观世界的一门科学,我们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而是为了用“数学”而学数学。因此,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操作体验型作业
在数学教学中,布置一些操作体验型的作业,在助于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得到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掌握,数学作业的操作和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更好地体验和理解知识。
5.开放创造型作业
作业的开放和创造就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新型作业的实践,使学生们变得乐学了,不再讨厌作业了。学习也主动了,并能从多角度和方法上去解决问题,师生的交流也多了。在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下,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学 ; 作业 ; 精练 ;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35-01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
一、作业内容精练化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敌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是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成灾,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益低,作业质量差数量多,缺乏典型性。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的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减少不必要的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
传统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繁琐的教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來决定要不要布置作业,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一套。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要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
三、作业布置层次化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
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满足能力。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性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1.满足差异型作业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和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
2.长期探究型作业
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不应是一个被动汲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积极地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方法创新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些长期作业,让学生养成规律性作业的习惯。
3.应用研究型作业
恩格斯曾指出: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可知数学是深深地扎根于客观世界的一门科学,我们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而是为了用“数学”而学数学。因此,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操作体验型作业
在数学教学中,布置一些操作体验型的作业,在助于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得到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掌握,数学作业的操作和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更好地体验和理解知识。
5.开放创造型作业
作业的开放和创造就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新型作业的实践,使学生们变得乐学了,不再讨厌作业了。学习也主动了,并能从多角度和方法上去解决问题,师生的交流也多了。在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下,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