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情感性的课程,在语文教材中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元素。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而且还能指引学生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下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中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的问题提出几点参考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方法
1.引言
人们常认为教育就是老师的主要职责。然而,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情感是一种人类对周边事物的评价方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到处充满丰富多彩的情感元素[1]。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使其拥有真善美的良好品德。但能否取得良好的情感教育效果,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中学语文教师应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灵活性的教学措施,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教材中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进而获取更高的教学效果与质量。以下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的几点措施进行介绍。
2.在语文阅读中渗透情感教育
激发学生的情感,实质是要学生阅读课文后,自由发挥想象,深入意境,深刻领会文章的善美[2]。首先教师应让学生自带情感阅读课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的文章内容均是韵律和谐,通俗易读的。对此,教师可给学生做个示范,事先朗读课文,使学生闭上双眼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特别是朗读高潮部分时应提高音量,并带有感情的去朗读,直到学生真正领悟到文章作者的情感为止。比如,在《春》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事先为学生创造情景。提问“春天到来时,我们会联想到什么?”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身的想法。另外,教师也应参与其中,待了解学生的想法后,转入教材。让学生大致阅读文章,之后合上课本。最后,老师朗读,让学生体验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里万物生根发芽,勃勃生长的浓烈氛围,看看老师读出的意境是否与自己方才的想象一样。利用这种情景教育的方式,加强培养学生的素质情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
3.利用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渗透情感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那些所谓的名人名言俯拾即是,如“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些既流芳百世又富含教学意义的优美句子,均能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见到,可作为培养学生素质情感的良好素材。并且,经新课程的深化改革后,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当代中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文章都是精品。不仅有歌颂“知难而上,敢于挑战困难精神”的《愚公移山》,而且还有抒发爱国情操的艾青《我愛这土地》。或者是赞颂诸葛亮“恭敬、勤恳、竭尽劳苦等敬业精神的经典文章《出师表》;揭示社会丑陋、腐败不堪的鲁迅名篇《孔乙己》等等。这些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章,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激发和培养均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此类经典文章的思想不断渗透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开展教学时,我们应善于扑捉和寻找文章中的情感元素,根据文章内容,促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争取和文章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3]。
4.将“情感教育”融入写作教学中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专门强调了整顿文风,不能按照老套路或者僵化的标准去写生写文,而是要在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强调写文章要富于真情实感,引导其创新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更有个性。例如,以“我的祖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笔者收到的50份学生作文中,大约有一半学生的作文写得过大、过空。其中“编造说假”“空洞无物”占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思路较受限制,以为祖国就是要赞扬,要广泛地谈。其实不然,这恰恰缺失个人真实情感的体现,致使文章显得太过虚假。对此,在新课标下,语文写作教学需要改革,课堂实施“情感教育”,鼓励写有个性的文章,写有感情的文章[4]。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题目要求的民族感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融合起来,这样文章渗入学生的真感情,会使文章更充实、更具说服力。例如,在“美”这个话题的写作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发掘身边各种美:自然美、人物灵魂美、事物美等,这样避免学生写文时思路过于狭窄,无法融入个人感情。
5.通过艺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
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学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5]。而语文课堂的“情感”应该包括教师的情感、学生情感及文章作者的情感。要想实现三情结合,需要教师用激情引导学生入境领会,与情理交融。在此期间,教师本身应充满热情,并将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促使语文课堂的氛围更富有人情味、艺术性。将艺术中能使学生欣喜若狂的形式应用到语文教育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深入领会到文章的真正情感。如利用音乐渲染语文课堂气氛;利用图画的方式再现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文章画面,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等。运用这种富含艺术情感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快乐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此活跃课堂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示能力。
6.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培养与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有效保障,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动力,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素质情感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以此不断增强学生自身情感的控制能力,使其对周围发生的事物产生积极评价和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学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从而也才能获取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达到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必武.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华少年
[2]赖少娟.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都市家教
[3]殷振峰.“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
[4]张国君.注重情感融情入理——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陕西教育
[5]黄晋.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方法
1.引言
人们常认为教育就是老师的主要职责。然而,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情感是一种人类对周边事物的评价方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到处充满丰富多彩的情感元素[1]。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使其拥有真善美的良好品德。但能否取得良好的情感教育效果,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中学语文教师应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灵活性的教学措施,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教材中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进而获取更高的教学效果与质量。以下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的几点措施进行介绍。
2.在语文阅读中渗透情感教育
激发学生的情感,实质是要学生阅读课文后,自由发挥想象,深入意境,深刻领会文章的善美[2]。首先教师应让学生自带情感阅读课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的文章内容均是韵律和谐,通俗易读的。对此,教师可给学生做个示范,事先朗读课文,使学生闭上双眼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特别是朗读高潮部分时应提高音量,并带有感情的去朗读,直到学生真正领悟到文章作者的情感为止。比如,在《春》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事先为学生创造情景。提问“春天到来时,我们会联想到什么?”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身的想法。另外,教师也应参与其中,待了解学生的想法后,转入教材。让学生大致阅读文章,之后合上课本。最后,老师朗读,让学生体验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里万物生根发芽,勃勃生长的浓烈氛围,看看老师读出的意境是否与自己方才的想象一样。利用这种情景教育的方式,加强培养学生的素质情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
3.利用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渗透情感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那些所谓的名人名言俯拾即是,如“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些既流芳百世又富含教学意义的优美句子,均能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见到,可作为培养学生素质情感的良好素材。并且,经新课程的深化改革后,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当代中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文章都是精品。不仅有歌颂“知难而上,敢于挑战困难精神”的《愚公移山》,而且还有抒发爱国情操的艾青《我愛这土地》。或者是赞颂诸葛亮“恭敬、勤恳、竭尽劳苦等敬业精神的经典文章《出师表》;揭示社会丑陋、腐败不堪的鲁迅名篇《孔乙己》等等。这些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章,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激发和培养均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此类经典文章的思想不断渗透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开展教学时,我们应善于扑捉和寻找文章中的情感元素,根据文章内容,促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争取和文章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3]。
4.将“情感教育”融入写作教学中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专门强调了整顿文风,不能按照老套路或者僵化的标准去写生写文,而是要在写作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强调写文章要富于真情实感,引导其创新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更有个性。例如,以“我的祖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笔者收到的50份学生作文中,大约有一半学生的作文写得过大、过空。其中“编造说假”“空洞无物”占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思路较受限制,以为祖国就是要赞扬,要广泛地谈。其实不然,这恰恰缺失个人真实情感的体现,致使文章显得太过虚假。对此,在新课标下,语文写作教学需要改革,课堂实施“情感教育”,鼓励写有个性的文章,写有感情的文章[4]。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题目要求的民族感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融合起来,这样文章渗入学生的真感情,会使文章更充实、更具说服力。例如,在“美”这个话题的写作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发掘身边各种美:自然美、人物灵魂美、事物美等,这样避免学生写文时思路过于狭窄,无法融入个人感情。
5.通过艺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
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学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5]。而语文课堂的“情感”应该包括教师的情感、学生情感及文章作者的情感。要想实现三情结合,需要教师用激情引导学生入境领会,与情理交融。在此期间,教师本身应充满热情,并将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促使语文课堂的氛围更富有人情味、艺术性。将艺术中能使学生欣喜若狂的形式应用到语文教育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深入领会到文章的真正情感。如利用音乐渲染语文课堂气氛;利用图画的方式再现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文章画面,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等。运用这种富含艺术情感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快乐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此活跃课堂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示能力。
6.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培养与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有效保障,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动力,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素质情感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以此不断增强学生自身情感的控制能力,使其对周围发生的事物产生积极评价和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学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从而也才能获取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达到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必武.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华少年
[2]赖少娟.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都市家教
[3]殷振峰.“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
[4]张国君.注重情感融情入理——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陕西教育
[5]黄晋.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