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受到极大冲击。副刊如何适应形势留住读者呢?作为颍州晚报副刊编辑,笔者有四点体会:一是细分版面,以专留人;二是加强编采互动,以诚留人;三是发现并培养网络写手,以勤留人;四是强化策划,以新留人。
【关键词】网络时代副刊颍州晚报
新闻业内有句行话:靠新闻抓住读者,靠副刊留住读者。一份研究表明,人们对一张报纸的关心程度80%是因为新闻,但是也有接近60%的人对报纸的副刊感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副刊是一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报纸的魂之所在。但进入全媒体时代后,报纸副刊受到挤压,一些人更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呼声,副刊作者、读者队伍被分流,传播范围受限。在这一背景下,报纸副刊如何突破重围,在读者中占据一席之地呢?
现结合《颍州晚报》副刊的一些做法谈谈我们的“留人”战术。
一、细分版面——以专留人
定位准确,是副刊取得成功的首要步骤。在定位准确的前提下,副刊要对目标受众做适当的分类,虽不可能完全照顾到读者中的所有层面,但我们必须在有限的版面中,尽可能多地照顾到读者中的不同层面,划分出不同需求的受众群体,进而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要求。
在上一轮改版中,我们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试图用“多点、少量、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方式对副刊进行受众细分。确切地说,就是在相对有限的版面内,让品种多样化,有的副刊每周四期,有的则每周两期,而且固定出版时间和版序,形成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的副刊版组,便于读者定时定读。
1、巩固传统王牌版面
奎星楼是综合性文学副刊,每周四期,周二至周五出版,主要刊登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等,选稿注重稿件质量,力求多出精品。
另外,本版选稿时也考虑到对文学新人的培养,以鼓励更多的作者投入文学创作。在实际运作中,将整个版面栏目化,便于读者按图索骥投稿。名家新作:约请在阜或在外的阜阳籍作家为本报供稿,提升晚报副刊品位;花地撷英:诗歌作品,一般以自由体诗为主;流年碎影:深藏记忆的往昔岁月;人在旅途:旅途所见所闻所感的杂记;心语微澜:因某事某情某景引发的心灵振动;风景壁纸:将美丽的大自然汇于笔端;心灵憩园:在繁忙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稍憩片刻;微型小说:源于生活的小小说;生活港湾:采摘生活中最亮的一笔。
2、打造“阜味”浓郁的文化版面
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之一,副刊要想吸引并留住读者,同样要在接近性上下功夫,以引起读者的共鸣。颍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其定位是阜阳文史、文化类副刊,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出版。比如近期推出的“阜阳方言小录”系列,以地道的阜阳方言作为载体,通过对“牙巴秸”、“巴巴子”、“白虎蛋”、“磨牙”、“青黄”、“狗皮糙子”等词语的整理和解释,将阜阳味道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了阜阳人直率、真性情的性格特征,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在地域以及心理上拉近与读者的关联。而“阜阳从远古走来”、“阜阳历史上的人和事”等系列,则从阜阳起源和社会变革的角度出发,记录城市的变迁和革新,为读者清晰地勾勒出阜阳的全景图,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读者提供了更多有关自己生活空间的信息,凸显了副刊的地方色彩。
3、给百姓写手留一块自留地
不仅文学爱好者,许多普通百姓都有写作的渴望,都有发表作品的梦想,但传统的副刊版面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筑起高高的门槛,把百姓写手阻拦在以文会友的大门之外。为了吸引这部分作者的目光,我们推出了《百姓记事》版,为新闻性副刊,每周三、周五出版。凡识字、会写字的朋友,不论年纪大小,不论职业如何,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愿意提笔写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周围的事,或者阜阳的事、外地的事,只要是有意思的、原汁原味再现生活的都可采用。有别于奎星楼的高端定位,这个版面我们主打短小精悍、生动活泼,让普通百姓成为版面主角。目前,记事版已从运行之初的时时缺稿发展到现在稿源充足,足以说明版面定位精确带来的正面效果。
二、加强编写互动——以诚留人
办好报纸的副刊,并不完全取决于编者的主观意愿,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积极参与。如何才能让作者积极参与版面的写作当中?这自然与版面的吸引力分不开,同时与编辑的亲和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回复邮件
一个有亲和力的编辑,不仅青睐那些文笔优美、极富才情的作者,还要善于向普通读者伸出橄榄枝。邮箱是《颍州晚报》副刊平时与读者联系的渠道之一。邮箱中的邮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有的题材、文字俱佳,有的题材不错,文章可读性较差,或者文字悦读,题材不合适。对于这些邮件,并非“用了就用了,不用就不用”的简单粗暴式处理,而分情况对待。对于第一种情况,一般是尽快将优秀作品刊登于版面,供读者欣赏,并回信邀请其继续投稿;对于第二种情况,则会回复简短邮件,告知其修改方向,如果修改之后仍不能采用的,则告知其原因,并详细介绍版面定位,鼓励其继续投稿。尽量让作者尤其是第一次投稿的作者感受到编辑的诚意,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增强编辑个人以及版面的亲和力,吸引其继续关注副刊。
2、建立本地作者档案
文学副刊既需要文学大家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普通作者的积极参与。阜阳基层有不少优秀的业余作者,他们是晚报文学副刊取之不竭的稿件来源。为提高基层作者的投稿积极性,提高他们稿件的质量,笔者经常与他们QQ或电话联系,交流稿件情况。同时,组建奎星楼编写交流群和副刊作者库,目前副刊库中已有百余位作者信息,交流群也聚集了100多位阜阳的作者,他们或互相交流,或与编辑互动,促进了相互了解,增强了他们对副刊的感情。
3、发送用稿通知
对于收到的稿件,若打算采用,则发送“拟用”通知,这样做的好处是,给作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可以安心等待作品见报。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稿件的一稿多投。通过与作者的交流,他们都认为,此举促进了编辑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方便与他们沟通、约稿,更能让作者及时掌握所投作品的刊发情况,加深作者对版面的印象和好感。
三、发现并培养网络写手——以勤留人
副刊编辑的工作从来就不是被动式的,而应该是主动式的。全媒体时代,不少人经常在论坛、微博、微信上发表一些文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其中不乏文字、题材俱佳者,但这部分人可能没有投稿的意识,或者说不知道如何投稿,甚至是只愿做一个网络作者。那么,副刊编辑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引导他们,使他们成为副刊作者队伍中的一份子。
笔者曾经在阜阳新闻网“舞文弄墨”板块看到过一篇文章《父亲进城》,文字质朴、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了自己对父亲的愧疚,和父亲对儿子的爱,且该文章下面的跟帖很多,个个都对此文赞不绝口。于是,笔者第一时间与作者取得联系,征得其同意后,将此文刊登在《百姓记事》版上。这一小小的举动坚定了作者的写作信心,此后,该作者成为副刊的固定作者之一,贡献了多篇优质稿件。
四、策划有道——以新留人
“文章合为时而著”。作为都市报纸上的副刊,不应只是风花雪月似的空洞美文,最能体现其创新思维的,恐怕要数策划活动了。事实上,对副刊版面而言,有没有策划,是被动策划还是主动策划,其效果会大不一样。所以,策划之于副刊是非常重要的。
扮演好策划者的角色,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运作出别人想做而做不出来的副刊版面,捕捉随时随地“流动”于自己身边的资源,使其成为报纸上受读者欢迎的副刊主题,增强其可读性和吸引力。
2015年4月26日,著名诗人汪国真逝世。20世纪90年代,汪国真诗歌的盛行是当时最流行的文化现象之一,深深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基于此,我们及时策划,分别从汪国真诗歌品读、汪国真其人、汪国真对自己的影响,以及社会各界对汪国真的怀念等角度约稿,并邀请阜师院艺术系老师石向阳配手绘插图,设计独立报头,以清新素雅的连版形式展现,体现出很强的设计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怀念阵地。
(作者:颍州晚报专副刊部编辑)
责编:周蕾
【关键词】网络时代副刊颍州晚报
新闻业内有句行话:靠新闻抓住读者,靠副刊留住读者。一份研究表明,人们对一张报纸的关心程度80%是因为新闻,但是也有接近60%的人对报纸的副刊感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副刊是一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报纸的魂之所在。但进入全媒体时代后,报纸副刊受到挤压,一些人更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呼声,副刊作者、读者队伍被分流,传播范围受限。在这一背景下,报纸副刊如何突破重围,在读者中占据一席之地呢?
现结合《颍州晚报》副刊的一些做法谈谈我们的“留人”战术。
一、细分版面——以专留人
定位准确,是副刊取得成功的首要步骤。在定位准确的前提下,副刊要对目标受众做适当的分类,虽不可能完全照顾到读者中的所有层面,但我们必须在有限的版面中,尽可能多地照顾到读者中的不同层面,划分出不同需求的受众群体,进而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要求。
在上一轮改版中,我们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试图用“多点、少量、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方式对副刊进行受众细分。确切地说,就是在相对有限的版面内,让品种多样化,有的副刊每周四期,有的则每周两期,而且固定出版时间和版序,形成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的副刊版组,便于读者定时定读。
1、巩固传统王牌版面
奎星楼是综合性文学副刊,每周四期,周二至周五出版,主要刊登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等,选稿注重稿件质量,力求多出精品。
另外,本版选稿时也考虑到对文学新人的培养,以鼓励更多的作者投入文学创作。在实际运作中,将整个版面栏目化,便于读者按图索骥投稿。名家新作:约请在阜或在外的阜阳籍作家为本报供稿,提升晚报副刊品位;花地撷英:诗歌作品,一般以自由体诗为主;流年碎影:深藏记忆的往昔岁月;人在旅途:旅途所见所闻所感的杂记;心语微澜:因某事某情某景引发的心灵振动;风景壁纸:将美丽的大自然汇于笔端;心灵憩园:在繁忙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稍憩片刻;微型小说:源于生活的小小说;生活港湾:采摘生活中最亮的一笔。
2、打造“阜味”浓郁的文化版面
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之一,副刊要想吸引并留住读者,同样要在接近性上下功夫,以引起读者的共鸣。颍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其定位是阜阳文史、文化类副刊,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出版。比如近期推出的“阜阳方言小录”系列,以地道的阜阳方言作为载体,通过对“牙巴秸”、“巴巴子”、“白虎蛋”、“磨牙”、“青黄”、“狗皮糙子”等词语的整理和解释,将阜阳味道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了阜阳人直率、真性情的性格特征,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在地域以及心理上拉近与读者的关联。而“阜阳从远古走来”、“阜阳历史上的人和事”等系列,则从阜阳起源和社会变革的角度出发,记录城市的变迁和革新,为读者清晰地勾勒出阜阳的全景图,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读者提供了更多有关自己生活空间的信息,凸显了副刊的地方色彩。
3、给百姓写手留一块自留地
不仅文学爱好者,许多普通百姓都有写作的渴望,都有发表作品的梦想,但传统的副刊版面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筑起高高的门槛,把百姓写手阻拦在以文会友的大门之外。为了吸引这部分作者的目光,我们推出了《百姓记事》版,为新闻性副刊,每周三、周五出版。凡识字、会写字的朋友,不论年纪大小,不论职业如何,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愿意提笔写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周围的事,或者阜阳的事、外地的事,只要是有意思的、原汁原味再现生活的都可采用。有别于奎星楼的高端定位,这个版面我们主打短小精悍、生动活泼,让普通百姓成为版面主角。目前,记事版已从运行之初的时时缺稿发展到现在稿源充足,足以说明版面定位精确带来的正面效果。
二、加强编写互动——以诚留人
办好报纸的副刊,并不完全取决于编者的主观意愿,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积极参与。如何才能让作者积极参与版面的写作当中?这自然与版面的吸引力分不开,同时与编辑的亲和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回复邮件
一个有亲和力的编辑,不仅青睐那些文笔优美、极富才情的作者,还要善于向普通读者伸出橄榄枝。邮箱是《颍州晚报》副刊平时与读者联系的渠道之一。邮箱中的邮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有的题材、文字俱佳,有的题材不错,文章可读性较差,或者文字悦读,题材不合适。对于这些邮件,并非“用了就用了,不用就不用”的简单粗暴式处理,而分情况对待。对于第一种情况,一般是尽快将优秀作品刊登于版面,供读者欣赏,并回信邀请其继续投稿;对于第二种情况,则会回复简短邮件,告知其修改方向,如果修改之后仍不能采用的,则告知其原因,并详细介绍版面定位,鼓励其继续投稿。尽量让作者尤其是第一次投稿的作者感受到编辑的诚意,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增强编辑个人以及版面的亲和力,吸引其继续关注副刊。
2、建立本地作者档案
文学副刊既需要文学大家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普通作者的积极参与。阜阳基层有不少优秀的业余作者,他们是晚报文学副刊取之不竭的稿件来源。为提高基层作者的投稿积极性,提高他们稿件的质量,笔者经常与他们QQ或电话联系,交流稿件情况。同时,组建奎星楼编写交流群和副刊作者库,目前副刊库中已有百余位作者信息,交流群也聚集了100多位阜阳的作者,他们或互相交流,或与编辑互动,促进了相互了解,增强了他们对副刊的感情。
3、发送用稿通知
对于收到的稿件,若打算采用,则发送“拟用”通知,这样做的好处是,给作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可以安心等待作品见报。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稿件的一稿多投。通过与作者的交流,他们都认为,此举促进了编辑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方便与他们沟通、约稿,更能让作者及时掌握所投作品的刊发情况,加深作者对版面的印象和好感。
三、发现并培养网络写手——以勤留人
副刊编辑的工作从来就不是被动式的,而应该是主动式的。全媒体时代,不少人经常在论坛、微博、微信上发表一些文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其中不乏文字、题材俱佳者,但这部分人可能没有投稿的意识,或者说不知道如何投稿,甚至是只愿做一个网络作者。那么,副刊编辑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引导他们,使他们成为副刊作者队伍中的一份子。
笔者曾经在阜阳新闻网“舞文弄墨”板块看到过一篇文章《父亲进城》,文字质朴、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了自己对父亲的愧疚,和父亲对儿子的爱,且该文章下面的跟帖很多,个个都对此文赞不绝口。于是,笔者第一时间与作者取得联系,征得其同意后,将此文刊登在《百姓记事》版上。这一小小的举动坚定了作者的写作信心,此后,该作者成为副刊的固定作者之一,贡献了多篇优质稿件。
四、策划有道——以新留人
“文章合为时而著”。作为都市报纸上的副刊,不应只是风花雪月似的空洞美文,最能体现其创新思维的,恐怕要数策划活动了。事实上,对副刊版面而言,有没有策划,是被动策划还是主动策划,其效果会大不一样。所以,策划之于副刊是非常重要的。
扮演好策划者的角色,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运作出别人想做而做不出来的副刊版面,捕捉随时随地“流动”于自己身边的资源,使其成为报纸上受读者欢迎的副刊主题,增强其可读性和吸引力。
2015年4月26日,著名诗人汪国真逝世。20世纪90年代,汪国真诗歌的盛行是当时最流行的文化现象之一,深深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基于此,我们及时策划,分别从汪国真诗歌品读、汪国真其人、汪国真对自己的影响,以及社会各界对汪国真的怀念等角度约稿,并邀请阜师院艺术系老师石向阳配手绘插图,设计独立报头,以清新素雅的连版形式展现,体现出很强的设计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怀念阵地。
(作者:颍州晚报专副刊部编辑)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