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纸热点新闻报道的几点认识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bnm123j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时效决定命运”的时代,但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这场“新闻时效性”竞争中不占优势,所以必须另寻生存之道,做好深度报道被其视作“救命稻草”。“热点新闻报道”则为其做好深度报道提供了首选,所以“如何做好热点新闻报道”成为报纸媒体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前段时间报纸媒体对“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分析,找出些许共性,希望可以提供些借鉴。
  【关键词】热点报道外滩踩踏事件认识
  在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纷纷出现,手机、互联网对人们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如何更快的报道新闻”也成了媒体人不可回避的课题。由于报纸媒体在先天性上的不足,所以在这场竞争中败落也是必然,但是报纸仍要生存,为了生存,必须重新寻找其它具有竞争力的生存之道。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深度报道为其提供了选择,而热点新闻则是做好深度报道的首选,所以报纸对热点新闻的热情也超过以往。
  热点新闻,顾名思义即各新闻媒体对某个新闻事件的集中报道,能够引发舆论的持续关注。确实,新闻媒体本身有向受众提供世界最新变化、公众关心的社会现象和引导舆论整合社会的责任和义务①,但是并非所有的新闻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都可以成为热点新闻,即便在社会中已经得到广泛关注的事件也是如此。尤其在当今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社会环境之下,新闻价值的大小决定新闻选择。具体来讲,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或刺激人们的敏感神经,从而引发受众共同关注;另一方面,要有讨论的必要性,尤其新闻价值决定新闻选择的当下,像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占用大量的版面来报道某个新闻事件,必须要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启示意义或宣传价值,这样才能吸引足够眼球。如果新闻事件具有以上两个方面,才能够引起媒体的注意,从而出现热点新闻报道。
  在各种媒体不断涌现的当下,即便对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也各种各样,但世界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媒体报道亦是如此,所以说热点新闻报道还是有一些共性可寻的。这里,通过分析报纸媒体对前段时间发生的“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找出热点新闻报道一些特点或规律性的东西。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报纸媒体对“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经过,该热点报道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许“外滩踩踏事件”发生,次日《解放日报》率先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进行了报道,却因为刊登新闻版面位置问题被受众质问;第二阶段,网友力挺《解放日报》:对于日报来说,事发凌晨,记者赶往现场还原事实也要在两点到三点之间,这段时间属于编辑流程中不可逆转的时间段,多数网友体恤留言,危机时刻,理解万岁。此外,一些对社会热点报道反应迅速见长的都市报,在1日头版未刊登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第三阶段,从1日下午开始,上海当地报纸版面与早上截然不同,《新民晚报》不但用整版在头版进行了报道,还用了近4个整版进行了对比报道。随后2日各大报纸头版都对外滩踩踏进行了报道。
  以上是对整个事件经过的回顾,现谈谈笔者对热点新闻报道的几点认识:
  一、社会热点是热点新闻报道的第一选择
  众所周知,社会热点一般是比较受广大群众关注或者欢迎的新闻或者信息,对其跟进报道媒体承担的“报道风险”相对较小,所以受到媒体青睐也在情理之中。以外滩踩踏事件为例,一方面该事件所折射出来社会问题显然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相违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最终引发社会极大关注则是必然。在外滩事件发生以后,先后包括《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在内国内各主流报纸媒体都参与报道,所以说外滩踩踏事件表面上虽然只是上海本地的新闻事件,却能够引起全国媒体的集中报道,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踩踏事件”本身就是社会热点。
  同样如果社会热点被生硬地搬到报纸版面上,其结果往往是热点不再“热”,所以报纸应该利用纸质媒体的优势,挖掘社会热点的深度,引导热点发展。当然并不一定热点新闻报道都来自于社会热点,其实对于那些有代表性和讨论必要性的新闻事件,只要“开发得当”同样可以成为热点新闻。所以作为一家有事业心的媒体,不应只“守株待兔”。
  二、热点新闻报道中的“地区性保护”与“旁观者”心态
  上海的地方媒体《解放日报》、《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都以较大篇幅的连续的版面关注“外滩踩踏”,其中既有事件的相关进展也有相关评论。而其他各个地方的主流媒体虽然对外滩踩踏事件进行了报道,但大多是以评论报道为主,如离上海地区相对较近的某都市报仅用一篇评论报道,旁观者的心态跃然纸上。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接近性原则”所致,如采编的便利,读者群对本地新闻的特殊关注等。记者和编辑们的“地方性保护”与“旁观者”心态是产生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对于正面新闻,新闻事件发生地的媒体一般采取“拔高”报道,而其他地方媒体则是选择全面报道,分析利与弊;对于负面新闻,新闻事件发生地则是尽量选择平衡报道或全面报道,努力减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其他地方媒体则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以评判者姿态自居。
  三、媒体风格影响热点新闻报道角度
  虽然是对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各家报纸媒体所选择的角度并不一致,这其中很大程度是受报纸媒体的宗旨与风格的影响所致。在“外滩踩踏事件”报道中,《解放日报》坚持对事件新闻的持续报道,全方位的报道,既有评论又有新闻,并不受制于舆论压力,而是坚持做好对舆论的引导;而《新民晚报》则抓住自己在新闻事件发生地的地缘优势,主要以最快的最新鲜的新闻满足受众需求,做足地方新闻,抓住读者眼球;《文汇报》坚持一贯的理性与冷静,来思考新闻热点,不跟风,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四、报纸类型影响热点新闻报道版面安排
  虽然热点新闻报道中,报纸一般会使用大量版面,但是在版面安排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报纸媒体自身的编辑风格所致,但主要的还是受到报纸类型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报纸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机关报,晚报,都市报和专业报纸,虽然专业报纸有时也参与热点新闻的报道,但一般都是与其专业性相关才会参与。首先,头版设置方式不同,在报道本次事件中《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等为突出事件的重要性,都在头版进行了精心设置以示重要,但也有不同。例如日报通常以加粗大号字体和一幅中等的图片为主,而晚报与都市报则选择大幅甚至整版图片来展现,晚报的头版文字一般都有详细的讲述,一幅图片即组成一条完整新闻,而都市报的头版文字对图片的解读相对比较粗略,相对灵活自由,一般仍需设独立版块进行解读。其次,在篇幅上虽然《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都是用了大幅版面,但是在安排上却有所差异:《新民晚报》选择专题报道“彻查事件原因,深刻吸取教训”,而且除头版外基本每天保持两版。《东方早报》由于自身版面比较多,所以安排比较灵活,版数安排随意性很大。而《解放日报》在版面的选择上却相对严谨,只选择了1日(首次报道踩踏事件)、2日(习近平书记对外滩踩踏事件做重要指示)以及后续的治疗工作进行突出报道,其他时间报道就比较少。最后,对热点事件报道的新闻内容选择上,新民晚报从一开始就保持报道的一贯性,以社会新闻为主,选择贴近群众、有人情味风格的与事件相关的新闻和评论。东方早报坚持以市场规律为主做畅销报,以新鲜活泼的新闻示人。而《解放日报》则坚持有选择的引导性,多以正面报道和评论为主。
  以上几个方面是笔者总结出来的关于报纸对热点新闻报道的几点认识,当然也有许多不足和欠缺之处,但是仍希望可以为报纸媒体提供些许帮助。笔者认为在当今各种媒体充斥的境况下,媒体选择做深度报道尤其是热点新闻的方针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报人也不要忘记报纸始终是“新闻纸”,不要变成“热点新闻报”。如果那样,报纸变成了一本每天按时出版的“杂志”,这份“高产杂志”的竞争力可想而知。关注热点新闻报道是增强报纸竞争力的首选,但是“做好热点新闻报道”则是将“首选”变成取胜之道的保证。
  参考文献
  ①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新世纪出版社,2009:129-130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4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杜忠锋)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今天,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鱼塘村柴庄组村民杨立凡送来一面锦旗,因为我们多次协调、督促地方政府,他们一家六口从房顶坍塌的老房子搬进了新居。”前不久,《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主编张波在电话另一端给《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传递着最新的信息。  这让记者想起去年8月中旬走进《安徽日报农村版》编采大厅时的场景:“语论监督护民权”“百姓信赖的好报社”“人民的喉舌 正义的呼声”……50多面悬挂在四面墙壁上的红
【摘要】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都市报更应该加强深度报道。当前深度报道发展正呈杂志化、互动化等特点,都市报应该立足于权威性、思想性、民生性和可读性,让深度报道成为都市报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键词】都市报深度报道新媒体趋向  深度报道并不是个新鲜词。就都市报而言,深度报道如今依然扮演着“立身之本”的角色。尤其是在当前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浪潮冲击背景下,加大深度报道力度更具意义。本文所要探讨的,则是互联
【摘 要】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宣传功效的方法论,是马列主义新闻观在当前形势下的生动实践。本文以江西日报的新闻实践为主,回答了党报“走转改”中“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展示了立足优势,强化党性原则、回归新闻本质、提升新闻品质、砥砺宣传气质上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党报 走转改 舆论引
【摘 要】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互动性、聚合性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赋权让公众得到了原来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表达可能和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伦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新媒体“赋权”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和草根群体该如何“用权”?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如何建构传播伦理新秩序?本文将以网络事件为例运用传播赋权理论探究
【摘 要】报纸副刊建设作为提升报纸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历来为各家报社所重视。作为地方党报的区县报因为定位、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对副刊的重视度不高,在办报过程中,常常将其作为查漏补缺的东西而随意编发,没有做长期的规划。本文结合《石柱报》在副刊建设上的实践,对如何提升区县报的文化品位作一个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区县报 文化品位 提升 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摘 要】随着媒体市场化的推进,传统媒体的赢利渠道渐渐变宽,但主要还是依靠广告收入。SMG2010年的总收入在100亿元左右,而其中广告收入近半成。在新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传统媒体如何保持其优势,从近几年SMG广告收视率的科学利用上,可以略看出一二。  【关键词】广告收视率 广告定价 媒体营销  一、节目收视率无法体现广告真实收视状况  广告收视率,近几年才渐渐为传统媒体经营单位提及,为广告客户、
【摘 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建设“美丽中国”、“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下,媒体如何创新农村题材报道,更好地反映农村之变、农民生活之新?媒体如何积极地投入到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用媒体的力量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媒体 公益活动 新农村建设  2012年
【摘 要】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城市宣传借用媒体的宣传力量,建构城市正面形象,可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城市得到长远发展。  【关键词】城市正形象 全媒体 传播策略  一、城市正形象传播存在误区  历史上“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道出了湖州的美,如今湖州在浙江省内乃至全国的名气都略显“平庸”。湖州在区位条件上占有优势,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得湖州有了良好的“先
【摘 要】作为财富论坛举办地成都的两家报纸《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对财富论坛的报道有明显的差异,这两家报纸究竟是如何处理这次报道的呢?本文对这两家报纸为期三天的报道内容进行文本分析,找出其中同质化内容和差异化处理的内容,试图分析和总结出同质题材差异化处理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同质题材 差异化  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于2013年6月6日到8日在成都举办,这是该论坛首次落户中国中西部
【摘 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伊始,河南日报理论版即推出“群众路线纵横谈”栏目。近两年来,该专栏共出版57期,刊发文章84篇,20多万字,内容涉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引起省内外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栏目紧扣活动主题,突出河南特色,针对现实问题深度剖析,有力彰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持续提升了党报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 党报理论宣传 专栏  为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