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s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所谓创新就是思维主体的别出心裁、突破常规,首次出现的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遵循思维规律及特点,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仅能帮助学生灵活地学好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很有必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从解题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合理、独特、新颖的解题方法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些题目如用常规解法,很是繁杂. 若能抓住题目的特征,发现其独有的规律就能找到独特巧妙的解法. 如:计算:(1)72 × 11,(2)1579 × 11这两道题. 按常规解,就是直接列竖式计算. 如果对这两个得数分别与两个被乘数进行一番研究,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奇特的规律:被乘数个位上的数就是积的个位上的数,个位与十位的数相加就得积的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与百位上的数相加就得积的百位上的数…(如果两数相加满了十,就要向前进一). 可用图解如下:
  72 × 11 = 792 1579 × 11 = 17369
  7 9 2 1 7 3 6 9
  这种图解法,不仅直观、形象,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简单枚举,只要乘数为11,这种图解法都适用. 这种解法,突破了常规,解出了新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从逆向性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逆向思维是突破定向的思维形式,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即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 数学中的互逆运算:算术和方程、条件和问题、分析与综合等都是对立统一、互逆的双向思维.
  如:教学“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就可以让学生用算术和方程两种方法解.
  例 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25%,杨树有75棵. 柳树有多少棵?
  算术:75 ÷ (1 25%) = 60(棵)
  方程:设柳树为x棵.
  x 25%x = 75
  x = 60
  答:柳树有60棵.
  通过对比可知,用算术解,问题不参与计算,是逆向思维. 用方程解,问题直接参与了计算过程,使逆向思维变为顺向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从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就是伸展扩散,不拘于固定模式的一种思维倾向.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都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方法.
  其实,在解应用题时,有时也有不同的解法,都可以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解答,引导学生对题目多角度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求知、求新的教学目的.
  四、从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创新意识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学生依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正确迅速的判断和推理,以求迅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数学题目中有许多简便算法的题目,对培养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有特殊的意义.
  例 学校把300本作业本发给三年级,三(1)班有42人,三(2)班有45人,每人发3本,还剩多少本?
  解法1:300 - 42 × 3 - 45 × 3
  解法2:300 - (42 × 3 45 × 3)
  解法3:300 - (42 45) × 3
  学生在寻求简便算法时,要迅速做出分析、判断,快速准确地说出得数. 经常这样做,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会有所提高.
  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以培养思维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中,徐州市以“学讲计划”对教育制度进行相应改革,此计划在教学中从课堂入手,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诸多改善.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发现“学讲计划”在教学中仍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在管理学生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方面,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继续进行教育改革,使“学讲计划”顺利进行,教育部门提出了“学南通”,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南通教育
【摘要】 在人们实际生活中运用最多的就是数学学科中的计算,计算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好与坏决定于数学成绩的高与低,但是,数学往往也是小学生认为最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大部分的小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大多数是抱有反感抵触心理的,下面笔者就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一些浅谈.  【关键词】 小学生;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对于人们而言,计算是一种技能,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单一乏味的教学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许多的教育者和教学者都参与到了教学研究中,目的是打破传统的教学单一乏味的弊端,促进当前教学效率的提升.笔者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发现了传统的数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同时发现开展问题导学法是大势所趋.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问题导学法  进入21世纪,培
【摘要】 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呈稳步上升趋势,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逐步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主动探究、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促进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基于这一教学目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其通过结合信息技术设备,于课堂上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教学过程颠倒,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深入了解,更好地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摘要】 随着现代化的改革建设,新时代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际的课堂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将“导学互动”运用到课堂的教学中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一个主体. 老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设计多个环节,让学生在自己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无形之中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本文主要从“导学互动”的含义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的数学教学
【摘要】 小学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和指导有助于学生“想和做”,从而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引导  所谓“探究性学习”,顾名思义实质是“探究性”,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 数学课程的改革突出了数学观念的转变,倡导教师的教不仅应考虑数学自身
【摘要】 本文为研究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性,特提出分层教学法. 核心就是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自身特点,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和不同学生的自身实际需求给予相应的理论指导,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以期希望为一线初中数学教师高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认知能力;过程;兴趣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与实施,有效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就成为当前一线初中
【摘要】 高效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主动参与开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交流,在主动摸索中培养建立学生科学的数学思维和态度体验.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诱发学生兴趣而精心设问,为培养学生兴趣而制造悬念,为发展学生兴趣而让学生动手操作,为巩固学生兴趣而进行多样练习.  【关键词】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记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摘要】 教师在提高学生基础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着重介绍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教学意义;策略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基础的数学理论知识教授与快速的数学运算演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  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