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处四川省甘孜州北部的甘孜县,孕育着甘孜县独特的文化,人文景观,而坐落在踢踏舞之乡的德贡布见证了甘孜从元朝到现在的历史变化。
【关键词】:甘孜;汉人寺;德贡布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也是与日剧增。而作为康北地区甘孜县的地标性的古建筑之一德贡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也越来越大了。然而保护古建筑应从硬件的软件两个方面入手,而对德贡布的修建史这一块的研究人员有如凤毛麟角。
甘孜县位于甘孜州北部,是康北地区腹心地带隶属于四川管辖。甘孜县是一座多山的县城,境内山环水绕,景色宜人,可以在这里领路四季的更替。甘孜县城海拔3390米,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 “甘孜”为寺庙名称,藏语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拥有1300年建制史。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民俗民风,而德贡布坐落在被世人称为洁白美丽的甘孜县,当地人称其德贡布,贡布是守护神名称。
相传德贡布建于公元127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是目前甘孜县境内年代最早的古建筑之一。德贡波位于康巴哲霍地区,现建于甘孜镇德巴村。甘孜县是通往内地与西藏各地的交通纽带,历来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德贡布处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历经了无数的历史的风雨,现在已成为了甘孜县地标性的建筑物之一。 “德贡布在数百年间几经扩建,现占地面积387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高三层,土木结构。”前廊、经堂、护法殿合为一个整体,大殿四周围绕着转经走廊,进入大殿的门口设有四个大的转经筒,围绕着前廊设有双层转经筒,护法殿内廊也设有单层转经筒,每天都会有很多信教徒们转着前廊和护法殿的内廊推转经轮为普天下的众生祈福。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山川河流名称,都会有各自起名的传说和修建历史原因。而坐落在洁白美丽甘孜县城的德贡布也有着各种色彩的修建历史。
修建历史
主观原因
关于德贡布的修建有很多种传说,但根据史料记载,德贡布相传是八思巴在求学者贡阿聂铎巴身上看到了四臂守护神,便将其收位弟子,为其授各种戒,并赐名为阿聂铎巴根呷扎巴。后随同八思巴下北京见忽必烈时,八思巴把路途中遇到的祥兆告诉了忽必烈。忽必烈甚是好奇,后在八思巴上师的指派下阿聂铎巴根呷扎巴带着大小14尊佛像前往康区,八思巴叮嘱阿聂铎巴根呷扎巴选一个祥兆的地方修建贡布庙。公元1274年春天,当阿聂铎巴根呷扎巴到达哲霍时看见很多祥兆,当他和随处把拖着行李的白色骡子赶到一个湖边休息,阿聂铎巴根呷扎巴看见白色骡子把尾巴放进湖中休息时,来了一个小孩,一手拽住骡子的尾巴喊于于(意为停),然后笑眯眯的看着他们,阿聂铎巴根呷扎巴便问你叫什么名字,这里是哪里,小孩回答,这是德湖,我叫赤乃达吉,现在要去往阿牟。阿聂铎巴根呷扎巴便放声大悦,三圣保佑,终于找到了上师所说的祥地了。后来便在德村修建了贡布庙,取名为德贡布。虽然修建贡布庙带了一些神话色彩,但可以确定的是德贡布是元朝时期,八思巴指派阿聂铎巴来康区修建的。
客观原因
当时八思巴成为元朝國师时,忽必烈将萨迦派作为藏区的掌权者,为了众生脱离苦海和扩大萨迦派影响范围,八思巴就派遣自己的弟子到各地弘扬佛法。甘孜的地理位置和这些因素,阿聂铎巴根呷扎巴最终选择康区甘孜县为贡布的修建地。
大殿结构风格
贡布殿分早起后期修建过程,早起时主要以藏式风格为主,后期结合了汉地的建筑风格。而大殿人性化的建筑结构非常巧妙,不仅是在上下楼层上楼梯设计,每一个空间格局的分割都恰到好处。贡布殿屋顶沿用传统的藏式平顶建筑风格和寺庙专用的顶部结构的装饰。“护法殿为木质结构,顶部为汉式灰瓦坡顶,屋脊为藏式鎏金法器莲花、宝瓶、钟铎、法宝组成,宝幢、风铃、法铃等在日光照耀下金碧辉煌,光彩四射;殿顶檐下全系汉式斗拱承托,飞檐色彩绚丽,屋檐四角呈鳌头造型,形态逼真、做工精巧、结构严谨,融合了藏地漢地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而这样藏汉的风格的在当时的藏地是很难见到的。
德贡布共分三层楼结构,底楼包括前廊、经堂、护法殿等,大殿内规模宏大,由102根方柱支撑,其中经堂63间54柱。前廊和大殿门口的左右两边摆放着信徒们头长头的木板。大殿门口的右边的墙壁上壁画画的是轮图。而大殿门口的左可以上二楼和顶楼。二楼的顶楼一般是用来印经文的晒经文、僧人休息的地方。入经堂顺时针方向朝拜时,你会发现墙壁上栩栩如生的壁画。而堂内左右的第4根和3根方柱上分别书有“天下太平”四个汉字,据史料记载是清乾隆年间护法殿扩建竣工后,乾隆皇帝亲笔所赐的字样。大殿的大门的护法殿的门是一条直线上,然而护法殿又是在大殿的最里层。殿中殿的建筑风格。大殿用来大型举办各种宗教仪式。
相传文革期间,德巴村人将其谎称是牛羊饲料房才,护法殿才得以保存至今。后在甘孜寺庙的主持下修复了大殿和护法殿中受损的壁画,柱子进行了装饰和加固,也按照了一些现代化的设备。从早上5点一缕缕煨香的青烟缓缓飘向空中等待黎明的到来和日落西山各家各户炊烟上升目送夕阳之间来朝拜的信徒是络绎不绝。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篇文章可以掌握到德贡布修建年份和修建者及其极具神话色彩的修建历史原因。
参考文献:
[1]甘孜县志 [J]作者 四川省甘孜县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07-01
【关键词】:甘孜;汉人寺;德贡布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也是与日剧增。而作为康北地区甘孜县的地标性的古建筑之一德贡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也越来越大了。然而保护古建筑应从硬件的软件两个方面入手,而对德贡布的修建史这一块的研究人员有如凤毛麟角。
甘孜县位于甘孜州北部,是康北地区腹心地带隶属于四川管辖。甘孜县是一座多山的县城,境内山环水绕,景色宜人,可以在这里领路四季的更替。甘孜县城海拔3390米,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 “甘孜”为寺庙名称,藏语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拥有1300年建制史。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民俗民风,而德贡布坐落在被世人称为洁白美丽的甘孜县,当地人称其德贡布,贡布是守护神名称。
相传德贡布建于公元127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是目前甘孜县境内年代最早的古建筑之一。德贡波位于康巴哲霍地区,现建于甘孜镇德巴村。甘孜县是通往内地与西藏各地的交通纽带,历来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德贡布处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历经了无数的历史的风雨,现在已成为了甘孜县地标性的建筑物之一。 “德贡布在数百年间几经扩建,现占地面积387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高三层,土木结构。”前廊、经堂、护法殿合为一个整体,大殿四周围绕着转经走廊,进入大殿的门口设有四个大的转经筒,围绕着前廊设有双层转经筒,护法殿内廊也设有单层转经筒,每天都会有很多信教徒们转着前廊和护法殿的内廊推转经轮为普天下的众生祈福。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山川河流名称,都会有各自起名的传说和修建历史原因。而坐落在洁白美丽甘孜县城的德贡布也有着各种色彩的修建历史。
修建历史
主观原因
关于德贡布的修建有很多种传说,但根据史料记载,德贡布相传是八思巴在求学者贡阿聂铎巴身上看到了四臂守护神,便将其收位弟子,为其授各种戒,并赐名为阿聂铎巴根呷扎巴。后随同八思巴下北京见忽必烈时,八思巴把路途中遇到的祥兆告诉了忽必烈。忽必烈甚是好奇,后在八思巴上师的指派下阿聂铎巴根呷扎巴带着大小14尊佛像前往康区,八思巴叮嘱阿聂铎巴根呷扎巴选一个祥兆的地方修建贡布庙。公元1274年春天,当阿聂铎巴根呷扎巴到达哲霍时看见很多祥兆,当他和随处把拖着行李的白色骡子赶到一个湖边休息,阿聂铎巴根呷扎巴看见白色骡子把尾巴放进湖中休息时,来了一个小孩,一手拽住骡子的尾巴喊于于(意为停),然后笑眯眯的看着他们,阿聂铎巴根呷扎巴便问你叫什么名字,这里是哪里,小孩回答,这是德湖,我叫赤乃达吉,现在要去往阿牟。阿聂铎巴根呷扎巴便放声大悦,三圣保佑,终于找到了上师所说的祥地了。后来便在德村修建了贡布庙,取名为德贡布。虽然修建贡布庙带了一些神话色彩,但可以确定的是德贡布是元朝时期,八思巴指派阿聂铎巴来康区修建的。
客观原因
当时八思巴成为元朝國师时,忽必烈将萨迦派作为藏区的掌权者,为了众生脱离苦海和扩大萨迦派影响范围,八思巴就派遣自己的弟子到各地弘扬佛法。甘孜的地理位置和这些因素,阿聂铎巴根呷扎巴最终选择康区甘孜县为贡布的修建地。
大殿结构风格
贡布殿分早起后期修建过程,早起时主要以藏式风格为主,后期结合了汉地的建筑风格。而大殿人性化的建筑结构非常巧妙,不仅是在上下楼层上楼梯设计,每一个空间格局的分割都恰到好处。贡布殿屋顶沿用传统的藏式平顶建筑风格和寺庙专用的顶部结构的装饰。“护法殿为木质结构,顶部为汉式灰瓦坡顶,屋脊为藏式鎏金法器莲花、宝瓶、钟铎、法宝组成,宝幢、风铃、法铃等在日光照耀下金碧辉煌,光彩四射;殿顶檐下全系汉式斗拱承托,飞檐色彩绚丽,屋檐四角呈鳌头造型,形态逼真、做工精巧、结构严谨,融合了藏地漢地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而这样藏汉的风格的在当时的藏地是很难见到的。
德贡布共分三层楼结构,底楼包括前廊、经堂、护法殿等,大殿内规模宏大,由102根方柱支撑,其中经堂63间54柱。前廊和大殿门口的左右两边摆放着信徒们头长头的木板。大殿门口的右边的墙壁上壁画画的是轮图。而大殿门口的左可以上二楼和顶楼。二楼的顶楼一般是用来印经文的晒经文、僧人休息的地方。入经堂顺时针方向朝拜时,你会发现墙壁上栩栩如生的壁画。而堂内左右的第4根和3根方柱上分别书有“天下太平”四个汉字,据史料记载是清乾隆年间护法殿扩建竣工后,乾隆皇帝亲笔所赐的字样。大殿的大门的护法殿的门是一条直线上,然而护法殿又是在大殿的最里层。殿中殿的建筑风格。大殿用来大型举办各种宗教仪式。
相传文革期间,德巴村人将其谎称是牛羊饲料房才,护法殿才得以保存至今。后在甘孜寺庙的主持下修复了大殿和护法殿中受损的壁画,柱子进行了装饰和加固,也按照了一些现代化的设备。从早上5点一缕缕煨香的青烟缓缓飘向空中等待黎明的到来和日落西山各家各户炊烟上升目送夕阳之间来朝拜的信徒是络绎不绝。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篇文章可以掌握到德贡布修建年份和修建者及其极具神话色彩的修建历史原因。
参考文献:
[1]甘孜县志 [J]作者 四川省甘孜县编纂委员会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