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在的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失真已然成为现在会计工作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从而影响了决策者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究其原因是因成本效益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所以本文就是就这些问题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界定、成因与治理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希望对未来的会计工作带来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会计信息 成本效益 治理对策
引言
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在国内也是现在企业中的“要害”、“致命伤”。在经济世界连成一体的今天,积极有效的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1、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的重要标准。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包括依据原始凭证所作的进一步处理)不符。会计信息失真有多种表现,归纳起来看,不外两种类型。从横向看,信息流向失实。从纵向看,流量失实。
2、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
2.1、会计信息的模糊性
是指在会计事务中信息与所对应的内容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或者是会计信息在于所反省的内容本身存在这较大的差异[1]。
2.2、会计信息错误
会计信息的错误是指在会计的日常事物处理中,对客观的经济情况无意识的背离。会计人员的无意间造成的偏差,使得在这种无意识下表现出的疏忽与误解也是对会计人员本身的个人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现在的全国会计人员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我国县级以上的集体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并且在学历统计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有近一半的会计人员没有学历。在这样素质总体偏低的群体层面中,知识老龄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成为了现在会计人员素质偏题的主要问题。
2.3、会计信息有意造假
在现在的会计人员工作中,“假账真算”、“真账假算”、“假账假算”等徇私舞弊行为屡禁不止,原因这些是企业在利益趋势下的产物。[2]所以这种徇私舞弊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与欺骗性,是会计信息是真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在现在的个别企业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在我们现代企业的代表——上市公司中,也屡屡出现此类事件,这不仅仅是欺骗信息的使用者的利益,更加是对国家利益的一种损害。
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有法不依
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作了较为详尽的规范,对违规行为作了相应的量化处罚的规定。但在以往的较长时间内,经济领域的法制是不够健全和不够完善的,由此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另外,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许多职能管理部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甚至存在着权钱交易,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
3.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
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甚至对于专业知识也达不到要求。业务素质低,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或是不自觉地违返了国家政策、法规;或是对经济业务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帐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或是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或是唯上司意志是从,丧失原则。无论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都与会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在较大差距。
3.3、企业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的非法干预造成主观意识上的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企业、出资人资产的目的,出现贪污腐改、群体犯罪等行为,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3]虽然会计对于做假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大多数假帐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会计,而在于有权支配会计的人,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无论怎么说,会计是受命、受制、从属于单位领导的,领导要求怎么做,会计不敢不那样做。如果胆敢抗命,会计就只有下岗的份。虽然会计也可以以《会计法》为武器在一段时间内使领导的违法指令受到抵制,但这种情形断难长久。领导岂是吃素的,会长期容忍一个敢于和他作对的会计吗?
3.4、对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严
政绩考核多是以上交国家财政收入为主,很多干部出于个人利益动机,就给企业下达利税指标,若企业完成有困难,就暗示甚至鼓励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作假,其结果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受损,而个人得益。这就是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
4、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4.1、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会计法》从1985年首次出台实施到1993年初次修改,直至这一次的再修改,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十分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从健全法规制度着手,必须从源头抓起,把《会计法》的执行落到实处。这是从法制角度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4.2、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合格专业人才。同时各个管理层次要投入相当的财力、物力,加大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组织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补充、拓宽业务知识与技能,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
5、结语
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正确与否。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成果及财务状况,而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进行合理决策与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与建立规范有序的经济秩序。
参考文献:
[1]丁海萍.会计信息失真的剖析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6).22-24.
[2]姚敏.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探讨[J].审计月刊.2008(6).30-33.
[3]石凌.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治理对策[J].现代商业,2009(2).34-35.
关键词:会计信息 成本效益 治理对策
引言
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在国内也是现在企业中的“要害”、“致命伤”。在经济世界连成一体的今天,积极有效的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1、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的重要标准。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包括依据原始凭证所作的进一步处理)不符。会计信息失真有多种表现,归纳起来看,不外两种类型。从横向看,信息流向失实。从纵向看,流量失实。
2、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
2.1、会计信息的模糊性
是指在会计事务中信息与所对应的内容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或者是会计信息在于所反省的内容本身存在这较大的差异[1]。
2.2、会计信息错误
会计信息的错误是指在会计的日常事物处理中,对客观的经济情况无意识的背离。会计人员的无意间造成的偏差,使得在这种无意识下表现出的疏忽与误解也是对会计人员本身的个人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现在的全国会计人员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我国县级以上的集体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并且在学历统计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有近一半的会计人员没有学历。在这样素质总体偏低的群体层面中,知识老龄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成为了现在会计人员素质偏题的主要问题。
2.3、会计信息有意造假
在现在的会计人员工作中,“假账真算”、“真账假算”、“假账假算”等徇私舞弊行为屡禁不止,原因这些是企业在利益趋势下的产物。[2]所以这种徇私舞弊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与欺骗性,是会计信息是真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在现在的个别企业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在我们现代企业的代表——上市公司中,也屡屡出现此类事件,这不仅仅是欺骗信息的使用者的利益,更加是对国家利益的一种损害。
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有法不依
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作了较为详尽的规范,对违规行为作了相应的量化处罚的规定。但在以往的较长时间内,经济领域的法制是不够健全和不够完善的,由此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另外,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许多职能管理部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甚至存在着权钱交易,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
3.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
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甚至对于专业知识也达不到要求。业务素质低,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或是不自觉地违返了国家政策、法规;或是对经济业务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帐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或是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或是唯上司意志是从,丧失原则。无论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都与会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在较大差距。
3.3、企业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的非法干预造成主观意识上的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企业、出资人资产的目的,出现贪污腐改、群体犯罪等行为,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3]虽然会计对于做假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大多数假帐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会计,而在于有权支配会计的人,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无论怎么说,会计是受命、受制、从属于单位领导的,领导要求怎么做,会计不敢不那样做。如果胆敢抗命,会计就只有下岗的份。虽然会计也可以以《会计法》为武器在一段时间内使领导的违法指令受到抵制,但这种情形断难长久。领导岂是吃素的,会长期容忍一个敢于和他作对的会计吗?
3.4、对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严
政绩考核多是以上交国家财政收入为主,很多干部出于个人利益动机,就给企业下达利税指标,若企业完成有困难,就暗示甚至鼓励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作假,其结果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受损,而个人得益。这就是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
4、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4.1、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会计法》从1985年首次出台实施到1993年初次修改,直至这一次的再修改,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十分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从健全法规制度着手,必须从源头抓起,把《会计法》的执行落到实处。这是从法制角度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4.2、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合格专业人才。同时各个管理层次要投入相当的财力、物力,加大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组织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补充、拓宽业务知识与技能,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
5、结语
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正确与否。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成果及财务状况,而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进行合理决策与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与建立规范有序的经济秩序。
参考文献:
[1]丁海萍.会计信息失真的剖析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6).22-24.
[2]姚敏.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探讨[J].审计月刊.2008(6).30-33.
[3]石凌.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治理对策[J].现代商业,2009(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