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学生解题张冠李戴、生搬硬套的现象,高中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逻辑思维较为混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不合理的教学方式.物理教师多将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消化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由此导致学生听不懂、不会做,陷入恶性循环.而构建问题教学模式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深入教材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为了构建问题教学模式,物理教师需要深入教材,将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用巧妙的问题来调动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氛围,逐步培养高中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为了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将问题真正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教师需要合理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将课本上的知识合理导入到物理教学课堂中,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内容接轨,使其及时摆脱课间的诱惑,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了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应以提问作为课堂导入环节的核心,在备课时从教材中挖掘适合导入环节的问题,使提出的问题更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此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以课前预习报告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如奉化中学的地理教师在构建问题教学模式时就从课前预习报告着手,重点改革了课前预习工作,在高一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时,用报告的形式将16开的表格发给学生,表格中主要涉及以下问题:请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记录下你所认为的重要内容或公式;写下你所不理解的内容和概念以及不理解的原因等.以这种方式直接获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以此来集中解决共性问题,推进构建问题教学模式的具体进程.
  当然,教师应将此作为深入教材巧设问题的前提,在掌握学生基本理解与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完善设计问题的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根据具体内容来巧设问题:如果重物下落速度快,轻物下落速度慢的话,那么当两者在一起时下落的速度如何?因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答案也就不同.有的学生会认为下落的速度变慢,有的学生会猜想下落的速度变快.为了使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在讨论之后得出确切的结果.
  教师深入教材巧设问题,让学生产生需要与原有知识水平的冲突,以此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与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缩短自身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启发学生物理思维,使其真正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
  2 深入生活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教学较侧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偏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倾向于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并不考虑学生的思想感受.长此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发展,物理思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导致一部分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僵硬的思[HJ1.3mm]维模式,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会像“无头苍蝇”随处乱撞.为了杜绝传统教学模式残留下的弊端,物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生活设计问题激发高中生思维的兴趣,培养高中生物理思维.当然教师深入生活设计问题可以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根据已有教材内容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避免脱离课本,违背初衷.当然,单纯地按照课本内容设计问题情境远远不够,教师要本着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教授知识的印象的原则,对教材例题进行变换或者延伸提问,培养高中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现象.教师应深入学生生活实际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的物理现象,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当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而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种现象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是无法使学生掌握和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而这种小的生活现象蕴含着大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设计问题.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种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呢?”当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应总结并进行归纳告诉学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汽而渐渐地被烧干.”教师深入学生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提取问题可以使问题贴近高中生生活,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同时让高中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主动探索,发现、分析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提高学习效率.
  3 渗透物理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力是使学生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重要元素,教师在构建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授课过程中渗透物理开放问题,用开放问题测试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其创造力.在学生创新力与学习能力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物理开放问题已被逐渐引入到各类物理选拔性考试当中.例如,在2000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中就有相类似的开放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试题提供的宇航员“漂浮”在地球外层空间的照片来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这种题型区别于传统题型,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提出相应的问题.
  这种问题形式使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既提高了学习成绩,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开放问题可以拓宽学生原本封闭的思维空间,又会为物理问题教学指明新的方向.促使高中物理教师重新审视自己设计问题的出发点与方式,将物理开放问题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教师在渗透物理开放问题之间应先掌握高中生的心理活动状况,在此基础上出发,充分发挥物理开放问题的意义与价值,使学生都能在此类型的物理问题中开放思维,提升技能.
  4 强化物理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答题能力
  物理教师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强化物理课后练习,通过寻找专题题型来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侧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只是教学的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要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因此,强化课后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尊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和习题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促使学生重视对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让其认识到练习是获取知识的必经途径,而在练习过程中收获的不单单是知识,还是学习的方法以及快乐.这样,学生就会从思想上接受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会因程度的加大而产生抵触心理,而是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又会提升学生答题的兴趣与效率,从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构建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从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深入教材,联系生活以及渗透开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重新认识物理规律与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问题教学模式”将成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普遍的教学模式,物理课堂将会以此变得融洽,高效.
其他文献
在初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都把“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载体.初中阶段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高中阶段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这一课程目标要求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将科学探究的要素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课程内
在实际课堂中一直存在重知识轻科学方法教育的情况,这样的现状使很多学生学到的是支离破碎而不是有序系统的知识链.在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中,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明
大雁又从北往南飞回来了,但是,时间也在它扑棱的翅膀中流逝--不是吗?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追着雁群奔跑,看着它们渐渐地飞过山川,飞过田野,飞过河流……稍长大些,我便知道,无论我跑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中的知识也大都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起点,经过科学家的抽象和实验研究而得出的,因此,物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的时候,学生学习物理会感觉到它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有的知识还能在身边应用.而升入高中以来,物理之中加入了大量的数学计算和抽象模型,与生活中的联系也越来越抽象了,以致于有些同学会失去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或者感到学习物理吃力而自我效能感降低,这样一部分学生
摘要依托北京教育学院发起的“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带领“课程建设及管理”项目组在京郊两所农村中学进行学校改进行动研究,摸索出促进农村中学持续发展的“内省式”改进工作机制。一是通过全体教师参与式研讨,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凝聚学校改进共识;二是通过递进式培训设计,激励学校改进信心,增强学校改进动力;三是制定“链条式”行动计划,规划学校改进路线,促使改进行动有效落实。  关键词学校改进;内省式改进;学
当前的高中作文仍然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虽然近几年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一直在改革,但是,依然没有显著的进展。如何能结合高中语文作文的多元化评价,使得高中语文作文取得
当下的初中物理课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那么如何以此理念来指导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本文以压强的概念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这一方面的思考.  1 立足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基于意义建构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得到充分思考和自主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的原有基础和经验成为新授认知构建活动的先行者,成为新思维、新知
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大厦的基石,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物理素养、物理学习情感和物理知识应用的有效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呢?笔者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依托,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概念教学中尝试运用“双线式”教学模式.本文就该话题进行探讨,望能助力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  1 “双线式”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模式与价值  1.1 “双线式”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模式  概念教学应该包含
科学探究是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可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且感受科学的魅力.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它常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  《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一节是在学习了重力势能之后,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经历在变力情景下进行功和能关系的探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立足于教学重难点所设计出的问题称为“核心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核心问题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和思考,从而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核心问题与实际教学的无缝对接需要教师策略化的操作.本文从问题设计和问答过程的教师行为这两个层面对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  1 核心问题的设计策略  教材结构特点、学生认知特点、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