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我校坚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开发理念,三年以来,民乐实验班取得了重大成果。实验班的孩子不仅夺得广东省中小学艺术表演一等奖以及多项民间比赛金奖,而且在学科成绩和体育比赛方面也表现突出。就进行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开发的具体方案,从课程准确定位、课程内容立体化、课程实施科学化、完善课程保障体系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校本课程;可持续开发;民乐实验班
仅三年多,光后中心小学民乐实验班就蜚声市内外,实验班的孩子不仅人人“技高一筹”,夺得广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以及多项民间比赛金奖,而且在学科成绩、体育比赛等各方面表现突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坚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开发理念密不可分。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自主进行的课程改革活动。秉承“致力于师生个性化发展,对学生一生负责”宗旨的光后中心小学,是怎样让民乐校本课程转化为持久课程品牌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程准确定位,探寻课程开发新路径
校本课程,首先要以校为本。相比之下,学校的体育、美术都有了自己的课程品牌,但音乐方面稍为薄弱,需要引领性、拳头性的校本课程来助推。校本课程,其次要以生为本。百年老校学生需要“阳春白雪”的高雅器乐艺术的浸润,当代中国人应迈向柏拉图“理想人”完美修身的境界。校本课程,还要以人的潜能挖掘、师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合作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以上的定位,我们选择了以“民乐实验班”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路径,重视“筑基”,练好“童子功”。实行隔年一届的民乐实验班招生,鼓励符合招收条件的家长自主选报,学校音乐教师进行乐感和节奏感测评,组成行政班,从一年级起坚持每天授课。
二、课程内容立体化,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民乐实验班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全部成名成家,而是让他们能真正拥有一项陪伴终身的艺能,增加学生幸福人生的厚度和质感。因此,民乐实验班首先着眼于学生对民乐兴趣的培养,通过练、演、展、赛等课程活动,让他们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发现自己也能创造美。其次,让学生科学地习得技能,恰当的重复练习,常伴的成功体验,合理的水平分层,让学生永远处在练琴习艺的“最近发展区”。更为重要的是,民乐实验班同时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课下好围棋、在美术课练习好书法,在课外颂读传统经典,通过触类旁通让学生充分吸允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三、课程实施科学化,打造“三为主”的民乐特色
民乐实验班专业师资以学校为主,学校从全国各地择优招聘了吹奏部、拉弦部、弹拨部、打击部四位在编教师。他们均一专多能,熟悉本部各型乐器,多数在大学期间担任各部首席。民乐实验班教材资源以学校精心选择和编配为主,学校购进了全国各类成人民乐、儿童民乐启蒙、儿童乐理常识、民族文化知识等各类书籍供老师们反复比较,改编成学生可用的校本教材,以适应各年级学生身心特征和学习进度。教学模式以小班化为主,除每周一次全班集中乐理课、二年级起每周一次以乐队形式排练外,主要是每天一次更专业化的小班分部教学课,确保基础扎实,进度适宜,杜绝拔苗助长。“三为主”民乐校本课程兼顾持续性、程序性和系统性,力求形成“螺旋状”课程结构,通过对学生视听能力、感悟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表现美、表达自己情感的境界。
四、从多角度入手,完善课程实施保障体系
从课程环境角度,民乐实验班的行政班与民乐课程班相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民乐学习氛围,克服长期民乐训练的“怠倦感”,形成人人爱民乐,个个求上进的“在集体中成长”的共识。从课程评价角度,民乐实验班通过学生民乐成长专业值评价、学生学习态度评价、家长师生多元评价等方式,不仅沟通了师生、家长之间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家长的信任感。从经费保障角度,学校购置大项和贵重设备,家长也支持孩子更新小型设备,力求学生设备与表现能力相匹配。从课程发展角度,在学校的鼓励下,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的琵琶专业硕士研究生廖燕萍老师成功申报了《小学民乐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从更准确的角度解决内容选择随意化、实施方式不够科学的问题,并在课时的调整与安排、资源的丰富与完善等方面给学校提出更切实的建议。
当然,光后中心小学民乐实验班可持续校本课程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今后,本着可持续性原则,学校将结合前期实践,关注整体性、连续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在课程选择、课程调适、课程整合和课程创新等方面下功夫,灵活地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评价的差异性,确保校本课程可持续开发与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可持续开发;民乐实验班
仅三年多,光后中心小学民乐实验班就蜚声市内外,实验班的孩子不仅人人“技高一筹”,夺得广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以及多项民间比赛金奖,而且在学科成绩、体育比赛等各方面表现突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坚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开发理念密不可分。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自主进行的课程改革活动。秉承“致力于师生个性化发展,对学生一生负责”宗旨的光后中心小学,是怎样让民乐校本课程转化为持久课程品牌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程准确定位,探寻课程开发新路径
校本课程,首先要以校为本。相比之下,学校的体育、美术都有了自己的课程品牌,但音乐方面稍为薄弱,需要引领性、拳头性的校本课程来助推。校本课程,其次要以生为本。百年老校学生需要“阳春白雪”的高雅器乐艺术的浸润,当代中国人应迈向柏拉图“理想人”完美修身的境界。校本课程,还要以人的潜能挖掘、师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合作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以上的定位,我们选择了以“民乐实验班”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路径,重视“筑基”,练好“童子功”。实行隔年一届的民乐实验班招生,鼓励符合招收条件的家长自主选报,学校音乐教师进行乐感和节奏感测评,组成行政班,从一年级起坚持每天授课。
二、课程内容立体化,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民乐实验班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全部成名成家,而是让他们能真正拥有一项陪伴终身的艺能,增加学生幸福人生的厚度和质感。因此,民乐实验班首先着眼于学生对民乐兴趣的培养,通过练、演、展、赛等课程活动,让他们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发现自己也能创造美。其次,让学生科学地习得技能,恰当的重复练习,常伴的成功体验,合理的水平分层,让学生永远处在练琴习艺的“最近发展区”。更为重要的是,民乐实验班同时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课下好围棋、在美术课练习好书法,在课外颂读传统经典,通过触类旁通让学生充分吸允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三、课程实施科学化,打造“三为主”的民乐特色
民乐实验班专业师资以学校为主,学校从全国各地择优招聘了吹奏部、拉弦部、弹拨部、打击部四位在编教师。他们均一专多能,熟悉本部各型乐器,多数在大学期间担任各部首席。民乐实验班教材资源以学校精心选择和编配为主,学校购进了全国各类成人民乐、儿童民乐启蒙、儿童乐理常识、民族文化知识等各类书籍供老师们反复比较,改编成学生可用的校本教材,以适应各年级学生身心特征和学习进度。教学模式以小班化为主,除每周一次全班集中乐理课、二年级起每周一次以乐队形式排练外,主要是每天一次更专业化的小班分部教学课,确保基础扎实,进度适宜,杜绝拔苗助长。“三为主”民乐校本课程兼顾持续性、程序性和系统性,力求形成“螺旋状”课程结构,通过对学生视听能力、感悟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表现美、表达自己情感的境界。
四、从多角度入手,完善课程实施保障体系
从课程环境角度,民乐实验班的行政班与民乐课程班相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民乐学习氛围,克服长期民乐训练的“怠倦感”,形成人人爱民乐,个个求上进的“在集体中成长”的共识。从课程评价角度,民乐实验班通过学生民乐成长专业值评价、学生学习态度评价、家长师生多元评价等方式,不仅沟通了师生、家长之间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家长的信任感。从经费保障角度,学校购置大项和贵重设备,家长也支持孩子更新小型设备,力求学生设备与表现能力相匹配。从课程发展角度,在学校的鼓励下,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的琵琶专业硕士研究生廖燕萍老师成功申报了《小学民乐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从更准确的角度解决内容选择随意化、实施方式不够科学的问题,并在课时的调整与安排、资源的丰富与完善等方面给学校提出更切实的建议。
当然,光后中心小学民乐实验班可持续校本课程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今后,本着可持续性原则,学校将结合前期实践,关注整体性、连续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在课程选择、课程调适、课程整合和课程创新等方面下功夫,灵活地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评价的差异性,确保校本课程可持续开发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