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星海,名炳源,江苏无锡人,生于20世纪初。他继承经营的上海保丰、无锡庆丰两大纺织厂,抗战胜利后的头两年已名满江南,旗下资产估值经核算约为12万美元,令当时的唐氏集团资产在无锡6大资本集团中占20%。
江苏无锡市锡山区(原无锡县)羊尖镇严家桥的唐氏原本是个旺族,祖籍常州府武进县的唐氏,世称毗陵唐氏,自奉宋朝翰林院检讨唐华甫为始祖,祖先唐荆川,曾任明朝兵部侍郎。
明朝末年,唐氏第11世中的一支移居无锡。唐氏在无锡投资企业成功后,不断把资产扩展到上海,在上海办起了一个又一个唐氏工商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氏家族重点选择在香港发展,现今唐氏家族的后代,已遍布海内外,有许多人成了名闻海外的著名实业家。唐星海的父亲唐保谦,又名唐滋镇,于1910年与9个朋友合办了九丰面粉厂,完成了从旧商人转化为实业家的重要转折。1920年他又与薛南溟等人合股,在无锡周山浜开办了庆丰纺织厂。
唐星海1919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后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纺织专业。1923年毕业,他获纺织、纺织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同年10月学成回国,任无锡庆丰纺织厂副总管兼纺织部工程师。
在细述主人公之前,我们先谈谈庆丰的诞生。当时,唐保谦的六弟唐纪云、长子唐肇农都各入了一股,并在1921年4月第一次的股东会上认真地研究了厂名,最后定为“庆丰”。接着便买地、建厂,进设备、招收工人,紧张地忙了半年后,于1921年9月1日破土兴建,1922年7月試车开工。那时候,唐保谦全心全意地大抓质量,极讲信誉,产品销路大开,门庭若市。
唐保谦见大局已定,本想喘口气了。可这口气尚未喘匀,就遭逢了巨大的失子之痛:长子肇农不幸于刚回厂接任没多久的1922年10月23日死于伤寒。不得已,只能召回次子星海与幼子晔如来协助六弟纪云管理厂子。
作为次子的唐星海,从小便让父亲有些不放心。人很聪明,相貌更为出众,但他桀骛不驯。于是,唐保谦发出急电召两个儿子回来到庆丰理事时,给在上海读书的小儿子晔如的电报,是要其立即弃学返锡,给二儿子的却是学成之后立即回国。而回来之后,又不似对长子般列为一户股东、董事,与其叔纪云共管工厂,而是“协助为父及纪云叔工作”。
从海外归来的唐星海,到庆丰一看不禁有些失望:平淡无奇的外观总体设计,埋在群居中毫无悦目之处。内部空间环境呢?他只觉得采光与色彩上分明无意于用心设计,厂房内的设备与附属设施的安置与布局又很不科学,因而显得暗、脏,给人以压抑感。机器虽说是最先进的,可分明有些陈旧了,而且利用率又很低,保养也不科学。
再看看管理,一些职员、账房、管事,甚至一些老资格的技术人员一年到头长袍马褂疙瘩帽,也没有人懂得什么“生产技术规划”“生产工艺管理”,各级人员均是一问三不知,唯一的“先进”设施是尚未译成汉语的波罗(汽笛)每天叫那么有数的几次,催促工人上班。而应负起全面责任的领班,都似一个个土老财般坐在办公室里呼噜呼噜地吸水烟,似百无聊赖、无所事事。
那些该对生产进行设备与成品检查、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的工头们只晓得对工人开口骂、动手打……
那些惯于此习的主事们却完全与唐星海的看法相反,特别是他的身居要职的六叔庆丰总管唐纪云,不但安之若素,而且陶然于其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无锡这座古城里,庆丰虽谈不上首屈一指,也不是位居其末。有钱赚、有名气,这么大的厂子,这么多的人,还要什么?只要守成就是了。
一心革新的唐星海还是力排众议,在技术与管理上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他深入车间直接管理,亲自进行了技术指导与技术更新。一年的实验期结束,效果十分显著地表露了出来:实验前,纺部车间纺20支前罗拉速度为每分钟100转;实验后,速度为每分钟156转。实验前,每个工人只能挡1台布机;实验后,每个工人已能挡4台布机。实验前,每件纱的售价只有180元;实验后,由于质量提高,每件纱售价也相应地提高到了184元。赚钱才是经商的主要目的,事实充分证明唐星海确有使庆丰赚钱、且很可能赚更大的钱的本领,董事们岂能不对之加以重用?
首战告捷的唐星海又开始争取用人权,他极力搜求、高薪聘请了许多能人,其中不少是在我国现代纺织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曾被他聘为厂长的著名纺织工程师骆仰之,曾为他主持电机工作的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机电工程师范谷泉与张功焕,南通纺院的高才生、后来成为名列中国十大纺织工程师榜次的王方揆,也被他重金挖来充任庆丰的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因担任戚墅堰机车厂经理成绩卓著而名气斐然的吴玉麟亦被他请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星海不惜以10根金条、1座洋房的代价将日商内外棉厂厂长魏亦久挖来给庆丰。对于庆丰旧员,唐星海也因才施用、多有安排。如陶心华原来是老庆丰的一个普通职员,经唐星海认真考核,发现此人业务熟练,为人忠诚,且甚得人心,便安排他做了副厂长。唐星海还不惜大量地智力投资,培养后继人才,以使企业有一个更广泛、可靠的人才来源。
他投资并亲自主办了“无锡庆丰纺织人员养成所”,形式与今日的纺织专科学校相类,学制3年,教学内容以数、理基础课与纺织、印染、电气等专业课为主。唐星海亲自出任名誉所长,厂长骆仰之兼任所长,聘请许多著名专家、工程师,如范谷泉、薛桂伦、朱文渊、吴敬人等任教。招收对象为具有高中以上学业的未婚青年,也一概实行公开招考、择优录取。
除了培养和管理好企业员工,唐星海还大力兴办与员工切身利益有关的福利事业,如建设浴室、医疗、学校、宿舍、合作社等,以及创立近于劳动保护的部分手段。由于“恩”“威”并施,庆丰厂运营机制完善,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1936年12月唐星海接替其父任庆丰纺织公司总经理,在此前后他还去英、德两国考察,引进先进设备,扩建庆丰第二工场,增辟漂染车间,甚至不惜工本用32支纱纺、20支甚至16支的双鱼纱。当时,庆丰生产的“双鱼吉庆”牌纱已经成为无锡地区标准纱,远销东南亚。
1937年10月1日,沿沪宁线狂轰滥炸的日寇飞机炸毁了无锡火车站,并殃及池鱼,丢了3枚炸弹在庆丰,一枚将漂染工场全部摧毁,另两枚不但引发了一场大火,而且炸毁了一、二工场附近三分之一的房屋与设备,所幸人员无伤。不久无锡沦陷后,庆丰厂被日商侵占。1939年4月,唐星海在上海租界创办保丰纺织厂,以后又在常熟、太仓农村建立小型纱厂。1943年11月收回无锡庆丰厂后,唐星海借用保丰厂经济实力使庆丰厂逐步恢复发展。在此期间,曾投资马迪汽车公司、通惠冷气公司,与人合办公永纱厂,与建安实业公司合作开办庆源、大华、利达花纱布庄、保丰堆栈、北新隆农场及无锡永新化工厂、昆山永润油厂等企业。1948年底,唐星海结识香港的一大金号老板简鉴青,抽调庆丰厂部分资金和设备到香港九龙荃湾,先做地皮生意赚了钱,后集资创办南海纱厂。
1954年,庆丰进入公私合营,改名为公私合营无锡庆丰纺织厂,1956年9月又改名为国营无锡第二纺织厂,1990年进入一级企业行列。保丰,1955年公私合营,1970年纺织部分迁福建三明市,组成了三明市纺织厂,印染部分与上海一小厂合并,成立了上海第六印染厂。
唐星海,1969年逝世,其所属的无锡唐氏一直是个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家族,尽管不断地遇到艰难、挫折,仍是一代比一代发达、强盛。无锡唐氏到了第4代唐星海手中,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也就是说他为这个大家族增加了不可忽视的浓墨重彩。
江苏无锡市锡山区(原无锡县)羊尖镇严家桥的唐氏原本是个旺族,祖籍常州府武进县的唐氏,世称毗陵唐氏,自奉宋朝翰林院检讨唐华甫为始祖,祖先唐荆川,曾任明朝兵部侍郎。
明朝末年,唐氏第11世中的一支移居无锡。唐氏在无锡投资企业成功后,不断把资产扩展到上海,在上海办起了一个又一个唐氏工商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氏家族重点选择在香港发展,现今唐氏家族的后代,已遍布海内外,有许多人成了名闻海外的著名实业家。唐星海的父亲唐保谦,又名唐滋镇,于1910年与9个朋友合办了九丰面粉厂,完成了从旧商人转化为实业家的重要转折。1920年他又与薛南溟等人合股,在无锡周山浜开办了庆丰纺织厂。
唐星海1919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后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纺织专业。1923年毕业,他获纺织、纺织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同年10月学成回国,任无锡庆丰纺织厂副总管兼纺织部工程师。
在细述主人公之前,我们先谈谈庆丰的诞生。当时,唐保谦的六弟唐纪云、长子唐肇农都各入了一股,并在1921年4月第一次的股东会上认真地研究了厂名,最后定为“庆丰”。接着便买地、建厂,进设备、招收工人,紧张地忙了半年后,于1921年9月1日破土兴建,1922年7月試车开工。那时候,唐保谦全心全意地大抓质量,极讲信誉,产品销路大开,门庭若市。
唐保谦见大局已定,本想喘口气了。可这口气尚未喘匀,就遭逢了巨大的失子之痛:长子肇农不幸于刚回厂接任没多久的1922年10月23日死于伤寒。不得已,只能召回次子星海与幼子晔如来协助六弟纪云管理厂子。
作为次子的唐星海,从小便让父亲有些不放心。人很聪明,相貌更为出众,但他桀骛不驯。于是,唐保谦发出急电召两个儿子回来到庆丰理事时,给在上海读书的小儿子晔如的电报,是要其立即弃学返锡,给二儿子的却是学成之后立即回国。而回来之后,又不似对长子般列为一户股东、董事,与其叔纪云共管工厂,而是“协助为父及纪云叔工作”。
从海外归来的唐星海,到庆丰一看不禁有些失望:平淡无奇的外观总体设计,埋在群居中毫无悦目之处。内部空间环境呢?他只觉得采光与色彩上分明无意于用心设计,厂房内的设备与附属设施的安置与布局又很不科学,因而显得暗、脏,给人以压抑感。机器虽说是最先进的,可分明有些陈旧了,而且利用率又很低,保养也不科学。
再看看管理,一些职员、账房、管事,甚至一些老资格的技术人员一年到头长袍马褂疙瘩帽,也没有人懂得什么“生产技术规划”“生产工艺管理”,各级人员均是一问三不知,唯一的“先进”设施是尚未译成汉语的波罗(汽笛)每天叫那么有数的几次,催促工人上班。而应负起全面责任的领班,都似一个个土老财般坐在办公室里呼噜呼噜地吸水烟,似百无聊赖、无所事事。
那些该对生产进行设备与成品检查、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的工头们只晓得对工人开口骂、动手打……
那些惯于此习的主事们却完全与唐星海的看法相反,特别是他的身居要职的六叔庆丰总管唐纪云,不但安之若素,而且陶然于其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无锡这座古城里,庆丰虽谈不上首屈一指,也不是位居其末。有钱赚、有名气,这么大的厂子,这么多的人,还要什么?只要守成就是了。
一心革新的唐星海还是力排众议,在技术与管理上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他深入车间直接管理,亲自进行了技术指导与技术更新。一年的实验期结束,效果十分显著地表露了出来:实验前,纺部车间纺20支前罗拉速度为每分钟100转;实验后,速度为每分钟156转。实验前,每个工人只能挡1台布机;实验后,每个工人已能挡4台布机。实验前,每件纱的售价只有180元;实验后,由于质量提高,每件纱售价也相应地提高到了184元。赚钱才是经商的主要目的,事实充分证明唐星海确有使庆丰赚钱、且很可能赚更大的钱的本领,董事们岂能不对之加以重用?
首战告捷的唐星海又开始争取用人权,他极力搜求、高薪聘请了许多能人,其中不少是在我国现代纺织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曾被他聘为厂长的著名纺织工程师骆仰之,曾为他主持电机工作的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机电工程师范谷泉与张功焕,南通纺院的高才生、后来成为名列中国十大纺织工程师榜次的王方揆,也被他重金挖来充任庆丰的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因担任戚墅堰机车厂经理成绩卓著而名气斐然的吴玉麟亦被他请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星海不惜以10根金条、1座洋房的代价将日商内外棉厂厂长魏亦久挖来给庆丰。对于庆丰旧员,唐星海也因才施用、多有安排。如陶心华原来是老庆丰的一个普通职员,经唐星海认真考核,发现此人业务熟练,为人忠诚,且甚得人心,便安排他做了副厂长。唐星海还不惜大量地智力投资,培养后继人才,以使企业有一个更广泛、可靠的人才来源。
他投资并亲自主办了“无锡庆丰纺织人员养成所”,形式与今日的纺织专科学校相类,学制3年,教学内容以数、理基础课与纺织、印染、电气等专业课为主。唐星海亲自出任名誉所长,厂长骆仰之兼任所长,聘请许多著名专家、工程师,如范谷泉、薛桂伦、朱文渊、吴敬人等任教。招收对象为具有高中以上学业的未婚青年,也一概实行公开招考、择优录取。
除了培养和管理好企业员工,唐星海还大力兴办与员工切身利益有关的福利事业,如建设浴室、医疗、学校、宿舍、合作社等,以及创立近于劳动保护的部分手段。由于“恩”“威”并施,庆丰厂运营机制完善,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1936年12月唐星海接替其父任庆丰纺织公司总经理,在此前后他还去英、德两国考察,引进先进设备,扩建庆丰第二工场,增辟漂染车间,甚至不惜工本用32支纱纺、20支甚至16支的双鱼纱。当时,庆丰生产的“双鱼吉庆”牌纱已经成为无锡地区标准纱,远销东南亚。
1937年10月1日,沿沪宁线狂轰滥炸的日寇飞机炸毁了无锡火车站,并殃及池鱼,丢了3枚炸弹在庆丰,一枚将漂染工场全部摧毁,另两枚不但引发了一场大火,而且炸毁了一、二工场附近三分之一的房屋与设备,所幸人员无伤。不久无锡沦陷后,庆丰厂被日商侵占。1939年4月,唐星海在上海租界创办保丰纺织厂,以后又在常熟、太仓农村建立小型纱厂。1943年11月收回无锡庆丰厂后,唐星海借用保丰厂经济实力使庆丰厂逐步恢复发展。在此期间,曾投资马迪汽车公司、通惠冷气公司,与人合办公永纱厂,与建安实业公司合作开办庆源、大华、利达花纱布庄、保丰堆栈、北新隆农场及无锡永新化工厂、昆山永润油厂等企业。1948年底,唐星海结识香港的一大金号老板简鉴青,抽调庆丰厂部分资金和设备到香港九龙荃湾,先做地皮生意赚了钱,后集资创办南海纱厂。
1954年,庆丰进入公私合营,改名为公私合营无锡庆丰纺织厂,1956年9月又改名为国营无锡第二纺织厂,1990年进入一级企业行列。保丰,1955年公私合营,1970年纺织部分迁福建三明市,组成了三明市纺织厂,印染部分与上海一小厂合并,成立了上海第六印染厂。
唐星海,1969年逝世,其所属的无锡唐氏一直是个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家族,尽管不断地遇到艰难、挫折,仍是一代比一代发达、强盛。无锡唐氏到了第4代唐星海手中,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也就是说他为这个大家族增加了不可忽视的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