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的美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ey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全新而富有挑战的内容。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深究教材,目标明确
  口语交际教学与其他阅读课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编排图文并茂,可发挥的空间大,且独立成题,一课一得,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它不是单向的,也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是师生共有、富有生机的独特课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深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充分预设。
  如教学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春天里的发现》时,正值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春天。于是,我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课前让学生开展了这样的活动:1.在生活中寻找春天的足迹。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所寻找到的春天。3.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写下自己的感受。4.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5.搜集有关春天的一些谚语。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组春光图问:“大家瞧,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图上画的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能用两三句话清楚完整地回答吗?”
  生1:“春姑娘真美啊!她给柳树姑娘穿上了漂亮的绿衣裳。”
  生2:“我看到迎春花开了,金黄金黄的,真是太美了!”
  生3:“我看到冰融化了,仿佛听到了泉水叮叮咚咚的歌声呢!”
  生4:“我看到小草探出了头,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
  ……
  在观察完图片之后,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学生在校园的草坪上、小树边自由交谈自己的发现,兴趣盎然。回到课堂后,学生把自己在课前准备中的所见所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有的做了手抄报,有的把树叶做成了标本,有的背诵古诗,使个性得到了尽情彰显。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口语交际的内容源于生活,也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抓住这一特征,在教学时及时捕捉训练点,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如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口语交际“说一件令你感动、难忘的事”,在教学前,学校里有一位一年级的学生患上了白血病,学生纷纷捐献爱心,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联系这件事,我让学生将自己在这次活动中所听到、看到的事说一说,由此再延伸到生活中所遇到、听到的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想说的欲望特别强烈。用学生所熟悉的场景来打开学生的心扉,能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其处于一种较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教师带领学生模拟生活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模拟新闻发布会现场,让学生当小导游,开展小小故事会等。一旦口语交际课变成这些场景,会极大调动起学生的言语交际兴趣,让学生感到口语交际是自己的一种需要。
  三、因材施教,形式多样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存在个体的差异。教师要尊重这些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创造能力,把这种差异转化为一种资源,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对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1.在班级里进行分组,按照优质分配的原则,每4~5人为一组,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倾听、发言的机会,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2.常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每次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保持新奇、兴奋,使每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成为师生生命中不可重复的珍贵体验。3.将口语交际训练融入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而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4.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阅读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五年级的口语交际《劝说》,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对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劝说,学会用语文明,说话流畅。让口语交际训练走进生活,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适当示范,引领学生
  每一节口语交际课都有它所要达到的训练目标。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口语能力较弱,对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和语言形式都较生疏,也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往往无话可说或是表达不清,最后使口语交际流于形式,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和示范。教师只有通过亲自示范或是直接参与,与学生互动,才能使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当然,教师的示范要用语文明、规范,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态度等,从而让口语交际课生机勃勃而不杂乱,和谐而不吵闹。
  对于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明显语病、用语不当、说脏话等现象,教师要及时纠正,对于不健康的言论更要及时制止。教师既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口语交际氛围,又要学会欣赏学生的“一家之言”;既要使学生敢说、爱说,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为了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为其创设“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而积极语用需要积极的语境。就高考作文题型设计而言,创设的其实就是可供积极语用的基本“语境”。就实践活动的语境而言,任何写作都会受到语境中某些要素的制约,从而潜在地影响考生思想力和表达力的释放程度。新世纪以来,高考作文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持续凸显了一以贯之的价值导向:通过创设“积极的语言实
要学好文言文,读是关键。读的学问很大,读的方式有很多种。笔者以董旭午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一课为例,谈谈文言文课堂教学如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提高教学效率。概括地说,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过好“三关”——“诵读关”“猜读关”“品读关”,切实培养学生的品析力、感悟力、学习力和自觉力,以及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教师要引领学生过好“诵读关”  古人是特别重视诵读的,几乎所有的诗文都要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中强调:“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评改记叙文,要针对记叙文的特点评改,要从三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切身的感受出发,营造轻松和谐的评改意境,注重对学生习作过程和方法的关注。    [习作内容]  仿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而学习语言最重要的途径便是朗读。通过朗读,可以使硬生生的书面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产生一种“立体化学习”的感觉。因而,朗读是语文“立体化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朗读的“沼泽地”    急功近利的心态致使我们没有把朗读放在一个足够重视的位置,朗读教学生成了大片大片的“沼泽地”。  第一片“沼泽地”:压缩朗读时间,读得浮
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依据。基于扎根理论,笔者对北京市石景山区31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含个人素养、政策与管理和社会支持三方面。其中个人素养包括教育知识、专業知识、职业道德、教学实践、教学技能、核心价值观、成就动机、反思能力、表达能力、自主意识等;政策与管理包括评价机制、条件支持、学校管理、政策导向、工资薪酬等;社会支持包括教师关
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天生的民族性;研究不同民族的神话,是理解一个民族文化内涵和思想根源的重要途径,深入发掘其中的可贵精神和优秀品格,更是能为传统文化增色添彩。中国虽然是一个汉文化占据核心地位的文明古国,但现存的少数民族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早已与汉族一起构成了难舍难分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份和谐与团结也离不开长久以来政府与学者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的关注。由文日焕、王宪昭著的《中国少数民族神
升入中年级的学生,要学着写结构完整、像模像样的作文了,可每次习作,却令学生愁、家长愁,老师也愁。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唯有以积累为基础,以体验为重心,以个性表达为目的,掬一捧生活的活水,让作文成为写意的享受。    一、日有所诵,使学生的语言羽翼丰盈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反思每天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语言积累流于形式,教师大
近日聆听了一场小学语文教学讲课比赛,从中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归类、情感打包、思想定性。比如写景的归结到喜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这一思想层面,写人的全部落到学习主人翁某种品质这一情感角度,且同类文章的教法、设问、练习、情感体验如出一辙。然而,这种教法真的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培养孩子们的优秀人格吗?  把人格发展放在首位是中小学教育的立足点,语文与人的思想品德联系得更加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有关词语。  3,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体会作者对鸟类、对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强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教学过程  
书名:语文教学论  主编:乔桂英  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  ISBN:9787040413663  定价:38元  语文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并涌现出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著述。由乔桂英主编的《语文教学论》便是内容比较丰富和全面的一部书。  《语文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