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随即,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孩子上个幼儿园太难了!”谈起送孩子上幼儿园的经历,家住兰州市城关区安居小区的陈女士感慨万千。陈女士的孩子今年已经到了入园年龄,为了让孩子顺利入园,“五一”刚过,陈女士就“早早”行动,联系幼儿园。然而,夫妻俩接连跑了几家城关区的公办幼儿园,结果是“已经报满了”。无奈之下,夫妻俩发动各种关系找人,费了好大劲才把孩子“塞”进了一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陈女士的遭遇是“入园难,入园贵”这一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为了把孩子送进一所比较满意的幼儿园,众位家长找领导、批条子、堵园长……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能顺利把孩子送进较为满意的幼儿园者却寥寥可数。
为深入了解“入园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化解“入园难”的对策,记者日前在甘肃省一些地方进行了调查走访。
整体“库容”太小,入园怎能不难
省教育厅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全省有幼儿园2472所,其中城市幼儿园513所、县镇幼儿园459所,农村幼儿园1480所。试问这区区2472所幼儿园又怎么能承受得起广大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呢?
近年来,甘肃省迎来了新一轮婴儿潮,大量“奥运宝宝”和“金猪宝宝”的出生使学前适龄幼儿数量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流入使本来就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出现短缺。学前教育有限的“库容”面临着双重压力。
然而,幼儿园的数量却没有得到相应增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监管力度不够,甘肃省各地很多新建社区中没有建设配套的幼儿园,使新生儿很难就近入园。此外,一些企业办幼儿园由于企业效益不佳等因素,近年来陆续停办的不少,造成了学前教育整体“库容”下滑。
“由于种种原因,部队和几家单位举办五六所优质幼儿园临时停办了,这让兰州市城关区‘入园难’的矛盾更加突出,也牵动了社会各界的神经。”兰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面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刚性需求,一面是学前教育屈指可数的“小板凳”,孩子上幼儿园怎能不难?
“目前,我省省级财政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尚为空白,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可想而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何馨芳告诉记者,要在2020年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的目标,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必须投入巨大的资金来推动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优质资源不足,入园难上加难
“我们的压力太大了!我们也想把孩子们都招进来,可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场地和老师啊!”甘肃省保育院一名教师告诉记者,每到报名期间,就有许多家长守在学校门口,甚至找园长和教师苦苦求情,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入学机会。以至于园长倍感无奈,不得不关了手机,而且还躲得远远的。
同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兰州实验幼儿园是兰州市教育局所属的幼儿园,该幼儿园一位老师表示:“实验幼儿园只接收兰州市教育局直属各学校教职工的子女。今年秋季计划招生50个孩子,但园长接到打招呼的条子就有500个。”主管学前教育的兰州市教育局基教二处一位工作人员说:“按照国家规定,幼儿园小班每班最多有30个孩子,但即便是控制再控制,实验幼儿园的小班人数都远远超过这个数。”
与示范性幼儿园的 “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受地理位置、软硬件条件等因素制约,兰州市内一些“公办园”却门庭冷落。
创建于1984年的秀川幼儿园占地4亩,可建筑面积只有500平方米,15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面积可供孩子们尽情戏耍。别的“公办园”有条子都进不去,可这所“标准化二类园”的园长王凤琴还在为招不够孩子而发愁。“我每天都要到教室里去转转,看这个教室来了几个,那个教室来了几个。”王凤琴说,“我这个园长当得挺‘窝囊’。”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许多家长的心声。记者在采访中深深地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幼儿教育,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已经成了许多家长的“最大心愿”。
然而,又有多少家长的心愿能实现呢?目前,甘肃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仅为25所,再加上各市州创办的市州级示范性幼儿园,示范性幼儿园仅为幼儿园总数的10%左右。“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严重稀缺,这是‘入园难’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何馨芳说。
一边是广大家长让孩子接收优质学前教育的强烈愿望,一边是学前教育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便让“入园难”的问题更为突出。
优质学前教育稀缺在甘肃省其他市州尤为突出。如白银市全市仅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一类幼儿园7所。有些市州优质学前教育更为稀缺,如陇南市目前尚无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全市一类幼儿园也屈指可数。
稀缺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即使是教育局干部,同样也受到了“入园难”问题的困扰。
陇南市武都区教育局石福全的孩子今年三岁了。然而,他找遍了武都城也没有为孩子找到一所满意的幼儿园。“武都县城一所示范性幼儿园也没有,仅有的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也不尽如人意。”石福全告诉记者,权衡利弊之下,最终他为儿子选定了一家私立幼儿园。但令他担忧的是,儿子刚刚入园一周,已经学得满嘴脏话。
两极分化,民办幼儿园在夹缝中生存
3间教室,1个卫生间,1个办公室,1间厨房,红色的标牌挂在一楼的拐角处。62个孩子分散在3个教室里,在教师的带领下玩游戏。这是记者在城关区庙滩子一栋家属楼里看到的一所民办幼儿园的景象。
兰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在兰州市还有很多,大多位于市区边缘、外来务工人口聚集的地方,几间房子、几个教师就凑成一个幼儿园,设施十分简陋。
今年5月份白银市进行的检查通报显示:民办幼儿园缺少基本制度,办园行为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园务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以家长式、作坊式进行管理;为了招生,发布双语教学、艺术教育等虚假广告;为了减少开支,“大班化”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幼儿园小班就开始写字,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办园违背教育规律。显然,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
“宁可多花钱,也不能把孩子送到质量无法保证的民办幼儿园。”家住五里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明年就要上幼儿园了,现在她已经开始为女儿上幼儿园的事而忙碌了。“上不了公办幼儿园,就多花些钱把孩子送到质量有保证的锦华幼儿园。”
锦华幼儿园是兰州市内最大的民办幼儿园,已升格为市级示范幼儿园,收费相对较高。但即使这样,每年报名时也被“挤爆”。
民办幼儿园两极分化严重。部分民办幼儿园走向高端化,服务高收入家庭,让工薪阶层望而却步;更多的民办幼儿园走向了低端化,保姆式“看管”,主要服务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高端民办幼儿园投入成本高,入园费用肯定高。收费低的低端幼儿园,环境、伙食、师资都很一般。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山寨”幼儿园,其办学场地小,安全、卫生、监管都存在一定隐患。
选择高端民办幼儿园,还是低端民办幼儿园,对广大家长来说确实是个问题。
农村孩子“无园”可入
甘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农村人口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然而,广袤的甘肃农村大地上,幼儿园却廖若晨星。
甘肃省教育厅2009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我省农村幼儿园仅为1480所,而且全省87个县(市、区)中,有21个县(市、区)根本没有农村幼儿园。
“许多农村条件差,根本没有幼儿园。在上小学前,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幼儿时代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进入幼儿园,接收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于许多农家娃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教授告诉记者。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韩老师说:“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不是‘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入园的机会,没有幼儿园可上。”
在广大农村地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并且由于市场发育不良,很少有社会力量愿意投资幼儿教育,许多乡镇根本没有幼儿园。即使有幼儿园的农村地区,其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幼儿接受的也只是低质量的教育。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何馨芳说:“目前农村学前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的一个巨大的软肋,要在2020年实现‘毛入园率达到95%’的目标,必须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不然,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便成了空谈。”
“孩子上个幼儿园太难了!”谈起送孩子上幼儿园的经历,家住兰州市城关区安居小区的陈女士感慨万千。陈女士的孩子今年已经到了入园年龄,为了让孩子顺利入园,“五一”刚过,陈女士就“早早”行动,联系幼儿园。然而,夫妻俩接连跑了几家城关区的公办幼儿园,结果是“已经报满了”。无奈之下,夫妻俩发动各种关系找人,费了好大劲才把孩子“塞”进了一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陈女士的遭遇是“入园难,入园贵”这一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为了把孩子送进一所比较满意的幼儿园,众位家长找领导、批条子、堵园长……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能顺利把孩子送进较为满意的幼儿园者却寥寥可数。
为深入了解“入园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化解“入园难”的对策,记者日前在甘肃省一些地方进行了调查走访。
整体“库容”太小,入园怎能不难
省教育厅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全省有幼儿园2472所,其中城市幼儿园513所、县镇幼儿园459所,农村幼儿园1480所。试问这区区2472所幼儿园又怎么能承受得起广大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呢?
近年来,甘肃省迎来了新一轮婴儿潮,大量“奥运宝宝”和“金猪宝宝”的出生使学前适龄幼儿数量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流入使本来就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出现短缺。学前教育有限的“库容”面临着双重压力。
然而,幼儿园的数量却没有得到相应增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监管力度不够,甘肃省各地很多新建社区中没有建设配套的幼儿园,使新生儿很难就近入园。此外,一些企业办幼儿园由于企业效益不佳等因素,近年来陆续停办的不少,造成了学前教育整体“库容”下滑。
“由于种种原因,部队和几家单位举办五六所优质幼儿园临时停办了,这让兰州市城关区‘入园难’的矛盾更加突出,也牵动了社会各界的神经。”兰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面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刚性需求,一面是学前教育屈指可数的“小板凳”,孩子上幼儿园怎能不难?
“目前,我省省级财政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尚为空白,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可想而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何馨芳告诉记者,要在2020年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的目标,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必须投入巨大的资金来推动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优质资源不足,入园难上加难
“我们的压力太大了!我们也想把孩子们都招进来,可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场地和老师啊!”甘肃省保育院一名教师告诉记者,每到报名期间,就有许多家长守在学校门口,甚至找园长和教师苦苦求情,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入学机会。以至于园长倍感无奈,不得不关了手机,而且还躲得远远的。
同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兰州实验幼儿园是兰州市教育局所属的幼儿园,该幼儿园一位老师表示:“实验幼儿园只接收兰州市教育局直属各学校教职工的子女。今年秋季计划招生50个孩子,但园长接到打招呼的条子就有500个。”主管学前教育的兰州市教育局基教二处一位工作人员说:“按照国家规定,幼儿园小班每班最多有30个孩子,但即便是控制再控制,实验幼儿园的小班人数都远远超过这个数。”
与示范性幼儿园的 “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受地理位置、软硬件条件等因素制约,兰州市内一些“公办园”却门庭冷落。
创建于1984年的秀川幼儿园占地4亩,可建筑面积只有500平方米,15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面积可供孩子们尽情戏耍。别的“公办园”有条子都进不去,可这所“标准化二类园”的园长王凤琴还在为招不够孩子而发愁。“我每天都要到教室里去转转,看这个教室来了几个,那个教室来了几个。”王凤琴说,“我这个园长当得挺‘窝囊’。”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许多家长的心声。记者在采访中深深地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幼儿教育,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已经成了许多家长的“最大心愿”。
然而,又有多少家长的心愿能实现呢?目前,甘肃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仅为25所,再加上各市州创办的市州级示范性幼儿园,示范性幼儿园仅为幼儿园总数的10%左右。“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严重稀缺,这是‘入园难’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何馨芳说。
一边是广大家长让孩子接收优质学前教育的强烈愿望,一边是学前教育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便让“入园难”的问题更为突出。
优质学前教育稀缺在甘肃省其他市州尤为突出。如白银市全市仅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一类幼儿园7所。有些市州优质学前教育更为稀缺,如陇南市目前尚无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全市一类幼儿园也屈指可数。
稀缺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即使是教育局干部,同样也受到了“入园难”问题的困扰。
陇南市武都区教育局石福全的孩子今年三岁了。然而,他找遍了武都城也没有为孩子找到一所满意的幼儿园。“武都县城一所示范性幼儿园也没有,仅有的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也不尽如人意。”石福全告诉记者,权衡利弊之下,最终他为儿子选定了一家私立幼儿园。但令他担忧的是,儿子刚刚入园一周,已经学得满嘴脏话。
两极分化,民办幼儿园在夹缝中生存
3间教室,1个卫生间,1个办公室,1间厨房,红色的标牌挂在一楼的拐角处。62个孩子分散在3个教室里,在教师的带领下玩游戏。这是记者在城关区庙滩子一栋家属楼里看到的一所民办幼儿园的景象。
兰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在兰州市还有很多,大多位于市区边缘、外来务工人口聚集的地方,几间房子、几个教师就凑成一个幼儿园,设施十分简陋。
今年5月份白银市进行的检查通报显示:民办幼儿园缺少基本制度,办园行为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园务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以家长式、作坊式进行管理;为了招生,发布双语教学、艺术教育等虚假广告;为了减少开支,“大班化”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幼儿园小班就开始写字,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办园违背教育规律。显然,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
“宁可多花钱,也不能把孩子送到质量无法保证的民办幼儿园。”家住五里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明年就要上幼儿园了,现在她已经开始为女儿上幼儿园的事而忙碌了。“上不了公办幼儿园,就多花些钱把孩子送到质量有保证的锦华幼儿园。”
锦华幼儿园是兰州市内最大的民办幼儿园,已升格为市级示范幼儿园,收费相对较高。但即使这样,每年报名时也被“挤爆”。
民办幼儿园两极分化严重。部分民办幼儿园走向高端化,服务高收入家庭,让工薪阶层望而却步;更多的民办幼儿园走向了低端化,保姆式“看管”,主要服务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高端民办幼儿园投入成本高,入园费用肯定高。收费低的低端幼儿园,环境、伙食、师资都很一般。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山寨”幼儿园,其办学场地小,安全、卫生、监管都存在一定隐患。
选择高端民办幼儿园,还是低端民办幼儿园,对广大家长来说确实是个问题。
农村孩子“无园”可入
甘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农村人口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然而,广袤的甘肃农村大地上,幼儿园却廖若晨星。
甘肃省教育厅2009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我省农村幼儿园仅为1480所,而且全省87个县(市、区)中,有21个县(市、区)根本没有农村幼儿园。
“许多农村条件差,根本没有幼儿园。在上小学前,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幼儿时代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进入幼儿园,接收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于许多农家娃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教授告诉记者。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韩老师说:“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不是‘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入园的机会,没有幼儿园可上。”
在广大农村地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并且由于市场发育不良,很少有社会力量愿意投资幼儿教育,许多乡镇根本没有幼儿园。即使有幼儿园的农村地区,其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幼儿接受的也只是低质量的教育。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何馨芳说:“目前农村学前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的一个巨大的软肋,要在2020年实现‘毛入园率达到95%’的目标,必须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不然,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便成了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