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夜大军的前哨——薄暮便悄悄地、小心翼翼地从各个隐蔽的地方一队队地开出来,布满房子、走廊、门厅和光线微弱的楼梯;从橱柜和椅子背瞻涌到房间中央,包围帷幔;从明瓦和窗口冲上大街,不声不响地袭击墙壁和屋顶,占领制高点,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空中片片彩云进入黑色的纱帐。
  过了一会儿,黑暗突然发起全面攻势,从地面直升云天。野兽躲进洞穴,行人各自回屋;生活就像无水的草木,蔫枯凋萎,奄奄一息;景物的颜色和轮廓一齐隐人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时,在华沙(波兰首都——编者注)的空旷的街道上出现一个奇怪的人形,头上顶着小小的火种。他好像专为驱赶黑暗而来,沿着人行道飞速奔跑着,一见路灯,便停了下来,点亮欢悦的灯火,然后就像影子一样消失了。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是百花盛开、风和日丽的阳春,还是雷雨交加的炎夏;不论是狂风呼啸、尘雾茫茫的深秋,还是雪飘万里的严冬——只要黄昏降临人间,他就跑遍大街小巷,举着火种,点亮灯光,而后就像影子那样,一晃不见了。
  你从哪儿来?是何处人氏?你为什么这样自隐,使人们看不见你的容貌,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你有妻室和母亲吗?她们是否在时时等待你的归来?你有儿女吗?他们是否常常倚门相待,当你把小小的火种放到房角以后,就用力爬上你的膝头、搂住你的脖子?你有没有一个可以共同欢笑、共同悲伤的朋友?你有没有一个哪怕是仅仅可供聊天的相识?
  你总该有一个栖身之处吧?你总该有个留给人家称呼的名字吧?你总该具备人们共有的需求和感情吧?难道你真是一个无声的看不清的幽灵,只在薄暮朦胧中走出来,点亮灯火,而后就像影子一样隐去?
  有人对我说,确有这么一个人,并把他的住址告诉了我。我找到那所房子,询问扫院人:“有一个点灯人住在这儿吗?”
  “有。”
  “他的房间在哪儿?”
  “喏,就是那间小屋。”
  门好像已经上锁。我向窗洞里一望:只有靠墙铺着一张小床,床边有一根长杆子挑着一盏小灯笼——火种。点灯人不在家里。
  “请简单告诉我,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谁晓得他长得啥模样!”扫院人一面回答一面耸耸肩。“我自己也没能好生看个清楚哩!”他补充说,“他白天从来不蹲在家里。”
  半年后我第二次拜访他。
  “喂,点灯人今天在家吗?”
  “唉——唉!”扫院人一声长叹说,“不在,永远不在了!他昨天已经入土。他死了。”
  扫院人默然沉思。
  我打听一些细节以后,就赶到墓地去。
  “看墓人,我想打听一下,昨天下葬了一个点灯人,他的坟在哪儿?”
  “点灯人?”他重复一遍,“谁知他埋在哪块土里!昨天一共来了30位‘游客’。”
  “不过,他睡的准是白皮棺材。”
  “睡白皮棺材的‘游客’也来了16个呢!”
  我到底没能看见他的脸,也没弄清他的姓名,甚至连埋他的一杯黄土也没能找到。他死后给人留下和生前一样的印象:只有在黄昏后才能看见的、一个无声的不露真相的、像影子一样的人形。
  在人生的黄昏时。一代不幸的人在摸索徘徊:一些人在斗争中死去:一些人堕入深渊;种种机缘、希望和仇恨冲击着那些被偏见束缚着的人;在那黑暗泥泞的道路上同样也走着那些给人点亮灯火的人。每一个头上顶着火种的人,每一个在自己的旅途上点燃光明的人,尽管没有人承认他的价值,但他总是默默地生活着、劳动着,然后像影子一样消失。
  读与思:
  普鲁斯是18世纪波兰的著名作家。这篇散文小品是他为华沙点灯人唱出的一首挽歌:点灯人卑微、贫穷,生前像影子一样虚无,死后像影子一样消失;这也是他为天下所有普通劳动者唱出的一首颂歌:他们无私、崇高,默默无闻地劳动着,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文章内涵丰富深刻,富有象征意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为人类心灵送去光明的“点灯人”的赞美。
其他文献
夜间写作  那天晚上是满月,我派给学生一项家庭作业:到外面去进行夜间写作。“就像自然写作一样,只不过你是到外面的街上去写个15分钟。”  “我爸妈不可能让我在晚上跑出去。”诺莉雅说。  “你很聪明。这个作业的其中一部分,是说服你们的家长陪你们到外面去。还有,不要忘了描写你的树在晚上的样子!”  “天会很黑,”马蒂奥说,“我会看不见我的树。”  “有路灯照,你就看得见了!”拉斐尔说。  “就算很难看
期刊
怎么回事,张飞“弃武从文”,去绣花了?原来张飞听人们讥笑他是“粗人”,着急了,召来自己的兄弟刘备、关羽出谋划策,为自己“正名”。最后,刘备和关羽决定帮张飞“洗冤”。  这不,张飞手拿绣花针刺绣,累得满头大汗。大哥刘备调试着相机,正准备帮他拍下“细心”的一面;二哥关羽则站在一旁,满脸笑容地称赞他。这让他信心大增,更加努力地;塑造自己的新形象。  这使我想到了我们身边的某些人:他们也像张飞一样,为了证
期刊
优等生可以早恋吗?  雪漫姐:  我现在快疯了,真不理解我爸妈和老师的想法。我现在正和一个男生谈恋爱。从初中开始我们就是很要好的朋友,中考后又考到了同一所学校。我们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无论初中还是高中都保持在年级前十名。进入高二后,我学文,他学理,成绩都保持在年级前五名。虽然我们从来都不会像有些同学那样,躲在僻静的走廊拐角处接吻,或是老公老婆地叫来叫去,但真的都离不开对方,前些日子,他代表学校去外
期刊
人总是要做事的。人生就是要做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看一个人的品质和个性,不用看他的宣言和声明,只要看他做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一切便一清二楚。所以,写人一定要“察其行”,要看看人物做了些什么事,看看他是怎么做的。不同的人,自然会做不同的事情;即使是做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做法。甚至走路。人们都有不同的姿势。只有写出这种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写出这种独特的“姿势”和“做派”,才能把你笔下的人物写好
期刊
①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常常要到距单位20里的小村子里去拍些风景照片。村子不大,有100多户人家,虽说依山傍水自然风景优美,但地处偏远.村里仅有一条土路与外界相连。  ②去的次数多了,就熟悉了村头靠近路口的一户人家,石头砌成的三间房子,屋后是一排白杨树。家里住着一老一小,老奶奶有70多岁了,小孙女上小学一年级。儿子、儿媳妇在南方打工,每年春节才回来。  ③夏日的一天,拍完风景,已时过中午,有些口渴难耐
期刊
①63岁的父亲,还不算太老,可他特烦人。自从给他装了电话后,他隔三差五打来电话问:“快放假了.你们回家吗?”  ②我在部队工作,即便是节假日也有忙不完的事。我在电话里解释了半天,他仿佛没听清楚似的:“是说回来吗?哦,不回来?”然后,他通常会把电话再交给母亲.让母亲再絮絮叨叨地问我一遍。  ③母亲是一个健谈的人,和她通电话,没有10分钟话是讲不完的。什么父亲采了很多你爱吃的菱角;院子里的那棵梨树,结
期刊
一天晚上。我到朋友家去串门。我们坐在沙发上,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突然房门大开,我那位朋友的小儿子站在门口,哭喊着:“妈妈!妈妈!……”  “妈妈不在,”朋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妈妈上班去了。你怎么啦?摔了一跤?自己摔的是不是?那还哭什么?”他给儿子擦干眼泪说:“好啦,玩去吧。”  儿子走后,朋友抱怨开了:  “总是这样!一张嘴就是‘妈妈、妈妈’地喊。你知道,有时我心里真不好受。好像我不如妻子疼爱他
期刊
“请啊,老朋友,请吃啊!这个菜是特别为你预备的。”  “不,我的亲爱的朋友,吃不下了!我已经吃得塞到喉咙口了。”  “没有关系,才一小盆,总吃得下去的。味道的确好,喝这样的鱼汤也是口福哇!”  “我已经吃过三盆哩。”  “嗳,何必计数呢?哦,你的胃口太差劲儿!吃了有好处的,吃完它吧!凭良心说,真香,真稠,在盆子里凝结起来了,简直跟琥珀一样。请啊,老朋友,替我吃完它!喏喏.这是鲈鱼,这是肚子,这是一
期刊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闭塞而落后。几孔破窑洞就是我们的教室,几个识字老头儿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学习的内容除了语文就是数学。内容枯燥沉闷,单调乏味。于是暑假就成了我们男孩子最期盼的。一吃罢饭,全村的男孩子就开始吆三喝四呼朋引伴地赶上羊或者驴,齐聚在一条山沟里,拿小棍在牲畜的屁股上用力一敲,它们嗒嗒嗒地紧跑几步。就忙不迭地开始低头啃草。而我们则聚拢在山沟进口处的树荫下,开始疯玩。玩得最多的游戏就是摔跤
期刊
2015年5月2日,余彭年与世长辞,享年93岁。家属遵照逝者遗嘱,将他的遗产全部交给“余彭年信托”,用于慈善事业。余彭年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实际行动“裸捐”的慈善家。  余彭年原名彭立珊,香港知名企业家,中国内地建立起巨资基金会的慈善家,被认为是“中国慈善第一人”。  1988年,湖南长沙火车站到湖南大学的立珊公交专线成立,余彭年捐赠了20台公交车;2000年,余彭年捐款20亿元建设中国第一家公益酒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