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本应是孩子成长的沃土,是他们放松身心,健康发展的绝佳场地。但是,受应试教育以及幼儿教育自身的影响,幼儿教育日渐趋于小学化,不仅违背了幼儿的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加重他们的成长负担,还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要想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发展趋势,就要立足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治理路径,并将其落到实处,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有效性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文对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治理路径
引言:
如今,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经是普遍现象,虽然经历了几次的发展与改革,但是效果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要想真正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仅靠幼儿园、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并研究出多样化的治理路径。所以,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幼儿园、家长以及相关部门要将幼儿教育小学化视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问题发生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力求彻底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发生原因
1.大班与小学的过渡衔接问题
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和铺垫,尤其是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教育,为了让幼儿获取更多的知识,走进家长心仪的小学校园,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逐渐向小学知识靠拢。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大班小学化问题会对其他班级造成影响,导致小班、中班也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现状。还有一点是,部分幼儿园中的教师采取循环式带班方式,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负责一个班级,会从小班到大班,并且在送走一批孩子之后再从小班开始,周而复始,导致许多教师无法及时转变思想,依然停留在大班教育上,在小班教学中会沾染上小学化的色彩。
2.家长的攀比与从众心理
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初目的和殷切希望,他们渴望孩子有自己的作为,希望孩子受到别人的赞美与肯定。所以当前幼儿教育中出现小学化现象的因素包括家长的攀比与从众心理。为了凸显自己孩子的能力,许多家长在小班便会教導孩子读书认字,或者在幼儿阶段便培养孩子进行英语学习,或者看到别的孩子学习某一项内容之后便督促自己孩子学习,甚至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让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多传授知识。正是这种攀比与从众心理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长此以往,不仅会抑制学生的学习乐趣,扼杀他们的天性,甚至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当前,在幼儿园附近的培训班层出不穷,根据调查资料显示,40% 以上的幼儿培训班在教学中采取小学化教育。而诸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在幼儿放暑假或者寒假之后将其托送到培训班,秉承提高幼儿自身水平的基本夙愿,在无形中给幼儿增加了压力,制约了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3.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从古至今,检验孩子学习成绩的唯一途径就是考试,并且这种方式已经深入教师和家长的内心,很难进行改变和创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俗语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早教问题,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吐字不清的时候就带领其参加各种早教班。此外,应试教育的影响甚至波及幼儿园,很多家长甚至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能知晓众多知识技能。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会使“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变为“早起的虫子被鸟吃”,扼杀了幼儿的天性,扰乱了他们的成长规律,使他们成为学习的工具。
二、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
1.积极提高幼儿教育师资力量
要想有效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有效性,最为主要的手段就是改变幼儿园循环带班模式。但是换而言之,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幼儿年龄比较小,在面对陌生教师的时候比较惶恐,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影响。所以幼儿园要从提高师资力量入手,提高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到小班与大班学生的差异,并且在小班与大班上课中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幼儿园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薪资挂钩,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与教育,以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2.积极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他们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除了要改变教育方式外,还需要教师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正因为每一位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着想,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所以会形成不良的攀比行为与从众现象。这种情况不仅不会促进幼儿的成长,甚至还会让幼儿形成抵触心理。所以在新形势下,幼儿教师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要让家长明白小学化的弊端,并且能够让家长从实际角度出发与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不逼迫孩子,避免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让每一位家长都发展成为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力量。例如,定期进行家访,实现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或在幼儿园组织相关的亲子活动,在活动中让家长对幼儿的整体情况有所认识与了解,能够改变传统的理念,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3.对应试教育进行改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象,就要运用有效手段改变应试教育理念,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和教育事业的改革,积极引入适应幼儿发展,符合他们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用区域活动、智力游戏等活动代替具有小学性质的算数学习、英语学习等。通过“以玩代学”的方式开展幼儿教育活动,不但能够改变日益严重的小学化现象,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其智力、思维以及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在实际的教育中要积极探索,根据幼儿的发展特征和成长规律开展针对性的活动,不但能够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激发他们的天性,促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还能够提高教育水平和有效性,实现幼儿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严仲连.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50-154.
[2]张志磊.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学周刊,2016(03):113-115.
[3]张海艳.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34-135.
[4]王桂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及现实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6):197.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治理路径
引言:
如今,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经是普遍现象,虽然经历了几次的发展与改革,但是效果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要想真正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仅靠幼儿园、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并研究出多样化的治理路径。所以,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幼儿园、家长以及相关部门要将幼儿教育小学化视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问题发生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力求彻底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发生原因
1.大班与小学的过渡衔接问题
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和铺垫,尤其是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教育,为了让幼儿获取更多的知识,走进家长心仪的小学校园,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逐渐向小学知识靠拢。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大班小学化问题会对其他班级造成影响,导致小班、中班也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现状。还有一点是,部分幼儿园中的教师采取循环式带班方式,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负责一个班级,会从小班到大班,并且在送走一批孩子之后再从小班开始,周而复始,导致许多教师无法及时转变思想,依然停留在大班教育上,在小班教学中会沾染上小学化的色彩。
2.家长的攀比与从众心理
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初目的和殷切希望,他们渴望孩子有自己的作为,希望孩子受到别人的赞美与肯定。所以当前幼儿教育中出现小学化现象的因素包括家长的攀比与从众心理。为了凸显自己孩子的能力,许多家长在小班便会教導孩子读书认字,或者在幼儿阶段便培养孩子进行英语学习,或者看到别的孩子学习某一项内容之后便督促自己孩子学习,甚至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让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多传授知识。正是这种攀比与从众心理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长此以往,不仅会抑制学生的学习乐趣,扼杀他们的天性,甚至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当前,在幼儿园附近的培训班层出不穷,根据调查资料显示,40% 以上的幼儿培训班在教学中采取小学化教育。而诸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在幼儿放暑假或者寒假之后将其托送到培训班,秉承提高幼儿自身水平的基本夙愿,在无形中给幼儿增加了压力,制约了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3.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从古至今,检验孩子学习成绩的唯一途径就是考试,并且这种方式已经深入教师和家长的内心,很难进行改变和创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俗语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早教问题,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吐字不清的时候就带领其参加各种早教班。此外,应试教育的影响甚至波及幼儿园,很多家长甚至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能知晓众多知识技能。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会使“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变为“早起的虫子被鸟吃”,扼杀了幼儿的天性,扰乱了他们的成长规律,使他们成为学习的工具。
二、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
1.积极提高幼儿教育师资力量
要想有效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有效性,最为主要的手段就是改变幼儿园循环带班模式。但是换而言之,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幼儿年龄比较小,在面对陌生教师的时候比较惶恐,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影响。所以幼儿园要从提高师资力量入手,提高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到小班与大班学生的差异,并且在小班与大班上课中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幼儿园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薪资挂钩,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与教育,以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2.积极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他们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除了要改变教育方式外,还需要教师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正因为每一位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着想,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所以会形成不良的攀比行为与从众现象。这种情况不仅不会促进幼儿的成长,甚至还会让幼儿形成抵触心理。所以在新形势下,幼儿教师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要让家长明白小学化的弊端,并且能够让家长从实际角度出发与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不逼迫孩子,避免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让每一位家长都发展成为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力量。例如,定期进行家访,实现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或在幼儿园组织相关的亲子活动,在活动中让家长对幼儿的整体情况有所认识与了解,能够改变传统的理念,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3.对应试教育进行改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象,就要运用有效手段改变应试教育理念,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和教育事业的改革,积极引入适应幼儿发展,符合他们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用区域活动、智力游戏等活动代替具有小学性质的算数学习、英语学习等。通过“以玩代学”的方式开展幼儿教育活动,不但能够改变日益严重的小学化现象,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其智力、思维以及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在实际的教育中要积极探索,根据幼儿的发展特征和成长规律开展针对性的活动,不但能够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激发他们的天性,促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还能够提高教育水平和有效性,实现幼儿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严仲连.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50-154.
[2]张志磊.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学周刊,2016(03):113-115.
[3]张海艳.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34-135.
[4]王桂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及现实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