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的铁路管理管理部门对于行车安全管理方面投入较大的精力,致力于不断提升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关于加强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铁路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铁路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支柱产业,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中起着骨干作用。努力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位铁路职工的神圣职责。铁路职工应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作为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
1、铁路运输调度生产管理的总体原则
搞好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生产管理是铁路部门和企业的共同责任,也是双方的共同心愿。为此,明确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生产管理的总体原则如下。
1.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和上级指令,在安技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做好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1.2、明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安全生产“五同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各项生产活动中。
1.3、加強安全技术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劳动技能。
1.4、认真组织学习安全法规、制度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严格执行行车纪律。
1.5、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做到分工明确但又协作配合。
1.6、严格事故管理,一旦发生事故,坚持事故“三不放过”原则,对违纪违章行为坚决处理。
1.7、坚持组织安全竞赛活动,通过评树先进、表扬好人好事进行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2、创新铁路运输调度的安全管理保障工作
2.1、保障用车稳定性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用车的总量基本保持在6000辆以上,而这也分散在多个不同的区域。对于用车而言,必须制订相应的计划体系,确保用车计划能够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实现用车的效率化与稳定性。为了实现用车的稳定性,有必要实施阶段性的管理策略,结合实际情况,对于装车的合理规模加以规定,有针对的进行限制与停装。在这一基础上,将盈余下来的车辆加以系统的调度迁回,尽可能的把调度工作落实,尽量缩短行车距离,合理配置车辆,调控空车,增进杂车出行效率。
2.2、实施间距控制
实施间距控制策略,运用这一策略能够避免事故列车与前车之间的间距相差过大,使站台上等候的旅客不至于大幅度增加,确保滞留状况不扩散至后续列车。兼具调整可以分为抓先行列车暂停与抓后续列车暂停两种方式。抓前车,是对每部列车判断其与后车的间距,当间距超过某个特定值时,则该列车在本站暂停一段时间。而抓后车,则是对每部列车判断其与前车的间距,当间距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则该列车在本站暂停一段时间。通过间距控制可以避免事故列车与前后车之间的间距相差过大或过小,降低列车间承载率差异。当列车班次较为密集,时间比较紧迫,或者列车严重延迟时,为避免造成后续列车发车时的堵塞,以及防范产生列车及乘务员调度问题,可以停运部分列车,使后续列车可以依照日班计划运行。
2.3、加大调度统计、分析和考核工作的力度
运输调度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调度指挥不是单一独立的日常指挥,与调度统计、调度分析和调度考核等内容是互为作用的。调度统计中,分界站货车出入统计可作为统计铁路局(集团公司、铁路公司)货车现有数、考核列车货车交接计划完成情况及经营管理的依据。货物列车正点统计是反映货物列车按列车运行图行车情况、考核调度日(班)列车工作计划的编制质量和执行情况、分析改善列车运行秩序和运输指挥工作的主要依据。装卸车统计反映铁路完成的货运量和货车装卸作业情况,据以考核运输计划完成情况,为编制运输计划、改善货物运输工作及满足运输成本计算提供信息和资料。货车运用效率统计反映货车运用效率情况,为考核货车运用计划及分析货车运用效率提供依据。由此可见,调度统计资料和分析报表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统计是调度基础工作的始点,特别要强调的是:统计资料一定要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如果统计数据失真,直接会导致车流推算不准,机车使用浪费,运输成本增大。但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统计数据往往不准确、不真实,失去统计资料的重要意义。由于统计信息不准,严重地影响了调度指挥和领导的正确决策和科学部署,给运输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和被动局面。
调度工作分析可分为日常分析、定期分析和专题分析。日常分析是通过对运输经营任务(运输收入、运输营业收入、运输成本)的完成情况、装卸完成情况及夜间完成作业均衡情况、行包专列和“五定”班列开行情况、列车晚点原因、分界站交重和排空情况、直达成组完成情况、运用车分布及车流变化情况、分界站能力利用情况、“天窗”利用和兑现情况等的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定期分析和专题分析的内容和作用也很明显,根据日常收集积累有关资料按旬、月定时做出分析,必要时可派专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度考核的重要意义在于推进将阶段工作目标和总体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全面运用考核机制有利于工作任务保质保量按期进行,有利于按规章、规定和指示进行调度指挥和组织工作,也有利于督促人们奋发上进。
2.4、提升调度人员工作技能
调度人员负有指挥运输的重要责任。正因为如此,调度人员的选拔培训工作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哈尔滨铁路局选拔调度人员的条件是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现场经历值班员、车站调度员等主要工种满两年以上者。经过笔试、面试、考核、体检,择优录用,体现了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比较正规。调度人员培训工作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调度队伍建设的目标就是“三个过硬”:即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为了建设一支指挥灵、反应快、业务精的高素质调度队伍,必须加强调度队伍的培训工作。
2.5、强化信息管理信息的收集、分析贯穿于整个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信息管理要体现“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的原则,应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以安全检查、反馈处理、跟踪落实等环节为重点,在统一信息平台上,综合分析各种问题信息,并规范处理流程,实现信息在相关作业、管理环节间受控流转和综合运用。系统平台主要具备以下功能:一是信息收集,将铁路安全生产及日常检查的安全信息、事故、事故苗子及安全隐患信息纳入数据库;二是按照车、机、工、电、辆等不同专业系统将问题分类,使安全信息得到有效梳理;三是将《应急预案》、《站细》、安全规章制度、技术资料并入资料库中,便于快速搜索查询,并安排专人及时更新维护。后台处理要能实现信息综合统计与分析,可根据不同部门,实时或定时对安全信息的分布情况、时间段、线路、人员状况、信息数量、质量情况、倾向性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等进行统计与分析,寻找发生这些安全问题、事故的原因、倾向及规律,并及时将问题反馈到有关单位,以便快速处理安全隐患。
3、结语
在整个铁路运输过程之中,作业虽然是目的,但安全则是前提。“安全为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是我们铁路运输生产的根本。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狠抓基础管理工作,在前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生产工具,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技能,并且通过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小锋.强化铁路调度指挥安全意识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07:43-45.
[2]徐梦秋.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安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3]杨学东.加强铁路行车调度安全指挥工作的思考[J].郑铁科技通讯,2006,04:7-9+6.
[4]陶永宏.新体制下的铁路安全信息体系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7.
【关键词】 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管理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铁路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铁路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支柱产业,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中起着骨干作用。努力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位铁路职工的神圣职责。铁路职工应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作为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
1、铁路运输调度生产管理的总体原则
搞好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生产管理是铁路部门和企业的共同责任,也是双方的共同心愿。为此,明确铁路运输调度安全生产管理的总体原则如下。
1.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和上级指令,在安技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做好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1.2、明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安全生产“五同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各项生产活动中。
1.3、加強安全技术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劳动技能。
1.4、认真组织学习安全法规、制度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严格执行行车纪律。
1.5、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做到分工明确但又协作配合。
1.6、严格事故管理,一旦发生事故,坚持事故“三不放过”原则,对违纪违章行为坚决处理。
1.7、坚持组织安全竞赛活动,通过评树先进、表扬好人好事进行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2、创新铁路运输调度的安全管理保障工作
2.1、保障用车稳定性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用车的总量基本保持在6000辆以上,而这也分散在多个不同的区域。对于用车而言,必须制订相应的计划体系,确保用车计划能够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实现用车的效率化与稳定性。为了实现用车的稳定性,有必要实施阶段性的管理策略,结合实际情况,对于装车的合理规模加以规定,有针对的进行限制与停装。在这一基础上,将盈余下来的车辆加以系统的调度迁回,尽可能的把调度工作落实,尽量缩短行车距离,合理配置车辆,调控空车,增进杂车出行效率。
2.2、实施间距控制
实施间距控制策略,运用这一策略能够避免事故列车与前车之间的间距相差过大,使站台上等候的旅客不至于大幅度增加,确保滞留状况不扩散至后续列车。兼具调整可以分为抓先行列车暂停与抓后续列车暂停两种方式。抓前车,是对每部列车判断其与后车的间距,当间距超过某个特定值时,则该列车在本站暂停一段时间。而抓后车,则是对每部列车判断其与前车的间距,当间距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则该列车在本站暂停一段时间。通过间距控制可以避免事故列车与前后车之间的间距相差过大或过小,降低列车间承载率差异。当列车班次较为密集,时间比较紧迫,或者列车严重延迟时,为避免造成后续列车发车时的堵塞,以及防范产生列车及乘务员调度问题,可以停运部分列车,使后续列车可以依照日班计划运行。
2.3、加大调度统计、分析和考核工作的力度
运输调度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调度指挥不是单一独立的日常指挥,与调度统计、调度分析和调度考核等内容是互为作用的。调度统计中,分界站货车出入统计可作为统计铁路局(集团公司、铁路公司)货车现有数、考核列车货车交接计划完成情况及经营管理的依据。货物列车正点统计是反映货物列车按列车运行图行车情况、考核调度日(班)列车工作计划的编制质量和执行情况、分析改善列车运行秩序和运输指挥工作的主要依据。装卸车统计反映铁路完成的货运量和货车装卸作业情况,据以考核运输计划完成情况,为编制运输计划、改善货物运输工作及满足运输成本计算提供信息和资料。货车运用效率统计反映货车运用效率情况,为考核货车运用计划及分析货车运用效率提供依据。由此可见,调度统计资料和分析报表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统计是调度基础工作的始点,特别要强调的是:统计资料一定要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如果统计数据失真,直接会导致车流推算不准,机车使用浪费,运输成本增大。但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统计数据往往不准确、不真实,失去统计资料的重要意义。由于统计信息不准,严重地影响了调度指挥和领导的正确决策和科学部署,给运输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和被动局面。
调度工作分析可分为日常分析、定期分析和专题分析。日常分析是通过对运输经营任务(运输收入、运输营业收入、运输成本)的完成情况、装卸完成情况及夜间完成作业均衡情况、行包专列和“五定”班列开行情况、列车晚点原因、分界站交重和排空情况、直达成组完成情况、运用车分布及车流变化情况、分界站能力利用情况、“天窗”利用和兑现情况等的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定期分析和专题分析的内容和作用也很明显,根据日常收集积累有关资料按旬、月定时做出分析,必要时可派专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度考核的重要意义在于推进将阶段工作目标和总体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全面运用考核机制有利于工作任务保质保量按期进行,有利于按规章、规定和指示进行调度指挥和组织工作,也有利于督促人们奋发上进。
2.4、提升调度人员工作技能
调度人员负有指挥运输的重要责任。正因为如此,调度人员的选拔培训工作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哈尔滨铁路局选拔调度人员的条件是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现场经历值班员、车站调度员等主要工种满两年以上者。经过笔试、面试、考核、体检,择优录用,体现了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比较正规。调度人员培训工作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调度队伍建设的目标就是“三个过硬”:即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为了建设一支指挥灵、反应快、业务精的高素质调度队伍,必须加强调度队伍的培训工作。
2.5、强化信息管理信息的收集、分析贯穿于整个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信息管理要体现“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的原则,应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以安全检查、反馈处理、跟踪落实等环节为重点,在统一信息平台上,综合分析各种问题信息,并规范处理流程,实现信息在相关作业、管理环节间受控流转和综合运用。系统平台主要具备以下功能:一是信息收集,将铁路安全生产及日常检查的安全信息、事故、事故苗子及安全隐患信息纳入数据库;二是按照车、机、工、电、辆等不同专业系统将问题分类,使安全信息得到有效梳理;三是将《应急预案》、《站细》、安全规章制度、技术资料并入资料库中,便于快速搜索查询,并安排专人及时更新维护。后台处理要能实现信息综合统计与分析,可根据不同部门,实时或定时对安全信息的分布情况、时间段、线路、人员状况、信息数量、质量情况、倾向性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等进行统计与分析,寻找发生这些安全问题、事故的原因、倾向及规律,并及时将问题反馈到有关单位,以便快速处理安全隐患。
3、结语
在整个铁路运输过程之中,作业虽然是目的,但安全则是前提。“安全为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是我们铁路运输生产的根本。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狠抓基础管理工作,在前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生产工具,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技能,并且通过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小锋.强化铁路调度指挥安全意识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07:43-45.
[2]徐梦秋.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安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3]杨学东.加强铁路行车调度安全指挥工作的思考[J].郑铁科技通讯,2006,04:7-9+6.
[4]陶永宏.新体制下的铁路安全信息体系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