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作文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让他们在快乐中作文,在作文中感受快乐。
一、阅读积累是快乐作文的基石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关键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重视课外阅读,强调的是语言积累。要使学生真正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光有寫作的热情与技能是不能实现的。在平时的课内外阅读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积累意识,注意教给学生积累方法,并开展辅助活动。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也能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产生语感,激发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会水到渠成。
二、自主内需是快乐作文的关键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作文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大多是遵命写作,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其实,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按照一个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有所积累,要写出好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关键。
记得去年有一篇“四不像”作文《妈妈回来了》得了“冰心文学奖”。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暖,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是篇一年级小学生的作文,也许它还算不上通常意义上的作文,更像是孩子的喃喃自语,之所以让我们眼睛一亮,且隐隐有一种感动,是因为作者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了”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可见,自主首先体现为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稍纵即逝。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三、激情迸发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作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写作得以成功的前提。自主作文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前提是学生要有激情,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打开了方便之门,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源于对生活的激情。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倾诉的激情,就会把作文当成倾诉对象和表演的舞台。总之,嬉笑怒骂,畅所欲言,皆为表现他们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受。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快乐作文是可以想象的。
四、享受成功是快乐作文的奥秘
诱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世界上几乎没有不为传播而写的文章。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传播,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让学生展示才华,调动他们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时,我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我们预计自己有一半成功的可能性时,因为这给我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我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
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一线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其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
一、阅读积累是快乐作文的基石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关键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重视课外阅读,强调的是语言积累。要使学生真正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光有寫作的热情与技能是不能实现的。在平时的课内外阅读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积累意识,注意教给学生积累方法,并开展辅助活动。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也能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产生语感,激发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会水到渠成。
二、自主内需是快乐作文的关键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作文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大多是遵命写作,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其实,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按照一个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有所积累,要写出好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关键。
记得去年有一篇“四不像”作文《妈妈回来了》得了“冰心文学奖”。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暖,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是篇一年级小学生的作文,也许它还算不上通常意义上的作文,更像是孩子的喃喃自语,之所以让我们眼睛一亮,且隐隐有一种感动,是因为作者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了”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可见,自主首先体现为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稍纵即逝。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三、激情迸发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作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写作得以成功的前提。自主作文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前提是学生要有激情,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打开了方便之门,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源于对生活的激情。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倾诉的激情,就会把作文当成倾诉对象和表演的舞台。总之,嬉笑怒骂,畅所欲言,皆为表现他们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受。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快乐作文是可以想象的。
四、享受成功是快乐作文的奥秘
诱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世界上几乎没有不为传播而写的文章。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传播,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让学生展示才华,调动他们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时,我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我们预计自己有一半成功的可能性时,因为这给我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我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
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一线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其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