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作为技术技能人才“蓄水池”和技术创新“孵化器”的高职院校,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础上,如何切实增强适应性,教育、引导、激励更多毕业生投身南疆农村、服务新“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后脱贫时代的一项重大课题。
高职院校学生南疆
农村就业创业的重大意义
消弭乡村人才需求缺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分割,农村人力资本不断外流且回流乏力,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矛盾在新疆南疆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南疆乡村人才总量不足、质量偏低、结构失衡,村干部素质不高、后备干部不足、新型业态的复合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进入乡村振兴阶段,随着贫困模式大体已由生存性贫困转向发展性贫困,由物质性贫困转向精神性贫困,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南疆乡村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大。教育引导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扎根农村,服务乡村振兴,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南疆农村实践的迫切需要。
发挥高职学生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屡创新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叠加,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城市就业的压力不断增大。相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广大农村地区则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调查发现,新疆高职院校学生70%来自南疆农村地区。他们自幼成长于农村,习惯农村生活环境,了解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他们又受过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影响,能更好借鉴城市发展经验,更为便利找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到农村就业创业,既是缓解当下就业压力、促进城乡人才合理流动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的较好选择。
高职院校学生南疆
农村就业创业现状调查
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意愿不强烈 对于“毕业后是否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选择“非常愿意”和“愿意”的占比仅为41.4%。当将就业创业区域进一步具体到南疆农村时,这一占比则缩小至30.5%。可见,到农村就业创业不是高职学生的首要选择。从访谈结果来看,高职学生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意识不强,时代使命感有待提升。对于有意愿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学生就“想以何种方式助力乡村振兴”进行进一步调查,选择“到公共服务与管理部门就业”的占52.8%,选择“到当地产业行业就业”的为28.6%,仅有11.4%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影响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意愿的因素多样 深入探究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原因”,农村户籍学生较为普遍的回答是:返回农村家乡,既可以照顾父母,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城市户籍学生则更多地认为,到农村可以锻炼自己、丰富履历,还很有可能闯出一片新天地。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学识水平不如本科生,在城市就业竞争力不强,到农村则有利于缓解毕业就业压力,且农村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对于“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原因”,按照选择频度对统计结果进行排序,其结果为:①城市条件好,发展空间大 > ②农村就业创业条件差、收入低 > ③乡村人文素养较差、工作难度大 > ④对南疆农村发展前景缺乏信心> ⑤社会舆论和家庭压力。可见,大学生在进行就业创业地选择时,不仅关注当前的工作生活环境,也关注其未来发展前景。
部分已返乡下乡就业创业毕业生素质不高、能力不足 走访发现,高职毕业生在南疆农村就业的岗位多为基层干部。“刚开始雄心勃勃,不久后偃旗息鼓”是当地乡村领导对在这一领域就业高职毕业生最多的一句评价。其具体表现为部分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不足、对“三农”政策了解浅尝辄止、与村民沟通交流能力不够、谋划乡村发展和带领农牧民致富本领欠缺等。对于在当地产业行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反映最多的则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在南疆农村实现自主创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其创业领域主要集中于农产品种植及加工、畜牧业养殖、餐饮经营、涉农服务等传统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同时,对于创业过程中的问题,部分创业者缺乏科学分析和灵活处理能力。
新疆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就业的
引导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心理认同 一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引导学生将“小我”和“大我”有机结合,将“个人梦”和“中国梦”有机统一,增强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意识。二要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中涵养吃苦耐劳精神、增长劳动技能本领。三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农情教育、农村就业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开展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创业技能、创业管理培训。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增强就业信心 一要讲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感召学生增强“乡村振兴 奋斗有我”的主体责任感;二要讲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针的丰富内涵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蓝图,用美好前景激发学生牢固树立“共筑乡村振兴梦 不负青春不负村”的理想信念;三要系统讲好新时代国家在农村地区的产业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等,让学生切实解除后顾之忧,不断增强“舞台空前广阔 人人皆可出彩”的信心。
实施项目驱动,提升能力水平 高职院校要加强同乡村企业合作,积极建立农村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结合新疆乡村地域特色资源和民俗风情,准确把握当地产业特点,校地合作开发农村特色产业项目。根据学生兴趣志向,鼓励其进行团队式、合作式、联合式的项目训练实践,达到在农业农村实践锻炼、在田间地头积累经验、到南疆大地建功立业的良性循环。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 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学校科研管理机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社会服务网络,为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相关服务。要加强对南疆农村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关心关爱,通过不定期访谈、电话跟踪等途径时时掌握其工作狀况和思想动态,并提供工作指导和心理疏导。可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建立校友联系网络,积极搭建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共同发展平台,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人脉支撑。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第二批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依托项目“班主任工作中渗透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学生南疆
农村就业创业的重大意义
消弭乡村人才需求缺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分割,农村人力资本不断外流且回流乏力,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矛盾在新疆南疆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南疆乡村人才总量不足、质量偏低、结构失衡,村干部素质不高、后备干部不足、新型业态的复合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进入乡村振兴阶段,随着贫困模式大体已由生存性贫困转向发展性贫困,由物质性贫困转向精神性贫困,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南疆乡村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大。教育引导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扎根农村,服务乡村振兴,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南疆农村实践的迫切需要。
发挥高职学生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屡创新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叠加,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城市就业的压力不断增大。相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广大农村地区则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调查发现,新疆高职院校学生70%来自南疆农村地区。他们自幼成长于农村,习惯农村生活环境,了解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他们又受过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影响,能更好借鉴城市发展经验,更为便利找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到农村就业创业,既是缓解当下就业压力、促进城乡人才合理流动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的较好选择。
高职院校学生南疆
农村就业创业现状调查
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意愿不强烈 对于“毕业后是否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选择“非常愿意”和“愿意”的占比仅为41.4%。当将就业创业区域进一步具体到南疆农村时,这一占比则缩小至30.5%。可见,到农村就业创业不是高职学生的首要选择。从访谈结果来看,高职学生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意识不强,时代使命感有待提升。对于有意愿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学生就“想以何种方式助力乡村振兴”进行进一步调查,选择“到公共服务与管理部门就业”的占52.8%,选择“到当地产业行业就业”的为28.6%,仅有11.4%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影响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意愿的因素多样 深入探究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原因”,农村户籍学生较为普遍的回答是:返回农村家乡,既可以照顾父母,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城市户籍学生则更多地认为,到农村可以锻炼自己、丰富履历,还很有可能闯出一片新天地。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学识水平不如本科生,在城市就业竞争力不强,到农村则有利于缓解毕业就业压力,且农村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对于“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原因”,按照选择频度对统计结果进行排序,其结果为:①城市条件好,发展空间大 > ②农村就业创业条件差、收入低 > ③乡村人文素养较差、工作难度大 > ④对南疆农村发展前景缺乏信心> ⑤社会舆论和家庭压力。可见,大学生在进行就业创业地选择时,不仅关注当前的工作生活环境,也关注其未来发展前景。
部分已返乡下乡就业创业毕业生素质不高、能力不足 走访发现,高职毕业生在南疆农村就业的岗位多为基层干部。“刚开始雄心勃勃,不久后偃旗息鼓”是当地乡村领导对在这一领域就业高职毕业生最多的一句评价。其具体表现为部分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不足、对“三农”政策了解浅尝辄止、与村民沟通交流能力不够、谋划乡村发展和带领农牧民致富本领欠缺等。对于在当地产业行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反映最多的则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在南疆农村实现自主创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其创业领域主要集中于农产品种植及加工、畜牧业养殖、餐饮经营、涉农服务等传统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同时,对于创业过程中的问题,部分创业者缺乏科学分析和灵活处理能力。
新疆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就业的
引导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心理认同 一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引导学生将“小我”和“大我”有机结合,将“个人梦”和“中国梦”有机统一,增强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意识。二要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中涵养吃苦耐劳精神、增长劳动技能本领。三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农情教育、农村就业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开展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创业技能、创业管理培训。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增强就业信心 一要讲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感召学生增强“乡村振兴 奋斗有我”的主体责任感;二要讲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针的丰富内涵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蓝图,用美好前景激发学生牢固树立“共筑乡村振兴梦 不负青春不负村”的理想信念;三要系统讲好新时代国家在农村地区的产业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等,让学生切实解除后顾之忧,不断增强“舞台空前广阔 人人皆可出彩”的信心。
实施项目驱动,提升能力水平 高职院校要加强同乡村企业合作,积极建立农村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结合新疆乡村地域特色资源和民俗风情,准确把握当地产业特点,校地合作开发农村特色产业项目。根据学生兴趣志向,鼓励其进行团队式、合作式、联合式的项目训练实践,达到在农业农村实践锻炼、在田间地头积累经验、到南疆大地建功立业的良性循环。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 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学校科研管理机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社会服务网络,为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相关服务。要加强对南疆农村就业创业大学生的关心关爱,通过不定期访谈、电话跟踪等途径时时掌握其工作狀况和思想动态,并提供工作指导和心理疏导。可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建立校友联系网络,积极搭建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共同发展平台,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人脉支撑。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第二批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依托项目“班主任工作中渗透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