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道社区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节点,是直接面对群众的服务窗口,是搞好就业创业服务的重要依托,在基层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坚持把党建工作与抓产业、促就业共推进,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围绕“创建发展一个特色产业,打造一个支部品牌”的工作思路,通过多种举措切实帮助群众提高技能,扶持百姓创业就业。
主要特色和做法
创办大馒头加工坊 王哥庄街道拥有资源丰富、水质甘甜的崂山矿泉水,用崂山水做出的大馒头更是香甜可口。为此,街道及时联系了青岛红星技能培训学校,专门聘请了国家级面点大师,针对失业的妇女群体开展了面点师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把馒头做成闻名全国的知名品牌,并成立协会,培养带动一批创业的小老板,成功创业180余人,创办大馒头加工坊168家,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让“馒头”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以创业促就业的作用。作为带头人的王哥庄大馒头协会会长刘竹莲创办的企业直接吸纳安置了200多名失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就业。因创业带动就业方面的不俗业绩,刘竹莲被评为山东省“工友创业先进个人”、青岛市“创业带头人”,去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王哥庄大馒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崂山区、街道加大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每年投入约4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王哥庄大馒头面粉补贴, 2020年,王哥庄街道使用面粉42.3万袋,加工大馒头1.48万吨,产值约1.19亿元,解决了当地3000多人的就业问题,树立了街道乡村产业振兴和创业带动就业的标杆。
培育茶叶产业技能人才 崂山茶在全国绿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被消费者誉为“江北第一名茶”。崂山区有2万多亩崂山茶,主要集中在王哥庄街道,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多年来由于从业人员缺乏技能,无力进行茶叶的深加工,要是出去自己学不光花钱不少,时间、精力、师资都是麻烦事儿,所以不少茶农只能出售鲜叶,收入比较微薄。
为提高农民的收入,做大做强茶叶生产,在崂山区人社局的支持下,街道聘请专家走进社区,从制茶、茶艺、品茶等各个方面进行免费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茶艺师、制茶员、茶叶管理员等2400余人次。不仅为当地的茶叶生产企业培育了大批优秀的技能人才,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而且一些茶农因此成为了这个产业真正的行家里手,技术能人。2020年街道从事茶业的居民1.8万名,其中劳动力达8000余人;茶企业50余家,年产干茶798吨,总收入两亿三千多万元。
推出特色节庆 串珠成链,特色互动。街道推出“品舌尖,游小城,王哥庄邀您来过节”全年节庆主题,举办崂山茶文化节、王哥庄大馒头节、开海节、海蜇节等特色节庆。2020年,青岛啤酒节王哥庄分会场实现“一天一主题”,短短一月时间,举办海上烟花秀、烤羊宴、“蚝”门宴、千人螃蟹宴等24场活动,吸引5万余名游客,餐饮啤酒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民宿、农家宴等营业额达3000万,民宿入住率达90%以上,有力推动当地特色经济和居民创业热潮。
大力促进青年创业 青年有担当,振兴才更有希望。街道以“党建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旨,举办创业青年大讲堂活动,通过青年大讲堂宣讲、专业技能培训等搭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青年创客们向大家分享创业历程和经验,其中既有初次创业的艰辛,也有抓住创业的机遇、坚持不懈奋斗的创业感悟,进一步激发街道青年创业者创新创业潜能,吸引支持年轻人返乡创业。
街道在搭建好青年交流平台的同时,整合区域人才和服务资源,为青年创客们提供专业政策讲解、参观学习等全方位、多领域合作交流活动,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创业孵化各项功能,大力促进青年创业人才的孵化,提升青年创业本领。
今后工作重心
在贯彻落实青岛市崂山区委“突破战略北进、深化再次创业”的部署指导下,街道不忘初心,在工作中积极学习与探索。
提升街道劳动保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从事的是“进千家万户门,知千家万户情,暖千家万户心”的工作,是政策的宣传员、开发就业岗位的信息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协理员,是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实践证明,只有将这支队伍打造好,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才能够做到积极主动、事半功倍。
實施“品牌引领发展攻略”,聚力“造血”功能 持续提升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条件,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聚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方针,因人而宜,实行精细化网格化管理与服务,不仅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还要帮助他们稳定就业创业成果,扶上马,送一程。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促进培训就业一体化 免费开设一些就业前景好、市场急需的实用性培训专业,吸引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真正的将技术技能学到手;改进培训补贴方式,对培训机构与企业联办的定单、定向培训实施直接补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大人才振兴的技能培训投入力度。
策划社企结对,推动脱贫社区与区内外大企业结对,拉动产业发展 首先加快脱贫社区集体经济市场化运作,推动社区股份合作社,真正以市场主体身份,名正言顺地从事产业发展。其次,谋划外向型发展,对受土地、规划限制较大的脱贫社区,探索跳出本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第三,建立起茶叶市场与“大馒头创业园区”,相互借力、合作发展,将分散的农户经济规模化经营,利用“大馒头创业园”的客流量,助力茶产业打开销路;利用好茶资源与茶文化,打造“茶乡茶楼”经济,以“茶乡里品茶香”为主题,充分利用脱贫社区茶叶资源品牌优势,以“集体合作社+龙头茶企”的合作形式,集聚各方优势资源,以强带弱,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共促。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聚焦群众创业难题 街道发挥党组织带动致富的作用,做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居民受益”模式,挖掘特色产业潜能,盘活现有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创业发展大潮中,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实现身份的蜕变,实现传统农业服务业向现代化特色产业的转变,让山海小镇的景色更美、物产更优、百姓更乐。
主要特色和做法
创办大馒头加工坊 王哥庄街道拥有资源丰富、水质甘甜的崂山矿泉水,用崂山水做出的大馒头更是香甜可口。为此,街道及时联系了青岛红星技能培训学校,专门聘请了国家级面点大师,针对失业的妇女群体开展了面点师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把馒头做成闻名全国的知名品牌,并成立协会,培养带动一批创业的小老板,成功创业180余人,创办大馒头加工坊168家,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让“馒头”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以创业促就业的作用。作为带头人的王哥庄大馒头协会会长刘竹莲创办的企业直接吸纳安置了200多名失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就业。因创业带动就业方面的不俗业绩,刘竹莲被评为山东省“工友创业先进个人”、青岛市“创业带头人”,去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王哥庄大馒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崂山区、街道加大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每年投入约4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王哥庄大馒头面粉补贴, 2020年,王哥庄街道使用面粉42.3万袋,加工大馒头1.48万吨,产值约1.19亿元,解决了当地3000多人的就业问题,树立了街道乡村产业振兴和创业带动就业的标杆。
培育茶叶产业技能人才 崂山茶在全国绿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被消费者誉为“江北第一名茶”。崂山区有2万多亩崂山茶,主要集中在王哥庄街道,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多年来由于从业人员缺乏技能,无力进行茶叶的深加工,要是出去自己学不光花钱不少,时间、精力、师资都是麻烦事儿,所以不少茶农只能出售鲜叶,收入比较微薄。
为提高农民的收入,做大做强茶叶生产,在崂山区人社局的支持下,街道聘请专家走进社区,从制茶、茶艺、品茶等各个方面进行免费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茶艺师、制茶员、茶叶管理员等2400余人次。不仅为当地的茶叶生产企业培育了大批优秀的技能人才,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而且一些茶农因此成为了这个产业真正的行家里手,技术能人。2020年街道从事茶业的居民1.8万名,其中劳动力达8000余人;茶企业50余家,年产干茶798吨,总收入两亿三千多万元。
推出特色节庆 串珠成链,特色互动。街道推出“品舌尖,游小城,王哥庄邀您来过节”全年节庆主题,举办崂山茶文化节、王哥庄大馒头节、开海节、海蜇节等特色节庆。2020年,青岛啤酒节王哥庄分会场实现“一天一主题”,短短一月时间,举办海上烟花秀、烤羊宴、“蚝”门宴、千人螃蟹宴等24场活动,吸引5万余名游客,餐饮啤酒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民宿、农家宴等营业额达3000万,民宿入住率达90%以上,有力推动当地特色经济和居民创业热潮。
大力促进青年创业 青年有担当,振兴才更有希望。街道以“党建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旨,举办创业青年大讲堂活动,通过青年大讲堂宣讲、专业技能培训等搭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青年创客们向大家分享创业历程和经验,其中既有初次创业的艰辛,也有抓住创业的机遇、坚持不懈奋斗的创业感悟,进一步激发街道青年创业者创新创业潜能,吸引支持年轻人返乡创业。
街道在搭建好青年交流平台的同时,整合区域人才和服务资源,为青年创客们提供专业政策讲解、参观学习等全方位、多领域合作交流活动,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创业孵化各项功能,大力促进青年创业人才的孵化,提升青年创业本领。
今后工作重心
在贯彻落实青岛市崂山区委“突破战略北进、深化再次创业”的部署指导下,街道不忘初心,在工作中积极学习与探索。
提升街道劳动保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从事的是“进千家万户门,知千家万户情,暖千家万户心”的工作,是政策的宣传员、开发就业岗位的信息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协理员,是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实践证明,只有将这支队伍打造好,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才能够做到积极主动、事半功倍。
實施“品牌引领发展攻略”,聚力“造血”功能 持续提升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条件,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聚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方针,因人而宜,实行精细化网格化管理与服务,不仅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还要帮助他们稳定就业创业成果,扶上马,送一程。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促进培训就业一体化 免费开设一些就业前景好、市场急需的实用性培训专业,吸引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真正的将技术技能学到手;改进培训补贴方式,对培训机构与企业联办的定单、定向培训实施直接补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大人才振兴的技能培训投入力度。
策划社企结对,推动脱贫社区与区内外大企业结对,拉动产业发展 首先加快脱贫社区集体经济市场化运作,推动社区股份合作社,真正以市场主体身份,名正言顺地从事产业发展。其次,谋划外向型发展,对受土地、规划限制较大的脱贫社区,探索跳出本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第三,建立起茶叶市场与“大馒头创业园区”,相互借力、合作发展,将分散的农户经济规模化经营,利用“大馒头创业园”的客流量,助力茶产业打开销路;利用好茶资源与茶文化,打造“茶乡茶楼”经济,以“茶乡里品茶香”为主题,充分利用脱贫社区茶叶资源品牌优势,以“集体合作社+龙头茶企”的合作形式,集聚各方优势资源,以强带弱,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共促。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聚焦群众创业难题 街道发挥党组织带动致富的作用,做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居民受益”模式,挖掘特色产业潜能,盘活现有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创业发展大潮中,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实现身份的蜕变,实现传统农业服务业向现代化特色产业的转变,让山海小镇的景色更美、物产更优、百姓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