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题以项目式教学法等教育学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项目式教学的本质和在《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运用项目式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引导学生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地方服饰;特色教学;服饰设计
中国分类号:G642.0
二、研究过程和方法
在“《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这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课题的开展是全面推进课程教育改革的基础,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是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健全的机制是课题研究的根本保障,创新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所在。具体而言,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宣传发动,营造课题研究氛围
2008年1月,我校服装课题组接到学校通知:申报一个市级服装课题。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有了服装课题,将会为老师们带来更广泛的交流机会,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忧的是课题研究并非易事,能否做下去,能否做得好还是一个未知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过反复斟酌,我校服装课题组申报了市级课题“《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3月15日,我们得到了市教科中心签发的课题立项通知。即日,我校领导召集服装教师开了专题会,并承若对此课题的研究给予大力支持。
(二)网络人才,组建课题研究队伍
接下来,我们成立了服装课题研究小组,由谭海英、李旭东、万凌燕、李荣方、蒋昌书等7人组成,其中有三名是服装教师,蒋昌书老师是校办工厂“瑶妹子服装厂”厂长,经营瑶族服装生产10年多,瑶服生产经验丰富,所以也被吸引进了本课题组。这是一支年轻而团结的研究队伍,学校也对我们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希望。
(三)反复论证,筛选课题研究内容
为了能够确定最有价值的课题研究内容,我们进行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查阅资料,反复论证。身为瑶家人,长在瑶家,我们却对瑶族服装了解甚少。我们究竟研究瑶族服装的哪一个方面呢?为此,我们课题组老师在一起联系学校和学生现状进行了慎重讨论,并走访了地方瑶族服饰名人,最后将课题研究题目定为“《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四)民间调查,搜集瑶族服饰资料
为了能获取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联系了县民族服装厂,县图书馆、文化馆等争取到了这些单位大力且无偿的支持。
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学校领导亲自过目,并提出了可行性意见。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课题研究很快拉开了帷幕。学校领导全力支持,在学校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让我们外出学习,整理课题资料,并常常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
(五)甄别选择编写校本教材
万事开头难。有了这些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我们感觉课题研究有了方向,顿感明朗了许多。为了使这些难得的资料更加层次化、集中化,我们从中选择了部分编缉了两本课题校本教材。
(六)制定项目优化课程资源
2009年冬,课题研究已进入关键的第二个阶段:我们根据开发的校本教材制定课程项目,经过研究和讨论最后确定为五个项目:瑶族服饰文化史、江华瑶族服饰的设计与制作、其他瑶族服饰的设计与制作、新瑶族服饰设计、瑶族服饰综合设计与制作。
(七)项目实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新的课程资源和项目法教学的结合帮助我们走进学生,在情感与态度上与学生达成一致,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再现,也是教学新思想观念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
(八)及时总结,归档课题研究资料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做到边研究、边总结。①对那些技术难度大,制作工艺复杂,工具材料要求高的内容。②为了拓宽教学空间,我们让学生到校办工厂进行瑶族表演服饰的接单制作。③及时将上课的教案、反思以及撰写的课题文章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类,交给课题组长保存。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反响
1、经过对本课题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已经比较完整地了解了江华瑶家服饰的种类,特点及瑶服设计与制作,研究理论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我们在服装专业课程中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以富有创造性、启发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在积极的专业技能操作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就了课题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一,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课题研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
其二,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其三,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的开展,迫使老师们去学习、思考、研究、探索,课题组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四、研究结论及分析
瑶族服饰是我县一大特色亮点,作为本县唯一的中职服装专业,继承和发展瑶族服饰是责无旁贷的,也是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1、继承、挖掘与保护地域性民族传统服饰为专家学者所倡导的
对瑶族服饰的继承、发展和研究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传统瑶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
2、结合地域性服饰文化特点进行教改,这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
我校服装专业课程理应带有地方服饰文化的元素和鲜明的地域性特点,脱离这一实际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结合地域性服饰文化特点进行教改,符合地方服饰文化建设需要。
“根植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是地方性中职学校办学的基本宗旨,地方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理应成为地方性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我校服装专业结合地方服饰文化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就是要在调整和修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的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服饰文化,通过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原生态瑶族服饰,触及到更多的无形教材。
五、问题讨论
我们感到这样一些困惑:
1、如何将瑶家服饰的设计与对瑶族服饰继承的整合,如何把服装專业课程与瑶族服饰有效的结合。
2、如何将瑶族服饰中共存的主要民族服饰元素,在瑶服设计中的继承与开发,设计出更具瑶族服饰特色的瑶服
“《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这个课题已经结束,但对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始终贯穿我们教学工作的始终。
参考文献
[1]邢颖:“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辽宁丝绸》2011年01期
[2]王伟、叶颖: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10期
[3]路迎峰:服装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第02期
关键词:地方服饰;特色教学;服饰设计
中国分类号:G642.0
二、研究过程和方法
在“《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这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课题的开展是全面推进课程教育改革的基础,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是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健全的机制是课题研究的根本保障,创新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所在。具体而言,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宣传发动,营造课题研究氛围
2008年1月,我校服装课题组接到学校通知:申报一个市级服装课题。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有了服装课题,将会为老师们带来更广泛的交流机会,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忧的是课题研究并非易事,能否做下去,能否做得好还是一个未知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过反复斟酌,我校服装课题组申报了市级课题“《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3月15日,我们得到了市教科中心签发的课题立项通知。即日,我校领导召集服装教师开了专题会,并承若对此课题的研究给予大力支持。
(二)网络人才,组建课题研究队伍
接下来,我们成立了服装课题研究小组,由谭海英、李旭东、万凌燕、李荣方、蒋昌书等7人组成,其中有三名是服装教师,蒋昌书老师是校办工厂“瑶妹子服装厂”厂长,经营瑶族服装生产10年多,瑶服生产经验丰富,所以也被吸引进了本课题组。这是一支年轻而团结的研究队伍,学校也对我们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希望。
(三)反复论证,筛选课题研究内容
为了能够确定最有价值的课题研究内容,我们进行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查阅资料,反复论证。身为瑶家人,长在瑶家,我们却对瑶族服装了解甚少。我们究竟研究瑶族服装的哪一个方面呢?为此,我们课题组老师在一起联系学校和学生现状进行了慎重讨论,并走访了地方瑶族服饰名人,最后将课题研究题目定为“《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四)民间调查,搜集瑶族服饰资料
为了能获取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联系了县民族服装厂,县图书馆、文化馆等争取到了这些单位大力且无偿的支持。
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学校领导亲自过目,并提出了可行性意见。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课题研究很快拉开了帷幕。学校领导全力支持,在学校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让我们外出学习,整理课题资料,并常常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
(五)甄别选择编写校本教材
万事开头难。有了这些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我们感觉课题研究有了方向,顿感明朗了许多。为了使这些难得的资料更加层次化、集中化,我们从中选择了部分编缉了两本课题校本教材。
(六)制定项目优化课程资源
2009年冬,课题研究已进入关键的第二个阶段:我们根据开发的校本教材制定课程项目,经过研究和讨论最后确定为五个项目:瑶族服饰文化史、江华瑶族服饰的设计与制作、其他瑶族服饰的设计与制作、新瑶族服饰设计、瑶族服饰综合设计与制作。
(七)项目实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新的课程资源和项目法教学的结合帮助我们走进学生,在情感与态度上与学生达成一致,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再现,也是教学新思想观念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
(八)及时总结,归档课题研究资料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做到边研究、边总结。①对那些技术难度大,制作工艺复杂,工具材料要求高的内容。②为了拓宽教学空间,我们让学生到校办工厂进行瑶族表演服饰的接单制作。③及时将上课的教案、反思以及撰写的课题文章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类,交给课题组长保存。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反响
1、经过对本课题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已经比较完整地了解了江华瑶家服饰的种类,特点及瑶服设计与制作,研究理论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我们在服装专业课程中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以富有创造性、启发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在积极的专业技能操作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就了课题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一,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课题研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
其二,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其三,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的开展,迫使老师们去学习、思考、研究、探索,课题组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四、研究结论及分析
瑶族服饰是我县一大特色亮点,作为本县唯一的中职服装专业,继承和发展瑶族服饰是责无旁贷的,也是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1、继承、挖掘与保护地域性民族传统服饰为专家学者所倡导的
对瑶族服饰的继承、发展和研究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传统瑶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
2、结合地域性服饰文化特点进行教改,这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
我校服装专业课程理应带有地方服饰文化的元素和鲜明的地域性特点,脱离这一实际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结合地域性服饰文化特点进行教改,符合地方服饰文化建设需要。
“根植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是地方性中职学校办学的基本宗旨,地方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理应成为地方性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我校服装专业结合地方服饰文化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就是要在调整和修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的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服饰文化,通过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原生态瑶族服饰,触及到更多的无形教材。
五、问题讨论
我们感到这样一些困惑:
1、如何将瑶家服饰的设计与对瑶族服饰继承的整合,如何把服装專业课程与瑶族服饰有效的结合。
2、如何将瑶族服饰中共存的主要民族服饰元素,在瑶服设计中的继承与开发,设计出更具瑶族服饰特色的瑶服
“《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这个课题已经结束,但对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始终贯穿我们教学工作的始终。
参考文献
[1]邢颖:“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辽宁丝绸》2011年01期
[2]王伟、叶颖: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10期
[3]路迎峰:服装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