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国家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广西高职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近些年,面对广西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全区水利系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本文通过对水利人才需求背景的调查与分析,以期构建广西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广西;高职院校;水利;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核心能力
中国分类号:G718.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建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创一个品牌”—水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93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12%,居全国第5位,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752万千瓦,占全国水力资源总量的2.6%,居全国第8位,随着近些年水利水电建设的加快发展,亟需大量掌握水利水电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广西当前水利类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如何构建完善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重中之重。
一、人才需求背景
根据广西勘察设计网及广西建设协会网资料统计,目前在桂注册的水利类施工企业28家;水利类勘测设计企业59家;水利类监理公司53家;水利类管理企业有368家。近年来,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范围广,岗位与专业对口率高,学生就业质量好。另外水利类专业的毕业生专业适应性广,岗位迁移性强,可以从事道路工程、建筑工程、港口码头等行业的施工和管理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专业办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人才。据统计,全区水利系统共有中专以上学历1.9万人,仅占职工总人数的32.7%,學历层次偏低,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水利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广西“十二五”水利水电行业建设和发展规划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第一线专业技术岗位上,未来若干年每年需要约1000人的水利水电建设高端技能人才,同时,根据以上统计,在广西注册的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管理事企业共五百多家,按平均每年需要2~3人计算,未来广西平均每年需补充水利类专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约1000~1500人。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人才需求的情况看,广西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工程施工员、设计技术员、项目预算员和监理员等。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优化工学交替的”双通道、三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突出培养“水利工程施工、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职业核心能力。
三、人才培养方案内容
为了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依据人才培养要求,在全面分析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的基础上,以达到胜任职业工作所要求的能力为目标,根据行业特点,按照职业群集课程模式,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1)“职业基本素质”培养
将职业素质的养成贯穿于三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在专业课教学中带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通过校内实训场模拟仿真性的实训演习,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到实习实训管理与教学中,在教学中用企业文化熏陶感染学生,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使其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同时结合实践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在校内外实践实习活动中进行相关的职业行为实践训练,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体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通过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独立意识、吃苦意识、竞争意识、抗挫折意识等,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2)“职业基本技能”培养
利用校内实训场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条件,实施“工学交替多循环” 培养模式,包括技能课程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循环、技能训练与生产性实习的循环、学校和企业不同学习环境的循环,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材料员、测量员等岗位专业能力的要求,主要完成校内外的单项技能训练和实习。采取“项目教学”和“现场教学”的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具有工程绘图、建筑材料检测、结构设计、水力计算以及土工基础分析等基本技能。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满足企业材料检测、工程测量等岗位的工作要求,形成高技能型人才“初成品”。
(3)“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依托高职院校下属设计所、广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和广西水电工程局等企业优势,围绕着以“水利工程施工、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施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范例教学等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水利工程现场施工、工程项目进度和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以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等核心能力,同时通过“课证融合课程”训练,满足行业企业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造价员、资料员的技能要求。学生经过改内容的学习,构成专业高端技能人才“成品”。
(4)“职业能力提升和拓展”培养
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出发,针对广西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需要,水利行业需要大量掌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防洪工程治理等工作需求的能力,开设《水工监测》及实训、《节水灌溉工程》、《防汛抢险及堤防安全管理》等职业技能提升课程;根据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需求,结合现代水利的新热点领域,开设《中小型病险水库安全评价》、《水生态保护》、《水环境与水危机》等职业技能拓展课程。第六学期安排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管理现场顶岗实习。采取企业、专业双导师制度,实行校企共育,学生零距离接受工程生产实践锻炼,培养其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群需求的综合业务素质。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四、结语
通过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完善,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突出以“水利工程施工、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把广西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建设成为紧贴行业企业发展,行、企、校深度融合的培养服务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基地和水利技术人才能力提升及终身教育的基地。
参考文献
[1]檀丽丽.浅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9
[2]广西勘察设计网,广西建设协会网.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勘察设计注册单位名录[R].2012
[3]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年报(2012).2013
关键词:广西;高职院校;水利;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核心能力
中国分类号:G718.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建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创一个品牌”—水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93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12%,居全国第5位,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752万千瓦,占全国水力资源总量的2.6%,居全国第8位,随着近些年水利水电建设的加快发展,亟需大量掌握水利水电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广西当前水利类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如何构建完善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重中之重。
一、人才需求背景
根据广西勘察设计网及广西建设协会网资料统计,目前在桂注册的水利类施工企业28家;水利类勘测设计企业59家;水利类监理公司53家;水利类管理企业有368家。近年来,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范围广,岗位与专业对口率高,学生就业质量好。另外水利类专业的毕业生专业适应性广,岗位迁移性强,可以从事道路工程、建筑工程、港口码头等行业的施工和管理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专业办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人才。据统计,全区水利系统共有中专以上学历1.9万人,仅占职工总人数的32.7%,學历层次偏低,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水利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广西“十二五”水利水电行业建设和发展规划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第一线专业技术岗位上,未来若干年每年需要约1000人的水利水电建设高端技能人才,同时,根据以上统计,在广西注册的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管理事企业共五百多家,按平均每年需要2~3人计算,未来广西平均每年需补充水利类专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约1000~1500人。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人才需求的情况看,广西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工程施工员、设计技术员、项目预算员和监理员等。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优化工学交替的”双通道、三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突出培养“水利工程施工、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职业核心能力。
三、人才培养方案内容
为了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依据人才培养要求,在全面分析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的基础上,以达到胜任职业工作所要求的能力为目标,根据行业特点,按照职业群集课程模式,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1)“职业基本素质”培养
将职业素质的养成贯穿于三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在专业课教学中带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通过校内实训场模拟仿真性的实训演习,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到实习实训管理与教学中,在教学中用企业文化熏陶感染学生,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使其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同时结合实践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在校内外实践实习活动中进行相关的职业行为实践训练,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体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通过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独立意识、吃苦意识、竞争意识、抗挫折意识等,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2)“职业基本技能”培养
利用校内实训场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条件,实施“工学交替多循环” 培养模式,包括技能课程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循环、技能训练与生产性实习的循环、学校和企业不同学习环境的循环,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材料员、测量员等岗位专业能力的要求,主要完成校内外的单项技能训练和实习。采取“项目教学”和“现场教学”的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具有工程绘图、建筑材料检测、结构设计、水力计算以及土工基础分析等基本技能。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满足企业材料检测、工程测量等岗位的工作要求,形成高技能型人才“初成品”。
(3)“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依托高职院校下属设计所、广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和广西水电工程局等企业优势,围绕着以“水利工程施工、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施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范例教学等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水利工程现场施工、工程项目进度和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以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等核心能力,同时通过“课证融合课程”训练,满足行业企业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造价员、资料员的技能要求。学生经过改内容的学习,构成专业高端技能人才“成品”。
(4)“职业能力提升和拓展”培养
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出发,针对广西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需要,水利行业需要大量掌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防洪工程治理等工作需求的能力,开设《水工监测》及实训、《节水灌溉工程》、《防汛抢险及堤防安全管理》等职业技能提升课程;根据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需求,结合现代水利的新热点领域,开设《中小型病险水库安全评价》、《水生态保护》、《水环境与水危机》等职业技能拓展课程。第六学期安排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管理现场顶岗实习。采取企业、专业双导师制度,实行校企共育,学生零距离接受工程生产实践锻炼,培养其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群需求的综合业务素质。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四、结语
通过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完善,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突出以“水利工程施工、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把广西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建设成为紧贴行业企业发展,行、企、校深度融合的培养服务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基地和水利技术人才能力提升及终身教育的基地。
参考文献
[1]檀丽丽.浅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9
[2]广西勘察设计网,广西建设协会网.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勘察设计注册单位名录[R].2012
[3]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年报(201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