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章的立意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x542398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意好坏关系着文章的成败,历来为学生深感头痛,其实立意的设定并非一件非常难的事,只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做好立意是满可能的事。立意原则有两条:合理、深刻。下面来具体谈一谈,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一、合理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也就是通常说的立意要准,不跑题。一般说来应做好以下两点。
  1.把握好话题材料中的暗示
  话题作文的立意选择非常宽泛,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备受学生青睐;然而话题作文并非没有限制,出题人在所给话题材料中总安排一些暗示,以免信马游缰,不着边际。
  [题例]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葱笼,充满了无限生机。迎着“不寒的杨柳风”,凝望着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倾听着淙淙的三月桃花水,感受着春意融融,畅想着春光永驻,春天总是与美好在一起的。
  请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是河南洛阳市2003年二模的作文题。有些学生谈到今年春天爆发的美伊战争,批判美政府的霸权主义;有的谈到近几年在北方春天肆虐的沙尘暴,提出环境保护。其实这些同学没有把握住话题中的暗示,整个话题中无一处不体现春天的美好之处,而且话题结尾还着重指出“春天总是与美好在一起的”,同学们没有注意到这些暗示,所以写了以上那些不美的内容,使立意偏颇。
  2.确保立意与话题材料的内在联系
  立意必须是在话题材料上的自然引申,必须保证相互间紧密的内在联系,否则立意再好,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同学们对话题材料有深入的分析,选准立意。
  [题例]
  21世纪是知识和人才的世纪,知识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一个备受世人关注的问题。教育促进了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又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成为时代的潮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文化的交流,各种新型教育理念不断出现,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逐渐为国人接受。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它是现实合乎规律的延伸和发展。
  请以“未来的教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分析]审题时要理出话题的中心即“未来教育”,同时话题围绕“当今教育”谈了两个内容,一是“科技进步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成为时代的潮流”;二是“各种新型教育理念不断出现。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逐渐成为人们所接受。”话题针对“未来教育”指出,它是现实合乎规律的延伸和发展。可见围绕未来教育的命题,只要符合现实的发展规律,就不会偏颇和跑题。
  二、要深刻
  超脱平庸,深刻有力是每个学生在立意方面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加工、挖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1.用联想法深化主题
  高明的作者,通过联想开掘主题,表达强烈感情。例如《包身工》一文中,在记叙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后,作者写道:“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的事了。和乌鸦很相似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上轻轻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捕鱼,卖鱼的钱却是养墨鸭的船户。”这里通过联想船户养墨鸭,说明包身工就像墨鸭一样,甚至还不如墨鸭,加深了人们对包身工的同情,也更激起了人们对资本家的憎恶。
  2.透过现象看本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林林总总的话题材料,立意的高低关键在于谁能由平凡小事看到大道理,谁能由司空见惯的生活揭示出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大主题,谁能看得深,谁能看到本质。
  改革开放初年,有一篇小小说非常有名,叫《习惯》。讲的是刚由科长升上来的王局长,仍然保持着他的老习惯,即吃完饭,往沙发上一躺,悠然自得地抽烟,这时敲门声响过,进来了原先的科员老李,手中拎着两条香烟,想求局长开后门办点事,局长百般谢绝后,做了一个决定,马上戒烟。这里作者通过一个小官员的一件小事,提示了当时业已出现苗头的以权谋私,官场腐败的这一现实问题,以深刻的主旨,让人拍案叫绝。
  
其他文献
“语言表达连贯”是高考明确要求的一个考点,历年各地高考卷与平时试卷中几乎都有文句衔接连贯题的身影,并经常以所谓定句选位题形式出现,即要求给一段话中的几个句子排出正确的顺序。  所谓“连贯”,是指表达的观点、角度、风格一致,读起来自然顺畅。具体来说也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话题统一,句序合理,前后衔接和呼应自然。但仅根据这些连贯概念中及其阐述中的要点,来解答衔接连贯题,就想达到快
期刊
如何理解创新?教育家认为:创新就是要有独特的见解,愿意探索新事物,敢于采用新的方法,不要墨守成规地跟着老传统走,也不要跟着时风潮流走。当然,语文教师要创新必先有个前提,就是要在前人传统基础上创新,在继承中求变化,语文教师该如何走创新之路?  一、转变观念,创新意识  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具备新时期的平等观念和对话态度。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进行学习交流的地方,语文教师自觉地具有平等意识确立对话态度,才
期刊
一、名人眼中的爱  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罗素  美的爱情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她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苏霍姆林斯基  的确,爱情是神圣的、令人向往的,也是不可回避的。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爱情婚姻观也是必须的,对人的一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师生面对的爱  但现实中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期刊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在享受思考的过程,试想,当学生不再有枯坐冷板凳听教师喋喋不休的无聊,不再有绞尽脑汁猜测所谓标准答案的无奈,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我们难道不是在“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吗?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
期刊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饱经风霜,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为我们、为世界、为全人类留下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古代的先哲用他们的文字向我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朝闻道  经典诵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这座由文言的
期刊
古代诗人,无不喜欢登高,他们或寄情山水、感叹个人际遇,或登高望远、抒发宏伟抱负。  读诗先从语言入手,抓住意象,理解内涵,联系写作背景,走进诗人内心,既要作感性的把握,又要作理性的思考。本诗前两联选景典型,摹声绘色,动静结合,寓情于景。“风急天高猿啸哀”,风,即秋风,“一天比一天凉”,再加上一“急”字,使人感到锥心刺骨,这里不仅冷在肉体,更冷在心灵。“天高”,是以人作参照物,天越高,一个人显得越渺
期刊
如今“大语文”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语文涉及的范围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拓展教学正是这一新理念下的一种教学状态。  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了课堂的导入与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过程,而忽视了最后的拓展延伸环
期刊
前言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儒家这两个祖师爷的话语中明显流露出了作为男性的优越感,同时充满了对女性的轻视、歧视乃至鄙视。这些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从中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他鄙视女性,带有封建烙印的妇女观。  一、《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分类  (一)祸水型的女人  《水浒传》中“祸水”式的女人可分为以下两种:  1.“红杏出墙”,且有谋害亲
期刊
一、说教材及本课地位  《记念刘和珍君》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一课的精读课文,也是2010级高一师生初次面对新课改所涉及的一篇教学难度较大的,融写人、叙事、抒情、说理于一体的鲁迅先生的散文力作。先生以“记念刘和珍君”为切口,实则意在评述“三一八”事变。事变始末千头万绪,作家巧妙地化繁为简,举重若轻,以“一斑”而窥“全豹”,高屋建瓴,实属“匠心独运”。作家创造性地写作,宜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期刊
一教师在上公开课《逍遥游》时,提出这样的问题:“速读全文,你感觉作者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有哪些关键句?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三分钟。”教室顿时热闹起来,而教师则显得无所事事。这时我有意识地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一个学生在发言,其余当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不着边际地闲聊;有的小组干脆沉默寡言,无人开口……三分钟很快到了,教师说:“时间到了,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刚才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