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觀察会阴正中切开及不同角度侧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需行会阴切开术的产妇110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20例,采用会阴正中切开,Ⅱ组45例,采用15°~30°会阴侧切术,Ⅲ组45例,采用45°会阴侧切术。三组观察指标为切口出血量、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切口出血量Ⅰ组<Ⅱ组<Ⅲ组;切口疼痛程度Ⅰ组<Ⅱ组<Ⅲ组;切口Ⅰ期愈合率Ⅰ组>Ⅱ组>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切开角度越小,切口出血量越少,切口疼痛程度越轻,切口Ⅰ期愈合率越高。
【关键词】会阴侧切;会阴正中切开;疼痛;愈合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99—02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分娩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降低产妇痛苦、减少产时副损伤和避免远期并发症,已成为产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会阴切开术是产科常用的手术之一,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儿先露部位的压迫,缩短第二产程,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现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术的产妇11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需行会阴切开术的产妇110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20例,采用会阴正中切开,Ⅱ组45例,采用15°~30°会阴侧切术,Ⅲ组45例,采用45°会阴侧切术。所有产妇纳入标准:年龄18至35岁的初产妇,单胎头位,孕周37~41周,骨盆正常,新生儿体重3.25±0.45Kg。三组产妇的孕周、年龄、新生儿体重、缝线应用、缝合方式、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会阴切开方法及产后护理
首先严格掌握切开指征与切开时机,即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分娩者[1]。会阴侧切前均进行常规阴部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估计胎儿能在5~10 min内自然娩出时,左手食中二指伸入胎先露和阴道侧后壁之间,右手持剪刀行会阴切开约3~4 cm注意阴道粘膜与皮肤切口长度应一致,然后用纱布压迫止血,并结扎小动脉。正中切开当胎头着冠,沿会阴正中向下切开,根据产妇会阴后联合长短而定,通常不超过2~3 cm ,切开后立即保护会阴,注意使胎儿以最小径线娩出[2]。三组均采用可吸收缝合线逐层缝合。产后用0.5%的碘伏液棉球擦洗2次/d。直切3天拆线,侧切5天拆线。
1.3监测
切口出血量采用面积法,血湿面积按10 cm×10 cm为10 ml计算失血量[3]。缝合前将纱布卷塞入阴道,防止宫腔内血液流向切口,与切口血液相混合,造成出血量估计不准确。切口疼痛分级:参照WHO疼痛评估方法分级:0级:无痛或稍感不适,坐起哺乳时,表情自然安静;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哺乳时需侧坐,无痛苦表情;2级:明显疼痛,不敢坐起哺乳,表情焦虑;3级:剧烈疼痛,不能忍受,要求镇痛[4]。产后由专人每天评估记录疼痛等级。切口愈合:Ⅰ期愈合:伤口平整,局部无红肿、压痛、硬结。Ⅱ期愈合:伤口平整、皮肤发红、压痛或有硬结。切口感染:局部组织压痛、红肿伴有脓液或水样物流出,切口裂开[5]。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差异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会阴切开术是产科助产常用的手术之一,45°会阴切开术切开部位的肌组织较厚,脂肪组织较多,张力较大,血管神经分布丰富。15°~30°切开及正中切开,利用了会阴的解剖特点,切口靠近乃至中心腱,切开部位的组织较薄,几乎无脂肪组织,血管神经分部较少。 45°会阴切开,因组织较厚缝合时间相对较长,且脂肪组织容易液化,出血较多,疼痛较重,切口愈合欠佳。而15°~30°会阴切开及正中切开组织较薄,缝合时间较短,且无脂肪组织,因此出血较少,疼痛较轻,切口愈合较好。会阴正中切开虽然切口组织损伤小,愈合情况好,但对助产技术要求高,若保护会阴技术操作不当,切口易向肛门及直肠方向撕裂,甚至造成Ⅲ度会阴裂伤,所以正中切开一定要有有经验的助产士进行操作。助产士应熟练掌握会阴保护技术、会阴切开及切口缝合技术,严格无菌操作,适时选择合适的切开术,提升助产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妇的痛苦。
综上所述, 15°~30°切开及正中切开,临床效果好,切口出血量少,缝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促进和改善了产妇的预后,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具体采用哪种术式,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产时的具体情况,适时地采用最适宜的术式。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
[2] 郑修霞 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9
[3]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5.
[4] 徐晓阳,姚珍薇.妇女产后性问题及分娩方式[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3):146-148
[5] 李梅,郑昕,周建英,等.改变会阴侧切角度对预后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57~1158.
【关键词】会阴侧切;会阴正中切开;疼痛;愈合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99—02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分娩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降低产妇痛苦、减少产时副损伤和避免远期并发症,已成为产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会阴切开术是产科常用的手术之一,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儿先露部位的压迫,缩短第二产程,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现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术的产妇11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需行会阴切开术的产妇110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20例,采用会阴正中切开,Ⅱ组45例,采用15°~30°会阴侧切术,Ⅲ组45例,采用45°会阴侧切术。所有产妇纳入标准:年龄18至35岁的初产妇,单胎头位,孕周37~41周,骨盆正常,新生儿体重3.25±0.45Kg。三组产妇的孕周、年龄、新生儿体重、缝线应用、缝合方式、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会阴切开方法及产后护理
首先严格掌握切开指征与切开时机,即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分娩者[1]。会阴侧切前均进行常规阴部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估计胎儿能在5~10 min内自然娩出时,左手食中二指伸入胎先露和阴道侧后壁之间,右手持剪刀行会阴切开约3~4 cm注意阴道粘膜与皮肤切口长度应一致,然后用纱布压迫止血,并结扎小动脉。正中切开当胎头着冠,沿会阴正中向下切开,根据产妇会阴后联合长短而定,通常不超过2~3 cm ,切开后立即保护会阴,注意使胎儿以最小径线娩出[2]。三组均采用可吸收缝合线逐层缝合。产后用0.5%的碘伏液棉球擦洗2次/d。直切3天拆线,侧切5天拆线。
1.3监测
切口出血量采用面积法,血湿面积按10 cm×10 cm为10 ml计算失血量[3]。缝合前将纱布卷塞入阴道,防止宫腔内血液流向切口,与切口血液相混合,造成出血量估计不准确。切口疼痛分级:参照WHO疼痛评估方法分级:0级:无痛或稍感不适,坐起哺乳时,表情自然安静;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哺乳时需侧坐,无痛苦表情;2级:明显疼痛,不敢坐起哺乳,表情焦虑;3级:剧烈疼痛,不能忍受,要求镇痛[4]。产后由专人每天评估记录疼痛等级。切口愈合:Ⅰ期愈合:伤口平整,局部无红肿、压痛、硬结。Ⅱ期愈合:伤口平整、皮肤发红、压痛或有硬结。切口感染:局部组织压痛、红肿伴有脓液或水样物流出,切口裂开[5]。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差异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会阴切开术是产科助产常用的手术之一,45°会阴切开术切开部位的肌组织较厚,脂肪组织较多,张力较大,血管神经分布丰富。15°~30°切开及正中切开,利用了会阴的解剖特点,切口靠近乃至中心腱,切开部位的组织较薄,几乎无脂肪组织,血管神经分部较少。 45°会阴切开,因组织较厚缝合时间相对较长,且脂肪组织容易液化,出血较多,疼痛较重,切口愈合欠佳。而15°~30°会阴切开及正中切开组织较薄,缝合时间较短,且无脂肪组织,因此出血较少,疼痛较轻,切口愈合较好。会阴正中切开虽然切口组织损伤小,愈合情况好,但对助产技术要求高,若保护会阴技术操作不当,切口易向肛门及直肠方向撕裂,甚至造成Ⅲ度会阴裂伤,所以正中切开一定要有有经验的助产士进行操作。助产士应熟练掌握会阴保护技术、会阴切开及切口缝合技术,严格无菌操作,适时选择合适的切开术,提升助产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妇的痛苦。
综上所述, 15°~30°切开及正中切开,临床效果好,切口出血量少,缝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促进和改善了产妇的预后,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具体采用哪种术式,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产时的具体情况,适时地采用最适宜的术式。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
[2] 郑修霞 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9
[3]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5.
[4] 徐晓阳,姚珍薇.妇女产后性问题及分娩方式[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3):146-148
[5] 李梅,郑昕,周建英,等.改变会阴侧切角度对预后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57~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