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讲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新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为依据,结合本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认识,进行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提问、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过程与策略及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的研究,期望能科学地利用课堂的45分钟,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实效性;课堂教学;初中生物
一、问题提出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变化。仔细琢磨我们的课堂,总觉得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实际效果不大。这些问题的暴露,让我们在思考:在课堂45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我们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如何能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理念和教学的终极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
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含义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學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主体)——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主导)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的智慧增值。
三、探究的几个方面与体会
1.研究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实效性的基础。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在生物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讲人体的感觉时,教师先让某一学生在闭眼的前提下,用手摸不同的物体,如:球、书、石块、冰块、热水杯等,每摸一样,说出一样。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人不用眼看,用手摸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凉热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对于正常人来说,用眼一看都知道,这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简明的语言导出感受器管和感觉器官的概念,这样的导入使课堂气氛活跃,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对知识的巩固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是提高实效性的根本。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追求理论联系实际。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生物科学对科学进步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刚刚升入初一的学生要学习的课程一下子多了很多,很多学生适应不过来,有的同学会产生疑惑:学习那么多课,特别是像生物这些在初中阶段是“次科”的学科有什么用?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调动学生的热情至关重要。比如:学习了植物种子的结构后,我会问学生我们平时吃的豆芽主要是种子的那一部位,并教学生如何利用黄豆或绿豆来发豆芽。学习了呼吸作用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如何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来保存食品。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向学生介绍,从而将生物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体现“处处有生物”的真情实感,让他们了解到生物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以增强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STS)意识。
3.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问题是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和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的课堂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考虑学生实际,还要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第二,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强求学生立刻做出反应,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应该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做出自身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第三,注意反馈的积极态度。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明确的回应,要保护学习回答问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实效性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是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教学的真谛。
关键词:新课程;实效性;课堂教学;初中生物
一、问题提出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变化。仔细琢磨我们的课堂,总觉得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实际效果不大。这些问题的暴露,让我们在思考:在课堂45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我们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如何能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理念和教学的终极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
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含义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學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主体)——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主导)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的智慧增值。
三、探究的几个方面与体会
1.研究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实效性的基础。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在生物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讲人体的感觉时,教师先让某一学生在闭眼的前提下,用手摸不同的物体,如:球、书、石块、冰块、热水杯等,每摸一样,说出一样。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人不用眼看,用手摸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凉热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对于正常人来说,用眼一看都知道,这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简明的语言导出感受器管和感觉器官的概念,这样的导入使课堂气氛活跃,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对知识的巩固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是提高实效性的根本。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追求理论联系实际。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生物科学对科学进步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刚刚升入初一的学生要学习的课程一下子多了很多,很多学生适应不过来,有的同学会产生疑惑:学习那么多课,特别是像生物这些在初中阶段是“次科”的学科有什么用?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调动学生的热情至关重要。比如:学习了植物种子的结构后,我会问学生我们平时吃的豆芽主要是种子的那一部位,并教学生如何利用黄豆或绿豆来发豆芽。学习了呼吸作用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如何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来保存食品。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向学生介绍,从而将生物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体现“处处有生物”的真情实感,让他们了解到生物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以增强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STS)意识。
3.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问题是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和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的课堂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考虑学生实际,还要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第二,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强求学生立刻做出反应,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应该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做出自身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第三,注意反馈的积极态度。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明确的回应,要保护学习回答问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实效性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是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教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