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体验和吸收,写作是表达和创造,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没有阅读的写作是空洞死板的,犹如没有生机的死水一潭,而没有写作的阅读是随意麻木的,没有目的和方向。阅读是一种吸收,而写作就是一种倾吐,阅读和写作是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写作水平要提高,我们应当尽可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尽可能拓展阅读面。
关键词:阅读;写作;素材;技巧;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00-01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块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阅读是体验和吸收,写作是表达和创造,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没有阅读的写作是空洞死板的,犹如没有生机的死水一潭,而没有写作的阅读是随意麻木的,没有目的和方向。阅读主要还是为写作服务的,是写作的源泉,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么阅读对于写作有哪些作用呢?
1 阅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需要素材的,那么丰富的写作素材从哪里来,除了从生活中来就是从阅读中来。当代作家赵丽宏在她的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中》就说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美词佳句、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社会风貌等等。
如《往事依依》中有这么一段:"《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的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咏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从中可以看出阅读为于漪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拓展了她的视野。
再比如苏教版初一教材中《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等文章展示了各地在庆祝节日时的民俗风情:赛龙舟拉、喝腊八粥拉、、、读来令人意趣盎然,更增长了民俗知识。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时摘抄、背诵一些精彩的词语段落以便写作时信手拈来,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色。
2 阅读为写作提供多样的技巧
写作素材好比砌房子的基本材料,要想把房子砌的漂亮结实还好靠匠师们 匠心独运。写文章同样是这样,有了丰富的素材还不够,如何运用材料组织材料还要靠写作者的巧思。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饱含着写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如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情达意、揭示主旨等等。阅读这些作品时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写作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
朱自清的《春》中那生动多彩的语言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小小说《窗》通过病房中的一扇小小的窗户来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思想品格。以小见大,反映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发人深省。结果"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更是出人意料,震撼人心。《枣核》以枣核为线索,写一对老同窗的交往,相互交谈的也全是家庭、生活的琐事,可表现的却是热爱自己的民族这样重大的中心思想,体现了作者在选材上的匠心。开头巧设悬念,中间解开悬念,结尾深化主旨,使故事曲折生动,紧紧吸引读者。文章语言平实自然,亲切动人,人物的对话和环境描写都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课文写作手法的赏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些方法,提高自己作文的技术含量。
3 阅读为写作提供深刻的思想内涵
初中生的作文大多存在缺乏立意,思想贫乏的毛病,也就是作文没有灵魂。 阅读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赋予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
有的人对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经久不忘,随时可以信口背出,试想这些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可以说是终生的。当学生吟诵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少年的豪情壮志怎能不油然而生?吟诵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时,铁马冰河入梦来"时,怎能不被作者那真切的爱国之情深深打动?吟诵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怎能不被诗人那种漂泊异乡的游子之情深深感染呢?《背影》中如山般厚重的父爱;《我的母亲》中如溪般绵长的母爱;《我的老师》中师生间的温馨和谐;《散步》中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
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美文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纯洁的心灵世界,塑造着学生高尚的灵魂。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这些情感体验会不知不觉的渗透到他的写作中,从而使他的作品内容更有内涵,更能打动人心。难怪于漪老师要说:"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著名特级教师陆志平明确指出:"学校的语文教育要突出重点,就是要重读写。"阅读是一种吸收,而写作就是一种倾吐,阅读和写作是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写作水平要提高,我们应当尽可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尽可能拓展阅读面。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才有源头活水,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否则,即使搜肠刮肚也是难以成文的。
关键词:阅读;写作;素材;技巧;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00-01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块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阅读是体验和吸收,写作是表达和创造,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没有阅读的写作是空洞死板的,犹如没有生机的死水一潭,而没有写作的阅读是随意麻木的,没有目的和方向。阅读主要还是为写作服务的,是写作的源泉,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么阅读对于写作有哪些作用呢?
1 阅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需要素材的,那么丰富的写作素材从哪里来,除了从生活中来就是从阅读中来。当代作家赵丽宏在她的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中》就说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美词佳句、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社会风貌等等。
如《往事依依》中有这么一段:"《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的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咏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从中可以看出阅读为于漪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拓展了她的视野。
再比如苏教版初一教材中《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等文章展示了各地在庆祝节日时的民俗风情:赛龙舟拉、喝腊八粥拉、、、读来令人意趣盎然,更增长了民俗知识。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时摘抄、背诵一些精彩的词语段落以便写作时信手拈来,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色。
2 阅读为写作提供多样的技巧
写作素材好比砌房子的基本材料,要想把房子砌的漂亮结实还好靠匠师们 匠心独运。写文章同样是这样,有了丰富的素材还不够,如何运用材料组织材料还要靠写作者的巧思。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饱含着写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如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情达意、揭示主旨等等。阅读这些作品时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写作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
朱自清的《春》中那生动多彩的语言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小小说《窗》通过病房中的一扇小小的窗户来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思想品格。以小见大,反映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发人深省。结果"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更是出人意料,震撼人心。《枣核》以枣核为线索,写一对老同窗的交往,相互交谈的也全是家庭、生活的琐事,可表现的却是热爱自己的民族这样重大的中心思想,体现了作者在选材上的匠心。开头巧设悬念,中间解开悬念,结尾深化主旨,使故事曲折生动,紧紧吸引读者。文章语言平实自然,亲切动人,人物的对话和环境描写都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课文写作手法的赏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些方法,提高自己作文的技术含量。
3 阅读为写作提供深刻的思想内涵
初中生的作文大多存在缺乏立意,思想贫乏的毛病,也就是作文没有灵魂。 阅读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赋予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
有的人对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经久不忘,随时可以信口背出,试想这些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可以说是终生的。当学生吟诵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少年的豪情壮志怎能不油然而生?吟诵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时,铁马冰河入梦来"时,怎能不被作者那真切的爱国之情深深打动?吟诵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怎能不被诗人那种漂泊异乡的游子之情深深感染呢?《背影》中如山般厚重的父爱;《我的母亲》中如溪般绵长的母爱;《我的老师》中师生间的温馨和谐;《散步》中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
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美文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纯洁的心灵世界,塑造着学生高尚的灵魂。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这些情感体验会不知不觉的渗透到他的写作中,从而使他的作品内容更有内涵,更能打动人心。难怪于漪老师要说:"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著名特级教师陆志平明确指出:"学校的语文教育要突出重点,就是要重读写。"阅读是一种吸收,而写作就是一种倾吐,阅读和写作是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写作水平要提高,我们应当尽可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尽可能拓展阅读面。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才有源头活水,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否则,即使搜肠刮肚也是难以成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