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直接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关系到学生各种数学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这其实是一直以来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下面我就以我的一节教研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情景教学,让孩子的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认为: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情景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让计算不在枯燥。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课中我就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孩子们,森林里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让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情景图)提问:有哪些项目呢?(吹泡泡、拍皮球、跳绳、荡秋千等)让我们先去瞧瞧吹泡泡比赛。(课件出示猪老大和猪老二吹泡泡的情景)师:猜猜谁会赢?(有的猜猪老大,有的猜猪老二)怎样才能知道谁赢了?(要分别算出猪老二和猪老大平均每分钟吹多少个泡泡?)师:那我们先来帮猪老大算算成绩吧!(课件出示猪老大吹泡泡的情景:猪老大2分吹了78个泡泡,它平均每分钟吹多少个泡泡?)这个情景实际上是复习旧知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用情景引入,孩子的注意力很快被集中在这上面,并且是带着兴趣去完成复习。紧接着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的新课阶段继续沿用吹泡泡的情景:孩子们,刚才我们猪老大的成绩不错,下面我们再帮猪老二来算算吧。(课件猪老二吹泡泡的情景:猪老二3分钟吹135个泡泡,它平均每分钟吹多少个泡泡?),在紧接着的练习中也采用的动物运动会跳绳的情景:黄猫4分钟跳了288下,红猫2分钟跳了276下。算算谁跳的快?在本节课的复习、新授和即时巩固这几个环节都采用的是动物运动会的情景,孩子们被深深的融入到运动会的比赛中,注意力很集中,课堂发言积极,孩子们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很好的培养了孩子对计算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直观演示,数形结合,讲透算理,突破算法
传统的计算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多数教师重算法,轻算理,认为只要孩子会算,只要会做题就行了。我认为这种理念是错误的,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也就是算法和算理同样重要,它们是紧密联系,又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课中,我是这样教学135÷3的:孩子们,下面我们用小方块来演示一下怎么把135平均分成三份,(师板书竖式同时课件出示135个小方块)首先我们来分这1个百,同学们想想,如果不拆开的话,每份能分到一个百吗?(不能)因为百位上的1除以3不够,(师边说边用红色粉笔在竖式上突出百位上是1)那怎么办呢?(我们用13去除以3)这儿的13表示什么呢?(13个十)师把十位上的3也用红色粉笔突出(课件出示)对!我们把这1个百拆开变成10个十,和这3个十合起来,就变成13个十了。现在13个十平均分成3份,够分了吗?(够了)13除以3最大商几?(商4),这个4应该写在什么位上?(十位)师板书。为什么呢?(因为13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最多分到4个十,所以这个4要写在十位上。)(课件演示)然后怎么办?(4乘3等12,师同时板书)这个12又表示什么意思?(分掉了12个十)13减12等于多少?(1,师同时板书)这个1表示多少?(剩下1个十)剩下的1表示1个十,也就是第一次分之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3要小。然后怎么办?(把5落在1的后面,然后用15除以3商5,写在个位上,最后5乘3等于15,15减15等于0,师同时板书)师:这个15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5商在个位上?这样的教学设计采用课件直观演示算理,同时教师竖式板书笔算过程,数形结合,把算理和算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不仅很好的理解了算理,而且对算法也铭记于心,只有这样的计算课堂,孩子才收获颇丰。
三、开展计算比赛,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愛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所面对的这些孩子,他们有上进心,有拼劲,有永不服输的斗志……只要激发出了他们的对计算的学习兴趣,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开火车、计算比赛等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计算兴趣。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课中,我采用了开展计算比赛的形式:把全班分成2个大组进行比拼,分三轮进行,每轮2道笔算题。在比赛中,孩子们兴趣盎然,不仅速度快,而且做好之后还主动检查,并且在比赛中同伴还互相鼓励加油,这种自发的集体荣誉感让我深深的感动,孩子们在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上面都表现优异,在比赛结束的时候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决定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个怪圈: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老是出错,之后又能正确的进行订正。很多老师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很多是感到无奈又无能为力。其实吧,我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学生计算习惯差导致的问题。要从基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学生的计算习惯抓起。现在的学生在计算中出现了书写差,格式不正确,不检查等诸多问题,我们老师要针对这些问题去规范孩子的计算习惯。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课中,我虽然没有刻意要求孩子去验算,但是在学生独立笔算的时候,我在巡视时只是用一句话表扬了验算的孩子,实际上是再暗示孩子在算好之后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验算,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当然,孩子的计算习惯不是说养成就能养成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检查训练和强化的过程。有些孩子自己也知道要书写工整,也知道验算的方法,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去做,究其原因是孩子的惰性在作怪,这时我们老师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我觉得还应该有必要的惩罚。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多动脑筋,大胆尝试,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计算不枯燥,乐于去计算,把计算当做一种自发的行为,让孩子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一、情景教学,让孩子的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认为: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情景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让计算不在枯燥。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课中我就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孩子们,森林里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让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情景图)提问:有哪些项目呢?(吹泡泡、拍皮球、跳绳、荡秋千等)让我们先去瞧瞧吹泡泡比赛。(课件出示猪老大和猪老二吹泡泡的情景)师:猜猜谁会赢?(有的猜猪老大,有的猜猪老二)怎样才能知道谁赢了?(要分别算出猪老二和猪老大平均每分钟吹多少个泡泡?)师:那我们先来帮猪老大算算成绩吧!(课件出示猪老大吹泡泡的情景:猪老大2分吹了78个泡泡,它平均每分钟吹多少个泡泡?)这个情景实际上是复习旧知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用情景引入,孩子的注意力很快被集中在这上面,并且是带着兴趣去完成复习。紧接着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的新课阶段继续沿用吹泡泡的情景:孩子们,刚才我们猪老大的成绩不错,下面我们再帮猪老二来算算吧。(课件猪老二吹泡泡的情景:猪老二3分钟吹135个泡泡,它平均每分钟吹多少个泡泡?),在紧接着的练习中也采用的动物运动会跳绳的情景:黄猫4分钟跳了288下,红猫2分钟跳了276下。算算谁跳的快?在本节课的复习、新授和即时巩固这几个环节都采用的是动物运动会的情景,孩子们被深深的融入到运动会的比赛中,注意力很集中,课堂发言积极,孩子们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很好的培养了孩子对计算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直观演示,数形结合,讲透算理,突破算法
传统的计算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多数教师重算法,轻算理,认为只要孩子会算,只要会做题就行了。我认为这种理念是错误的,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也就是算法和算理同样重要,它们是紧密联系,又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课中,我是这样教学135÷3的:孩子们,下面我们用小方块来演示一下怎么把135平均分成三份,(师板书竖式同时课件出示135个小方块)首先我们来分这1个百,同学们想想,如果不拆开的话,每份能分到一个百吗?(不能)因为百位上的1除以3不够,(师边说边用红色粉笔在竖式上突出百位上是1)那怎么办呢?(我们用13去除以3)这儿的13表示什么呢?(13个十)师把十位上的3也用红色粉笔突出(课件出示)对!我们把这1个百拆开变成10个十,和这3个十合起来,就变成13个十了。现在13个十平均分成3份,够分了吗?(够了)13除以3最大商几?(商4),这个4应该写在什么位上?(十位)师板书。为什么呢?(因为13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最多分到4个十,所以这个4要写在十位上。)(课件演示)然后怎么办?(4乘3等12,师同时板书)这个12又表示什么意思?(分掉了12个十)13减12等于多少?(1,师同时板书)这个1表示多少?(剩下1个十)剩下的1表示1个十,也就是第一次分之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3要小。然后怎么办?(把5落在1的后面,然后用15除以3商5,写在个位上,最后5乘3等于15,15减15等于0,师同时板书)师:这个15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5商在个位上?这样的教学设计采用课件直观演示算理,同时教师竖式板书笔算过程,数形结合,把算理和算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不仅很好的理解了算理,而且对算法也铭记于心,只有这样的计算课堂,孩子才收获颇丰。
三、开展计算比赛,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愛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所面对的这些孩子,他们有上进心,有拼劲,有永不服输的斗志……只要激发出了他们的对计算的学习兴趣,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开火车、计算比赛等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计算兴趣。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课中,我采用了开展计算比赛的形式:把全班分成2个大组进行比拼,分三轮进行,每轮2道笔算题。在比赛中,孩子们兴趣盎然,不仅速度快,而且做好之后还主动检查,并且在比赛中同伴还互相鼓励加油,这种自发的集体荣誉感让我深深的感动,孩子们在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上面都表现优异,在比赛结束的时候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决定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个怪圈: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老是出错,之后又能正确的进行订正。很多老师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很多是感到无奈又无能为力。其实吧,我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学生计算习惯差导致的问题。要从基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学生的计算习惯抓起。现在的学生在计算中出现了书写差,格式不正确,不检查等诸多问题,我们老师要针对这些问题去规范孩子的计算习惯。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课中,我虽然没有刻意要求孩子去验算,但是在学生独立笔算的时候,我在巡视时只是用一句话表扬了验算的孩子,实际上是再暗示孩子在算好之后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验算,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当然,孩子的计算习惯不是说养成就能养成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检查训练和强化的过程。有些孩子自己也知道要书写工整,也知道验算的方法,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去做,究其原因是孩子的惰性在作怪,这时我们老师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我觉得还应该有必要的惩罚。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多动脑筋,大胆尝试,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计算不枯燥,乐于去计算,把计算当做一种自发的行为,让孩子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