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开展的思想品德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的重要责任,思想品德素质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有可能正确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思想品德 生活化 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01-01
思想品德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纠正错误的反社会思想而开设的课程,探讨的是生活中出现过的道德问题,在多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这意味着实际课程的开展应该更加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中。
一、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与物理、历史这样的理论性课程比较起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起来难度也不大,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同学做出了错误的行为却不能自我觉察,放任这种行为成为自然,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改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自省,切实体会思想品德教育对自身的影响。
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这一章节的课程时,教师设计了“解忧信箱”活动,请每位同学们将自己的“烦恼”以及来自“烦恼”的不愉快的感受写在纸上,匿名投入信箱中,由教师选择一些“烦恼”在班级中念出,其他同学体会这种“烦恼”带来的究竟是怎样的情绪,并且思考同学们感受到的情绪和投递“烦恼”的同学感受到的情绪是否一样?如果互换角色,能够给这位同学什么样的建议?学生投递的烦恼大都来自学习、家庭、人际交往方面,有的对自己成绩不好感到沮丧,大多数同学都对这种“烦恼”表示理解,并且分享了一些学习方法,鼓励这位同学用积极的态度来学习,不要灰心;有的“烦恼”是对父母感情破裂的迷茫和不解,同学们各抒己见,非常努力的想要提供帮助,尽管一些建议还很不成熟,但却反映出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令人动容。在体会他人的情感的過程中,学生对自己曾经产生的情绪有了更加准确地了解,给他人提供建议的同时,其实也为未来可能会面对这些问题的自己做出了解答,增强了把控情绪的能力。
二、让理论知识能应用到实际中去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提供思想道德产生、形成的原理,更要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帮助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道德问题。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思想意识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对自我的探寻和认识也不断加深,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课题的学习中,教室围绕着“换位思考”这一方法展开了教学,课程一开始,教师就向同学们表示:今天的课程不需要用到书本,大家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同学们发出了惊讶的声音,接着教师向同学们提问“刚才我站在大家的角度,思考了一下同学们会希望这节课怎么上,下面请同学们也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们作为老师,希望同学在课堂上有怎样的表现?”同学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教师没有请同学站起来回答,而是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听取了一些想法,一段时间后,讨论的声音小了一些,教师继续开展课堂内容,对同学的讨论做出回应,“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我们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老师是抱着传授知识的基本愿望来为大家上课,大家认真听课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了“如果你是父母,你的孩子逃课,你会怎么解决?”“当你被同学起了让你不舒服的外号,你希望能够得到怎样的处理?”等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愿意去尝试与他人换位思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三、开展生活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心,在丰富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思想道德在社会中的约束力,理解思想道德在群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生动的社会案例能够自然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使教学过程更加简单。
在学习《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这一章节时,各单位正在开展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工作,由于学生大多数都未满十八岁无法参与选举,教师在与家长沟通后,布置了“参与人大代表选举”的作业,在家长填写《代表候选人推荐表》时,学生在一旁观看,了解选举的整个流程,有的学生家长恰好就是代表候选人,学生了解选举流程后,在班级分享了自己了解到的新知识,并且表示希望能够在十八岁投出自己的第一张选民票,行使这一伟大的公民权力。
四、结语
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展,需要教师的耐心、细心,需要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需要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理论、开展生活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提升自己,成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文虎.刍议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J].求知导刊,2016(10):135.
[2]赵莹.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6(04):180-181.
【关键词】思想品德 生活化 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01-01
思想品德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纠正错误的反社会思想而开设的课程,探讨的是生活中出现过的道德问题,在多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这意味着实际课程的开展应该更加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中。
一、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与物理、历史这样的理论性课程比较起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起来难度也不大,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同学做出了错误的行为却不能自我觉察,放任这种行为成为自然,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改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自省,切实体会思想品德教育对自身的影响。
在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这一章节的课程时,教师设计了“解忧信箱”活动,请每位同学们将自己的“烦恼”以及来自“烦恼”的不愉快的感受写在纸上,匿名投入信箱中,由教师选择一些“烦恼”在班级中念出,其他同学体会这种“烦恼”带来的究竟是怎样的情绪,并且思考同学们感受到的情绪和投递“烦恼”的同学感受到的情绪是否一样?如果互换角色,能够给这位同学什么样的建议?学生投递的烦恼大都来自学习、家庭、人际交往方面,有的对自己成绩不好感到沮丧,大多数同学都对这种“烦恼”表示理解,并且分享了一些学习方法,鼓励这位同学用积极的态度来学习,不要灰心;有的“烦恼”是对父母感情破裂的迷茫和不解,同学们各抒己见,非常努力的想要提供帮助,尽管一些建议还很不成熟,但却反映出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令人动容。在体会他人的情感的過程中,学生对自己曾经产生的情绪有了更加准确地了解,给他人提供建议的同时,其实也为未来可能会面对这些问题的自己做出了解答,增强了把控情绪的能力。
二、让理论知识能应用到实际中去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提供思想道德产生、形成的原理,更要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帮助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道德问题。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思想意识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对自我的探寻和认识也不断加深,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课题的学习中,教室围绕着“换位思考”这一方法展开了教学,课程一开始,教师就向同学们表示:今天的课程不需要用到书本,大家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同学们发出了惊讶的声音,接着教师向同学们提问“刚才我站在大家的角度,思考了一下同学们会希望这节课怎么上,下面请同学们也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们作为老师,希望同学在课堂上有怎样的表现?”同学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教师没有请同学站起来回答,而是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听取了一些想法,一段时间后,讨论的声音小了一些,教师继续开展课堂内容,对同学的讨论做出回应,“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我们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老师是抱着传授知识的基本愿望来为大家上课,大家认真听课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了“如果你是父母,你的孩子逃课,你会怎么解决?”“当你被同学起了让你不舒服的外号,你希望能够得到怎样的处理?”等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愿意去尝试与他人换位思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三、开展生活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心,在丰富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思想道德在社会中的约束力,理解思想道德在群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生动的社会案例能够自然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使教学过程更加简单。
在学习《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这一章节时,各单位正在开展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工作,由于学生大多数都未满十八岁无法参与选举,教师在与家长沟通后,布置了“参与人大代表选举”的作业,在家长填写《代表候选人推荐表》时,学生在一旁观看,了解选举的整个流程,有的学生家长恰好就是代表候选人,学生了解选举流程后,在班级分享了自己了解到的新知识,并且表示希望能够在十八岁投出自己的第一张选民票,行使这一伟大的公民权力。
四、结语
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展,需要教师的耐心、细心,需要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需要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理论、开展生活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提升自己,成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文虎.刍议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J].求知导刊,2016(10):135.
[2]赵莹.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6(04):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