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培育新时代工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从产教融合培育工匠的背景、内涵、模式及典型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共同致力于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关键词:产教融合 工匠 中职学校
课 题: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产教融合育工匠深度施教模式研究》(立项编号:2019B132)研究成果。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加强职业教育。中职和高职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我们将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在培育新时代一线工匠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校企合作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必须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一、产教融合育工匠背景
1.国外
西方国家对产教融合的研究历史悠久。产教融合的理论最初称为“产教结合”。对于“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历史。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创建的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就是一种工学交替的模式。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福斯特在1965年在《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中提出的“产学合作”论,倡导“产学合作”的办学形式。主要发达国家也成功形成了适合本国的行之有效的多元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都是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产教融合”培育人才的研究。
工匠精神是钻研技能、精益求精、敬业担当的职业精神。德国在职业教育中通过双元制模式塑造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按照操作规程办事、质量永远摆在第一位的职业精神。瑞士通过职业教育学徒制培养学生職业素养。日本采取产学合作的模式,注重“就业体验”环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集体和个人共同发展的理念、对职业的认同感等。虽然各个国家在培养工匠精神的模式不尽相同,仔细揣摩,这些培育人才模式有一个共同点: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2.国内
我国在百年之前就提出了产教融合育才的观念。1918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与职业》上发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提出“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他提出了职业教育教学要围绕实际生产活动开展教学的思想,阐明了职业教育之“教”和“产”的关系。以现在观点看,陶行知是最早提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特征的教育家。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于1926年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办学方针,强调了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
二、产教融合育工匠内涵
产教融合育工匠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要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以“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为主题。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
学校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德育工作模式的内生动力之源,着眼于中职学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功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行为、目标三维度把握现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其中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校和企业是培育新时代工匠的双元主体,学校在培育过程中应引导中职学生热爱自己的岗位,并且认识到自身职业的价值所在。企业提供真正的育人场景,让学生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培养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协同育人,不仅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而且要培养学生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产教融合育工匠模式
1.存在问题
(1)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太高,究其原因为企业的利益得不到根本保证。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运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创造更多的利益,与学校合作,看不到更多的优势,合作育人热情度不高。
(2)面临学生实习安全风险。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是中考落榜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自律性较差,而且年龄基本处于15—18岁这个阶段,属于容易冲动的阶段。面对这样的群体,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学校,管理起来难度都较大,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
(3)组织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校企深度合作的组织和制度保障,缺少行业部门和组织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指导。
2.培育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学校探索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有效模式,结合学校实际,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建立健全“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机制,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构建“12345”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即“一个任务、双元主体、三大方向、四项共同、五个推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中,“一个任务”指的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双元主体”即企业与学校,“三大方向”指的是“职教主体多元化、职业行为专业化、职业教学个性化”,“四项共同”指的是“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五进”指的是学校从“师资队伍、优质课程、实训基地、专业品牌、校园文化”等五方面进行推进建设。
四、深化产教融合育工匠典型
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构建“素质为本,德技并重,校企交融,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从而与时俱进地培育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1.创建广西玉林农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环节。学校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运营以本地农业特色为切入点,打造本土农产品销售平台,服务区域经济。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基地,为农类企业提供电商技术支持,通过平台培养更多电子商务人才。其创建给传统农类企业带来了极大帮助,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服务、推广平台。依托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和技术资源,将促进玉林农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本土农类企业的深度合作、协同育人,不断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投放使用智能快递柜“近邻宝”
为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实训质量,学校智能快递柜“近邻宝”正式投放使用。“近邻宝”智能快递服务以智能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方便学校师生24小时优质、安全快捷取件,而且加强了校园安全和规范管理。智能快递柜的投放,旨在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与最新物流业务接轨,同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推进了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元”育人。
五、小结
深化产教融合育工匠,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工匠精神”,推进校企合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责任。中职学校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点,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推进策略,为扩大就业创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春宝.试论校企合作的难点破解[J].才智, 2019(8).
[2]刘冬冬,崔钰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J].重庆高教研究,2018(9).
[3]王福建,王坦.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及深化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2).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关键词:产教融合 工匠 中职学校
课 题: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产教融合育工匠深度施教模式研究》(立项编号:2019B132)研究成果。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加强职业教育。中职和高职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我们将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在培育新时代一线工匠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校企合作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必须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一、产教融合育工匠背景
1.国外
西方国家对产教融合的研究历史悠久。产教融合的理论最初称为“产教结合”。对于“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历史。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创建的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就是一种工学交替的模式。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福斯特在1965年在《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中提出的“产学合作”论,倡导“产学合作”的办学形式。主要发达国家也成功形成了适合本国的行之有效的多元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都是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产教融合”培育人才的研究。
工匠精神是钻研技能、精益求精、敬业担当的职业精神。德国在职业教育中通过双元制模式塑造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按照操作规程办事、质量永远摆在第一位的职业精神。瑞士通过职业教育学徒制培养学生職业素养。日本采取产学合作的模式,注重“就业体验”环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集体和个人共同发展的理念、对职业的认同感等。虽然各个国家在培养工匠精神的模式不尽相同,仔细揣摩,这些培育人才模式有一个共同点: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2.国内
我国在百年之前就提出了产教融合育才的观念。1918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与职业》上发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提出“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他提出了职业教育教学要围绕实际生产活动开展教学的思想,阐明了职业教育之“教”和“产”的关系。以现在观点看,陶行知是最早提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特征的教育家。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于1926年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办学方针,强调了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
二、产教融合育工匠内涵
产教融合育工匠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要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以“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为主题。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
学校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德育工作模式的内生动力之源,着眼于中职学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功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行为、目标三维度把握现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其中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校和企业是培育新时代工匠的双元主体,学校在培育过程中应引导中职学生热爱自己的岗位,并且认识到自身职业的价值所在。企业提供真正的育人场景,让学生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培养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协同育人,不仅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而且要培养学生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产教融合育工匠模式
1.存在问题
(1)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太高,究其原因为企业的利益得不到根本保证。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运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创造更多的利益,与学校合作,看不到更多的优势,合作育人热情度不高。
(2)面临学生实习安全风险。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是中考落榜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自律性较差,而且年龄基本处于15—18岁这个阶段,属于容易冲动的阶段。面对这样的群体,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学校,管理起来难度都较大,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
(3)组织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校企深度合作的组织和制度保障,缺少行业部门和组织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指导。
2.培育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学校探索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有效模式,结合学校实际,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建立健全“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机制,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构建“12345”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即“一个任务、双元主体、三大方向、四项共同、五个推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中,“一个任务”指的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双元主体”即企业与学校,“三大方向”指的是“职教主体多元化、职业行为专业化、职业教学个性化”,“四项共同”指的是“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五进”指的是学校从“师资队伍、优质课程、实训基地、专业品牌、校园文化”等五方面进行推进建设。
四、深化产教融合育工匠典型
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构建“素质为本,德技并重,校企交融,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从而与时俱进地培育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1.创建广西玉林农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环节。学校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运营以本地农业特色为切入点,打造本土农产品销售平台,服务区域经济。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基地,为农类企业提供电商技术支持,通过平台培养更多电子商务人才。其创建给传统农类企业带来了极大帮助,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服务、推广平台。依托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和技术资源,将促进玉林农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本土农类企业的深度合作、协同育人,不断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投放使用智能快递柜“近邻宝”
为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实训质量,学校智能快递柜“近邻宝”正式投放使用。“近邻宝”智能快递服务以智能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方便学校师生24小时优质、安全快捷取件,而且加强了校园安全和规范管理。智能快递柜的投放,旨在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与最新物流业务接轨,同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推进了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元”育人。
五、小结
深化产教融合育工匠,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工匠精神”,推进校企合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责任。中职学校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点,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推进策略,为扩大就业创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春宝.试论校企合作的难点破解[J].才智, 2019(8).
[2]刘冬冬,崔钰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J].重庆高教研究,2018(9).
[3]王福建,王坦.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及深化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2).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