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望的旺盛时期,同时又有活泼好动的禀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充分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运用学具,并且从课堂趣味性、突出小学生主体地位等角度合理运用学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学具;小学数学;信息化
学具在作用上要符合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特性安排不同学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积极性。学具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不少概念具有一定抽象性,比如找换零钱、单位互换、不同进制更换等,有部分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但是通过学具等形式,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概念,从而更热爱小学数学。但是并不意味着学具可以随意使用,对于学具的使用仍然要尊重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科學的数学知识。
1 运用学具提升课堂效率关键: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
小学生比中学生更加活泼好动,对于新知有着更多渴求。在教学中运用学具时,需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爱玩,因此要联系其爱玩的天性在数学课堂中恰当地使用学具。这种学具不一定是要购买现成的,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利用现有的东西进行仿造或代用。如在分析“时、分、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时钟或者手表,自己进行制作。对于小学生而言,动手制作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而且也符合他们爱玩的天性,这样的引导方式其效果更为理想。制作过程中,学生对时间所包含的多种进制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对有关数学知识的记忆更为牢固,不容易忘记有关知识[1]。
2 学具运用与课堂教学结合的要点:丰富课堂趣味性
数学本身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抽象思维并不是十分发达,因此对于部分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很准确,加上小学数学课堂内容比较枯燥,会增加理解难度。因此,运用学具,应该要抓住提升课堂趣味性这一关键环节,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好感。
合理运用学具,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生活化在教学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币,然后在课堂中模拟菜市场或者银行情境,让学生扮演具体生活场景中的不同角色,学生在兑换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过程中能够理解兑换的意义,并且明白不同纸币的兑换进制,从而将抽象的找换人民币变成非常具备吸引力的生活场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数学课堂,要更加注重将生活气息引进课堂中,而人民币样币这一类生活气息重的学具,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有关知识,对于夯实十进制、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等基础,很有效果。
采用电子信息化学具,鼓励小学生学习数学在教学小数点时,可以采用PPT演示的方式,呈献给学生看。小学生对小数点移动之后,给整个数字串带来的变化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用电子化的幻灯片,他们就能够非常快地理解相关的内容,也能够直观了解到小数点在数学中的意义和价值。又如在计算面积的时候,有部分数学题相对比较难,特别是不规则的阴影部分切割等应用题。教师同样可以采用幻灯片,演示不同的形状如何在图案中进行拼接和切割,如何通过做辅助线、翻转等方式,将不规则图形转变成为规则图形,然后计算出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合适的电子化的学具,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从抽象概念转变到具体概念中,最终得出一个具体化的映像。这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形象思维,也可以让他们更多地接触信息化的教学模式[2]。
3 学具运用与课堂效率提升的根本:突出小学生主体地位
在日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去总是强调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培养简单的数学逻辑思维。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相对能够适应应试教育的范畴,仍然是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的单向灌输,没有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一般认知规律。所以,使用学具,需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引导,并且让教师能够通过学具突出小学生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
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学具促使学生自己主动去进行探究,结合信息化的学具进行学习。首先,教师提出选题,让学生搭配组成学习研究小组,通过学习研究小组自行安排实践进行研究学习。小学数学中有一部分是相对比较抽象的,比如圆锥体展开之后是一个扇形。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搜索数学课堂中有关这一类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式。最好是让学生自行制作有关圆锥体的学具,然后让各个研究小组的代表人物,在组内研究后当着全班宣布自己对于表面积的运算思路和结果。在演示自己的思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制作电子幻灯片,展示出自己的思路和推进过程。
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需要空间建构以及变换的数学概念。这也就要求学生通过自行组合研究、自行形成组织以及学具制作等方式,最后对需要理解的圆锥体表面积问题进行彻底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现代电子信息化学具,其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小学生通过这些主动探索过程,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恰当使用学具,可以调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3]。
4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恰当使用学具,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课堂的学具,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学习数学的氛围,并且和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希望自己不断突破新的知识极限的天性结合在一起。这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充分根据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特性,为数学课堂教学和学具运用之间的结合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方式,因材施教,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积累学具制作和运用的经验,推动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继革.浅析数学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5(17):285.
[2]黄卉佳.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4(8):200-202.
[3]吴红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3):58.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史德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学具;小学数学;信息化
学具在作用上要符合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特性安排不同学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积极性。学具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不少概念具有一定抽象性,比如找换零钱、单位互换、不同进制更换等,有部分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但是通过学具等形式,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概念,从而更热爱小学数学。但是并不意味着学具可以随意使用,对于学具的使用仍然要尊重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科學的数学知识。
1 运用学具提升课堂效率关键: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
小学生比中学生更加活泼好动,对于新知有着更多渴求。在教学中运用学具时,需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爱玩,因此要联系其爱玩的天性在数学课堂中恰当地使用学具。这种学具不一定是要购买现成的,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利用现有的东西进行仿造或代用。如在分析“时、分、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时钟或者手表,自己进行制作。对于小学生而言,动手制作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而且也符合他们爱玩的天性,这样的引导方式其效果更为理想。制作过程中,学生对时间所包含的多种进制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对有关数学知识的记忆更为牢固,不容易忘记有关知识[1]。
2 学具运用与课堂教学结合的要点:丰富课堂趣味性
数学本身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抽象思维并不是十分发达,因此对于部分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很准确,加上小学数学课堂内容比较枯燥,会增加理解难度。因此,运用学具,应该要抓住提升课堂趣味性这一关键环节,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好感。
合理运用学具,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生活化在教学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币,然后在课堂中模拟菜市场或者银行情境,让学生扮演具体生活场景中的不同角色,学生在兑换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过程中能够理解兑换的意义,并且明白不同纸币的兑换进制,从而将抽象的找换人民币变成非常具备吸引力的生活场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数学课堂,要更加注重将生活气息引进课堂中,而人民币样币这一类生活气息重的学具,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有关知识,对于夯实十进制、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等基础,很有效果。
采用电子信息化学具,鼓励小学生学习数学在教学小数点时,可以采用PPT演示的方式,呈献给学生看。小学生对小数点移动之后,给整个数字串带来的变化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用电子化的幻灯片,他们就能够非常快地理解相关的内容,也能够直观了解到小数点在数学中的意义和价值。又如在计算面积的时候,有部分数学题相对比较难,特别是不规则的阴影部分切割等应用题。教师同样可以采用幻灯片,演示不同的形状如何在图案中进行拼接和切割,如何通过做辅助线、翻转等方式,将不规则图形转变成为规则图形,然后计算出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合适的电子化的学具,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从抽象概念转变到具体概念中,最终得出一个具体化的映像。这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形象思维,也可以让他们更多地接触信息化的教学模式[2]。
3 学具运用与课堂效率提升的根本:突出小学生主体地位
在日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去总是强调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培养简单的数学逻辑思维。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相对能够适应应试教育的范畴,仍然是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的单向灌输,没有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一般认知规律。所以,使用学具,需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引导,并且让教师能够通过学具突出小学生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
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学具促使学生自己主动去进行探究,结合信息化的学具进行学习。首先,教师提出选题,让学生搭配组成学习研究小组,通过学习研究小组自行安排实践进行研究学习。小学数学中有一部分是相对比较抽象的,比如圆锥体展开之后是一个扇形。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搜索数学课堂中有关这一类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式。最好是让学生自行制作有关圆锥体的学具,然后让各个研究小组的代表人物,在组内研究后当着全班宣布自己对于表面积的运算思路和结果。在演示自己的思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制作电子幻灯片,展示出自己的思路和推进过程。
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需要空间建构以及变换的数学概念。这也就要求学生通过自行组合研究、自行形成组织以及学具制作等方式,最后对需要理解的圆锥体表面积问题进行彻底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现代电子信息化学具,其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小学生通过这些主动探索过程,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恰当使用学具,可以调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3]。
4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恰当使用学具,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课堂的学具,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学习数学的氛围,并且和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希望自己不断突破新的知识极限的天性结合在一起。这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充分根据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特性,为数学课堂教学和学具运用之间的结合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方式,因材施教,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积累学具制作和运用的经验,推动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继革.浅析数学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5(17):285.
[2]黄卉佳.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4(8):200-202.
[3]吴红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3):58.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史德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