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端——学堂乐歌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z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东方乃至世界的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自先秦到明清,可谓代代有高峰,蔚为奇观。近代,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突然面临许多新问题。二十世纪初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了一种歌唱文化——学堂乐歌。本文从学堂乐歌的兴起发展、内容形式和对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方面的阐述,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学堂乐歌。
  关键词:近现代音乐;学堂乐歌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首《送别》不仅至今是许多人爱唱的歌曲,更是二十世纪初最负盛名的学堂乐歌。
  所谓学堂乐歌是二十世纪初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了一种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当时被称为乐歌或歌唱课)或者是为学堂歌唱而编制的歌曲。它的产生有赖于学堂的普遍设立并受西方宗教音乐的影响,乐歌作品宣扬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思想,以救国图存为主要内容,以选取填词为创作形式,并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音乐家、教育家,传播了近代音乐知识,揭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历史。在重视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今天,为了搞好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了解一下学堂乐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也许不是没有益处的。
  一、学堂乐歌的兴起发展
  (一)西方音乐的早期传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大批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随着教会势力的恶性膨胀,教会音乐也被相当系统地传播到中国来,当时出版的圣咏乐谱达数千余种。这些圣咏采用中西乐理对照以便中国人接受,还有部分以中国传统曲调填配圣诗歌词,为了传教和进行教会音乐活动的需要,教会在其创办的一些学校中开设了传授西洋音乐的课程。有的还有学习钢琴、风琴等乐器。客观上传播了一些西洋音乐知识,并造就了一些掌握西洋音乐知识及演奏技能的人才。
  (二)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
  学堂乐歌是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中诞生的。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进行了全面的政治经济改革,广泛学习接受了西方的教育体制,由此增强了国力。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极力鼓吹“变法维新”。主张效法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文明,大力倡导开办新式学校,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科,发展音乐教育。
  康有为于1898年5月向光绪帝上书说在德国:“举国之民,七岁以上必入(学校)之,教以文史、算数、舆地、物理、歌乐,八年而卒业”;他主张“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变法失败后逃亡到日本的梁启超,于1902年在日本创办了《新民丛报》,在《饮冰室诗话》一书中,对学堂乐歌作了相当详尽的论述。他认为“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
  在梁启超和其他一些人的倡导下,清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允许许多新式学堂逐渐开设乐歌课。在当时,建立新式学堂和开设乐歌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唤起民众(主要指青少年学生,也包括新军士兵)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三)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沈心工(1870-1947)又名庆鸿,他是国内学校唱歌教材的最早编辑者。从南洋公学于1901年创设附属小学时起,他就受聘为教师,并从1911年开始担任该校校长。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留学会馆创办“音乐讲习会”。1903年,编出了他的第一首乐歌《体操—兵操》(后亦以《男儿第一志气高》之名流传),后成为一首在中国学校中广泛流传的乐歌。1903年自日本回国后,就在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开设乐歌课,同时,还兼任务本女塾,南洋中学、龙门师范等学校的乐歌课老师。这一时期,沈心工陆续撰出版了《学校唱歌集》一至三集(1904-1907),辛亥革命以后,又出版了《重编学校唱歌集》一至六集(1912)、《民国唱歌集》一至四集(1913)。在1936年,他又将自己编写的大部分乐歌编辑成《心工唱歌集》传世。
  在兴盛一时的学堂乐歌浪潮中,还有一个闪光的名字:弘一法师——李叔同(1880-1942),1905年至1910年间留学日本。到日本后,入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主修绘画,兼习钢琴和作曲理论。这期间,他与曾孝谷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参加《茶花女轶事》、《黑奴吁天录》的演出。1906年,李叔同在东京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10年李叔同从日本回国后,在天津、上海、杭州等地任教音乐美术课,为我国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艺术人才。如音乐教育家刘质平、吴梦非,著名画家丰子恺、潘天寿等均出自他的门下。1918年,他受消极出世思想的影响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当了和尚,号“弘一”。
  二、学堂乐歌的特点
  (一)学堂乐歌的内容
  乐歌的大多数作者,都是受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这就决定了“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这样:
  反映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思想,以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的。如《中国男儿》、《何日醒》、《十八省地理历史歌》、《祖国歌》、《扬子江》,以及民国成立后出现的《革命军》、《光复纪念》等。
  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如《勉女权》、《女子体操》、《缠足苦》等。
  鼓吹学习新文化,丰富科学知识的:如《格致》、《地球》、《辟占验》、《电报》等。
  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勉学》、《春游》、《送别》。
  (二)学堂乐歌的曲调
  这些歌曲的编写,多数采用日本学校歌曲的曲调,这主要是由留日学人传人国内的。如《中国男儿》用日本学校歌曲《宿舍里的旧吊桶》的曲调;《扬子江》用日本歌曲《铁道歌》的曲调;《何日醒》用日本歌曲《樱井诀别》的曲调等等。有些曲调还被反复填以不同歌词,这类歌曲大多是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和军歌。
  还有不少乐歌采用了当时日本流传的欧美的曲调,如《女子体操》的曲调来自日本的《云霞》,而《云霞》的曲调则来自德国民歌《小鸟来了》;《送别》采用日本填词歌曲《旅愁》的曲调,原曲调是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此外,也有一些乐歌是直接采用欧美的歌调。
  以我国传统音乐的音调来进行填配的歌曲相当少,如李叔同作词的《祖国歌》的曲调来自民间乐曲《老六板》;沈心工作词的《缠足苦》的旋律来自民间小调《孟姜女》;沈心工作词的《采茶歌》的曲调来自安徽民歌《凤阳调》等。
  当时也有作者开始自作曲调,如沈心工的《革命必先革人心》、《采莲曲》、《军人的枪弹》;杨度作词、沈心工作曲的《黄河》;沈心工作词、朱云望作曲的《美哉中华》;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春游》(三部合唱)《早秋》等。
  三、学堂乐歌对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学堂乐歌是一种举足轻重的文化遗产。许多乐歌都有情文并茂、琅琅成涌的歌词和清新俊轶、历久难忘的曲调,至今还为当年爱唱乐歌的老人所怀念。
  (二)学堂乐歌介绍了欧洲和日本的各种歌曲体裁。如儿童歌曲、舞蹈游戏歌曲、摇篮曲、进行曲、独唱、齐唱和简单的二声部、三声部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也在演唱乐歌时出现。学堂乐歌把群众歌咏的方式引进到中国人民的音乐生活,又使很多新的音调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成为我国音乐的构成因素,为“五四”运动以群众歌曲的创作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学堂乐歌促进了西洋音乐的传入。西方的音乐文化知识、乐理知识、五线谱、简谱、作曲技法、声乐和器乐的演唱演奏法、音乐教学法等均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这不仅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随着乐歌活动的开展,我国有了正式出版的学校音乐课教材。许多爱国、励志和培养高尚情操的乐歌,使一代代青少年受到深刻的教育,令人终生难忘。丰子恺在《艺术趣味》一书中谈到幼时老师教唱《勉学歌》时,感动的惊心跳胆,觉得脚底下这块土地果真要沉下去似的。
  纵观上述学堂乐歌的兴起发展、内容形式,都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学堂乐歌之所以能为近代国人所接受,是和当时救国的呐喊以及歌词本身所具有的新的思想内容息息相关的。
  学堂乐歌的创作,处于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它是许多学者努力探索的结果,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音乐家、教育家开始建立起中国自己的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等方面,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不失为一次具有启蒙作用的音乐教育运动。
  
  参考文献:
  [1]陈聆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陈聆群音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05.
  [2]陈聆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陈聆群音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06-107.
  [3]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敦煌》这个电视纪录片的艺术特色,从音乐制作、故事情境、色彩画面这几个方面进行评析,《敦煌》以其不俗的音乐,唯美的画面,精美的制作,连贯的叙事超脱于传统的电视纪录片,达到了良好的观看效果。  关键词:唯美;缓慢;干净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十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敦煌》是于2006年10月开拍的,到2010
期刊
摘要: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本文从健美操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谈起,分析了健美操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    一、健美操概述  健美操英文原名“Aer
期刊
摘要:展示设计过程中对流线功能分析和规划是顺利完成展示过程的基本保障,本文主要结合宁波博物馆在流线设计中的具体案例,来说明展示设计中所涉及的空间流线形式及展示设计中流线设计的要点等问题做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展示设计;流线设计;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1    展示设计中的流线设计至关重要,是展示设计成败与否的先决条件。
期刊
摘要:元婚恋剧中的同窗故友是对男女主人公爱情进展起着关键作用的一类人物,他们帮助男主人公实现功名、争取爱情。这反映了元代文人受轻视的社会现实中,文人们渴望得到地位高的人的认可与帮助。同时,剧中描写的友谊也是元剧作家现实中交往密切的映射。  关键词:元代婚恋剧;同窗故友;儒生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一、概述  在元代婚恋
期刊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以它独特的功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通过音乐欣赏,使人产生审美愉悦,从而使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道德情操和特神品质熏陶,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人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美。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一、音乐教育及其现状  目前的音乐教育存在着种种
期刊
摘要:现如今,好的广告不仅要求清楚地传达商业信息,具有商业价值,而且也要求在广告的具体内容中体现出文化价值。在广告设计中更多地加入中国传统元素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古诗画风格在广告创作中的应用是中国广告设计人员的有益选择。在运用古诗画风格时,可以借鉴整体性和含蓄美原则,以创作出中国传统美学中一直强调的和谐的广告作品。  关键词:古诗画;广告;设计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不作为犯罪是通过不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随着实践中不作为犯罪的大量出现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理论界已经对不作为犯罪做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先行行为可否为犯罪行为、见危不救犯罪化以及不纯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三方面来研究不作为犯罪。  关键词:不作为;先行行为;见危不救;罪刑法定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02    不作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人的鲁迅,他作品中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也成为了许多现实主义作家解剖、分析社会的指导思想。他小说中的先锋精神也指引着许多当代作家的创作,先锋作家余华就把暴力与死亡作为自己认知和表现社会的一种形式,许多评论者认为余华是中国当代把鲁迅的先锋精神传承的最好的作家,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述这一问题。  关键词:鲁迅;先锋精神;余华;传承  中图分类号:I206 文
期刊
摘要:对于阿来小说现状研究的越来越多的被评论界重视,在这篇文章中,就阿来小说的思想内涵、文学旨归、创作源泉、文学思路和实践等方面作一阐释并与读者一起来解读阿来小说由《尘埃落定》到《空山》在文学层面的变化,体会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不断追逐完美,不断自我突破,努力呈献给读者一个更为完美的理想与现实互相辉映的世界。  关键词:文学悲剧;宗教论;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空寂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简约主义是一种将设计元素和方式进行简化,创造出具有合理功能、简洁纯净形式的设计风格和思潮。然而,设计理念与设计思潮只有与时俱进,根植于设计区域的本土文化之中才能恒久释放设计的魅力。文章对对简约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作了理论的归纳和概述,提出了平面简约主义的存在范式。把简约主义与地域主义的概念进行糅合与吸收,指示平面设计中的简约主义的地域性、本土化发展趋势。基于此,通过对简约主义设计的概括与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