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印发《国务院关于废止〈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修改〈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12月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决定》全文。
营业税、增值税逐渐成为独立主体税种
在人类历史上,营业税的征收由来已久,如中国周代的“商贾虞衡”、汉代的“算缗钱”、明代的“市肆门摊课钞”、清代的“铺间房税”等,皆属营业税性质。欧洲中世纪政府对营业商户每年征收一定金额的税才准许营业,称为“许可金”。为解决税负不公,1791年法国将许可金改为“营业税”,按商户营业额大小征收,其后各国相继仿效。
1950年1月,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制定发布了《工商业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工商业税”。工商业税分为两部分:一是依工商营利企业营业额计算部分,简称“营业税”;二是依企业所得额计算部分,简称“所得税”。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于1958年9月简化了工商税制,把原来工商企业单位缴纳的货物税、商品流通税、营业税、印花税合并为“工商统一税”。1973年,我国在全国推行“工商税”(包括产品税、营业税、盐税等),对国营、集体和个体经济普遍征收;外商投资企业仍执行原工商统一税。
增值税也诞生于法国。为解决重复征税问题,1936年法国将多环节课征的营业税改为一次性征收的“生产税”,但却引发了逃税现象。1948年,法国又将生产税一次课征制改为分阶段征收制,计税依据为企业经营所增加的价值额,即准予扣除前一阶段的已纳税款。1954年,法国将扣除范围扩大到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已纳税款,并正式将该税种定名为“增值税”。
1979年3月,我国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的前身)召集全国各省份负责流转税征收工作的同志,在江苏省无锡市集中对机械、化工等行业进行了改征增值税的调查测算。1981年7月,财政部下达《关于对工业公司试行增值税和改进工商税征税办法的通知》,决定对机器机械、农业机具、日用机械3个行业试行增值税。
为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98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产品税条例(草案)》、《增值税条例(草案)》、《营业税条例(草案)》、《盐税条例(草案)》、《资源税条例(草案)》等税收条例,将原工商税按照征税对象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由此,营业税、增值税正式成为我国独立税种。
1993年,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税制改革。当年12月,国务院通过《营业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由此,我国建立了统一规范的营业税、增值税制度。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在实务中,按照进项税额的扣除方式,增值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只允许扣除购入原材料等所含税额,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额;二是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内的所有外购项目,所含税额都允许扣除。前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后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都是消费型增值税,因为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允许抵扣,能够减轻企业负担,也有利于企业更新改造设备,提高自身竞争力。但是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财政收支紧张等因素,一开始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2004年9月、2007年5月,财政部、国税总局先后两次下发《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对东北三省及大连市、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的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从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产品生产为主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一次性全部予以扣除。
不过,东北地区和中部六省相关城市当时实行的是“增量抵扣”政策,即纳税人当年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一般不超过当年(比上年)新增增值税税额,当年没有新增增值税税额或新增增值税额不足抵扣的,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应留待下年抵扣。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了《营业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删除了不得抵扣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有关规定,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則在营业税扣除项目管理、缴纳期限等方面作了调整。
2008年12月,财政部、国税总局印发《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并放开了纳税人的行业限制,取消了“增量抵扣”的要求。至此,我国基本完成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财政部、国税总局2011年11月下发《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自2012年起陆续将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广播影视服务业、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2016年3月,国务院决定,自当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试点范围。至此,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更加规范。这是自1994年以来,我国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
全面修改《增值税暂行条例》 依法巩固营改增成果
今年10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废止《营业税暂行条例》,同时对《增值税暂行条例》作相应修改。据悉,本次《增值税暂行条例》主要有四方面的修改。
一是将实行营改增的纳税人,即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明确规定为增值税的纳税人。修改后,增值税纳税人的范围是: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同时,《增值税暂行条例》关于销售额、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等条款中涉及征税范围的表述也相应作了调整。
二是在《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税率中相应增加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税率。其中,纳税人销售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为17%;销售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税率为11%;销售服务、无形资产,税率为6%;境内单位和个人跨境销售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服务、无形资产,税率为零。同时,根据已实施的简并增值税税率改革,将销售或进口粮食、食用植物油、自来水、图书、饲料等货物的税率由13%调整为11%
三是对准予抵扣以及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作了调整。其中,在准予抵扣的项目中,将运输费用相关条款替换为“自境外单位或者个人购进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境内的不动产,从税务机关或者扣缴义务人取得的代扣代缴税款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在不得抵扣的项目中,删除了“货物的运输费用”,增加了“非正常损失的交通运输服务”,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修改为“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目”。
四是为保证《增值税暂行条例》与营改增有关规定以及今后出台的改革措施相衔接,增加一条规定:“纳税人缴纳增值税的有关事项,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经国务院同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修改《增值税暂行条例》目的是为了将营改增试点主要成果法定化,没有增加新的政策措施。《决定》施行后,现行的有关营改增的过渡性政策继续执行。同时,按照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在修订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施行过程中,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总结实践经验,积极研究起草《增值税法》。
营业税、增值税逐渐成为独立主体税种
在人类历史上,营业税的征收由来已久,如中国周代的“商贾虞衡”、汉代的“算缗钱”、明代的“市肆门摊课钞”、清代的“铺间房税”等,皆属营业税性质。欧洲中世纪政府对营业商户每年征收一定金额的税才准许营业,称为“许可金”。为解决税负不公,1791年法国将许可金改为“营业税”,按商户营业额大小征收,其后各国相继仿效。
1950年1月,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制定发布了《工商业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工商业税”。工商业税分为两部分:一是依工商营利企业营业额计算部分,简称“营业税”;二是依企业所得额计算部分,简称“所得税”。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于1958年9月简化了工商税制,把原来工商企业单位缴纳的货物税、商品流通税、营业税、印花税合并为“工商统一税”。1973年,我国在全国推行“工商税”(包括产品税、营业税、盐税等),对国营、集体和个体经济普遍征收;外商投资企业仍执行原工商统一税。
增值税也诞生于法国。为解决重复征税问题,1936年法国将多环节课征的营业税改为一次性征收的“生产税”,但却引发了逃税现象。1948年,法国又将生产税一次课征制改为分阶段征收制,计税依据为企业经营所增加的价值额,即准予扣除前一阶段的已纳税款。1954年,法国将扣除范围扩大到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已纳税款,并正式将该税种定名为“增值税”。
1979年3月,我国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的前身)召集全国各省份负责流转税征收工作的同志,在江苏省无锡市集中对机械、化工等行业进行了改征增值税的调查测算。1981年7月,财政部下达《关于对工业公司试行增值税和改进工商税征税办法的通知》,决定对机器机械、农业机具、日用机械3个行业试行增值税。
为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98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产品税条例(草案)》、《增值税条例(草案)》、《营业税条例(草案)》、《盐税条例(草案)》、《资源税条例(草案)》等税收条例,将原工商税按照征税对象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由此,营业税、增值税正式成为我国独立税种。
1993年,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税制改革。当年12月,国务院通过《营业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由此,我国建立了统一规范的营业税、增值税制度。
《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在实务中,按照进项税额的扣除方式,增值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只允许扣除购入原材料等所含税额,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额;二是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内的所有外购项目,所含税额都允许扣除。前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后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都是消费型增值税,因为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允许抵扣,能够减轻企业负担,也有利于企业更新改造设备,提高自身竞争力。但是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财政收支紧张等因素,一开始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2004年9月、2007年5月,财政部、国税总局先后两次下发《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对东北三省及大连市、中部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的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从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产品生产为主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一次性全部予以扣除。
不过,东北地区和中部六省相关城市当时实行的是“增量抵扣”政策,即纳税人当年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一般不超过当年(比上年)新增增值税税额,当年没有新增增值税税额或新增增值税额不足抵扣的,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应留待下年抵扣。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了《营业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删除了不得抵扣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有关规定,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則在营业税扣除项目管理、缴纳期限等方面作了调整。
2008年12月,财政部、国税总局印发《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并放开了纳税人的行业限制,取消了“增量抵扣”的要求。至此,我国基本完成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财政部、国税总局2011年11月下发《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自2012年起陆续将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广播影视服务业、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2016年3月,国务院决定,自当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试点范围。至此,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更加规范。这是自1994年以来,我国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
全面修改《增值税暂行条例》 依法巩固营改增成果
今年10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废止《营业税暂行条例》,同时对《增值税暂行条例》作相应修改。据悉,本次《增值税暂行条例》主要有四方面的修改。
一是将实行营改增的纳税人,即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明确规定为增值税的纳税人。修改后,增值税纳税人的范围是: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同时,《增值税暂行条例》关于销售额、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等条款中涉及征税范围的表述也相应作了调整。
二是在《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税率中相应增加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税率。其中,纳税人销售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为17%;销售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税率为11%;销售服务、无形资产,税率为6%;境内单位和个人跨境销售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服务、无形资产,税率为零。同时,根据已实施的简并增值税税率改革,将销售或进口粮食、食用植物油、自来水、图书、饲料等货物的税率由13%调整为11%
三是对准予抵扣以及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作了调整。其中,在准予抵扣的项目中,将运输费用相关条款替换为“自境外单位或者个人购进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境内的不动产,从税务机关或者扣缴义务人取得的代扣代缴税款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在不得抵扣的项目中,删除了“货物的运输费用”,增加了“非正常损失的交通运输服务”,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修改为“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目”。
四是为保证《增值税暂行条例》与营改增有关规定以及今后出台的改革措施相衔接,增加一条规定:“纳税人缴纳增值税的有关事项,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经国务院同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修改《增值税暂行条例》目的是为了将营改增试点主要成果法定化,没有增加新的政策措施。《决定》施行后,现行的有关营改增的过渡性政策继续执行。同时,按照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在修订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施行过程中,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总结实践经验,积极研究起草《增值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