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其主要优势有: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内容呈现快,质量高,培养科学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实验 整合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不仅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当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学科,也为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是全面而深刻的,对我们传统教育思想将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全面的提高。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外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因。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因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而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非一开始学习时就明确存在,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增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声音、图像及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情境,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教师先让学生看椭圆的定义,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椭圆的形成过程用动画显示出来,并根据定义提问:(1)为什么常数要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2)如何求椭圆的方程?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大家一起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真正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2.运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呈现快,质量高,培养科学精神
符号语言与几何语言是数学的特色语言,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不停地写、不停地画,板书中通篇是公式和图形,这些需占用大量时间,有时老师画了好长时间才完成的一个图形,或用了好长时间才写出的一串式子,学生可能一目了然,所以费了力又费了时。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创设较强的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因这两类函数图像通过描点法,在黑板上画图像不但费时而且画出的图像不够准确,给学生一种“失真”的感觉,但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图像呈现速度快、生动逼真、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大大降低了传统教学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图像不准确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呈现的速度快、质量高,树立学生科学的思想,因为教师可以把想要呈现的都预先设计好、制作好,既节省了课堂现场“制作”的时间,同时呈现给学生的“板书”又是公整、规范的。
3.运用多媒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而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图片、图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多媒体的运用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则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运用任务驱动原理,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一旦明确后,学生就会积极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线段的定比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教师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实验方法(1):用鼠标在有向线段P1P2〖TX-〗 所在直线上任取一点P,观察分点P的位置与有向线段P1P〖TX-〗 、PP2〖TX-〗的数量比λ 的对应关系.
〖JZ〗〖XC20.TIF;%50%50〗
实验方法(2):任意输入有向线段P1P〖TX-〗、PP2〖TX-〗的数量比λ (输入后按回车键确认),观察点P在P1P2〖TX-〗 所在直线上的位置,重复几次,看看不同的λ值所对应的点相同吗?
〖JZ〗〖XC21.TIF;%50%50〗
根据实验(一)的观察,请大家讨论有向线段P1P2〖TX-〗的分点P的位置以及P分〖SX(〗P1P〖〗PP2〖SX)〗 的比,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试定义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并将定义写在框内,按回车键确认。
〖JZ〗〖XC22.TIF;%50%50〗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定义,是否能理解?
实验(二)
〖XC23.TIF;%50%50〗
请拖动点P,观察点P的位置和λ的符号的关系。
实验报告(二)
根据实验(二)的观察,总结λ的变化范围,将下列λ的取值范围拖动到表中相应的框内。
〖JZ〗〖XC24.TIF;%40%40〗
通过多媒体把班级交流、小组讨论及动手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这样既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而且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较高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和所受到过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一个数学工作者的思考,大部分时间是靠直观和想法来向前推进的”,几何直观“具有很真实的感受,所以它们一直是数学家灵感的重要源泉”。而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为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常要模拟一个探索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和尝试,采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这个过程,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教师可以把要模拟的探索过程都预先设计好、制作好,事先编排出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提示框,在课堂上,要模拟的探索过程,可以在教师的控制下一步步的出现,这样可使学生不断的去猜测,并不断的尝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而这些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数学教学研究》 2003.1.
[2] 《教育信息技术》 2003.11.
[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3.12.
[4] 《数学教育学导引》 喻平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实验 整合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不仅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当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学科,也为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是全面而深刻的,对我们传统教育思想将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全面的提高。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外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因。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因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而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非一开始学习时就明确存在,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增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声音、图像及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情境,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教师先让学生看椭圆的定义,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椭圆的形成过程用动画显示出来,并根据定义提问:(1)为什么常数要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2)如何求椭圆的方程?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大家一起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真正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2.运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呈现快,质量高,培养科学精神
符号语言与几何语言是数学的特色语言,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不停地写、不停地画,板书中通篇是公式和图形,这些需占用大量时间,有时老师画了好长时间才完成的一个图形,或用了好长时间才写出的一串式子,学生可能一目了然,所以费了力又费了时。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创设较强的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因这两类函数图像通过描点法,在黑板上画图像不但费时而且画出的图像不够准确,给学生一种“失真”的感觉,但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图像呈现速度快、生动逼真、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大大降低了传统教学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图像不准确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呈现的速度快、质量高,树立学生科学的思想,因为教师可以把想要呈现的都预先设计好、制作好,既节省了课堂现场“制作”的时间,同时呈现给学生的“板书”又是公整、规范的。
3.运用多媒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而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图片、图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多媒体的运用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则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运用任务驱动原理,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一旦明确后,学生就会积极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线段的定比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教师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实验方法(1):用鼠标在有向线段P1P2〖TX-〗 所在直线上任取一点P,观察分点P的位置与有向线段P1P〖TX-〗 、PP2〖TX-〗的数量比λ 的对应关系.
〖JZ〗〖XC20.TIF;%50%50〗
实验方法(2):任意输入有向线段P1P〖TX-〗、PP2〖TX-〗的数量比λ (输入后按回车键确认),观察点P在P1P2〖TX-〗 所在直线上的位置,重复几次,看看不同的λ值所对应的点相同吗?
〖JZ〗〖XC21.TIF;%50%50〗
根据实验(一)的观察,请大家讨论有向线段P1P2〖TX-〗的分点P的位置以及P分〖SX(〗P1P〖〗PP2〖SX)〗 的比,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试定义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并将定义写在框内,按回车键确认。
〖JZ〗〖XC22.TIF;%50%50〗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定义,是否能理解?
实验(二)
〖XC23.TIF;%50%50〗
请拖动点P,观察点P的位置和λ的符号的关系。
实验报告(二)
根据实验(二)的观察,总结λ的变化范围,将下列λ的取值范围拖动到表中相应的框内。
〖JZ〗〖XC24.TIF;%40%40〗
通过多媒体把班级交流、小组讨论及动手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这样既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而且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较高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和所受到过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一个数学工作者的思考,大部分时间是靠直观和想法来向前推进的”,几何直观“具有很真实的感受,所以它们一直是数学家灵感的重要源泉”。而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为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常要模拟一个探索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和尝试,采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这个过程,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教师可以把要模拟的探索过程都预先设计好、制作好,事先编排出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提示框,在课堂上,要模拟的探索过程,可以在教师的控制下一步步的出现,这样可使学生不断的去猜测,并不断的尝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而这些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数学教学研究》 2003.1.
[2] 《教育信息技术》 2003.11.
[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3.12.
[4] 《数学教育学导引》 喻平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