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与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建构生动活泼、主动探究与有效学习的平台,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和主体参与,学生能在脑海的记忆系统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熟练化的有机体系,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让教师教得轻松、实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关键词】优化教学 课堂评价 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与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探索,加上近几年的课改教学实践,明显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认为:要做到一个好的开端,就得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圆柱的体积”这节数学课的复习准备题,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1 口答下列圆的面积,并说说你所用的具体公式。
⑴r=3分米 ⑵d=4厘米 ⑶C=12.56分米
S=? S=? S=?
1.2 写出下列字母公式。
S长= S正= S圆=
V长= V正=
1.3 (1)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来表示,这个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在长方体、正方体中,S和H高分别表示什么?
(3)前一节课我们认识的圆柱也有底面积和高,能不能也用这个统一的体积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
这里的复习准备题中的第1题为新授课计算圆柱的体积的一个条件——底面积扫除了障碍;第2题为统一体积公式的得来搭了桥;第3题明确了体积公式条件的意义,随机提出问题,也许学生会回答“能”,教师再接着问你能说出理由来吗?他会答不上来了。
这样设计,大家既高兴又严肃,开始大家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想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提出问题,过渡于新授课,使学生产生悬念,此时,就激发了学生的迫切求知欲望,在此课堂教学的情景中,老师“要我学”就变成了学生“我要学”。
2.利用教具、学具,学生参与操作
在圆柱的体积新授课的重点环节——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是这样进展的。
2.1 示圆柱教具问:什么叫圆柱的体积?你能用体积单位长测量吗?如果不能,又怎样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好呢?
稍停后启示: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圆的面积?待大家回答后又接着提问:圆柱是由无数个很薄很薄的圆形薄片构成的,如果我们也像分圆面那样将圆柱地面分成16个扇形,再纵切分成16扇形体,然后把纵切后组成的两个半圆柱拼起来,会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形体?
2.2 演示、操作推出公式。
(1)教师按前面的启问顺序演示,学生观察、联想、会意得出答案。
(2)请两名学生再将老师的演示操作一次,边操作边说明。
(3)全班学生按前边的演示,把自己前节课制作的表面是彩色的泡模圆柱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
(4)学生根据操作回答问题后师生共同结论出演示结果。
a.关系式表达: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b.母公式表示:V=Sh
c.几个学生口述公式推导的过程。
2.3 生小结,教师强调。
2.4 用例题的完成。
在“我要学”的强烈愿望下,便可心驰神往地进入学习。学生可用概念同化的方法解答,在此前提下学生跟随教师的质疑、启示,开动脑筋去回顾旧知识,联想新知识,借此机会让学生们合作学习,各抒己见,驰骋想象,大胆发问,这样就创设了交往合作气氛,整个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情趣将会异常高涨。
紧接着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试演和全班学生的亲自实践操作,充分证实了学生的谈论合作结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用不同形式对整节课的知识总结
我采用了如下的办法:
1.计算圆柱的体积(层次性练习题)
⑴S底 =9.42平方分米 〖WB〗h=5分米
⑵r=2米〖DW〗h=10分米
⑶d=8厘米〖DW〗h=5厘米
⑷C=6.28分米〖DW〗h=1分米
1.2 选择(开放题)
⑴计算圆柱的体积可用公式( )
①S=πr2h ②V =Sh ③V=πr2h ④V=π(d/2)2h ⑤V=(C2/4π)h
⑵已知圆柱的体积和高,要求圆柱的表面积的程序是( )
①底面积 ②表面积 ③侧面积 ④底面周长 ⑤底面半径
1.3 填空(联想巩固题)
把圆柱体切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 ),宽就是( ),表面比圆柱体增加了( )个新面,每个新面的面积是圆柱体的( ),体积与圆柱的体积( )。
1.4 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办法1:是层次练习题,它出示与例题相类似的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变条件便不改变实质,让学生透过不同现象理解知识本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样它也能使学生认识知识结构,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测试形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办法2:开放题,它有多种解答方法,并具有层次性、探索性。这样体现了学生的多方面思考,有序思考,探究深入。更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水平。
办法3:联想巩固题,学生将新知识得来的脉络弄清楚。有序地再现、记忆、转化为能力。
办法4:评价学习效果。先互相评价,使学生运用评价方法,展示评价能力。激发评价的兴趣,再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正确结论,达到独立评价,切实掌握知识。
这样,课堂教学在师生的导与演的协调合作中,教师真正起到了学习数学的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活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对知识有了亲身情感体验。由此看来,这种方法学到的知识不仅可信、牢固、具有发展性,而且也掌握了一套学习、评价的方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数学将要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活和现实世界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让教师教得轻松、实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
[2]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年07期
[3]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1年 第3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 课堂评价 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与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探索,加上近几年的课改教学实践,明显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认为:要做到一个好的开端,就得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圆柱的体积”这节数学课的复习准备题,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1 口答下列圆的面积,并说说你所用的具体公式。
⑴r=3分米 ⑵d=4厘米 ⑶C=12.56分米
S=? S=? S=?
1.2 写出下列字母公式。
S长= S正= S圆=
V长= V正=
1.3 (1)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来表示,这个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在长方体、正方体中,S和H高分别表示什么?
(3)前一节课我们认识的圆柱也有底面积和高,能不能也用这个统一的体积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
这里的复习准备题中的第1题为新授课计算圆柱的体积的一个条件——底面积扫除了障碍;第2题为统一体积公式的得来搭了桥;第3题明确了体积公式条件的意义,随机提出问题,也许学生会回答“能”,教师再接着问你能说出理由来吗?他会答不上来了。
这样设计,大家既高兴又严肃,开始大家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想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提出问题,过渡于新授课,使学生产生悬念,此时,就激发了学生的迫切求知欲望,在此课堂教学的情景中,老师“要我学”就变成了学生“我要学”。
2.利用教具、学具,学生参与操作
在圆柱的体积新授课的重点环节——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是这样进展的。
2.1 示圆柱教具问:什么叫圆柱的体积?你能用体积单位长测量吗?如果不能,又怎样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好呢?
稍停后启示: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圆的面积?待大家回答后又接着提问:圆柱是由无数个很薄很薄的圆形薄片构成的,如果我们也像分圆面那样将圆柱地面分成16个扇形,再纵切分成16扇形体,然后把纵切后组成的两个半圆柱拼起来,会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形体?
2.2 演示、操作推出公式。
(1)教师按前面的启问顺序演示,学生观察、联想、会意得出答案。
(2)请两名学生再将老师的演示操作一次,边操作边说明。
(3)全班学生按前边的演示,把自己前节课制作的表面是彩色的泡模圆柱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
(4)学生根据操作回答问题后师生共同结论出演示结果。
a.关系式表达: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b.母公式表示:V=Sh
c.几个学生口述公式推导的过程。
2.3 生小结,教师强调。
2.4 用例题的完成。
在“我要学”的强烈愿望下,便可心驰神往地进入学习。学生可用概念同化的方法解答,在此前提下学生跟随教师的质疑、启示,开动脑筋去回顾旧知识,联想新知识,借此机会让学生们合作学习,各抒己见,驰骋想象,大胆发问,这样就创设了交往合作气氛,整个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情趣将会异常高涨。
紧接着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试演和全班学生的亲自实践操作,充分证实了学生的谈论合作结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用不同形式对整节课的知识总结
我采用了如下的办法:
1.计算圆柱的体积(层次性练习题)
⑴S底 =9.42平方分米 〖WB〗h=5分米
⑵r=2米〖DW〗h=10分米
⑶d=8厘米〖DW〗h=5厘米
⑷C=6.28分米〖DW〗h=1分米
1.2 选择(开放题)
⑴计算圆柱的体积可用公式( )
①S=πr2h ②V =Sh ③V=πr2h ④V=π(d/2)2h ⑤V=(C2/4π)h
⑵已知圆柱的体积和高,要求圆柱的表面积的程序是( )
①底面积 ②表面积 ③侧面积 ④底面周长 ⑤底面半径
1.3 填空(联想巩固题)
把圆柱体切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 ),宽就是( ),表面比圆柱体增加了( )个新面,每个新面的面积是圆柱体的( ),体积与圆柱的体积( )。
1.4 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办法1:是层次练习题,它出示与例题相类似的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变条件便不改变实质,让学生透过不同现象理解知识本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样它也能使学生认识知识结构,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测试形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办法2:开放题,它有多种解答方法,并具有层次性、探索性。这样体现了学生的多方面思考,有序思考,探究深入。更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水平。
办法3:联想巩固题,学生将新知识得来的脉络弄清楚。有序地再现、记忆、转化为能力。
办法4:评价学习效果。先互相评价,使学生运用评价方法,展示评价能力。激发评价的兴趣,再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正确结论,达到独立评价,切实掌握知识。
这样,课堂教学在师生的导与演的协调合作中,教师真正起到了学习数学的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活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对知识有了亲身情感体验。由此看来,这种方法学到的知识不仅可信、牢固、具有发展性,而且也掌握了一套学习、评价的方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数学将要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活和现实世界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让教师教得轻松、实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
[2]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年07期
[3]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1年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