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自助餐浪费,经济学家有好办法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1点餐”“半份半价”“光盘行动”……最近,全国各地都在为节约粮食发声。
  产生浪费的原因很多,有些是习俗习惯导致:盘子越多排场越大,越能说明主人热情好客。
  有些浪费则是个人问题:食堂饭菜不好吃,点多食少,或者因为喜好、忌口等原因买而不吃。
  分而治之、对症下药,或许有助于解决浪费问题。
  在节约粮食上,经济学家也有话说。他们开的药方无须大费周章,却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毕竟,“经济”本身还有节约的意思,粮食也是资源的一种,而经济学正是一门研究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可以算是老本行了。
  固定价格的自助餐,很容易让人产生“一定要吃回本”的心理。不能吃亏的心态常导致食物浪费。
  大多数自助餐厅都会在醒目位置张贴“温馨提示”,提醒消费者“节约食物,人人有责”,但效果十分有限。有的自助餐厅还试过收取“浪费押金”,当剩余食物超过200克就不退押金。这确实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消费者也被劝退了。
  经济学家有个惠而不费的解决办法:减小盤子尺寸。
  2 0 1 2年,两位经济学家Kallbekken和Salen与酒店合作,完成了一项关于粮食浪费的研究。
  他们将酒店按照使用盘子的大小分为两组:7家酒店是实验组,使用盘子的直径从原先的24厘米降至21厘米;38家酒店是对照组,使用盘子的直径为15~28厘米不等,平均直径为24厘米。
  实验记录了2012年6月1日至8月15日期间酒店每天的粮食浪费数据。经过统计学计算,得出结论:盘子尺寸每减少1厘米,酒店可减少约2.5千克的食物浪费。
  无独有偶,2013年,另一位经济学家Pelle Guldborg Hansen也对盘子尺寸与节约粮食的关系产生了兴趣。
  这次的实验对象是参加丹麦哥本哈根高管峰会的500多位商界领袖,其中包括丹麦嘉士伯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挪威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和乐高集团高级总监。
  峰会举办方在自助餐桌上摆放了两种盘子:其中75桌摆着直径27厘米的盘子;另有145桌摆着较小尺寸的、直径24厘米的盘子。与会者们可以在两类餐桌中随意取食。
  会后,所有食物垃圾都被收集到指定的垃圾袋中进行称重。结果显示,盘子直径减小3厘米,导致食物垃圾减少了26%。也就是说,改用小盘子,确实能够减少粮食浪费。
  经济学家们是怎么从盘子尺寸联想到食物浪费问题的?
  这与心理学上的“德勃夫错觉”有关—人们在判断物体形状大小时,会受到背景的干扰。
  如右图所示,右边蓝色圆形的面积看起来比左边蓝色圆形的面积大,实则一样大。
  我们的大脑在判断圆形面积时会与背景进行对比,并由此产生了错觉:外部背景越大,圆形看起来就越小。
  把圆形换成食物、把背景换成盘子,道理是一样的。同样一份食物,人们会觉得装在大盘子里比装在小盘子里显得分量小。
  因此,当食物放在大盘子里时,人们可能会因为觉得食物“看起来没多少”而拿得更多、吃得更多、剩得也更多。
  反过来,只要将盘子尺寸改小,就能有效缓解“德勃夫错觉”带来的无意识浪费。
  此外,根据经济学家Siniver在2013年的研究,如果一家寿司自助餐厅将饭前预先付款改为饭后结账,虽然消费金额不变,但人们平均会少吃四五个寿司。
  因为在饭前付款的情况下,付出去的钱其实是一种沉没成本—提前付了钱,顾客在吃的时候总会想着“吃回本”。但理性的消费者在这时更应该考虑如何吃好、吃饱。
  当自助餐厅允许饭后结账时,人们不会总想“吃回本”,浪费也会随之减少。
其他文献
一  整个夏天,闺女得意和她爹有剩都在闹别扭。起因很简单,有剩希望女儿利用暑期在家提前看书,准备开学的课程。可得意不想这么做。  自从得意确定了大学的去向之后,有剩就很担心,跟我说:“Premed(医学预科)可不轻松,她们学校的GPA(平均学分绩点)是3.90。一个大学申请都把她打击成这样,万一开学竞争压力太大她承受不住,我们又不在身边,怎么办?还是得趁着她在家,帮她提前做准备。”  我一听有道理
期刊
一  老彭给我打电话时,我面露难色。当然,隔着话筒,她看不见我的脸色。她在电话那头起劲儿地报人名和菜名:“明晚有谁、谁谁、谁谁谁,我订了XX饭店的包厢,那家的招牌菜是XXX,你是安徽人,一定喜欢!”  老彭一口气说完,仿佛空气凝结了一般,我们安静了整整3秒。她意识到我的犹疑,试探着问:“你明晚有别的安排?”  “没有,你请客,我随叫随到!”我斩钉截铁地说,“明晚见!”  隔着话筒,我都能想象出老彭
期刊
一  “我两周长了5磅肉,今天下楼梯时感觉腰上的肉都在颤。”中午吃饭时,江燕无精打采地对子琴说。  子琴没心没肺地大笑,笑了两声看江燕表情不好,立刻沉痛表示:“哎呀,你真可怜。”  江燕懒得理她,对着饭盒在心里算这顿饭的热量是多少卡路里。今天爸妈给她带的午饭是红烧带鱼和腊肠炒笋,旁边保温杯里装着蚬子丝瓜汤。  腊肠是自家做的,因为江妈妈说这边超市的腊肠一股子臭味儿,“哪里是给人吃的”。她说这话时,
期刊
一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女生都有一个开咖啡馆的梦想,反正我有。咖啡馆的情调、气氛特别养人,每次在里面坐上一会儿,听听音乐、上上网,心情可放松了,啥烦恼都忘了。要是能天天待在咖啡馆里,那可就太美了!我经常和一个做设计的朋友一起憧憬自己的店叫什么名字、装修成什么样、可能遇到什么樣的顾客……憧憬的时候幸福极了,仿佛我们已经成了小老板。然而憧憬归憧憬,一直也没下定决心开一家店。  开这家咖啡馆是我35岁生
期刊
一  每次遇到那种动人的、惊人的事,人们都会说,这事儿简直像电影一样。“像电影一样”是赞美,也是惊异。“像电影一样”的一切事都来自现实生活,却又有着更丰富的戏剧性和更高的情感浓度。前几天,看过海嘎小学的摇滚音乐会之后,我想,这整件事,就是一部电影。  2020年8月19日的晚上,在贵州六盘水海拔2360米的海嘎小学的操场上,一场摇滚音乐会隆重开场,又完美落幕。这场音乐会由短视频平台“抖音”和海嘎小
期刊
相约博物馆  [英]安妮·扬森 著  类型:小说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年7月  一场来自50年前的邀请,让原本绝无可能再有交集的两个人相遇。通过54封信件建立起的连接,宁静又悠长,在作者舒缓、深沉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真正理解的可能。  作者安妮·扬森成为作家前是一名汽车工程师。在退休之后,她开始尝试写作,并展现出了非凡的写作天赋。《相约博物馆》是她的第一部作品,甫一问世即获
期刊
一  自從弟弟出生后,母亲就变得格外忙碌。父亲照例只管生意上的大事,家中小事一概不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酱油瓶倒在眼前也只会动口使唤人来扶。母亲每天洗衣做饭操持家务,招呼往来客户和工人,还要照顾弟弟,忙中出乱,发生了一些事故。  一次,她新买了件昂贵的粉色绸缎套裙,闪耀出珍珠般的优美光泽。见到它的第一眼我就幻想出自己长大后穿着它的画面,可母亲第一次穿出去买菜,裙子就报废了,因为抱在怀里的弟弟拉大
期刊
我喜欢逛地摊儿,倒不怎么买,就喜欢看灯火通明的架子上那些琳琅满目且不高级的货物。夏天的夜晚,趿着一双拖鞋,穿件背心儿,贴着人家的肩膀走过去。看到新奇的货物或是围满人的摊子,便会假装关心一下—凑热闹就是这么来的。  老家的横街,属于县城里面的中心地带,一到夜晚,一溜儿街两边摆满了地摊儿。汽车根本没法儿通过,只有人来人往。贴手机膜的、卖头绳儿的、卖烤地瓜的,把街两旁的实体店都遮得严严实实。  以前,每
期刊
特别推荐:海莲娜:画布人生  导演:安提·乔金恩  主演:劳拉·布林 约翰内斯·霍洛佩宁  芬兰画家海莲娜·夏白克的知名度或许不是所有北欧画家中最高的,但这丝毫无损于她数量不菲的现代主义肖像杰作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本片将她人生中的两大重要事件搬上银幕:一是与画商戈斯塔·斯坦曼的相遇,二是与她第二个情人埃纳尔·鲁特的结识。前者使她的才华不至于被完全埋没,后者则给她灰暗的生活带来短暂而热烈的光亮。一种视
期刊
20多岁是一个很特殊的年纪,刚刚踏入社会,身份的转变让人难以适应。  这时,也很少会有人手把手教你去做什么,很多东西都得靠自己摸索。  对于年轻人来说,最智慧的投资,是坚持做短时间内或许不会产生效益,但是在未来会有很大收益的事。学会存钱,别急着挥霍  存钱不会让你暴富,但能让你有机会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学生时代,因为家里穷,我在物质方面很匮乏。参加工作以后,一发工资就给自己买衣服,一有假期就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