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宗旨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是最根本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古人云“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可见,优良的品德是国家人才发展的保障,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管子·权修》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立德树人”也是我国古代先哲教育遵循的理念。因此,教育之本,立德树人———应当是所有学校的正道,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所有教育学科的使命。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教育途径探析
引言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在于德性。”德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学校教育应该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良好思想品德,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习得基本技能之外,特别强调了,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应该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认知。因此,语文教师在潜移默化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1.语文教学的智育内涵
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化教育,是中职语文的主要作用。对于语文教学智育领域的内涵而言,归根究底,就是对学生进行智慧和知识方面的培养,将主观思维的智力成果(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被物化得出的人文成果(客观知识体系)进行互相转化,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主观思维智力成果的引导作用,将丰富的物化人文成果、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性思维模式等传导给学生。对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而言,不仅承担着传播汉语言文化的责任,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母语文化教育,还肩负着传播中华民族文明成果和聪明智慧,更承载着创新、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艰巨任务。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开展学习的基础,更是我国教育的实施基础,相比较于专业课等其他学科的智育内涵而言,语文学科智育内涵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只有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中职生才能更好地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这也是语文具有百科之母说法的由来和意义。作为我国民族通用语言的汉语文教育,承载着传播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的重任、肩负着发展世界文化的重要任务。因此,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智育内涵的作用,对我国文化长久传承具有巨大的贡献。
2.中职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教育途径
2.1在课外古诗诵读中融入德育教育
从中职语文教材内容来看,古诗词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诗词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和智慧结晶,期间凝聚着古人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可谓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我们中职语文教师也应该依托古诗词教学,以古诗词内涵来熏陶和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观。例如,《离骚》这类古文,其本身就是一篇德育教育课文,其德育教育目标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离骚的作者,了解屈原的生活时代背景,从人物的性格特点、生活环境解读课文的思想情感;其次重点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真正从多个角度解读人物的高尚情操,以古人之志明今人之志向,唤醒学生崇高的思想认知,并且结合内容启发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拒绝诱惑,潜移默化地渗透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2紧扣教学环节,融入立德树人
中职语文教学要有目的地把握教学环节,整合课文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因素,有机融入,多角度地影响中职学生。例如,讲解课文《项链》,语文教师可先开展课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分析小说的写作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导中职学生进一步鉴赏玛蒂尔德的心理语言,加深对人物的了解,理解人物唯利是图和爱慕虚荣的思想品质是由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所风气造成的,从而引导中职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文小结部分可根据中职学生的课堂反应找准适合学生实际的触动点再次强化,让中职学生体会到诚实修身的重要性,再结合课前主题演讲的内容进行升华,做深入贴近中职学生实际生活的诚信教育,如列举走入职场后不诚信的例子,在班级中展开讨论,实现认同与共鸣,完成德育的自觉,形成首尾呼应的效果。可见,立德树人教育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效果是凸显而出的。
2.3转换教学模式,融入立德树人
中职语文课堂较普通高中课堂的一大优势是语文教师可利用中职课堂重实践教学灵活转换教学模式,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帮助中职学生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例如,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中职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感人事迹,如”最美教师”等类似的先进模范事迹,让他们在为演讲做准备的过程中感受到各种人物的美德,并将其融合进自己的思想通过演讲的形式展现出来。还如开展“塑造我的形象”综合实践活动中,在中职学生对自身外貌形象和职业形象相结合探讨的同时,引导他们重视内在形象和个人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由此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如“貌与德,孰重谁轻?”的辩论会、开展“貌与德”调查问卷等,经过一系列的探究,中职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可见,教师转换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動手能力,更能提升他们的道德的认知水平。《左传》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根本任务,更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德育的总体要求。语文课堂的基本宗旨一直都与“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道合一”相吻合,毫无疑问承担了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建立与传播,因而中职语文教师理应成为立德树人的主要操作者,要勇担时代责任,坚持成为中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既会当“经师”,又善当“人师”,成为塑造中职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贯穿立德树人的内容,一课一“德”,由点及面,久久为功,打牢中职学生的品德根基,使他们在提高语文能力与素质的同时,成为国家与社会需要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高技能人才,为实现中职学生的职业梦、教师的教育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对中职语文教学智育、德育、美育的融会贯通,展开的详细讨论发现,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具有众多的弊端,严重摧残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中职阶段是一个人树立正确三观的最佳时期,是思想意识被周围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时期,对个人未来发展走向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将智育、德育、美育相结合的模式纳入其中,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政平.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德育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9
[2]付 军.探研中职语文教学智育与德育美育的融会贯通[J].现代交际,2019
[3]黄启良.寓德育渗透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教育途径探析
引言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在于德性。”德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学校教育应该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良好思想品德,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习得基本技能之外,特别强调了,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应该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认知。因此,语文教师在潜移默化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1.语文教学的智育内涵
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化教育,是中职语文的主要作用。对于语文教学智育领域的内涵而言,归根究底,就是对学生进行智慧和知识方面的培养,将主观思维的智力成果(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被物化得出的人文成果(客观知识体系)进行互相转化,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主观思维智力成果的引导作用,将丰富的物化人文成果、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性思维模式等传导给学生。对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而言,不仅承担着传播汉语言文化的责任,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母语文化教育,还肩负着传播中华民族文明成果和聪明智慧,更承载着创新、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艰巨任务。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开展学习的基础,更是我国教育的实施基础,相比较于专业课等其他学科的智育内涵而言,语文学科智育内涵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只有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中职生才能更好地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这也是语文具有百科之母说法的由来和意义。作为我国民族通用语言的汉语文教育,承载着传播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的重任、肩负着发展世界文化的重要任务。因此,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智育内涵的作用,对我国文化长久传承具有巨大的贡献。
2.中职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教育途径
2.1在课外古诗诵读中融入德育教育
从中职语文教材内容来看,古诗词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诗词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和智慧结晶,期间凝聚着古人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可谓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我们中职语文教师也应该依托古诗词教学,以古诗词内涵来熏陶和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观。例如,《离骚》这类古文,其本身就是一篇德育教育课文,其德育教育目标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离骚的作者,了解屈原的生活时代背景,从人物的性格特点、生活环境解读课文的思想情感;其次重点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真正从多个角度解读人物的高尚情操,以古人之志明今人之志向,唤醒学生崇高的思想认知,并且结合内容启发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拒绝诱惑,潜移默化地渗透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2紧扣教学环节,融入立德树人
中职语文教学要有目的地把握教学环节,整合课文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因素,有机融入,多角度地影响中职学生。例如,讲解课文《项链》,语文教师可先开展课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分析小说的写作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导中职学生进一步鉴赏玛蒂尔德的心理语言,加深对人物的了解,理解人物唯利是图和爱慕虚荣的思想品质是由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所风气造成的,从而引导中职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文小结部分可根据中职学生的课堂反应找准适合学生实际的触动点再次强化,让中职学生体会到诚实修身的重要性,再结合课前主题演讲的内容进行升华,做深入贴近中职学生实际生活的诚信教育,如列举走入职场后不诚信的例子,在班级中展开讨论,实现认同与共鸣,完成德育的自觉,形成首尾呼应的效果。可见,立德树人教育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效果是凸显而出的。
2.3转换教学模式,融入立德树人
中职语文课堂较普通高中课堂的一大优势是语文教师可利用中职课堂重实践教学灵活转换教学模式,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帮助中职学生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例如,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中职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感人事迹,如”最美教师”等类似的先进模范事迹,让他们在为演讲做准备的过程中感受到各种人物的美德,并将其融合进自己的思想通过演讲的形式展现出来。还如开展“塑造我的形象”综合实践活动中,在中职学生对自身外貌形象和职业形象相结合探讨的同时,引导他们重视内在形象和个人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由此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如“貌与德,孰重谁轻?”的辩论会、开展“貌与德”调查问卷等,经过一系列的探究,中职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可见,教师转换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動手能力,更能提升他们的道德的认知水平。《左传》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根本任务,更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德育的总体要求。语文课堂的基本宗旨一直都与“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道合一”相吻合,毫无疑问承担了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建立与传播,因而中职语文教师理应成为立德树人的主要操作者,要勇担时代责任,坚持成为中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既会当“经师”,又善当“人师”,成为塑造中职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贯穿立德树人的内容,一课一“德”,由点及面,久久为功,打牢中职学生的品德根基,使他们在提高语文能力与素质的同时,成为国家与社会需要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高技能人才,为实现中职学生的职业梦、教师的教育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对中职语文教学智育、德育、美育的融会贯通,展开的详细讨论发现,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具有众多的弊端,严重摧残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中职阶段是一个人树立正确三观的最佳时期,是思想意识被周围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时期,对个人未来发展走向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将智育、德育、美育相结合的模式纳入其中,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政平.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德育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9
[2]付 军.探研中职语文教学智育与德育美育的融会贯通[J].现代交际,2019
[3]黄启良.寓德育渗透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