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写作教学,说实话,笔者经验寥寥,困惑多多。
笔者是比较喜欢写作文的,但不太喜欢给学生上正儿八经的写作课,因为笔者认为,作文是写出来、悟出来的,是书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无需什么条条杠杠来束缚。但笔者教高中语文多年,对于高中写作教学还是有一些想法的。
一、中学生作文和批改存在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当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书写不美观,卷面不整洁,漏字、添字现象时有发生,错字出现频率较高,眼高手低。其次,语言表达啰嗦,不简洁;标点使用不规范,病句使文意不通;不辨文体,以叙代议。不会拟题,甚至写出的题目都无法论述。罗列事例,缺少深入分析。一般情况是提出一个观点,罗列三个事例,加上开头结尾,即是一篇议论文。其间没有必要的分析,缺乏深刻性。语言表达基本运用陈述句,缺少应有的变化,自然平淡无奇。不善于运用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缺少议论说理应有的气势。不注重文章详略安排,写作随意性强。审题立意欠正确,致使偏题、离题情况较多,具体表现为学生缺乏思想见解,理解分析能力差。再就是对社会生活、时代热点等关注不够,缺少思考,没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个别学生过多关注社会阴暗面和消极的东西,对事物缺乏应有的辨别力,写出的文章观点不鲜明,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在复习作文模块时应采用逐项训练的方法,各个击破。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余应源先生认为,“语文教学要讲究科学,需要一系列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方法、策略——技能。应总结归纳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的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多进行一些读写听说言语交往活动技能训练,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逐步内化积淀为言语能力的教学技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无疑是有帮助的。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不可动摇的。不少学生文章一写好,从不检查、修改,有的甚至连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也不写上,一交了事,让教师去修改。而教师呢?一大堆作文本,批呀!改呀!煞费苦心,不少可由学生自己改正的错别字和病句,也要教师去修改,难怪批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最沉重的负担。结果呢?花的时间很多,可收获寥寥。本子发下以后,学生看过分数,就束之高阁,教师的千辛万苦就这样付之东流。事实表明,教师改得再好,学生也只淡淡地看一遍。前篇改过的,后篇照错。因此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学生主体参与力度,是提高作文教学教率的有效措施。
二、训练学生分析作文材料的方法
高考规范议论文的结构基本是“风头、猪肚、豹尾”式,无论是论证式议论文还是散文化议论文,中间的三段都很重要。笔者在训练的时候,要求学生一定要采用仿写的形式写出三个分论点。告诉学生每一段基本有五种功能的句子——论点句、阐释句、示例句、分析句与总结句。分析论据的方法包括假设说理法、例后解说法、“因果分析法”、正反对比分析、披文示意、类比分析法分析与点评内涵法。只要求学生能掌握自己擅长的三种方法即可。同时,教会学生对于一个事例证明多种观点的技巧。训练时让部分学生上黑板写,部分学生写在本子上。黑板上的师生一起当堂进行分析和修改,本子上的课下修改,第二天用课件展示给学生看。例如:
以陶渊明为例证明下列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学生的分析:人要认清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成功蒙蔽了双眼。陶渊明就能认清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归隐山林。因为他知道自己内心的坚守,自己的志向与理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盲目模仿别人,否则就会像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难免会失败。
此段分析涉及到两个观点:认清自己和盲目模仿。
师生修改稿:人要认清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成功蒙蔽了双眼。陶渊明就能认清自己,他知道自己恬淡闲适的性格不容于尔虞我诈的官场,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选择归隐山林,坚守自己的节操、志向与理想,我们才能读到那些优美的田园诗。由此可见,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清自己,不可盲目模仿别人,否则就会像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那样成为他人的笑柄。
这一段只分析了认清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析:如果乌鸦当时没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不从实际出发,一味模仿老鹰,它也不会被牧羊人抓走。而陶渊明喜爱田园生活,并能在其中怡然自乐,是因为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我们应该效仿陶渊明,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要实事求是,找到自己最合拍的节奏。
此段字涉及到三个论点:不要盲目模仿他人,要找准自己的位子,要实事求是。
师生修改:陶渊明喜爱田园生活,并能在其中怡然自乐,是因为能他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没有一味地模仿别人使用那些华丽的辞藻,而是坚持了自己质朴醇厚、淡雅恬静的诗风,反而开创了影响深远的田园诗风。如果乌鸦能从实际出发,不是一味模仿老鹰,它也不会被牧羊人抓走。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效仿陶渊明,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不会落的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下场。
这一段只分析了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请以“人之常情”为题,用陶渊明的事例写一段分析性的文字。
学生分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仿佛已成为人们理所当然的人之常情。陶渊明弃官归隐,粗米布衣的选择或许遭到许多人吐槽,认为他这种超出人之常情的做法愚蠢无比。可是循着自己的性子,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不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也是令人羡慕而向往的,人之常情却不知常情因人而异。 此段文字分析不够清晰,不能很好地表明作者的观点。
师生修改稿:“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路人皆知的人之常情,“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无可争议的人之常情,涉足官场,追名逐利更是毋庸置疑的人之常情,可是陶渊明却突破了常情,选择了弃官归隐,粗米布衣地生活,这或许会遭到许多人吐槽,认为他这种超出人之常情的做法,愚蠢无比,可是循着自己的性子,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不也是一种另类的人之常情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也是令人羡慕而向往的。假如陶渊明当初没有突破常情,又怎会因开创魅力无穷的田园诗而名垂千古。可见,我们要敢于突破所谓的人之常情,坚持自我未尝不是一种另类的人之常情。
请以“肩膀”为题,用陶渊明的事例写一段分析文字。
学生分析:我们后人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所以才能看得更高更远。陶渊明也说是这样,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造出了田园诗风,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
此段分析过于简单,深度和力度都不够。
师生修改稿:后人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陶渊明就是为后人做肩膀的人,他逃离了尔虞我诈的樊笼,隐居在世外桃源,安心地创作别具一格的田园诗,对后代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维和孟浩然就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基础上创造了璀璨诗坛的山水田园诗,他们就是站在陶渊明肩膀上铸就辉煌的人。可见,当代的学生也应该借助教师的肩膀创造精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改变作文评价方式
笔者认为,作文是一种交流,是一种用书面语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既然是交流,当然要有交流的对象——读者。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也是最终的评判者。我们居高临下地给学生打分,并往往以自己的好恶和价值取向来作为作文评价的标准。学生写作文大部分也只想得个高分,于是学生会猜度教师的意图,迎合教师的所爱,出现作文从内容到形式的假、大、空。这种作文评改,一方评价、一方听命的不平等方式,是否需要改一改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笔者认为,教师应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对学生作文的评读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民主、平等交流的评价平台。第一,学生自己。他们拥有对自己作文最高的评判权,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水平、思维逻辑进行反复修改,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第二,同班同学。他们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投,又朝夕相处,彼此基本了解,相互有共同的语言。因此他们在一起可以直接地交流,真率地讨论,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水平。第三,教师。教师应是学生比较信赖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从评判者转化为读者、朋友,平等地阅读,民主地讨论,给出诚恳的意见,同时也应容许学生(包括非作者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对于他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特殊的视角,不要轻易否定,对他们提出的不同意见,不要轻易指责。即使是不正确的观点,也应心平气和,有理有据地说明,使其信服,从而保护学生的创作个性。第四,其他年级、其他学校的同学或朋友。教师可以创造某些条件,如创班刊、办校报等,刊登学生的作品,也可向其他报刊积极推荐优秀的作品,让更多人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通过多层次地阅读、评改,不断完善新的作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扎实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笔者带的不是重点班,但每次考试,电脑阅卷后,作文平均成绩还是非常理想的。由此可见,实实在在的训练效果还是很显著的。所以,对于怎样教授作文提出如下建议:
通过加强基本功训练,使书写认真、规范,卷面整洁、干净,语句表达清楚、明白,给教师留下清清爽爽的印象;拟一个漂亮有深度的题目,让阅卷教师留下文笔不错的印象;学会运用分论点统帅有关材料,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理清写作思路,正确安排段落关系。写作要有整体构思,讲究脉络清晰,因此段落之间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这就要运用好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并列、递进、因果、假设、对比等,从而构成合理的衔接和过渡,使文章能够深入,做到层次井然,层层递进,首尾相应,浑然一体。
恰当运用引用、排比、比喻、类比、对偶等修辞,使语言生花;使用多种句式,如设问、反问句,感叹句,对偶句以及注重选用长短结合、整散结合的句子,使语言变幻多姿,具有更好的表现力,从而为文章增色。增强详略设计意识,使重点突出,安排得当。
就议论文而言,典例叙述与分析要详,泛例概述与分析要略;直接体现中心或观点的内容要详,联系实际要略;主体论证段落要详,过渡衔接段落要略。如此,可有效避免轻重颠倒、主次不分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多读多思,增强自觉探究意识,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思想境界,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中,培养出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道德文化修养,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全面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学中尤其是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再也不能漠视。笔者始终认为,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能正视并经常反思自身的弱点,就能真正拥有希望,拥有光明的前途。教师若能正视并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个有良心的、合格的教师。作为一名身在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笔者愿与全国的同行一道,努力改变自身弱点、不足,致力于作文教学工作,抵制作文教学中某些不良风气,从基础抓起,从做人教起,为切实提高中学生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
笔者是比较喜欢写作文的,但不太喜欢给学生上正儿八经的写作课,因为笔者认为,作文是写出来、悟出来的,是书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无需什么条条杠杠来束缚。但笔者教高中语文多年,对于高中写作教学还是有一些想法的。
一、中学生作文和批改存在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当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书写不美观,卷面不整洁,漏字、添字现象时有发生,错字出现频率较高,眼高手低。其次,语言表达啰嗦,不简洁;标点使用不规范,病句使文意不通;不辨文体,以叙代议。不会拟题,甚至写出的题目都无法论述。罗列事例,缺少深入分析。一般情况是提出一个观点,罗列三个事例,加上开头结尾,即是一篇议论文。其间没有必要的分析,缺乏深刻性。语言表达基本运用陈述句,缺少应有的变化,自然平淡无奇。不善于运用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缺少议论说理应有的气势。不注重文章详略安排,写作随意性强。审题立意欠正确,致使偏题、离题情况较多,具体表现为学生缺乏思想见解,理解分析能力差。再就是对社会生活、时代热点等关注不够,缺少思考,没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个别学生过多关注社会阴暗面和消极的东西,对事物缺乏应有的辨别力,写出的文章观点不鲜明,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在复习作文模块时应采用逐项训练的方法,各个击破。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余应源先生认为,“语文教学要讲究科学,需要一系列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方法、策略——技能。应总结归纳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的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多进行一些读写听说言语交往活动技能训练,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逐步内化积淀为言语能力的教学技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无疑是有帮助的。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不可动摇的。不少学生文章一写好,从不检查、修改,有的甚至连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也不写上,一交了事,让教师去修改。而教师呢?一大堆作文本,批呀!改呀!煞费苦心,不少可由学生自己改正的错别字和病句,也要教师去修改,难怪批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最沉重的负担。结果呢?花的时间很多,可收获寥寥。本子发下以后,学生看过分数,就束之高阁,教师的千辛万苦就这样付之东流。事实表明,教师改得再好,学生也只淡淡地看一遍。前篇改过的,后篇照错。因此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学生主体参与力度,是提高作文教学教率的有效措施。
二、训练学生分析作文材料的方法
高考规范议论文的结构基本是“风头、猪肚、豹尾”式,无论是论证式议论文还是散文化议论文,中间的三段都很重要。笔者在训练的时候,要求学生一定要采用仿写的形式写出三个分论点。告诉学生每一段基本有五种功能的句子——论点句、阐释句、示例句、分析句与总结句。分析论据的方法包括假设说理法、例后解说法、“因果分析法”、正反对比分析、披文示意、类比分析法分析与点评内涵法。只要求学生能掌握自己擅长的三种方法即可。同时,教会学生对于一个事例证明多种观点的技巧。训练时让部分学生上黑板写,部分学生写在本子上。黑板上的师生一起当堂进行分析和修改,本子上的课下修改,第二天用课件展示给学生看。例如:
以陶渊明为例证明下列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学生的分析:人要认清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成功蒙蔽了双眼。陶渊明就能认清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归隐山林。因为他知道自己内心的坚守,自己的志向与理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盲目模仿别人,否则就会像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难免会失败。
此段分析涉及到两个观点:认清自己和盲目模仿。
师生修改稿:人要认清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成功蒙蔽了双眼。陶渊明就能认清自己,他知道自己恬淡闲适的性格不容于尔虞我诈的官场,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选择归隐山林,坚守自己的节操、志向与理想,我们才能读到那些优美的田园诗。由此可见,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清自己,不可盲目模仿别人,否则就会像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那样成为他人的笑柄。
这一段只分析了认清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析:如果乌鸦当时没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不从实际出发,一味模仿老鹰,它也不会被牧羊人抓走。而陶渊明喜爱田园生活,并能在其中怡然自乐,是因为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我们应该效仿陶渊明,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要实事求是,找到自己最合拍的节奏。
此段字涉及到三个论点:不要盲目模仿他人,要找准自己的位子,要实事求是。
师生修改:陶渊明喜爱田园生活,并能在其中怡然自乐,是因为能他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没有一味地模仿别人使用那些华丽的辞藻,而是坚持了自己质朴醇厚、淡雅恬静的诗风,反而开创了影响深远的田园诗风。如果乌鸦能从实际出发,不是一味模仿老鹰,它也不会被牧羊人抓走。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效仿陶渊明,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不会落的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下场。
这一段只分析了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请以“人之常情”为题,用陶渊明的事例写一段分析性的文字。
学生分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仿佛已成为人们理所当然的人之常情。陶渊明弃官归隐,粗米布衣的选择或许遭到许多人吐槽,认为他这种超出人之常情的做法愚蠢无比。可是循着自己的性子,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不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也是令人羡慕而向往的,人之常情却不知常情因人而异。 此段文字分析不够清晰,不能很好地表明作者的观点。
师生修改稿:“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路人皆知的人之常情,“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无可争议的人之常情,涉足官场,追名逐利更是毋庸置疑的人之常情,可是陶渊明却突破了常情,选择了弃官归隐,粗米布衣地生活,这或许会遭到许多人吐槽,认为他这种超出人之常情的做法,愚蠢无比,可是循着自己的性子,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不也是一种另类的人之常情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也是令人羡慕而向往的。假如陶渊明当初没有突破常情,又怎会因开创魅力无穷的田园诗而名垂千古。可见,我们要敢于突破所谓的人之常情,坚持自我未尝不是一种另类的人之常情。
请以“肩膀”为题,用陶渊明的事例写一段分析文字。
学生分析:我们后人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所以才能看得更高更远。陶渊明也说是这样,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造出了田园诗风,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
此段分析过于简单,深度和力度都不够。
师生修改稿:后人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陶渊明就是为后人做肩膀的人,他逃离了尔虞我诈的樊笼,隐居在世外桃源,安心地创作别具一格的田园诗,对后代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维和孟浩然就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基础上创造了璀璨诗坛的山水田园诗,他们就是站在陶渊明肩膀上铸就辉煌的人。可见,当代的学生也应该借助教师的肩膀创造精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改变作文评价方式
笔者认为,作文是一种交流,是一种用书面语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既然是交流,当然要有交流的对象——读者。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也是最终的评判者。我们居高临下地给学生打分,并往往以自己的好恶和价值取向来作为作文评价的标准。学生写作文大部分也只想得个高分,于是学生会猜度教师的意图,迎合教师的所爱,出现作文从内容到形式的假、大、空。这种作文评改,一方评价、一方听命的不平等方式,是否需要改一改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笔者认为,教师应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对学生作文的评读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民主、平等交流的评价平台。第一,学生自己。他们拥有对自己作文最高的评判权,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水平、思维逻辑进行反复修改,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第二,同班同学。他们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投,又朝夕相处,彼此基本了解,相互有共同的语言。因此他们在一起可以直接地交流,真率地讨论,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水平。第三,教师。教师应是学生比较信赖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从评判者转化为读者、朋友,平等地阅读,民主地讨论,给出诚恳的意见,同时也应容许学生(包括非作者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对于他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特殊的视角,不要轻易否定,对他们提出的不同意见,不要轻易指责。即使是不正确的观点,也应心平气和,有理有据地说明,使其信服,从而保护学生的创作个性。第四,其他年级、其他学校的同学或朋友。教师可以创造某些条件,如创班刊、办校报等,刊登学生的作品,也可向其他报刊积极推荐优秀的作品,让更多人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通过多层次地阅读、评改,不断完善新的作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扎实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笔者带的不是重点班,但每次考试,电脑阅卷后,作文平均成绩还是非常理想的。由此可见,实实在在的训练效果还是很显著的。所以,对于怎样教授作文提出如下建议:
通过加强基本功训练,使书写认真、规范,卷面整洁、干净,语句表达清楚、明白,给教师留下清清爽爽的印象;拟一个漂亮有深度的题目,让阅卷教师留下文笔不错的印象;学会运用分论点统帅有关材料,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理清写作思路,正确安排段落关系。写作要有整体构思,讲究脉络清晰,因此段落之间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这就要运用好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并列、递进、因果、假设、对比等,从而构成合理的衔接和过渡,使文章能够深入,做到层次井然,层层递进,首尾相应,浑然一体。
恰当运用引用、排比、比喻、类比、对偶等修辞,使语言生花;使用多种句式,如设问、反问句,感叹句,对偶句以及注重选用长短结合、整散结合的句子,使语言变幻多姿,具有更好的表现力,从而为文章增色。增强详略设计意识,使重点突出,安排得当。
就议论文而言,典例叙述与分析要详,泛例概述与分析要略;直接体现中心或观点的内容要详,联系实际要略;主体论证段落要详,过渡衔接段落要略。如此,可有效避免轻重颠倒、主次不分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多读多思,增强自觉探究意识,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思想境界,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中,培养出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阅读鉴赏能力,提高道德文化修养,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全面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学中尤其是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再也不能漠视。笔者始终认为,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能正视并经常反思自身的弱点,就能真正拥有希望,拥有光明的前途。教师若能正视并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个有良心的、合格的教师。作为一名身在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笔者愿与全国的同行一道,努力改变自身弱点、不足,致力于作文教学工作,抵制作文教学中某些不良风气,从基础抓起,从做人教起,为切实提高中学生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