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语文的教学是费时费功,是要讲知识点多而杂且又一时难以见明显效果的教学,语文的学习也是处处学、处处抓、见效慢而又让人不知从何抓起的学习,所以教就成了一个吃了力却不一定讨好的差使,学就成了非常辛苦却又不知从何抓起的学习,语文教和学的两难境地十分明显;教师既想教学效果好又想课堂活跃,既想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又想让学生学得轻松,既想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想让学生能有定向思维,既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又想学生获得好的考试成绩,而在这两难之中作出的教改往往也是解一时之渴,不能长久坚持,提出的教改方案往往只是把语文教学从一种方式换成另一种方式,在想解放学生学习辛苦的同时又不想让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低下来,想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又不想扔下工具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是什么呢?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也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都是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根本的目的。有鉴于此,我以为,语文教学应是教给学生结网捕鱼的方法,应是信任其有学好语文的基础,扶持其有学好语文的能力和方法的教学。
二
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常常都以“引路人”自居,自认为语文知识多而杂,哪一点不讲学生哪一点就不会,哪一节文字不疏通学生哪一节文字就理解不透,哪一篇文章的中心不写给学生就认为学生一定不能理解到位,哪一篇文章的写作特色、人物形象不总结给学生就认为学生一定没有把握住,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内容的深浅总要嚼碎了喂给学生,这样里才会感到踏实。平时是一堂课也舍不得浪费,逢课必讲,逢讲必灌,而灌的结果往往是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时候是一学期只盯住课本上的那几篇文章,翻来覆去,学生乏味,自己苦恼,最终导致学生课外文章看得很少,语文积累不够,知识面狭窄,严重的语文“营养不良”,学生讲起话来无条理,语言干巴,分析起文章来无从下手,动手写起文章来无思路可言,无文采可寻,无亮点可赏。
其实,语文教学中的这些不足只要想改变并不难,只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外的读本还给学生,把活水引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自己就有学习、分析语文的能力即可办到。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可以在课堂上讲精要、重点的知识,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己来思考,可以布置些课外阅读的任务、思考性的题目;搞些小演讲、小辩论来提高学生的口才,让学生有时间看书本之外的知识。对语文考试来说,这些学习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思维调动起来了,相信最终学生的综合素质都会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一定有自己学好语文的能力和智慧。
三
语文的学习仅有信任有布置,对提高语文素养来说还只是个开端,从魏书生老师的知识树上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知识点的多而杂,语文知识的广博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更要求老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要指点学生如何才能学得轻松、学得对路、学得进步神速,所以,我们更应把学生“扶上马”,帮助他们掌握“骑马”的要领。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认为我们的扶持可以从这样的一些方面来尝试。
1.鼓励并要求学生看课外书,拓展学生语文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除了鼓励学生从图书馆借阅一些指定的课外书之外,我想更应该结合语文课本的教学,为一些课文再量身定制一些文章。如在教了白居易的《卖炭翁》,了解了白居易的抱负和写作主旨之后,可指定学生课外自找资料看《观刈麦》,并布置思考题:《观刈麦》同《卖炭翁》一诗相比,你能说出哪些异同,你能感悟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课后学生大多积极找资料,寻求答案。再如在教学完《人生的意义》后,可布置这样的题目:用500字描写保尔的经历,用300字写出自己学习这个人物的感受。学生课后看书并动笔,写出的材料很丰富,很多同学都写出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再如在学习完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文之后,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故都的秋》、《济南的冬天》两文,让学生来比较这三篇文章写景方法的异同,写景的特色的异同,进而进一步培养作文模仿能力。我想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比较、鉴赏的能力,或许语文的文以载道的功能也会很充分地发挥出来。经过有意识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必定会宽广,语文的理解能力必定会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必定会提高。
2.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点的方法,克服他们学语文的畏难心理。
了解并掌握语文的知识点确实不是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确实需要老师的帮助,所以对知识点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高考的题型,我们可以把知识点进行分类,可从字音、病句、语言表达、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几个方面来对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单个讲这些知识点时,可根据学生的心理先做一些题目,等到学生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再挑明,引出一些规律,这就是高考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学生这时往往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那个意思很明了,原来高考的考点也并不难,再发考点练习的时候,学生就很投入了。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点的扶持方法很重要,对教学的实效影响很大。
3.让学生养成做摘录笔记的习惯。
这一要求,我感到同上面两点应当是“鼎足而三”,学生语文接触的面广了,需要他记住的或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必定很多,这时候仅凭脑袋的记忆已经是远远不行了。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我认为从高一开始就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动笔记下所看到的内容,并且应当隔一段时间就对学生记的内容进行检查并评比,鼓励学生勤动笔,这样到高三毕业时,记得多的同学将近十万字,少的同学也有三万字。学生的动笔能力明显提高,作文的材料明显丰富。所以这一要求,我很有实用性。
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此仅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使教师运用语文新理念,适应新课改,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己教得轻松,唯有如此,语文教学的美丽才能得以充分展示。
语文的教学是费时费功,是要讲知识点多而杂且又一时难以见明显效果的教学,语文的学习也是处处学、处处抓、见效慢而又让人不知从何抓起的学习,所以教就成了一个吃了力却不一定讨好的差使,学就成了非常辛苦却又不知从何抓起的学习,语文教和学的两难境地十分明显;教师既想教学效果好又想课堂活跃,既想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又想让学生学得轻松,既想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想让学生能有定向思维,既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又想学生获得好的考试成绩,而在这两难之中作出的教改往往也是解一时之渴,不能长久坚持,提出的教改方案往往只是把语文教学从一种方式换成另一种方式,在想解放学生学习辛苦的同时又不想让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低下来,想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又不想扔下工具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是什么呢?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也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都是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根本的目的。有鉴于此,我以为,语文教学应是教给学生结网捕鱼的方法,应是信任其有学好语文的基础,扶持其有学好语文的能力和方法的教学。
二
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常常都以“引路人”自居,自认为语文知识多而杂,哪一点不讲学生哪一点就不会,哪一节文字不疏通学生哪一节文字就理解不透,哪一篇文章的中心不写给学生就认为学生一定不能理解到位,哪一篇文章的写作特色、人物形象不总结给学生就认为学生一定没有把握住,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内容的深浅总要嚼碎了喂给学生,这样里才会感到踏实。平时是一堂课也舍不得浪费,逢课必讲,逢讲必灌,而灌的结果往往是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时候是一学期只盯住课本上的那几篇文章,翻来覆去,学生乏味,自己苦恼,最终导致学生课外文章看得很少,语文积累不够,知识面狭窄,严重的语文“营养不良”,学生讲起话来无条理,语言干巴,分析起文章来无从下手,动手写起文章来无思路可言,无文采可寻,无亮点可赏。
其实,语文教学中的这些不足只要想改变并不难,只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外的读本还给学生,把活水引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自己就有学习、分析语文的能力即可办到。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可以在课堂上讲精要、重点的知识,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己来思考,可以布置些课外阅读的任务、思考性的题目;搞些小演讲、小辩论来提高学生的口才,让学生有时间看书本之外的知识。对语文考试来说,这些学习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思维调动起来了,相信最终学生的综合素质都会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一定有自己学好语文的能力和智慧。
三
语文的学习仅有信任有布置,对提高语文素养来说还只是个开端,从魏书生老师的知识树上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知识点的多而杂,语文知识的广博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更要求老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要指点学生如何才能学得轻松、学得对路、学得进步神速,所以,我们更应把学生“扶上马”,帮助他们掌握“骑马”的要领。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认为我们的扶持可以从这样的一些方面来尝试。
1.鼓励并要求学生看课外书,拓展学生语文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除了鼓励学生从图书馆借阅一些指定的课外书之外,我想更应该结合语文课本的教学,为一些课文再量身定制一些文章。如在教了白居易的《卖炭翁》,了解了白居易的抱负和写作主旨之后,可指定学生课外自找资料看《观刈麦》,并布置思考题:《观刈麦》同《卖炭翁》一诗相比,你能说出哪些异同,你能感悟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课后学生大多积极找资料,寻求答案。再如在教学完《人生的意义》后,可布置这样的题目:用500字描写保尔的经历,用300字写出自己学习这个人物的感受。学生课后看书并动笔,写出的材料很丰富,很多同学都写出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再如在学习完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文之后,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故都的秋》、《济南的冬天》两文,让学生来比较这三篇文章写景方法的异同,写景的特色的异同,进而进一步培养作文模仿能力。我想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比较、鉴赏的能力,或许语文的文以载道的功能也会很充分地发挥出来。经过有意识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必定会宽广,语文的理解能力必定会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必定会提高。
2.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点的方法,克服他们学语文的畏难心理。
了解并掌握语文的知识点确实不是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确实需要老师的帮助,所以对知识点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高考的题型,我们可以把知识点进行分类,可从字音、病句、语言表达、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几个方面来对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单个讲这些知识点时,可根据学生的心理先做一些题目,等到学生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再挑明,引出一些规律,这就是高考中的某一个知识点。学生这时往往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那个意思很明了,原来高考的考点也并不难,再发考点练习的时候,学生就很投入了。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点的扶持方法很重要,对教学的实效影响很大。
3.让学生养成做摘录笔记的习惯。
这一要求,我感到同上面两点应当是“鼎足而三”,学生语文接触的面广了,需要他记住的或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必定很多,这时候仅凭脑袋的记忆已经是远远不行了。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我认为从高一开始就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动笔记下所看到的内容,并且应当隔一段时间就对学生记的内容进行检查并评比,鼓励学生勤动笔,这样到高三毕业时,记得多的同学将近十万字,少的同学也有三万字。学生的动笔能力明显提高,作文的材料明显丰富。所以这一要求,我很有实用性。
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此仅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使教师运用语文新理念,适应新课改,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己教得轻松,唯有如此,语文教学的美丽才能得以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