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堂识小(二十七)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x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佩衡与刻铜
  胡佩衡是我的乡贤。他出生在涿州,由于祖辈经营粮食买卖,很早便到北京居住了。这个“很早”,文献中没有明确的年岁,想必是少年时期吧。胡佩衡先生 在《我怎样画山水画》一书中,曾谈到自己的学画经历:
  “我自幼就喜爱绘事,十多岁就开始画山水。当时家里有一些山水画,我天天看着很有兴趣,渐渐对画临摹,十五岁时已经有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找我画条幅了。不久遇见了西陵山水画家李敬斋先生(名定安),他把自己所藏的名画一张张教我临摹,告诉我怎样看古画,古画中哪些是从写生来的,怎样分析优缺点,怎样学习古人的技法。记得当时临摹过的画很多,大都是明清人的作品。其中有几张唐寅所画的山水画是他认为最宝贵的,他说自己就是从唐六如的画里得到写生的技法而进行写生的。他又教我如何运用古人的技法进行写生和创作,并须自创一格成为自己的面貌。由于敬斋先生的教导,使我在二十岁时已经能单独进行创作,并且和当时的画家时相来往,加入他们的画会,列入画家之流了。会中年长的是文达斋先生,他介绍我和姜颖生、林琴南等名家见面,听到好多名画家的讲论。这个阶段中,主要是在这样有利的环境里进行自修,当时见到很多画家们收藏的古画,宋元的画也常常看见,使我在古人的技法上广开了眼界。”
  这段文字中的“李敬斋”,是胡佩衡绘画的启蒙老师,在其艺术生涯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位画家是被画史湮没了的。胡佩衡是津京画派的重要画家,人们对其耳熟能详,但对其深入研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研究的相对滞后,或与其作品的市场表现长期不温不火有关。胡佩衡作品的市场价格长期以来是处在相对低位的,在收藏圈,“二萧一胡” (萧俊贤、萧逊、胡佩衡)虽是很早就被明确提出的专题,但一直未得到资金的青睐。如果说同时代的齐白石画价青云直上可视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值得关注的话,那么胡佩衡的市场表现也应是“现象级”的。时风总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的,学术研究也容易流俗:画不值钱,研究的人相对也少。胡佩衡不是冷僻的小名头,经耙梳发掘可以填补空白而博得“学术”虚名;其美术史地位是很早就确立了的,不下些寂寞功夫又很难出新。
  胡佩衡在近代刻铜文房的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铜墨盒和铜镇尺等文具上写绘创作,再交由刻铜艺人完成刻工,这在民国初年的北京由陈师曾、姚华的倡导而蔚然成风。胡佩衡的艺术创作正逢其时。胡佩衡与陈师曾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胡佩衡出生在1892年,他成名很早,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创立画法研究会,即聘请胡佩衡为山水画导师,并邀其主编《绘学杂志》。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胡佩衡是最年轻的。同时身为导师的陈师曾生于1876年,比他大16岁。胡佩衡对陈师曾十分尊崇,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胡佩衡》一书中,颇似陈师曾画风的《山村晴霭图》(图1)一画的题跋中有“甲子孟陬摹安阳石室画稿”(图2)的字样,这便是胡佩衡在甲子(1924)正月(孟陬)临摹陈师曾(号安阳石室)的。
  胡佩衡由于和陈师曾的交往,很自然成为了书画铜刻创作的一员主将。近百年后的今天,胡佩衡亲笔写绘铜刻文房我们偶有寓目,其作品的刻铜拓片见得稍微多一些(图3)。从这些拓片来看,胡佩衡参与刻铜文房创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很高的,刻铜作品也基本上反映了胡佩衡的画风,其精彩之处同样令人激赏。
  胡佩衡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陈师曾。如在《冷庵画诣》(胡佩衡号冷庵)中说:
  “陈师曾是近日画界之明星,不期去秋遽归道山。其三十五岁之前,所作均细笔画。至四十岁始放笔法雪个清湘,苍莽中而古韵不减。点皴染诸法,无不从宋元名画家得来,所以能使人百读不厌也。去岁夏,画扇多仿南田,笔墨丘壑以及题识之书法,无不相似,然后知其功力之深也。然则学画者,其知所本乎?其始也临摹一家,举凡树法石法,点缀法、渲染法以及丘壑之位置,均宜求其相似。盖古人见笔处、用意处及极用意而若不经意处,非由临摹,无由得之于腕下。而了解其神妙,至纯熟后,再遍仿各家,取各家之所长,悉挹诸笔端,举措自无不如意。则古也我也渐入化境矣。”
  《冷庵画诣》写于师曾去世的后一年,即1924年。除了字里行间看出亦师亦友的师曾对其影响外,还能感受到作为美术教育家的胡佩衡对中国画画法的条分缕析和循循善诱。的确,胡佩衡不仅是大画家,还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编辑和出版家。柱宇在《中国画名家胡佩衡访问记》中说:“胡佩衡在中国画界,以课徒见长,此一般所公认。”钱葆昂《胡佩衡课徒画稿序》曰:“先生之为人也如春风,冬日即之也温。其教人也懃懃不倦,探骊得珠。其言尤能深入浅出,古人千百言所不能说明者,先生不十余言,即能使深奥之精义昭然若揭。前人立言,惟恐其不玄,先生则一以科学之方法治之,所以受教育者莫不事半功倍。”齐白石在北漂时,陈师曾发现了他,而对齐白石做了基础的推广宣传实务的却是胡佩衡。1928年胡佩衡出资出版了《齐白石画册第一集》,这是最早出版的齐白石作品;1959 年他又与其子胡橐合著出版了《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作为编辑,胡佩衡先后主编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绘学杂志》、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所的《造型美术》和湖社的《湖社月刊》。特别是《湖社月刊》,从1927年创刊到1937年10年共100期,是20世纪前半叶出版时间最长的美术刊物之一,始终由胡佩衡主编。该刊介绍了许多古今画家,发表了大量古今绘画作品和画论著作,还旁及书法、篆刻、古董收藏、诗词、青铜研究等,并对刻铜、刻竹等工艺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也是刻铜研究与收藏的重要参考文献。
其他文献
晓彬小楷书法取法钟、王及唐人小楷,于文微明、祝允明、王宠等名家用功亦勤,可谓是涉猎广泛。他经过刻苦的临池不辍,掌握了小楷的书写技巧和法度,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近两年来晓彬的视野逐渐开阔。宋人米芾,明人倪元璐、黄道周,清人傅山、王锋等杰出的书法家虽不以小楷名世,但是他们所书小楷皆能跳出二王和唐人的法度,形成了各自高古、朴拙、率真的风貌,极富创造性。这都给晓彬不少的启迪。他开始有意识地把更多的因素带
期刊
林凡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大家,他在诗、书、画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他的重彩工笔山水画以苍润瑰伟、奇崛秀逸的面貌为世人所称道,他的“林梅”也以追求意境、清润雅致而不同凡俗。他的书法蕴含了浓郁的感性色彩,映现出书家的才情气质,表达作者心中的奇诡凄美的情怀。这里,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林凡先生平和简净、遒丽天成的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线形之美,妙趣天然  书法美学的研究还是近几年的事,陈振
期刊
沈鹏致林凡  林凡兄:  你长期在诗书画三绝之路上求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从你的对诗僧齐己的偏爱,表明你追求着一种新境界;从你的“刘郎骑马返京兆”,想见你对往事的感喟;又从“归时浑忘夜停梯”,传来你勤于切磋的信息。社会上一向看重你的工笔重彩,而你的这本书法选集问世,将会给人们一个更完美的林凡形象。  并颂 笔健!  沈鹏 癸酉岁杪  周俊杰致蒋力馀  力馀弟:  《林凡集林》收悉,至为感动。林
期刊
国梁兄要出画集了,作为他最早的绘画推手,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几天前国梁兄来电要我为他的画集写上一段,我却颇有些犹豫。按理我作为他的支持者,此时要贺上一篇才行,可作为他的文学粉丝,推推他的画是我职责所在,真要动笔写文章,还颇有点“上下”不安。  第一次见到国梁兄的画是在一次雅集上。已故编辑萧金鉴先生送给我一套藏书票,藏书票上全是国梁兄的画,土褐色的底、白色的线条,画面有人物,也有动物,似乎还有
期刊
黄书墩老师1945年出生于彰化鹿港,从小濡染于当地的文化气息,年轻时先是协助父母经商,其后即使当“运将”,也不曾忘怀诗书雅翰,得空便学习书法,并于33岁时,偶然与篆刻家吴耀辉老师相识,久蛰于心中的习艺憧憬,激发了他学习篆刻的念头。来年由黄尝铭老师启蒙学习治印,其后再入石玺斋王北岳教授门下,由于黄书墩老师没有美术科系的学习基础,篆刻方面乃至艺文相关的知识,除了来自阅读,部分得自师门熏陶,尤其黄尝铭老
期刊
中国人托物言志的观念一旦遇到政治环境的某种极端便会在艺术上生发出惊艳的花朵,大写意花鸟画的发生发展便是其中一例。  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地位达到极端,君主集权的政治手段更是愈演愈烈。朝代交替的浩劫以及两代共同存在的社会弊端让平民的生存坠入水火,尤其是科举制度和文字狱对于知识阶层的束缚与迫害激起了从思想界到艺术界的巨大波澜。思想界对于皇权的质疑与艺术界大写意花鸟画的呼啸而来遥相辉映,它们都是人性
期刊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有句云:“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中国书法肇于甲骨文字,衍而为大小篆、隶书八分,无论契于甲骨,抑或刻之砖石,皆以瘦劲而立骨,骨既立矣,而血肉附焉,从而形成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审美原则。从契刻发展为用笔书写,这条原则仍然适用,乃至在绘画上,便有南朝谢赫的“骨法用笔”。后世帖学兴盛,笔法弄巧,变化无状,然而不论怎样变,中锋而立骨总是第一要义,骨不能立,纵能巧变,犹皮之不存
期刊
黄书墩,字子圻,号鹿甫,1954年出生于彰化县鹿港镇。篆刻学会理事、新北市青溪新文艺学会理事长、台湾印社社员、玄修印社社长、北美地区台湾传统周展演讲师、南华大学人文系协同教学专业讲师、国立台东大学驻校艺术家;曾任全省地方美展评审委员,磺溪美展、南瀛奖、南瀛美展、大墩美展评审委员,国防部后备金环奖评审委员,大墩美展、台北县美术家大展、土城市桐花节筹备委员。黄尝铭老师启蒙,入石玺斋师事王北岳教授,获全
期刊
申雄平,湖南衡阳人,又名申雄频,别号净平居士,书斋曰竹石斋、仪萧居。1983年11月服兵役。在部队期间,无条件无师承的情况下,自学书法篆刻。1986年随王新先生研习书画装潢,同时随晏任飞先生习书法。1994年春受业于书画大家郭子绪先生门下,2007年问教于郎绍君先生。  1993年开始收集萧俊贤先生资料,曾于2002年至2009年停薪留职,专门至广东、南京、无锡、上海、北京、衡阳县等地,历尽艰辛收
期刊
历史文化名城泰州,自唐代诞生书画评论大家张怀瓘以来,代有名人。近年又出现了一位写意花鸟画佼佼者——李俊,一专多能,尤以写意紫藤独具风神,承传统而出新机,南北画坛多有评说,不由关注其人其艺。  李俊出生于艺术之家,幼承父训,由《芥子园画谱》入门,继而师从南艺陈大羽、南师大徐培晨,悟得大写意花鸟画笔墨要津及书法意趣。前期作品多有两家形影,倾向于泼辣豪放。稍长,李俊觉得尚未寻觅到契合自己个性的艺术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