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思路
教学立意是教师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出来的新意境、新观点,“新”是指不同于传统教学或其他老师的新见解。
《近代工业的兴起》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的第一课,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始,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根据课标,我确立教学立意:沉沦中的抗争,传统下的变迁。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掌握建构知识框架的方法能力,初步认识这场运动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培养全面的发展意识和整体的全球意识。
本课教学结构如下:
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1.背景 2.目的 3.时间 4.代表人物 5.内容
6.结果 7.性质 8.失败根原 9.评价 10.教训
二、教学设计及分析
导入:《洋务运动》视频片断(直观性、动态性,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
1. 材料一: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至恭亲王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可以剿发捻(镇压太平天国和北方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问题: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代表人物。
意图:有效的史料,是对教学内容的弥补、扩展和深化,给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史料,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体会洋务运动是在沉沦中的抗争的深刻含义。
2.问题:列表法归纳洋务运动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知识的能力)。
3.(结合课本插图)
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有两千多工人,机器设备齐全,分工细致,但它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给军队使用。因此,它的生产不计算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动力。
材料二:轮船招商局除了官僚、买办商人私人入股外,还长期使用大量低息、缓息,甚至免息的官款……开平煤矿的煤,除供应各局外,还投放市场,煤的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很快打开销路,并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上的地位……汉阳铁厂包括大小十个分厂……雇佣工人三千多名,卢汉铁路的铁轨就是这个厂生产的。
材料三:
(代表人物是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材料四:洋务派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问题: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的作用。
意图:体现“传统下的变迁”,重点。图史结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开放,更好地理解“变的内容”,初步认识这场运动的积极作用,为难点评价洋务运动作铺垫。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知识框架,对教材进行重组:第二目民用工业、第三目张謇、第四目詹天佑作为变迁的一部分予以介绍。
4.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新,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1865年美国内战,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
问题:洋务运动的结果、性质、失败根原、评价、教训。
意图:教学过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时,明确违背历史趋势的改革注定不会成功,初步认识这场运动局限性,完成难点突破。
思考:地主阶级不能完成救亡图存,接下来这个任务交由谁来完成呢?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资产阶级,为下一课政治近代化的学习埋下伏笔。
教学立意是一节课的灵魂,它决定了课的品质,也决定了教材整合的思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以教学立意为核心,首先依据课标和单元主题,确定高远的立意和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大胆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精选有效度的史料。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教学立意是教师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出来的新意境、新观点,“新”是指不同于传统教学或其他老师的新见解。
《近代工业的兴起》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的第一课,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始,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根据课标,我确立教学立意:沉沦中的抗争,传统下的变迁。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掌握建构知识框架的方法能力,初步认识这场运动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培养全面的发展意识和整体的全球意识。
本课教学结构如下:
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1.背景 2.目的 3.时间 4.代表人物 5.内容
6.结果 7.性质 8.失败根原 9.评价 10.教训
二、教学设计及分析
导入:《洋务运动》视频片断(直观性、动态性,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
1. 材料一: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至恭亲王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可以剿发捻(镇压太平天国和北方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问题: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代表人物。
意图:有效的史料,是对教学内容的弥补、扩展和深化,给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史料,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体会洋务运动是在沉沦中的抗争的深刻含义。
2.问题:列表法归纳洋务运动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知识的能力)。
3.(结合课本插图)
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有两千多工人,机器设备齐全,分工细致,但它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给军队使用。因此,它的生产不计算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动力。
材料二:轮船招商局除了官僚、买办商人私人入股外,还长期使用大量低息、缓息,甚至免息的官款……开平煤矿的煤,除供应各局外,还投放市场,煤的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很快打开销路,并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上的地位……汉阳铁厂包括大小十个分厂……雇佣工人三千多名,卢汉铁路的铁轨就是这个厂生产的。
材料三:
(代表人物是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材料四:洋务派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问题: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的作用。
意图:体现“传统下的变迁”,重点。图史结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开放,更好地理解“变的内容”,初步认识这场运动的积极作用,为难点评价洋务运动作铺垫。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知识框架,对教材进行重组:第二目民用工业、第三目张謇、第四目詹天佑作为变迁的一部分予以介绍。
4.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新,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1865年美国内战,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
问题:洋务运动的结果、性质、失败根原、评价、教训。
意图:教学过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时,明确违背历史趋势的改革注定不会成功,初步认识这场运动局限性,完成难点突破。
思考:地主阶级不能完成救亡图存,接下来这个任务交由谁来完成呢?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资产阶级,为下一课政治近代化的学习埋下伏笔。
教学立意是一节课的灵魂,它决定了课的品质,也决定了教材整合的思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以教学立意为核心,首先依据课标和单元主题,确定高远的立意和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大胆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精选有效度的史料。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