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以后面临的竞争更激烈。幼儿园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一、竞争的必要性
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倍受父母宠爱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已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众星捧月式”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单靠教育与引导是不够的,还应辅之于适度的强制。所以现在的幼儿园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但由于竞争者各自的目标之间存在着消极的相互关系,即一个人只有在其他成员未能达到目标时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彼此相互排斥、相互否定,表现出极大的互碍性。这种个人竞争一旦过多,也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使幼儿逐渐变得自私、孤僻、猜疑、妒忌,不利于其健康发展,以致长大成人后,心理发生负面的偏移。甚至为了成为各种竞争的胜利者,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会不择手段,置法律、道德、舆论的规范于不顾。个人若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就难以站稳脚跟,但不能一味强调竞争,我们应该让孩子认识到,合作是第一位的,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作。
二、培养幼儿共同利益意识
所谓“共同利益”意识,即对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正确理解以概念形式存在于个体的观念意识。幼儿具有了“共同利益”意识,就能充分认识到竞争只是一种推动群体利益的手段,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群体利益的发展,进而更能自觉、愉快地参与竞争,与人合作。要培养幼儿共同利益意识,我认为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桌面游戏时,我们看哪组幼儿最会动脑筋,搭出的东西最漂亮、最新奇,哪组就得第一;出操排队时,哪队先安静、队伍又直就得第一。晨锻时,我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孩子们乐此不疲,竞争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竞争是利益的冲突,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较量,在竞争中很难出现双赢,竞争对手间也很难产生“共同利益”的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共同利益意识,我在班中提倡幼儿间成立协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帮助每组做好一项工作:确定探究性学习目标,并根据总目标和组中人数设置几个紧密相联且有因果关系的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这样每组成员间既存在竞争,而要竞争取胜又必须要特别注重与人合作。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组长要不断地与其他成员商讨、争论,不断地征求别人对自己所组织的材料、意图的意见,并不断地对别人的材料、观点提出评论。在多次的交流、研讨中,组内成员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内容不断地充实,视角不断地拓展,思维更趋严密,观点材料更加切合主题。在《种子镶嵌画》和《粘贴菊花》过程中,学生切实感受到整个小组成员间的利益是彼此相连、不可分割的,都是群体目标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在为群体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三、鼓励竞争,更提倡合作
人都有一个预想的回报利益,一方面与现实利益相比较,希望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与群体中他人相比较,希望自己得到较他人更高的荣誉。所以,在幼儿园里,我们鼓励竞争,更提倡合作。适度的竞争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激励自我实现与我自我超越,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互助合作则能启发思维,激发创造性,并能够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善心,使孩子学会合群、善群、利群。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与合作,因而会大大地增加成功的概率和可能。
就拿我们晨间体育锻炼中的“赶小猪”来讲,它分六队进行,比一比哪队先把小猪全赶回家。这就需要各队的队员合作,把个人的竞争转化为集体的竞争。只有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了竞争而学会必要的妥协与合作,建立互利互惠的战略联盟;在竞争中寻找一切合作机会,在合作过程中强化竞争功能;通过强强联合,赋予成员竞争能力,进而起到强化竞争的作用,这也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合作性的竞争。
在建构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活动,并在以后此类的活动中提出不同的合作性竞争任务,使孩子渐渐养成这种意识。
在区域活动中,“美食林”一直是孩子们比较关注的地方,因为活动人数的限制,很多孩子都来向我诉苦。于是,我就建议开个招聘会,招聘“厨师”、“点菜员”、“服务员”、“领班”、“经理”等。要求想去“美食林”玩的孩子要说出自己的特长,适合做什么职务。这样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无论干什么,都需要用真本领和同伴很好地合作,才能在竞争中不会被淘汰。
我们随时都鼓励幼儿通过发展和提高自己在与他人的公平正当竞争中获胜;鼓励幼儿和同伴要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在竞争中获得共同发展。在幼儿的生活中及时纠正一些不公平竞争现象,以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旋律,竞争道德意识的形成与提高是建设健康、有序、文明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有力保证。公平意识是基础,它有利于促使竞争者采取符合竞争原则的行为,减少或杜绝社会活动中的粗俗与非正当竞争手段的泛滥。合作意识是过渡,它可以避免人们因竞争引发的人际冲突,进而诱发带有攻击性质的非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共同利益意识是最高形式,它能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此三者不可分割,紧密相联。我们要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以更好地提高教育的效果。
一、竞争的必要性
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倍受父母宠爱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已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众星捧月式”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单靠教育与引导是不够的,还应辅之于适度的强制。所以现在的幼儿园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但由于竞争者各自的目标之间存在着消极的相互关系,即一个人只有在其他成员未能达到目标时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彼此相互排斥、相互否定,表现出极大的互碍性。这种个人竞争一旦过多,也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使幼儿逐渐变得自私、孤僻、猜疑、妒忌,不利于其健康发展,以致长大成人后,心理发生负面的偏移。甚至为了成为各种竞争的胜利者,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会不择手段,置法律、道德、舆论的规范于不顾。个人若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就难以站稳脚跟,但不能一味强调竞争,我们应该让孩子认识到,合作是第一位的,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作。
二、培养幼儿共同利益意识
所谓“共同利益”意识,即对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正确理解以概念形式存在于个体的观念意识。幼儿具有了“共同利益”意识,就能充分认识到竞争只是一种推动群体利益的手段,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群体利益的发展,进而更能自觉、愉快地参与竞争,与人合作。要培养幼儿共同利益意识,我认为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桌面游戏时,我们看哪组幼儿最会动脑筋,搭出的东西最漂亮、最新奇,哪组就得第一;出操排队时,哪队先安静、队伍又直就得第一。晨锻时,我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孩子们乐此不疲,竞争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竞争是利益的冲突,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较量,在竞争中很难出现双赢,竞争对手间也很难产生“共同利益”的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共同利益意识,我在班中提倡幼儿间成立协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帮助每组做好一项工作:确定探究性学习目标,并根据总目标和组中人数设置几个紧密相联且有因果关系的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这样每组成员间既存在竞争,而要竞争取胜又必须要特别注重与人合作。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组长要不断地与其他成员商讨、争论,不断地征求别人对自己所组织的材料、意图的意见,并不断地对别人的材料、观点提出评论。在多次的交流、研讨中,组内成员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内容不断地充实,视角不断地拓展,思维更趋严密,观点材料更加切合主题。在《种子镶嵌画》和《粘贴菊花》过程中,学生切实感受到整个小组成员间的利益是彼此相连、不可分割的,都是群体目标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在为群体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三、鼓励竞争,更提倡合作
人都有一个预想的回报利益,一方面与现实利益相比较,希望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与群体中他人相比较,希望自己得到较他人更高的荣誉。所以,在幼儿园里,我们鼓励竞争,更提倡合作。适度的竞争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激励自我实现与我自我超越,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互助合作则能启发思维,激发创造性,并能够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善心,使孩子学会合群、善群、利群。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与合作,因而会大大地增加成功的概率和可能。
就拿我们晨间体育锻炼中的“赶小猪”来讲,它分六队进行,比一比哪队先把小猪全赶回家。这就需要各队的队员合作,把个人的竞争转化为集体的竞争。只有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了竞争而学会必要的妥协与合作,建立互利互惠的战略联盟;在竞争中寻找一切合作机会,在合作过程中强化竞争功能;通过强强联合,赋予成员竞争能力,进而起到强化竞争的作用,这也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合作性的竞争。
在建构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活动,并在以后此类的活动中提出不同的合作性竞争任务,使孩子渐渐养成这种意识。
在区域活动中,“美食林”一直是孩子们比较关注的地方,因为活动人数的限制,很多孩子都来向我诉苦。于是,我就建议开个招聘会,招聘“厨师”、“点菜员”、“服务员”、“领班”、“经理”等。要求想去“美食林”玩的孩子要说出自己的特长,适合做什么职务。这样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无论干什么,都需要用真本领和同伴很好地合作,才能在竞争中不会被淘汰。
我们随时都鼓励幼儿通过发展和提高自己在与他人的公平正当竞争中获胜;鼓励幼儿和同伴要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在竞争中获得共同发展。在幼儿的生活中及时纠正一些不公平竞争现象,以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旋律,竞争道德意识的形成与提高是建设健康、有序、文明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有力保证。公平意识是基础,它有利于促使竞争者采取符合竞争原则的行为,减少或杜绝社会活动中的粗俗与非正当竞争手段的泛滥。合作意识是过渡,它可以避免人们因竞争引发的人际冲突,进而诱发带有攻击性质的非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共同利益意识是最高形式,它能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此三者不可分割,紧密相联。我们要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以更好地提高教育的效果。